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FC电路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783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PFC电路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具体涉及一种PFC电路电感器。



背景技术:

基于单相输入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控制电路,可以使逆变焊接电源的输入功率因数从0.8左右提高到0.95-0.99,同时使机器的输入电压适应范围大大加宽,达到宽电源及节约电能的目的。其主要由PFC控制IC,IGBT,快恢复二极管及电感组成,其中,电感的参数对于PFC部件输出的稳定性及输入电压范围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PFC功能的关键部件,所以,它直接影响到逆变焊接机器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目前,PFC电感主要由“O”型铁硅铝磁芯+绕漆包线的方法绕制而成,其缺陷就是线圈绕制困难,磁芯参数的一致性差,从而影响电感的性能一致性,而且不易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PFC电路电感器,其采用EE65型铁氧体磁芯,采用立式安装结构形式,并由有绝缘骨架来绕制线圈,根据对电感量的要求,可以采取扁铜排多层多圈叠绕方式,并通过调整磁芯间的气隙大小,可以精确控制电感的参数,大大提高其一致性及PFC工作频率范围。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PFC电路电感器,包括绝缘骨架,绕制线圈和磁芯,所述绝缘骨架采用立式结构,绝缘骨架底部设有绝缘底座,绝缘底座与PCB板固定连接,绝缘骨架上绕制有多层多圈叠绕结构的绕制线圈,绕制线圈的两出头分别设置在绝缘骨架的不同侧,所述绝缘骨架的窗口两侧分别设有磁芯,且两磁芯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底座采用胶木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绕制线圈采用漆包扁铜排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漆包扁铜排线圈的尺寸为4*2mm。

进一步的,所述绕制线圈的层数为2-4层。

进一步的,所述绕制线圈的两出头分别采用黄腊管套进行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两磁芯之间间隙可调,用来控制电感量及Q值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磁芯采用EE65型铁氧体磁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EE65型铁氧体磁芯,采用立式安装结构形式,并由有绝缘骨架来绕制线圈,根据对电感量的要求,可以采取扁铜排多层多圈叠绕方式,并通过调整磁芯间的气隙大小,可以精确控制电感的参数,大大提高其一致性及PFC工作频率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的一种PFC电路电感器,包括绝缘骨架,绕制线圈2和磁芯3,所述绝缘骨架采用立式结构,绝缘骨架底部设有绝缘底座,绝缘底座与PCB板固定连接,绝缘骨架上绕制有多层多圈叠绕结构的绕制线圈2,绕制线圈2的两出头4分别设置在绝缘骨架的不同侧,所述绝缘骨架的窗口两侧分别设有磁芯3,且两磁芯3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采用胶木底座,起到绝缘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绕制线圈2采用漆包扁铜排线圈;所述漆包扁铜排线圈的尺寸为4*2mm;所述绕制线圈2的层数为2-4层。

优选的,所述绕制线圈2的两出头4分别采用黄腊管套进行绝缘。

优选的,所述两磁芯3之间间隙可调,用来控制电感量及Q值的大小;所述磁芯3采用EE65型铁氧体磁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电感器原理及绕制方法作说明:

在定制立式骨架(胶木底座)上采用高强度漆包铜排(4*2扁铜排)平绕9匝共4层,分别在骨架底座的A,B两侧向下出头,通过去漆后,可以直接焊接在PCB板上,同时,底座上的4个螺钉孔也可以安装4个螺钉固定在PCB 板上,通过调节两个EE65铁隙芯间的间隙(标准值4mm)来控制电感量(Uh)及Q值的大小,其适应工作频率可以达到100KHz以上。

绕制方法如下:

1.在定制骨架上,先绕内层级 ,用4*2漆包铜排一根9匝一层,起头处用黄腊管套半匝保证绝缘;

2.在内层上直接叠绕4层;

3.外层出头在B面用黄腊管套半圈绝缘,并在外层和铁芯间加绝缘纸;

4.将两半EE65铁芯装在骨架的窗口内,两边各加4MM环氧板气隙;

5.点胶浸漆固定磁芯。

本实用新型采用EE65型铁氧体磁芯,采用立式安装结构形式,并由有绝缘骨架来绕制线圈,根据对电感量的要求,可以采取扁铜排多层多圈叠绕方式,并通过调整磁芯间的气隙大小,可以精确控制电感的参数,大大提高其一致性及PFC工作频率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