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994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电能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必要能源,其传输方式为通过高压电网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需设置大量的变压器对整个高压电网进行保护或电压转换。变压器工作会产生极高温度,如置之不理则会发生安全隐患,现有的变压器多为通过变压器油作为冷却液的油冷降温方式。但该种降温方式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其一为油冷降温存在承受上限,其二为冷却液难以快速降温恢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多个磁芯,所述磁芯套设有绕组线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外管与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外管内部同轴设置,所述外管与内管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装填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两端封闭,其两端面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与内管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穿过壳体连通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再变压器壳体内部设置双层的冷却管,冷却管分为外管和内管,外管套设于内管外侧,外观两端封闭与内管间夹层构成封闭的冷却腔。在冷却腔中装填冷却液。用以油冷吸热,降低变压器内部温度。内管中空两端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且进风口和排风口贯穿壳体与外部连通,用以风冷对冷却液进行降温。该变压器在原有油冷变压器的基础上增设了风冷系统,利用风冷为冷却液降温以提供冷却液恢复温度的能力,同时在冷却液吸热、内管通风散热的过程中增加了冷却液承受温度的上限。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内架设有进气风机,所述进气风机包括固定于内管内壁的支撑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沿内管轴线设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连接有转轴,其另一端设有引脚,所述转轴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朝向内管内部,所述引脚接有线圈。

为增强风冷效果,在进风口处设置有进气风机,进气风机架设于内管管口,由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获得电力,线圈与驱动电机的引脚电性连接为驱动电机提供电力,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扇叶转动,完成对内管送风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内架设有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与进气风机结构相同,且所述排气风机的扇叶朝向内管外部。

为增强内管内空气流动,增强风冷效果,在排风口处设置有排气风机,排气风机与进气风机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进气风机的扇叶朝向内管内部,排气风机的扇叶朝向内管外部,扇叶转动时向外部送风,从而降低排风口处压强,使内管内部空气快速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均设置于壳体底部。

为避免雨水、灰尘等杂物落入进风口或排风口,将两该两风口均设置于壳体底部开口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内装填冷却液不超过总容积的80%。

为避免液体热胀冷缩显现使得高温时冷却液膨胀,胀裂冷却管,在冷却腔内装填冷却液不超过冷却腔总容积的80%。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采用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冷却管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才能通过其内部填充的冷却液降低变压器内温度以及通过内管中空气流动排出热量,同时为不影响变压器正常工作,采用绝缘材料降低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变压器在原有油冷变压器的基础上增设了风冷系统,利用风冷为冷却液降温以提供冷却液恢复温度的能力,同时在冷却液吸热、内管通风散热的过程中增加了冷却液承受温度的上限。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剖面结构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进气风机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多个磁芯2,所述磁芯2套设有绕组线圈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包括外管41与内管42,所述内管42设置于外管41内部同轴设置,所述外管41与内管42间形成冷却腔43,所述冷却腔43内装填有冷却液431,所述冷却管4两端封闭,其两端面分别开设有进风口44和排风口45与内管42连通,所述进风口44和排风口45穿过壳体1连通外部。

再变压器壳体1内部设置双层的冷却管4,冷却管4分为外管41和内管42,外管41套设于内管42外侧,外管41两端封闭与内管42间夹层构成封闭的冷却腔43。在冷却腔43中装填冷却液431。用以油冷吸热,降低变压器内部温度。内管42中空两端设有进风口44和排风口45,且进风口44和排风口45贯穿壳体1与外部连通,用以风冷对冷却液431进行降温。该变压器在原有油冷变压器的基础上增设了风冷系统,利用风冷为冷却液431降温以提供冷却液431恢复温度的能力,同时在冷却液431吸热、内管42通风散热的过程中增加了冷却液431承受温度的上限。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44内架设有进气风机441,所述进气风机441包括固定于内管42内壁的支撑架442,与支撑架442固定连接且沿内管42轴线设置的驱动电机443,所述驱动电机443一端连接有转轴444,其另一端设有引脚445,所述转轴444连接有扇叶446,所述扇叶446朝向内管42内部,所述引脚445接有线圈447。

为增强风冷效果,在进风口44处设置有进气风机441,进气风机441架设于内管42管口,由线圈447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获得电力,线圈447与驱动电机443的引脚445电性连接为驱动电机443提供电力,驱动电机443驱动转轴444转动,转轴444带动扇叶446转动,完成对内管42送风的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45内架设有排气风机451,所述排气风机451与进气风机441结构相同,且所述排气风机451的扇叶456朝向内管42外部。

为增强内管42内空气流动,增强风冷效果,在排风口45处设置有排气风机451,排气风机451与进气风机441的结构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进气风机441的扇叶446朝向内管42内部,排气风机451的扇叶446朝向内管42外部,排气风机451的扇叶456转动时向外部送风,从而降低排风口45处压强,使内管42内部空气快速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44和排风口45均设置于壳体1底部。

为避免雨水、灰尘等杂物落入进风口44或排风口45,将两该两风口均设置于壳体1底部开口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43内装填冷却液431不超过总容积的80%。

为避免液体热胀冷缩显现使得高温时冷却液431膨胀,胀裂冷却管4,在冷却腔43内装填冷却液431不超过冷却腔43总容积的80%。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4采用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冷却管4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才能通过其内部填充的冷却液431降低变压器内温度以及通过内管42中空气流动排出热量,同时为不影响变压器正常工作,采用绝缘材料降低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变压器在原有油冷变压器的基础上增设了风冷系统,利用风冷为冷却液431降温以提供冷却液431恢复温度的能力,同时在冷却液431吸热、内管42通风散热的过程中增加了冷却液431承受温度的上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