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0349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配电电器中的重要部分,要用于工业用低压电力系统,用来接通及分断电网电路中的电流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免受过载、欠电压、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的危害。断路器对过载或短路电流进行分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断路器中的灭弧系统完成的。当电路中出现故障电流,并且电流值超过智能控制器的设定保护范围时,驱动操作机构动作,使断路器的动、静触头迅速断开,此时在动、静触头间的电压导致空气介质放电从而产生高温电弧。电弧在燃烧过程中导致灭弧装置内的空气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加速空气电离。另一方面,电弧在灭弧室中的磁场和流体效应的推动下,被多个隔弧栅片分隔成多个短弧,依靠金属隔弧片强化电弧的去电离效果,电弧变小并且电压急速升高,使电弧熄灭。为提高灭弧室的灭弧性能,一般要让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的灭弧栅片中,使栅片有效地切割电弧,从而达到快速熄灭电弧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气吹或磁吹技术,使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的灭弧栅片中。而对于气吹技术,往往采用产气材料并配合逐渐收缩的电弧通道(称拉伐尔喷管)来实现,该方案原理是通过逐渐收缩的电弧通道使灭弧室前端的气压高于灭弧室背部,从而形成气流流动,吹动电弧向灭弧室移动。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关键在于控制气流流动的速度,而这一般要取决于灭弧室前后端的气压差。而现有低压断路器灭弧系统的结构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出现电弧逃逸现象,减弱灭弧室的灭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断路器用灭弧室结构容易使动触头与静触头解除产生的电弧产生逃逸现象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对现有的灭弧室中产气片结构及灭弧栅片的组装结构进行改进,促进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到达灭弧室的灭弧要求。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它包括侧板,灭弧栅片组,引弧片,产气片,灭弧罩和灭焰片,所述灭弧栅片组的脚部被所述产气片包裹,所述侧板装在灭弧栅片组的两侧端,所述灭弧栅片组装在引弧片前方,灭弧罩与所述灭弧栅片组尾侧端装在一起形成灭焰腔室,所述灭焰片装在灭焰腔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片包裹灭弧栅片组脚部的一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灭弧栅片组前端的灭弧栅片前方设置有挡弧板;

所述灭弧栅片组中前端至少一片灭弧栅片的厚度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灭弧栅片的厚度要厚;

所述灭弧栅片组中前端至少一组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相邻灭弧栅片的间距要大或者是所述灭弧栅片组从前端至尾端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产气片和档弧板为一体式结构,能够有利于电弧被吹进灭弧室。

进一步,所述产气片与侧板或灭弧栅片装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灭焰片装在灭弧栅片组尾侧端与灭弧罩之间的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灭弧栅片组中的灭弧栅片的脚部伸入所述产气片中使灭弧栅片的脚部被产气片包裹,所述灭弧栅片组中的灭弧栅片通过灭弧栅片侧面伸出的凸台插入侧板中的孔使侧板装在灭弧栅片组的两侧端,所述灭弧栅片组装在引弧片前方,所述灭弧罩装在侧板尾部与所述灭弧栅片组尾端一起形成灭焰腔室。

优选地,所述灭弧栅片组前端中至少一片灭弧栅片的厚度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灭弧栅片的厚度要厚0.1~2.0mm。

优选地,所述灭弧栅片组中前端至少一组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相邻灭弧栅片的间距要大0.1~2.0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对现有的灭弧室中灭弧栅片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灭弧室产气片采用弧形结构并在灭弧栅片组前端的灭弧栅片前方设置有挡弧板,有利于电弧被吹进灭弧室,同时灭弧栅片采用不同厚度及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不同的安装方式,以增大灭弧室的热容量,增加弧压,以提高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产品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产品爆炸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产品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产气片和档弧板一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产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它包括侧板1,灭弧栅片组2,引弧片3,产气片4,灭弧罩5和灭焰片6,所述产气片4与侧板1装在一起或灭弧栅片2组装在一起。所述灭弧栅片组2中的灭弧栅片的脚部200伸入所述产气片4中使灭弧栅片的脚部被产气片4包裹,所述灭弧栅片组2中的灭弧栅片通过灭弧栅片侧面伸出的凸台201插入侧板1中的孔101使侧板1装在灭弧栅片组2的两侧端,所述灭弧栅片组2装在引弧片3前方,所述灭弧罩5装在侧板1尾部与所述灭弧栅片组2尾端一起形成灭焰腔室501。所述灭焰片6装在灭焰腔室501内,本实施例中,为了灭焰片6安装稳定,将灭焰片6装在灭弧栅片组2尾端与灭弧罩5之间的支架7上。所述产气片4包裹灭弧栅片组2脚部200的一侧面为弧形面401,所述灭弧栅片组2前端的灭弧栅片前方设置有挡弧板8,如附图4所示,所述产气片4和档弧板8为一体式L形结构,能够有利于电弧被吹进灭弧室。

如附图3所示,所述灭弧栅片组2中前端至少一片灭弧栅片的厚度比灭弧栅片组2中其它灭弧栅片的厚度要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灭弧栅片组2前端的一片灭弧栅片的厚度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灭弧栅片的厚度要厚0.1~2.0mm。

所述灭弧栅片组2中前端至少一组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比灭弧栅片组2中其它相邻灭弧栅片的间距要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灭弧栅片组2中前端一组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比灭弧栅片组2中其它相邻灭弧栅片的间距要大0.1~2.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产气片的弧形面结构加大了产气片的表面积,扩大了电弧与产气片的接触面积,产气片受高温后产气形成高气压加大气吹量,将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快速吹入灭弧室,防止电弧回流,达到快速分断的目的,同时,所述灭弧栅片组2前端灭弧栅片的厚度比灭弧栅片组中其它灭弧栅片的厚度要厚,加厚的灭弧栅片更耐电弧并且增加灭弧室的热容量;所述灭弧栅片组中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设置成不同,以获得更高的电弧电压,有利于使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游离金属气体快速排出,不至于在灭弧栅片间造成堵塞而发生栅片间短路。

实施例2

如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产气片4还能够是和灭弧栅片组2装在一起,具体地结构就是和产气片4一体化的挡弧板8上设有安装凸台801,所述安装凸台801装在灭弧栅片组2中对应的前端灭弧栅片上的安装孔一202中,所述产气片4上设有珠凸台402,所述珠凸台402装在灭弧栅片组2中对应的后端灭弧栅片上的安装孔二203中,整个安装结构能够满足产气片安装简单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灭弧栅片组中从前端至尾端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还能够是逐渐缩小的,同样能够获得更高的电弧电压,有利于使动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游离金属气体快速排出,不至于在灭弧栅片间造成堵塞而发生栅片间短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能式断路器用灭弧室改良结构,对现有的灭弧室中灭弧栅片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灭弧室产气片采用弧形结构并在灭弧栅片组前端的灭弧栅片前方设置有挡弧板,有利于电弧被吹进灭弧室,同时灭弧栅片采用不同厚度及相邻的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不同的安装方式,以增大灭弧室的热容量,增加弧压,以提高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