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灭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0348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灭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灭弧室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为:2010206078007,公开了一种名称为: 万能断路器灭弧室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第[0013]段“在制作灭弧栅片1 时,“V”型的引弧角设计在偏离灭弧栅片1的中心或引弧角呈非中心对称形状,装配时将相邻的灭弧栅片1 翻转叠加即可。当动触头8 与静触头分断的瞬间,引弧角凹凸交错的灭弧栅片1 将电弧拉长,使电弧能够快速地冷却熄灭,具有较高的分断能力”,同时第[0014]段“所述的隔弧壁2 的底部外侧设有绝缘电弧档板6 及金属电弧档板7,所述的绝缘电弧档板6 为绝缘材料,金属电弧档板7 为金属材料,绝缘电弧档板6 及金属电弧档板7 上均设有筛孔,筛孔使气流畅通,保证了气流畅通,降低灭弧室压力。绝缘电弧档板6 起到防止电弧往外逸出的作用,使电弧不会飞出隔弧壁2”。

上述灭弧室结构虽然能有效地防止电弧往外逸出,但是该结构应用到具有高海拔、高盐雾、潮气等恶劣环境中时,还是达不到零飞弧的效果,即还是存在电弧逸出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对上述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灭弧室结构,因此有效地提高灭弧室的灭弧效果,同时达到了零飞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左隔弧壁体和右隔弧壁体围成的灭弧室空腔,在灭弧室空腔内壁的竖向插槽中设置灭弧栅片,灭弧栅片后方设置引弧片,灭弧栅片底部呈V型引弧角,引弧角的两边呈渐开线状,在引弧角的顶端并朝向灭弧栅片的顶端开设引弧凹槽,灭弧栅片上方依次间隔设置均带有筛孔的隔弧片Ⅰ、隔弧片Ⅱ、隔弧片Ⅲ,隔弧片Ⅰ一端的筛孔直径比其另一端的筛孔直径大。

本灭弧室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于设计了引弧凹槽,当电弧产生时,电弧顺着引弧角两边并在该引弧凹槽内被进一步往灭弧栅片的顶端方向引导并在隔弧片之间被消除;同时由于设计了隔弧片Ⅰ一端的筛孔直径比其另一端的筛孔直径大,在气流作用的影响下,电弧首先会往直径大的筛孔内喷射,该设计就是引导电弧发生弯曲,让电弧的弹射力度进一步变弱,更加有利于电弧的消除,从而满足零飞弧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引弧片通过设置在灭弧室空腔内壁上的凹槽安装在灭弧栅片的后方,左隔弧壁体和右隔弧壁体对合之后形成安装孔,分别在左隔弧壁体和右隔弧壁体的上部设置连接孔,连接板通过安装孔和连接孔设置在空腔上方,在连接板上开设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别在左隔弧壁体和右隔弧壁体的前后方设置横向凹槽,在相应的两个横向凹槽之间安装横向隔离轴;分别在左隔弧壁体和右隔弧壁体的前后方设置纵向凹槽,在相应的两个纵向凹槽之间安装纵向隔离轴,所述横向隔离轴位于隔弧片Ⅰ与隔弧片Ⅱ之间,所述纵向隔离轴位于隔弧片Ⅱ与隔弧片Ⅲ之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在隔弧片Ⅰ的一端设置若干行大直径筛孔和在另一端设置若干行小直径筛孔,隔弧片Ⅱ的筛孔直径小于小直径筛孔的直径,隔弧片Ⅲ的筛孔直径小于隔弧片Ⅱ的筛孔直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新灭弧室结构安装后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一种框架断路器灭弧栅片交错排布的新灭弧室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所示为灭弧栅片交错布置示意图;

图4所示为单个灭弧栅片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引弧片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左隔弧壁体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右隔弧壁体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隔弧片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左隔弧壁体1-1和右隔弧壁体1-2围成的灭弧室空腔,在灭弧室空腔内壁的竖向插槽3中设置灭弧栅片4,灭弧栅片4后方设置引弧片9,所述引弧片9通过设置在灭弧室空腔内壁上的凹槽10安装在灭弧栅片4的后方,左隔弧壁体1-1和右隔弧壁体1-2对合之后形成安装孔11,分别在左隔弧壁体1-1和右隔弧壁体1-2的上部设置连接孔12,连接板13通过安装孔11和连接孔12设置在空腔上方,在连接板13上开设方形孔14,灭弧栅片4底部呈V型引弧角,引弧角的两边呈渐开线状,在引弧角的顶端并朝向灭弧栅片4的顶端开设引弧凹槽5,灭弧栅片4上方依次间隔设置均带有筛孔的隔弧片Ⅰ6、隔弧片Ⅱ7、隔弧片Ⅲ8,隔弧片Ⅰ6一端的筛孔直径比其另一端的筛孔直径大,分别在左隔弧壁体1-1和右隔弧壁体1-2的前后方设置横向凹槽15,在相应的两个横向凹槽15之间安装横向隔离轴16;分别在左隔弧壁体1-1和右隔弧壁体1-2的前后方设置纵向凹槽17,在相应的两个纵向凹槽17之间安装纵向隔离轴18,所述横向隔离轴16位于隔弧片Ⅰ6与隔弧片Ⅱ7之间,所述纵向隔离轴18位于隔弧片Ⅱ7与隔弧片Ⅲ8之间。

组装时,分别将灭弧栅片4交错反转叠加插入相应的竖向插槽3中,如图3所示,灭弧栅片4的V型引弧角之间形成交错的引弧通道,将引弧片9通过凹槽10安装在灭弧栅片4后方,引弧片9底部设置弯曲部,将横向隔离轴16两端分别放入相应的横向凹槽15内,将纵向隔离轴18两端分别放入相应的纵向凹槽17内,这样横纵隔离轴就会将三个隔弧片进行有效的隔离,该种设置就会让相邻的上下隔弧片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利于电弧的引导;将左右隔弧壁体对合之后,再盖上连接板13,如图1所示,这样该灭弧室就形成一体式结构,由此可见,该种灭弧室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利于后期的维修与零部件的更换。

在本实例中,所述在隔弧片Ⅰ6的一端设置若干行大直径筛孔19和在另一端设置若干行小直径筛孔20,隔弧片Ⅱ7的筛孔直径小于小直径筛孔20的直径,隔弧片Ⅲ8的筛孔直径小于隔弧片Ⅱ7的筛孔直径,如图9所示,其中大直径筛孔19设置了三行,小直径筛孔20设置了八行,在气流作用下,电弧首先会往大直径筛孔19方向喷射,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以往该隔弧片上面的筛孔的孔径相同,因此电弧产之后,会往竖直方向喷射,竖直喷射的电弧力量大且力度不容易减弱,因此电弧容易喷出,不能满足零飞弧的要求,因此本专利让隔弧片Ⅰ6上左右两部分的筛孔直径不同,那么电弧在喷射过程中就会弯曲,该弯曲过程直接让电弧变弱,且呈曲线的电弧引导路径变长,更加有利于电弧的衰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