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8895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行程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行程开关。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行程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行程开关处的蜗轮为一塑料件,该塑料件由于多次往复运动,与其行程开关内壁反复摩擦,会出现易磨损的情况,造成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合理、耐磨性强的行程开关,从而解决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行程开关,包括一旋转装置以及一触头模块,旋转装置处包括一基座,基座一侧设置有一后盖,基座与后盖相连,内部构成一空间,空间内设置有一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与基座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金属限位片,金属限位片与基座内壁水平贴合,且该金属限位片与蜗轮构成固定配合。

上述行程开关,所述蜗轮与基座内壁之间设置有一金属限位片,该金属限位片可取代蜗轮,与基座底面内壁相接触摩擦,采用金属限位片可降低旋转装置往复运动中,基座底面内壁与其接触面之间的磨损;且现有技术中行程开关与基座底面内壁摩擦件采用蜗轮,而蜗轮为一塑料件,塑料件的耐磨性较差,基座底面内壁反复摩擦会出现易磨损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于基座底面内壁和蜗轮增加了一金属限位片,该金属限位片为一金属件,换成金属件与基座底面内壁直接接触,该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相对于的塑料件与基座底面之间,可相对的降低之间的磨损,进而增加设备与零部件之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蜗轮底面处设置有半圆键槽,且半圆键槽贯通蜗轮,一金属限位片处设置有与蜗轮上的半圆键槽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圆槽;蜗轮底面处的半圆键槽一侧设置有一平键,金属限位片处设置有平键槽,该平键槽与平键构成限位配合。

上述行程开关,所述通过蜗轮机构底面处的半圆键槽和金属限位片处的半圆槽,转轴通过带动蜗轮机构连带金属限位片,构成蜗轮机构与金属限位片之间的同步运动;而蜗轮机构底面处的平键和金属限位片处的平键槽,可构成蜗轮机构与金属限位片之间的联动,该联动可提高转轴、蜗轮机构与金属限位片之间的联动,为辅助联动,通过同步运动与辅助联动,可进一步保证联动配合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金属限位片由圆柱体以及长方体两部分组成,半圆键槽设置于圆柱体处,且穿透圆柱体,平键槽位于长方体上,且穿透长方体;金属限位片外形与蜗轮底面的形状相同。

上述行程开关,所述通过对金属限位片形状限定,由于蜗轮与金属限位片于基座与后盖相连构成空间活动、联动,从而应对形状进行限定,通过一系列的限定,可更精确的保证联动运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程开关基座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程开关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蜗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蜗轮底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金属限位片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金属限位片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采用了一种行程开关,包括一旋转装置2以及一触头模块1,旋转装置处下方设有一基座7,该基座7一侧设置有一后盖6,且基座7与后盖6相连,两者内部可构成一空间,空间内由复位弹簧3、蜗轮4以及金属限位片5组成,复位弹簧3设置于蜗轮4上方与基座7内壁顶部相接触,金属限位片5设置于蜗轮4与基座7内壁底部之间,金属限位片5靠近基座7内壁底部一侧与基座7内壁底部水平贴合,而金属限位片5靠近蜗轮4一侧与蜗轮4相接触,蜗轮4底面处设置有半圆键槽41,该半圆键槽41贯通蜗轮4,金属限位片5上设置有与蜗轮4上的半圆键槽41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圆槽52;半圆键槽41一侧设置有一平键41,金属限位片5处设置有一平键41相配合的平键槽51,该平键槽51与平键41构成限位配合;再者金属限位片5由圆柱体以及长方体两部分组成,半圆键槽41设置于圆柱体处,且穿透圆柱体,平键槽51位于长方体上,且穿透长方体;金属限位片5外形与蜗轮4底面的形状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