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2018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污染、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可以快速充电等特性,被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新能源车辆、电网储能、通信基站等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市场被进一步扩展。

当锂电池用作如电动车电池或者集装箱储能系统时,需要由多个电芯进行并联或串联使用。因此需要提供用于锂电池模组的电池安装结构。由于锂电池的充放电特征,其低电压的过放或自放电反应会导致锂离子活性物质分解破坏,过充时甚至会导致电池性能受到严重破坏,乃至爆炸。因此,锂电池模组需要组配保护电路和均衡电路,与之配合,需要引出每个电芯的电压信号。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环氧板分隔相邻的电芯,然后用胶带捆绑定位,在每个电芯的引出电极上焊接信号线引出电压信号,连接至设在电芯组一端的保护板上,用线材焊接连接相邻电芯的电极,实现串联或并联。这样组装的工序复杂、排线多;同时,由于各电压信号线需要分别连接至电芯组一端的保护板上,走线距离长,连接复杂。

而且,由于信号线本身在工作过程中,承受不了大电流,导致上述结构的锂电池模组只能以输出高电压小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的输出,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锂电池模组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以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旨在解决现有电池箱不能以低电压大电流方式获得高功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包括箱体、电池包、上盖以及多个电极片;

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所述电池包设置于箱体内,所述上盖罩设于所述电池包上,多个所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上盖上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片上设置有接孔,所述电芯具有传输电压信号的引出电极,所述电芯的引出电极朝向所述上盖设置;

所述上盖设置有与所述接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电芯的引出电极,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接孔与所述引出电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池包的上端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片通过热熔胶固定在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多个所述电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电芯的下端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分布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侧壁,所述电芯通过所述凸块卡紧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置于所述电池包的侧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电芯通过可以承载大电流量的电极片串联或并联,用电极片代替已知的信号线焊接方式,解决现有线材连接所不能够承载较大电流量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满足了实际需要,扩大了上述电池箱的应用范围,而且采用上盖和底座固定电池包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胶带捆绑进行限位和固定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可靠性能,另外还在上述电池箱内添加了电池管理系统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多块保护板,复杂布线的保护方式,简化了上述电池箱的安装工序,降低布线复杂性,从而提高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本实用提供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包括有箱体1、电池包2、上盖4以及电极片,其中,电池包2包括有多个电芯20,电芯20上设置有可以传输电压信号的引出电极,引出电极为设置在电芯20上端的圆柱头201。

上盖4罩设在电池包2上,电极片设置有多个,每个电极片都可以承载较大的电流量,且均设置与上盖4上,并分别与电芯20电连接。

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相比,用可以承载大电流量的电极片代替只能输送小电流的信号线,从而使得电池箱可以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满足了实际需要,扩大了上述电池箱的应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根据电池包2中电芯20的设置,为了方便连接,电极片可以被设置为如图1的三种形状:第一电极片31、第二电极片32和第三电极片33,第一电极片31为长方形,第二电极片32为正方形,第三电极片33为不规则形状,且每个电极片都与电芯20电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电极片上都设置有接孔,如:第一电极片31上同一直线设置四个接孔,第二电极片32分两排阵列设置四个接孔,第三电极片33上设置两个接孔,其中,第一电极片31、第二电极片32和第三电极片33均设置在上盖4上,上盖4设置有与接孔对应的通孔40,接孔及通孔40均对应电芯20的圆柱头201,上述电极片均通过接孔与通孔40与电芯20的圆柱头201焊接,这样不但可以达到电性连接的效果,而且设置简单,安装加工方便。

电极片并不限于上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成不同形状,如圆形、三角形等,而且接孔也可以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盖4由绝缘材质制成,上盖4罩设在电池包2上,上盖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电芯20的上端嵌入第一限位槽内,用以限位和固定电池包2,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用胶带捆绑对电池包2进行限位和固定相比,不容易脱离松散进而对影响工作质量,提高了整个电池箱的可靠性能。

优选地,上述电极片通过热熔胶固定在上盖4上,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属于环保型化学产品,具有黏合强度大、粘合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快速将电极片固定在上盖4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限制与固定电芯20的位置,使其不易松散,上述电池箱还包括底座5,底座5由绝缘材质制成,底座5设置在箱体1底部,多个电芯20固定设置在底座5上。

底座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50,电芯20的下端嵌入第二限位槽50内,进一步固定其位置,优选地,底座5上设置有凸块501,凸块501分布在第二限位槽50的侧壁,当电芯20嵌入第二限位槽50时,凸块501抵顶电芯20并卡紧使其不能脱落,从而达到加固其限位的目的。

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安装:先将第一电极片31、第二电极片32、第三电极片33依次用热熔胶固定在上盖4上,且电极片的接孔对应上盖4的通孔40;再将电池包2嵌入第二限位槽50固定其位置,然后对应盖合上盖4,装配无误后,通过接孔和通孔40将电极片与电芯20的圆柱头201焊接即完成。

这样安装方便快捷,而且用电极片代替信号线,用上盖4和底座5限位固定电池包2代替胶带捆绑,不但通过结构改进,简化安装程序,而且扩大了其使用范围、提高了其可靠性能。

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池箱还增添了电池管理系统6(BMS),电池管理系统6与电池包2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6可以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池包2中的每块电芯20的端电压和温度、充放电电流及电池包2总电压,防止电池包2发生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同时能够及时给出电池包2状况,挑选出有问题的电芯20,保持个电池包2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上述电池管理系统6与电池包2的端电压进行信号连接,用以代替现有的电池箱中每个电芯20的信号线分别连接至保护板进而保护的方式,同时也解决了原来的走线距离长、布线复杂等问题,从而保证了质量。

优选地,电池管理系统6设置在箱体1的内并置于电池包2的前方,即是靠近电池包2端电压的位置,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箱,电芯20通过可以承载大电流量的电极片串联或并联,用电极片代替已知的信号线焊接方式,解决现有线材连接所不能够承载较大电流量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获得高功率,满足了实际需要,扩大了上述电池箱的应用范围;而且采用上盖4和底座5固定电池包2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胶带捆绑进行限位和固定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可靠性能,另外还在上述电池箱内添加了电池管理系统6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多块保护板,复杂布线的保护方式,简化了上述电池箱的安装工序,降低布线复杂性,从而提高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