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2001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和石油能源的紧缺,一种使用电力能源代替石油资源的电动汽车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采用电池组成技术,由电池箱来承载重量和固定。电池箱的性能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池箱上盖作为电池箱的关键零部件,起到固定电池组的作用。如今的电池箱结构上比较简单,形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车型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上盖可靠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包括内部为空心的上盖本体,上盖本体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都上长方体形,第二上盖垂直于第一上盖,第一上盖与第二上盖内部相互连通,第一上盖的上端面上设有多条相互交错的第一条形凹槽,第一上盖的四周侧面上也设有多条与第一条形凹槽连通的第二条形凹槽,第二上盖的上端面上设有多条相互交错的第三条形凹槽,第二上盖的前后面上也设有多条与第三条形凹槽连通的第四条形凹槽,第一上盖上端面设有第五条形凹槽,第五条形凹槽底部开设有第一窗口,第一窗口与第一上盖内部连通,第一窗口为长方形窗口,第二上盖的右侧面上设有第二窗口,第二窗口与第二上盖内部连通,上盖本体下端部四周环绕有向外凸起的延伸板,延伸板与上盖本体一体式。

作为优选,第一窗口四周布置有第一装配孔,第二窗口的四周布置有第二装配孔。

作为优选,延伸板上设有多个第三装配孔,第三装配孔两侧都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一侧与延伸板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上盖本体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三装配孔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一侧与延伸板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上盖本体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设在两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

作为优选,延伸板上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个数至少为六个,固定板与延伸板一体式,固定板的端面与延伸板的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板上设有第四装配孔。

作为优选,第一上盖上端面前后两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上盖本体上设有多个相互交错的第一条形凹槽和第三条形凹槽,从而使得上盖本体上端面强度更的高,上盖本体的侧面设有多条第二条形凹槽和第四条形凹槽,从而使得上盖本体侧面强度更加的高,延伸板与上盖本体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从而使得延伸板与上盖本体之间固定更加的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上盖本体、11—第一上盖、12—第二上盖、13—延伸板、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固定板、111—第一条形凹槽、112—第二条形凹槽、113—第五条形凹槽、114—第一窗口、115—第一装配孔、116—通风孔、121—第三条形凹槽、122—第四条形凹槽、123—第二窗口、124—第二装配孔、131—第三装配孔、161—第四装配孔、1311—第一凸条、1611—第二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上盖,如图1、2所示,包括内部为空心的上盖本体1,上盖本体1包括第一上盖11和第二上盖12,第一上盖11与第二上盖12一体式,第一上盖11的高度高于第二上盖12的高度,第一上盖11和第二上盖12都上长方体形,第二上盖12垂直于第一上盖11,第一上盖11与第二上盖12内部相互连通,第一上盖11的上端面上设有多条相互交错的第一条形凹槽111,多条第一条形凹槽111为十字交叉在一起,第一上盖11的四周侧面上也设有多条与第一条形凹槽111连通的第二条形凹槽112,第二上盖12的上端面上设有多条相互交错的第三条形凹槽121,第二上盖12的前后面上也设有多条与第三条形凹槽121连通的第四条形凹槽122,第一上盖11上端面设有第五条形凹槽113,第五条形凹槽113底部开设有第一窗口114,第一窗口114与第一上盖11内部连通,第一窗口114为长方形窗口,第二上盖12的右侧面上设有第二窗口123,第二窗口123与第二上盖12内部连通,上盖本体1下端部四周环绕有向外凸起的延伸板13,延伸板13与上盖本体1一体式。

第一窗口114四周布置有第一装配孔115,本实施例第一装配孔115数量为六个,第二窗口123的四周布置有第二装配孔124,本实施例第二装配孔124的数量为十一个。

延伸板13上设有多个第三装配孔131,第三装配孔131内壁上均布有多个向其中轴线方向凸起的第一凸条1311,第一凸条1311使得上盖本体11与其他部件连接时更加的牢靠,第三装配孔131两侧都设有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一侧与延伸板13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上盖本体1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三装配孔131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5一侧与延伸板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上盖本体1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15设在两相邻第一加强筋14之间。

延伸板13上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个数至少为六个,本实施例固定板16的个数为六个,固定板16与延伸板13一体式,固定板16的端面与延伸板13的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固定板16上设有第四装配孔161,第四装配孔161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向其中轴线方向凸起的第二凸条1611,第二凸条1611使得上盖本体11与其他部件连接时更加的牢靠。

第一上盖11上端面前后两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116,本实施例通风孔116的个数为两个。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