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185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主要适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电压230V,额定电流至32 安的线路中作过载、短路保护,同时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之用,尤其适用于住宅的照明配电系统。现有的小型断路器,体积越来越小而功能越来越多,对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壳体内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在小型化的基础上保证动静触头之间的安全间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小型断路器中,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的摇臂轴孔是一个规则的型孔,然而该型孔不能同时满足在断路器断开时既能够保证动静触头之间的安全间隙,又能够在断路器闭合时使动静触头能够可靠的接触,从而影响了断路器的使用安全和检测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功能齐全的小型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手柄2、动触头3和静触头4,所述的手柄2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与动触头3相连接的摇臂13,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所述的摇臂13通过摇臂轴131转动的安装在摇臂轴孔21内,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与设置在摇臂13上的摇臂轴131相配合使得断路器在闭合与断开之间切换时,所述的摇臂轴131在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中转动和移动,使摇臂13带动动触头3与静触头4接触与断开。

可选的,所述的操作机构还包括U形杠杆11、触头支持14和跳扣16,所述摇臂13的一侧通过U形杠杆11与手柄2铰接,另一侧通过触头支持14与动触头3相连接,所述跳扣16的一端与摇臂13连接有U形杠杆11的一侧铰接。

可选的,所述的摇臂13还包括凸起132和固定轴133,所述的固定轴133 设置在摇臂13的一侧,所述操作机构的触头支持14枢接在固定轴133上并通过扭簧15与动触头3相连接,所述的凸起132设置在摇臂13的另一侧并与触头支持14的端部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摇臂轴131位于凸起132与固定轴133之间靠近固定轴133 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的摇臂13还包括限位部134和凸出部135,所述的限位部 134突出设置在摇臂13的一端并与弹簧12相抵接,所述的凸出部135设置在摇臂13的另一端。

可选的,在凸出部135上设有两个呈角度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型孔136和及第二型孔137,所述操作机构的跳扣16通过第一型孔136与摇臂13铰接,所述操作机构的U形杠杆11通过第二型孔137与摇臂13铰接。

可选的,在壳体1的一端设有手柄轴18,所述的手柄2枢接在手柄轴18 上,在手柄轴18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2,操作机构的弹簧12安装在安装槽22 内并与摇臂13的一端相连接。

可选的,在壳体1的一端设有手柄轴18,所述的手柄2枢接在手柄轴18 上,在手柄轴18的一侧设有凸台10,所述的凸台10与摇臂13相对设置用于在摇臂13运动过程中限定摇臂13与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有电磁脱扣器5、双金属片6、灭弧室7、接线端子8以及引弧片9,所述的电磁脱扣器5和灭弧室7依次设置在操作机构的跳扣16的下方,电磁脱扣器5的两侧分别与操作机构的锁扣17和动触头3 相对设置,所述的双金属片6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与锁扣17之间并与锁扣17 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的接线端子8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所述的引弧片 9与静触头4相连接并延伸至灭弧室7的底部用于引弧。

可选的,还包括与摇臂13连接的弹簧12,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的摇臂轴131位于摇臂轴孔21的右侧,使得动触头3向远离静触头4的一侧偏移,当通过操作手柄2使断路器由断开至闭合时,摇臂轴131沿摇臂轴孔 21转动并滑动至摇臂轴孔21的左侧,使得动触头3相静触头4所在的一侧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在断路器的壳体上设置椭圆形的摇臂轴孔的结构,使得断路器在闭合或断开的过程中,摇臂能够通过与摇臂轴孔相配合的摇臂轴沿摇臂孔轴发生偏移,从而同时提升了动静触头间的安全距离和接触可靠性,保证了断路器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断路器的检测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摇臂轴孔与摇臂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摇臂轴孔与摇臂轴配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5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手柄2、动触头3和静触头4,所述的手柄2与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相连接用于操作,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与动触头3相连接的摇臂13,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所述的摇臂13通过摇臂轴131转动的安装在摇臂轴孔21 内,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与设置在摇臂13上的摇臂轴131相配合使得断路器在闭合与断开之间切换时,所述的摇臂轴131在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中转动和移动,使摇臂13带动动触头3与静触头4接触与断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断路器的壳体1上设置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的结构,使得断路器在闭合或断开的过程中,摇臂13能够通过与摇臂轴孔21相配合的摇臂轴131沿摇臂孔轴21发生偏移,从而同时提升了动静触头间的安全距离和接触可靠性,保证了断路器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断路器的检测合格率。

如图1和2所示,在壳体1的一端设有手柄轴18,所述的手柄2枢接在手柄轴18上并且手柄2的一端突出壳体1设置用于操作,在手柄轴18的一侧依次设有安装槽22和凸台10,操作机构的弹簧12安装在安装槽22内并与摇臂 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凸台10与摇臂13相对设置用于在摇臂13运动过程中限定摇臂13与壳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操作机构还包括U形杠杆11、触头支持14、跳扣16以及锁扣17,所述摇臂13的一侧通过U形杠杆11与手柄2铰接,另一侧通过触头支持14与动触头3相连接从而构成断路器操作机构四连杆,所述跳扣16的一侧枢接在壳体1的跳扣轴孔20内,另一侧与锁扣 17搭接配合用于锁扣和脱扣,并且跳扣16的一端与摇臂13连接有U形杠杆 11的一侧铰接用于联动,所述的锁扣17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锁扣孔轴19枢接在手柄2的下方。

如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的摇臂13还包括凸起132、固定轴133、限位部134和凸出部135,所述的固定轴133设置在摇臂13的一侧,所述的触头支持14枢接在固定轴133上并通过扭簧15与动触头3相连接,既动触头3能够随着触头支持14以固定轴133为中心转动,所述的凸起132设置在摇臂13的另一侧并与触头支持14的端部相对设置用于使触头支持14限位转动,所述的摇臂轴131位于凸起132与固定轴133之间靠近固定轴133的一侧并滑动安装在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内,所述的限位部134突出设置在摇臂13的一端并与安装在安装槽22内的弹簧12相抵接,在操作机构动作的过程中,弹簧12产生的弹力通过限位部134作用在摇臂13上,所述的凸出部135设置在摇臂13 的另一端,在凸出部135上设有两个呈角度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型孔136和及第二型孔137,所述的跳扣16通过第一型孔136与摇臂13铰接,所述的U形杠杆11通过第二型孔137与摇臂13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摇臂轴131滑动安装在位于壳体1上的椭圆形的摇臂轴孔21内,而不将该滑动配合结构设置在触头支持14与固定轴133或触头支持14与动触头3的配合机构上,能够减小零件的设计精度和误差,在壳体1上通过注塑等简单工艺即可形成摇臂轴孔21,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还包括与摇臂13连接的弹簧12,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的摇臂轴131在弹簧12的作用下位于摇臂轴孔21的右侧,使得动触头3向远离静触头4的一侧偏移,从而增加了动静触头之间的安全距离,如图5所示,当通过操作手柄2使断路器由断开至闭合的过程中,所述的摇臂13转动并带动动触头3与静触头4接触连接使电路导通,所述的摇臂轴131沿摇臂轴孔21转动并在弹簧12的作用下滑动至摇臂轴孔21的左侧,从而使得动触头3向静触头4所在的一侧偏移而具有更大的超程且与静触头4可靠地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有电磁脱扣器5、双金属片6、灭弧室7、接线端子8以及引弧片9,所述的电磁脱扣器5和灭弧室7依次设置在操作机构的跳扣16的下方,电磁脱扣器5的两侧分别与锁扣17和动触头3相对设置用于瞬时脱扣,所述的双金属片6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与锁扣17之间并与锁扣17的端部相对设置,双金属片6在断路器过载时会发热弯曲变形并驱动锁扣 17将跳扣16解锁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延时脱扣功能,所述的灭弧室7与动触头3 相对设置用于灭弧,所述的接线端子8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用于接线,所述的静触头4与其中一侧的接线座10相连接并与动触头6相对设置,所述的引弧片9与静触头4相连接并延伸至灭弧室7的底部用于引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