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812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按键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标志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按键在过去被广泛的使用在输入设备,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设备,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其中,因使用环境光线不足的关系,于是发光键盘就应运而生。

然而,传统发光键盘,其主要利用键帽进行多层喷涂然后再镭雕来实现让字符或图案发光,但多层喷涂及镭雕的工艺较为繁琐,也必须管控多层喷涂的时间、镭雕的参数、制程良率等,导致发光键盘整体价格相对于非发光键盘较高,造成上述发光键盘有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键帽的字符或图案会因长期使用而磨损,而造成使用者难以辨识字符或外观毁损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其为利用薄膜电路板的标志部能够将通过光线投射到显示区域,使显示区域呈现字符或图案,进而省略现有按键装置的多层喷涂及镭雕等制作步骤,以达到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具有体现字符或图案处发光、良率提高及节省成本的功效。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按键组件,安装在该背光模块上方,该按键组件包含有一键帽及一薄膜电路板,该键帽具有一显示区域,该薄膜电路板设置在该背光模块与该键帽之间,该薄膜电路板具有一标志部,该标志部对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位置。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键帽具有一顶壁,该顶壁由透明材质或半透明材质所构成,该显示区域形成在该顶壁上。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键帽更具有以一体成型方式围设在该顶壁周围的一周壁,该周壁上涂布有一遮光层。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键帽更具有以二次射出成型方式围设在该顶壁周围的一周壁,该周壁为不透光材质所构成。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标志部包含印刷在该薄膜电路板上的一透光油墨标志层及一不透光油墨层,该不透光油墨层布设在该透光油墨标志层的周围,该透光油墨标志层为一字符或图案。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标志部包含印刷在该薄膜电路板上的一不透光油墨标志层及一透光油墨层,该透光油墨层布设在该不透光油墨标志层的周围,该不透光油墨标志层为一字符或图案。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薄膜电路板包含一上薄膜层、一下薄膜层及夹置在该上薄膜层与该下薄膜层之间的一间隔薄膜层,该标志部形成在该上薄膜层、该下薄膜层及该间隔薄膜层中的其一者。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下薄膜层开设有一第一透空口,该间隔薄膜层开设有一第二透空口,该标志部形成在该上薄膜层上,且该标志部、该第一透空口及该第二透空口的位置相互重叠对应。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键帽具有一顶壁,该顶壁在非对应该标志部的部分设置一增厚部,该顶壁对应该标志部的部分的厚度小于该增厚部的厚度。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按键组件更包含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对位于该增厚部设置。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按键组件更包含有一底板,该底板设置在该背光模块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该底板开设有一贯通口,该贯通口及该标志部的位置相互重叠对应。

所述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该按键组件更包含有一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一端连接于该键帽,另一端连接于该底板,且该连杆结构与该标志部投影至该显示区域的空间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确可省略现有按键装置的多层喷涂及镭雕等制作步骤,以达到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具有体现字符或图案处发光、良率提高及节省成本的功效,而解决现有的缺失,在背光模块不发光时,没有光线照射至标志部,使键帽不会呈现字符或图案而有素面效果,并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发光标志按键装置

1…背光模块

2…按键组件

21…键帽

211…顶壁

212…周壁

213…显示区域

214…透明UV层

215…遮光层

216…增厚部

22…弹性体

23…底板

231…贯通口

24…连杆结构

25…薄膜电路板

251…上薄膜层

2512…第一导接部

252…下薄膜层

2521…第一透空口

2522…第二导接部

253…间隔薄膜层

2531…第二透空口

2532…贯孔

31…标志部

311…透光油墨标志层

312…不透光油墨层

313…不透光油墨标志层

314…透光油墨层

h1、h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标志按键装置,此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主要包括一背光模块1及一按键组件2。

如图1至图2、图4所示,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的背光模块1用以提供光线以照射,实际实施时,可以导光板搭配光源、电致发光板、LED或其他光源作为背光模块1,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如图1至图4所示,按键组件2安装在背光模块1上方,按键组件2包含有一键帽21,键帽21具有一顶壁211及成型在顶壁211周围的一周壁212,顶壁211具设有一显示区域213。

详细说明如下,顶壁211的显示区域213由透明材质或半透明的透光材质所构成,并在其上涂布有一透明UV层214。较佳地,显示区域213可由透明塑材添加色粉所制成,来达到半透明的视觉效果。在顶壁211的显示区域213以外的部分,亦可设置遮光层,使背光模块发射的光线集中在显示区域213,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又,如图4所示,周壁212的其一实施例如下,周壁212以一体成型方式围设在顶壁211的周围,周壁212上涂布有一遮光层215;或者,周壁212的另一实施例如下,周壁212以二次射出成型方式围设在顶壁211的周围,周壁212为不透光材质所构成。藉此,光线照射至键帽21时不易由周壁212穿射出去,使光线亮度集中于顶壁211处(即显示区域213处)。

再者,如图1至图4所示,按键组件2更包含有一弹性体22、一底板23、一连杆结构24及一薄膜电路板25,底板23设置于背光模块1的上方,连杆结构24一端连接于键帽21及另一端连接于底板23,使键帽21能通过连杆结构24而相对于底板23升降。底板23上方设有薄膜电路板25,弹性体22夹置在键帽21与薄膜电路板25之间,其中,底板23对应显示区域213开设有一贯通口231。

如图1至图4所示,薄膜电路板25设置在背光模块1与键帽2之间,薄膜电路板25具有一标志部31,标志部31对位于显示区域213的位置。较佳地,标志部31可通过油墨印刷来设置。

进一步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标志部31包含印刷在薄膜电路板25上的一透光油墨标志层311及一不透光油墨层312,不透光油墨层312布设在透光油墨标志层311的周围,透光油墨标志层311为一字符或图案,使光线导向标志部31时,透光油墨标志层311呈现发光效果,不透光油墨层312呈现阴暗效果,进而利用字符或图案发亮及周围变暗以彰显出字符或图案的样态。于本实施例中,标志部31同时使用了透光油墨标志层311及不透光油墨层312,于实际施作时,亦可只以透光油墨标志层或不透光油墨层来形成字符以作为标志部31,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薄膜电路板25以可透光材质制成,并包含一上薄膜层251、一下薄膜层252及夹置在上薄膜层251与下薄膜层252之间的一间隔薄膜层253。上薄膜层251具有一第一导接部2512,下薄膜层252于对应第一导接部2512处设有一第二导接部2522,间隔薄膜层253设有配置在第一导接部2512与第二导接部2522之间的一贯孔2532,弹性体22对位于第一导接部2512的位置,使键帽21被向下按压时,第一导接部2512与第二导接部2522会相互接触导通,藉以触发按键信号;键帽21不被按压时,弹性体22会带动键帽21复位。

为避免薄膜电路板25本身的厚度影响亮度,标志部31可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5的其中一层(以本实施例为例,即标志部31可形成在上薄膜层251、下薄膜层252及间隔薄膜层34中的其一者),并于其他层对应设置透空口。于本实施例中,下薄膜层252对应显示区域213开设有一第一透空口2521,间隔薄膜层253开设有一第二透空口2531,标志部31形成在上薄膜层251上,且标志部31、第一透空口2521、第二透空口2531及贯通口231的位置相互重叠对应。因此,背光模块1所发出的光线可通过贯通口231照射到标志部31,让用户可通过键帽21的显示区域213看到标志部31,藉以取代现有键盘的键帽上的印刷字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弹性体22及连杆结构24的设置与标志部31投影至显示区域213的空间不重叠,以避免遮挡标志部31。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顶壁211在非对应标志部31的部分设置有厚度h1的增厚部216,因此顶壁211对应标志部31的部分的厚度h2小于增厚部216的厚度h1,由于顶壁211是由透明材质添加颜色或半透明材质所构成,会导致顶壁211的增厚部216较不易透光,于本实施例中,可将弹性体22对应设至于顶壁211对应增厚部216的部分,则可达到遮盖弹性体22的功效。同样地,键帽21用以连接连杆结构24的枢接孔或滑槽结构,亦可设置于顶壁211非对应标志部31的部分。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的组合,其利用按键组件2安装在背光模块1上方,按键组件2包含有键帽21,键帽21具有显示区域213;薄膜电路板25设置在背光模块1与键帽2之间,薄膜电路板25具有标志部31,标志部31对位于显示区域213的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的使用状态,其利用背光模块1将光线导引至按键组件2处,光线依序穿过贯通口231、第二透空口2531及第一透空口2521而照射至标志部31,使标志部31体现字符或图案处发光的样态,且标志部31能够将光投射到键帽21的显示区域213,使显示区域213呈现字符或图案,同时省略现有按键装置的多层喷涂及镭雕等制作步骤,以达到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具有字符或图案处发光、良率提高及节省成本的功效,并且,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标志部31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5上,而非设置于键帽21,不会被使用者的手指所接触,因此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字符因按压而磨损或脱落的情况。

另外,背光模块1不发光时,没有光线照射至标志部31,使标志部31不会体现出字符或图案,进而让键帽21不会呈现字符或图案而有素面效果。

请参考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标志按键装置10的另一实施例,图1至图4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大致相同,但图1至图4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标志部31的组成不同。

进一步说明如下,标志部31包含印刷在薄膜电路板25上的一不透光油墨标志层313及一透光油墨层314,透光油墨层314布设在不透光油墨标志层313的周围,不透光油墨标志层313为一字符或图案,使光线导向标志部31时,不透光油墨标志层313呈现阴暗效果,透光油墨层314呈现发光效果,进而利用字符或图案变暗及周围发亮以彰显出字符或图案的样态。藉此,以达到相同于图1至图4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标志按键装置,确可省略现有按键装置的多层喷涂及镭雕等制作步骤,以达到发光标志按键装置具有体现字符或图案处发光、良率提高及节省成本的功效,而解决现有的缺失,在背光模块不发光时,没有光线照射至标志部,使键帽不会呈现字符或图案而有素面效果,并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