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罐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199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电池罐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方形的电池罐主体和电池盖而构成的电池罐以及具备该电池罐的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便携计算机、电动工具在增加。作为这样的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其代表,作为该电池形态,具备金属制的长方体状的电池罐来作为收容发电构件的电池罐的方形电池得到普及。电池罐由形成为有底方筒状的电池罐主体和与该电池罐主体的侧壁接合的电池盖构成。电池罐主体的侧壁与电池盖的周缘被在周向整周上焊接。

在这种电池罐中,采用从上方照射能量光束的焊接方法,作为焊接电池盖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方法。这是因为,若从电池罐的侧方照射光束,则焊接长度延长,焊接时间变长,焊接设备大型化和高价化等,故不利。因为能够从上方照射光束进行焊接,因此电池盖的周缘为对于电池罐主体能够从上方插入侧壁的内侧的形状。为了稳定其焊接强度,需要尽可能缩小电池罐主体与电池盖之间的嵌合缝隙并使之均匀。在插入该电池盖时,若电池盖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摩擦,则有可能产生金属异物并侵入电池罐主体内的收容空间。该金属异物可能成为绝缘不良的原因。为了抑制金属异物的产生,而在电池盖的周缘、电池罐主体的侧壁之间适当设定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嵌合缝隙。越是为了稳定焊接强度,缩小嵌合缝隙,越是需要高的电池罐主体和电池盖的部件精度、组装制造设备的精度,进而导致设备成本增大、电池罐的组装周期时间延长,从而成为提高制造成本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方面,在将电池罐主体的长边侧壁部在按压于电池盖的长边侧面部的状态下,对电池罐主体的长边侧壁部做固定,并在使电池盖的周缘的一对长边侧面部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一对长边侧壁部紧贴的嵌合状态下,实施从上方照射光束。另一方面,在电池盖的短边侧面部和角面部与电池罐主体的短边侧壁部和角部之间,根据对嵌合缝隙的设定、电池罐主体的扁平变形情况,能够产生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缝隙。若从上方照射的光束通过该缝隙,到达电池罐主体内,要么会损伤收容于电池罐主体内的发电构件,要么会出现溅射物飞散到电池罐主体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可能会导致电气不良。另外,无论电池盖的周缘相对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变低还是与之相反地变高,都容易出现焊接不良。

作为防止产生这些不良的对策,以往,在电池罐主体的短边侧壁部、角部的内侧面形成有至少配置于一个部位的台阶部和配置于该台阶部以外的部位的低位置面部。低位置面部在低于台阶部的位置,位于所述电池盖的下方。通过这些台阶部、低位置面部,防止光束照射到配置于电池罐主体内的收容空间的发电构件,防止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特别是,台阶部也成为规定电池盖的插入极限位置的部位。若所插入的电池盖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到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则电池盖不能再进一步向下方插入。电池盖的插入极限位置被设定为对于焊接而言适当的位置。此外,因为难以在周向上较长的范围将台阶部冷压加工为均匀的高度,所以采用低位置面部,来使冷压加工变得容易(专利文献1、2)。

另外,专利文献2的电池盖具有曲面状的下表面侧角部,该下表面侧角部从其周缘向下侧在周向整周上连续。在插入电池盖时,在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上端接触时,该下表面侧角部能够沿该侧壁的上端滑动,将该电池盖向该侧壁的内侧引导。这样,如果使电池盖的下表面形状相对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上端具有插入引导性,则即使在搬运电池盖时出现位置偏移,电池盖的插入性也不会恶化。这一情况在将电池盖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间的嵌合缝隙设定得很小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即,将嵌合缝隙设定得越小,在搬运时出现位置偏移时,电池盖的下表面越容易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上端形成接触,但能够通过前述的插入引导性防止产生金属异物,并防止电池盖攀爬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上端而导致制造设备停止的情况。进而,也能够避免前述的部件精度、组装制造设备的精度的高精度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311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电池罐中,能够可靠地防止金属异物侵入、溅射物飞散的仅限于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所存在的周向范围。在低位置面部存在的周向范围,相对而言,电池盖的下表面与低位置面部之间向电池罐主体内较大地敞口,存在较容易允许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以电池盖的形状优化电池盖向方形的电池罐主体插入的插入引导性,并且以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和低位置面部防止该插入时金属异物向电池罐主体内侵入、焊接时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以及向发电构件照射光束,并更大程度地防止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

为实现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构成一种电池罐,具备:电池罐主体和与所述电池罐主体接合的电池盖,所述电池罐主体具有侧壁,该侧壁由一对长边侧壁部、一对短边侧壁部以及四个连接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长边侧壁部和所述短边侧壁部的角部构成,所述电池盖具有周缘,该周缘由一对长边侧面部、一对短边侧面部以及四个连接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长边侧面部和所述短边侧面部的角面部构成,能够在所述电池盖的周缘插入所述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内侧的嵌合状态下,将该周缘与该侧壁焊接,在所述电池罐主体的所述短边侧壁部和所述角部中,在至少一个部位形成有达到所述电池盖的下方的台阶部,在该台阶部以外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低于该台阶部的位置,形成有达到所述电池盖的下方的低位置面部,所述电池盖具有:下表面侧角部,该下表面侧角部从该电池盖的周缘向下侧排列,以在所述插入时,在该下表面侧角部与所述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上端接触时,该下表面侧角部沿该上端滑动,将该电池盖向该侧壁的内侧引导;和下表面卡合部,其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电池罐主体的所述台阶部相对,通过所述电池罐主体的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电池盖的下表面卡合部的接触,决定该电池盖向该电池罐主体插入的插入极限位置,所述电池罐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的所述下表面卡合部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于高于该电池盖的所述下表面侧角部的位置,所述电池盖的所述下表面侧角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低于所述下表面卡合部的位置处,与所述低位置面部接触或者对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该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和电池盖的下表面卡合部将电池盖向电池罐主体插入的插入限制于适合焊接的极限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在该插入时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并且,能够通过电池罐主体的低位置面部、台阶部防止焊接时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以及向发电构件照射光束。

另外,因为能够通过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获得良好的插入引导性,因此,相应地能够避免部件精度、组装制造设备精度的高精度化,并将电池盖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间的嵌合设定得小,稳定焊接强度,另外,还能防止前述的光束照射。

并且,因为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在低于下表面卡合部的位置与电池罐主体的低位置面部接触或者对置,因此在插入电池盖时,即使存在错位,也会在该下表面侧角部将电池盖引导到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内侧以后,由下表面卡合部和台阶部限制插入。因此,无需担心因台阶部和下表面侧角部的接触而产生金属异物,并且在低位置面部所在的周向范围,因该下表面侧角部与低位置面部接触,使得两部位间封闭,或者使两部位间间隙小于专利文献2的电池罐。因此,本实用新型更加能够防止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

优选地,所述电池罐主体的所述低位置面部具有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位于在所述电池罐主体的侧壁与所述电池盖的周缘间能产生的缝隙的下方,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金属异物、溅射物是进入该缝隙的小物质,因此,它们有望存留在该缝隙的下方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部上。因此,能够更加防止金属异物的侵入、溅射物的飞散。

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罐的电池能够更加防止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内、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因此能够防止不合格的产生。此外,可以是,所述电池盖的所述下表面卡合部形成为沿着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面状,并且位于从所述下表面侧角部和该电池盖的周缘凹陷的凹部内,向下方敞口,并且设定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电池罐主体的所述台阶部,所述电池盖的所述下表面侧角部从该电池盖的一对短边侧面部和四个角面部中的除与所述下表面卡合部连续的部分以外的全部下边缘区域向下侧排列。

如上述那样,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以电池盖的形状优化电池盖向方形电池罐主体插入的插入引导性,并且能够通过电池罐主体的台阶部和低位置面部防止在该插入时金属异物向电池罐主体内侵入、焊接时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以及向发电构件照射光束,而且更加能够防止金属异物向电池罐主体内侵入、溅射物向电池罐主体内飞散。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完成了电池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主体中的标准插入的时刻的电池罐的局部俯视图,图1中的(b)是所述图1中的(a)的Ib-Ib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中的(c)是所述图1中的(a)的Ic-Ic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的电池的外观的示出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示出使图1的电池盖与电池罐主体正对的插入前的样子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与图1中的(b)相同的截面中示出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的插入引导作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在图1中的(a)中的V-V线的截面中示出焊接时的能量光束的照射方向和目标位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在完成了电池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主体中的标准插入的时刻的电池罐的局部俯视图。

图7中的(a)是在完成了电池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主体中的标准插入的时刻的电池罐的局部俯视图,图7中的(b)是所述图7中的(a)的VIIb-VIIb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罐主体;11…长边侧壁部;12…短边侧壁部;13…角部;14、42…低位置面部;15…台阶部;20…电池盖;21…长边侧面部;22…短边侧面部;23…角面部;24…下表面侧角部;25…下表面卡合部;41…平面部;g…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基于图1~图5,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罐和电池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该电池为方形的封闭型电池,具备外形形状为长方体状的金属制的电池罐。

该电池罐由形成为有底方筒状的电池罐主体10和与电池罐主体10接合的电池盖20构成。

电池盖20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从上方插入形成于该电池罐主体10的方筒状的侧壁的内侧。该电池的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与插入其内侧的电池盖20的周缘在周向整周上被气密焊接。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上下方向是指使电池罐主体10与电池盖20正对的直线方向。另外,周向是指在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绕电池罐主体10的方筒状的侧壁一周的方向。在图1中的(b)、(c)、图4、图5中,图中上下方向与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方向一致。

在电池罐主体10内的收容空间收容有省略图示的发电构件、电解剂等。在电池盖20安装有与发电构件电连接的正负的极端子31、31。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作为前述的发电构件,可以举出扁平状卷绕型的电极体。另外,作为电解剂,例如,可以举出非水系电解液、凝胶、聚合物。在电池盖20形成有安全阀、封液口。

如图2所示,电池罐主体10、电池盖20分别为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对称性的形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罐主体10、电池盖20的长度方向是指分别规定电池罐主体10、电池盖20的全长(该物体的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测量出的长度)的两个假想平面正对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通常,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电池罐主体10与电池盖20之间没有差异。

电池罐主体10、电池盖20分别通过冷锻压加工而一体形成。作为电池罐主体10、电池盖20的材料,可以举出不锈钢、镀镍钢板、铝合金等,但从加工性、耐腐蚀性、轻型化方面考虑,优选铝合金。电池罐主体10例如通过将铝合金的平板夹入上下的金属模并一边施加强大压力一边使铝合金的平板变形的拉深加工,成形为有底筒状。另外,电池盖20例如通过冲压加工从铝合金的平板冲切下来而形成。

如图2、图3所示,电池罐主体10具有侧壁,该侧壁由一对长边侧壁部11、11、一对短边侧壁部12、12以及连接在周向上相邻的长边侧壁部11和短边侧壁部12的四个角部13、13、13、13构成。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形成电池罐主体10的侧面和开口。

另外,一方面,电池罐主体10为由与该侧壁的下端连续的省略图示的底部封闭的形状。另一方面,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由相对于省略图示的底部规定该侧壁的高度的端面构成。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在周向整周上都以相同的高度连续。

长边侧壁部11具有遍布相邻的两个部位的角部13、13之间沿长度方向连续的实心部分。短边侧壁部12具有遍布相邻的两个部位的角部13、13之间沿宽度方向连续的实心部分。角部13具有遍布相邻的长边侧壁部11与短边侧壁部12之间呈圆弧状连续的实心部分。

长边侧壁部1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

短边侧壁部12的外侧面沿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延伸。角部13的外侧面呈R面状(圆弧过渡面)。

在短边侧壁部12和角部13的内侧面形成有低位置面部14,该低位置面部14朝向下方逐渐向内侧增大短边侧壁部12、角部13的厚度。另外,在短边侧壁部12的内侧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突出的台阶部15。

一方面,台阶部15是在短边侧壁部12和角部13中的短边侧壁部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平坦部。

另一方面,低位置面部14是在短边侧壁部12和角部13中的位于周向上台阶部15以外的部位(即,短边侧壁部12的除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和角部13的周向全域)处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低于台阶部15的位置朝向下方、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部。低位置面部14与下方向之间所成的倾斜角为,随着在周向上从角部13逐渐接近短边侧壁部12而逐渐变大。

一对短边侧壁部12和四个角部13的内侧面中,从低位置面部14向上方连续的部分与从台阶部15向上方连续的部分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

电池盖20具有周缘,该周缘由一对长边侧面部21、21、一对短边侧面部22、22以及连接在周向上相邻的长边侧面部21和短边侧面部22的四个角面部23构成。

电池盖20的周缘由电池盖20的在周向整周上规定电池盖20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之间的嵌合的侧面部分构成。

长边侧面部21由电池盖20中的规定电池盖20与电池罐主体10的长边侧壁部11之间的嵌合的周缘部分构成。一对长边侧面部21、21为规定电池盖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整个宽度)的部位。

短边侧面部22由电池盖20中的规定电池盖20与电池罐主体10的短边侧壁部12之间的嵌合的周缘部分构成。一对短边侧面部22、22为规定电池盖2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全长)的部位。

角面部23由电池盖20中的规定电池盖20与电池罐主体10的角部13之间的嵌合的周缘部分构成。

一对长边侧面部21、21、一对短边侧面部22、22以及四个角面部23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角面部23连接相邻的长边侧面部21与短边侧面部22之间,呈R面状。

在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之间,在周向整周上设定有嵌合缝隙。该嵌合缝隙在长度方向上设定为0.05mm以下的大小,在宽度方向上设定为0.10mm以下。在将电池盖20向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插入的搬运工序中,电池盖20被搬运到电池罐主体10的上方。此时,搬运的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电池盖2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中央与电池罐主体1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中央对齐,但存在尺寸公差、搬运装置的定位精度的极限。因此,在将电池盖20从上方向电池罐主体10插入到规定的插入极限位置的时刻,在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之间,为侧偏的嵌合,能产生缝隙。

另外,如图1中的(a)~(c)、图3所示,电池盖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电池罐主体10的低位置面部14重叠的下表面侧角部24和在上下方向上与电池罐主体10的台阶部15相对的下表面卡合部25。

下表面侧角部24中,从电池盖20的一对短边侧面部22、22和四个角面部23中除与下表面卡合部25连续的部分(在图示例中,为各短边侧面部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以外的整个下边缘区域向下侧排列。下表面侧角部24以随着朝向下方逐渐而逐渐接近电池盖20的中央轴线的方式倾斜。此外,电池盖20的中央轴线是指将电池盖20沿长度方向二等分的假想平面与将电池盖20沿宽度方向二等分的假想平面交叉而成的在上下方向的假想直线。

如前所述,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电池盖20向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插入时,在电池盖20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偏离了规定的位置时,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接触,并沿该上端滑动,将电池盖20向该侧壁的内侧引导(参见该图中的箭头。),最终,如该图中的实线所示,电池盖20被完全收容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的图示所示,电池罐主体10和电池盖20的部件精度以及插入电池盖20的组装制造设备的定位精度,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与电池盖20在长度方向上的嵌合设定而言显得不足。因此,下表面侧角部24对电池盖20的插入引导性变得重要,但下表面侧角部24的配置、形状只要能将电池盖20向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引导,适当地决定即可。此外,图中双点划线的电池盖20示出了在前述的精度下可能产生的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最大限度地偏离的插入状态。

另外,如图3所示,在电池盖20形成有从一对长边侧面部21、21的下边缘区域向下侧排列的第二下表面侧角部26。第二下表面侧角部26遍布下表面侧角部24之间地在周向上连续,并且具有与下表面侧角部相同的倾斜角。第二下表面侧角部26是用于避免电池盖20的形状复杂化的部件,因此可以适当地省略。当然,如果前述的部件精度、定位精度对于宽度方向的嵌合设定而言也显得不足,则第二下表面侧角部26也变得重要。

如图1中的(a)~(c)、图3所示,下表面卡合部25在上下方向上高于下表面侧角部24的位置,形成为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坦面状。下表面卡合部25从各短边侧面部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下表面卡合部25向下方敞口,位于从下表面侧角部24和电池盖20的周缘凹陷形成的凹部内。下表面卡合部25与对应的台阶部15在上下方向上抵接。通过该各下表面卡合部25与对应的台阶部15的抵接接触,规定电池盖20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的插入极限位置。

如前所述的下表面卡合部25和下表面侧角部24与以往相同,能够通过上下夹持板材的金属模的冲压加工形成,电池盖20的制造并不特别困难。

此外,下表面卡合部25被设定为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尺寸大于电池罐主体10的台阶部15。二者的尺寸差被设定得大于前述的嵌合缝隙的大小。这是为了在前述的插入电池盖20时,即使电池盖20在嵌合缝隙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偏离,台阶部15的边缘也不会与下表面侧角部24接触,从而防止金属异物的产生。

如图1中的(c)所示,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的倾斜方式为,在上下方向上低于下表面卡合部25的位置,使下表面侧角部24与电池罐主体10的低位置面部14接触。如图1中的(b)所示,二者的接触被设定为,在处于电池盖20的各下表面卡合部25在上下方向上与电池罐主体10的对应的台阶部15抵接的插入极限状态时,在低位置面部14的整个周向范围产生该接触。特别是,在短边侧壁部12的周向范围,低位置面部14与下表面侧角部24的接触形态为面接触,在角部13的周向范围,低位置面部14与下表面侧角部24的接触形态随着在周向上远离短边侧壁部12而逐渐变化为线接触。

另外,设定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与下表面卡合部25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阶梯差、电池罐主体10的低位置面部14与台阶部15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阶梯差以及低位置面部14和下表面侧角部24分别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以在处于前述的插入极限状态时,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在周向整周上为相同高度。

若在前述的插入极限状态下,用省略图示的固定夹具沿宽度方向以整个面的形式夹持电池罐主体10的一对长边侧壁部11、11,则各长边侧壁部11沿宽度方向以整个面的形式紧贴于电池盖20的对应的长边侧面部21。其结果是,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产生扁平变形,再加上前述的嵌合缝隙,在电池盖20的短边侧面部22与电池罐主体10的短边侧壁部12之间、电池盖20的角面部23与电池罐主体10的角部13之间,可能会产生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缝隙g。此外,省略图示,电池盖20的角面部23与电池罐主体10的角部13之间的缝隙g以不超过电池盖20的短边侧面部22与电池罐主体10的短边侧壁部12之间的缝隙g的大小产生。

在产生这样的缝隙g、且电池盖20的各长边侧面部21与电池罐主体10的对应的长边侧壁部11在宽度方向上紧贴、并且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在周向整周上实质上为相同高度的嵌合状态下,将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焊接。

电池罐主体10的前述低位置面部14,在电池罐主体10的一对短边侧壁部12、12以及四个角部13、13、13、13中的在处于前述的嵌合状态时能够在与对应的短边侧面部22和角面部23之间产生缝隙g的周向范围内,向内侧倾斜的方式为,在上下方向上位置低于缝隙g的位置,达到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的下方。

另外,电池罐主体10的前述的台阶部15,在电池罐主体10的一对短边侧壁部12、12以及四个角部13、13、13、13中的在处于前述的嵌合状态时能够在与对应的短边侧面部22和角面部23之间产生缝隙g的周向范围内,向内侧突出的方式为,在周向上所处位置不同于低位置面部14的位置,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低于缝隙g的位置,达到电池盖20的下表面卡合部25的下方。

在前述的嵌合状态下,对图5中涂黑的目标位置照射能量光束LS。作为该能量光束,可以举出激光束、电子束等。作为激光器,可以举出光纤激光器等CW激光器、YAG激光器等脉冲激光器。该照射沿周向行进。由此,将电池盖20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气密接合。

该电池罐是如上所述的部件(参见图1),在将电池盖20从上方向电池罐主体10插入到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时,即使因为部件精度、组装制造装置的精度上的极限,在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形成了摩擦时,也会因从电池盖20的周缘向下侧连续的倾斜状的下表面侧角部24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滑动接触的插入引导性而将电池盖20顺利地引导到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金属异物的产生以及防止因电池盖的攀爬导致制造设备停止,相应地,还能够避免部件精度、组装制造设备的精度的高精度化,并将电池盖的周缘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之间的嵌合设定得小,从而稳定焊接强度。

另外,该电池罐能够通过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的插入引导性而将嵌合设定得小,因此在处于对电池盖20的周缘和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进行焊接的嵌合状态时,即使在电池盖20的短边侧面部22、角面部23与电池罐主体10的对应的短边侧壁部12、角部13之间能产生缝隙g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缝隙g设定得小,从而防止光束照射电池罐主体10内的发电构件。

另外,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该电池罐在电池盖20从上方向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插入时,能够通过电池盖20的各下表面卡合部25与电池罐主体10的对应的台阶部15在上下方向上抵接的接触,将电池盖20相对于电池罐主体10的插入极限位置规定为适合利用来自上方的光束照射进行焊接的位置。

另外,有关该电池罐,由于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在低于下表面卡合部25的位置与电池罐主体10的低位置面部14接触,因此在插入电池盖20时,即使电池盖20与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上端接触,也会在该下表面侧角部24将电池盖20引导到电池罐主体10的侧壁的内侧之后,产生由下表面卡合部25和台阶部15形成的插入限制。因此,不必担心因台阶部15与下表面侧角部24的接触而产生金属异物。

另外,该电池罐尤其能够防止在电池罐主体10的台阶部15与电池盖20的下表面卡合部25之间,在前述的插入电池盖20时所产生的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10内,并且还尤其能够防止在前述的嵌合状态下的焊接时所产生的溅射物飞散到电池罐主体10内。

进而,该电池罐在电池盖20被按规定插入了电池罐主体10的内侧的时刻,电池盖20的下表面侧角部24在低于下表面卡合部25的位置与电池罐主体10的低位置面部14接触,封闭该下表面侧角部24与低位置面部14之间,因此在此期间,也尤其能防止在前述的插入电池盖20时所产生的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10内,并且也尤其能防止在前述的嵌合状态下的焊接时所产生的溅射物飞散到电池罐主体10内。因此,该电池罐与以往例子相比,更加能够防止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10内、溅射物飞散到电池罐主体10内。

另外,该电池更加防止金属异物侵入电池罐主体10内、溅射物飞散到电池罐主体10内,因此能够防止不合格的产生。

基于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下文着重阐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如图6所示,有关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在电池罐主体形成有多个台阶部15、15并在电池盖以对应的配置形成有多个下表面卡合部25,这一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这样,若在宽度方向上以分散配置的方式,在多个部位形成台阶部15,则能够更加提高电池盖20的姿势稳定性。

基于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下文着重阐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罐在电池罐主体的侧壁中在缝隙g的下方并且在周向上不同于台阶部15的位置,形成有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面部41,从该平面部41形成有低位置面部42,这一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平面部41被设定为宽度与其上方的缝隙g的宽度相等。金属异物、溅射物是能够进入该缝隙g的较小的物质,因此有望存留在该缝隙g的下方沿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平面部41上。因此,该电池罐能够进一步防止金属异物的侵入、溅射物的飞散。

另外,在该电池罐中,随着平面部41的形成,低位置面部42的倾斜角略微变更。随之,在处于下表面卡合部25与台阶部15上下抵接的插入极限状态时,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24与低位置面部42不实质性接触,而是以窄于缝隙g的间隔与低位置面部42对置,这一点也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该对置间隔由平面部41与低位置面部42处的交叉的边缘间规定,被设定为充分小于缝隙g。金属异物、溅射物为能够进入缝隙g的大小的小物质,因此如果以小于缝隙g的间隔使下表面侧角部24和低位置面部42对置,则即使金属异物、溅射物从平面部41上落入电池罐主体的收容空间内,也能够挂在下表面侧角部24,从而防止侵入、飞散。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不应认为是限制性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可以组合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可以将台阶部形成于电池罐主体的各角部,并将低位置面部仅形成于短边侧壁部。另外,可以在电池罐主体的长边侧壁部追加台阶部、低位置面部。另外,虽然将低位置面部的全部或者局部形成于倾斜部,但也可以将低位置面部的全部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平坦部。

另外,电池盖与电池罐主体之间的嵌合并不局限于设定了缝隙的情况,还可以将电池盖压入嵌合于电池罐主体的侧壁的内侧。总而言之,在部件精度和所使用的组装制造设备的定位精度上,只要是在能够由电池盖的下表面侧角部引导插入电池盖的范围内,就能够防止金属异物的产生和因电池盖的攀爬引起的制造设备的停止,因此能够在该范围内,将嵌合缝隙设定得尽可能小,或者针对嵌合设定过盈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