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21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自供电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因此对生活便利和节能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科技无线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电子产品必须要有电源才能工作。当前普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但电池有很多局限性,使用寿命有限需要重复更换电池,增加使用成本。电池使用过程中会有安全隐患,如生锈或漏液等。电池生产消耗资源,废弃物会污染环境。某些特殊场合不适宜使用电池。

所以在某些领域使用一些即时发电的装置代替电池提供电能是非常低成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在物联网领域,尤其是在无线开关领域,需要用到微型发电装置,如何将微型发电装置固定在无线开关内部成为了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基板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磁铁组固定组件,磁铁组固定组件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板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基板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接口,磁铁组固定组件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卡接板,卡接板面向磁铁组固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基板本体固定有弹簧支柱,弹簧支柱沿轴向间隔地设置有槽,弹簧支柱远离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小于弹簧支柱靠近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

可选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为同轴圆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

可选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设置为同轴圆柱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直径相同。

可选的,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凸起与基板底面之间。

可选的,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凸起与基板底面之间。

可选的,基板底面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设置有线槽,线槽的方向与相邻地基板侧面的方向平行。

可选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为弧形固定板。

可选的,卡接板与基板本体固定连接,卡接板远离基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

可选的,磁铁组固定组件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设置为柱形凸起,第三凸起的轴线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磁铁组固定组件可转动地固定磁铁组,保证了自供电开关内的微型发电装置正常运转,同时能够固定磁铁组,提高了自供电开关地可靠性,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可转动地固定开关按键,将按键和磁铁组固定在一起,实现了磁铁组能够跟随按键摆动,从而发电给开关内的各个部件供电,能够解决自供电开关内微型发电装置不易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磁铁组固定件-10

第一固定板-11

第一通孔-12

第一凸起-13

第二固定板-14

第二通孔-15

第二凸起-16

卡接口-20

卡接板-21

卡接凸起-22

凹槽-23

固定块-30

线槽-31

第三凸起-40

弹簧支柱-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基板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磁铁组固定组件10,磁铁组固定组件10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4,第一固定板11设置有第一通孔12,第二固定板14设置有第二通孔15,第一固定板11远离第二固定板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3,第二固定板14远离第一固定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6,基板本体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接口20,磁铁组固定组件10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卡接板21,卡接板21面向磁铁组固定组件10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22,基板本体固定有弹簧支柱50,弹簧支柱50沿轴向间隔地设置有槽,弹簧支柱50远离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小于弹簧支柱50靠近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回弹微型发电装置用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设置为一端开口的壳体,基板和按键配合形成内部能够容纳磁铁组、线路等零部件的空腔,避免自供电开关内部的零部件暴露在空气中,提高了自供电开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自供电开关的使用寿命,基板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磁铁组固定组件,磁铁组固定组件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磁铁组卡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侧,开关按键卡接在磁铁组外侧,同时,磁铁组紧贴开关按键,使得磁铁组能够跟随开关按键摆动,实现发电的目的,给开关各个部件进行供电,第一固定板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板设置有第二通孔,磁铁组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凸起,凸起卡进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实现磁铁组和磁铁组固定组件的可转动地固定,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开关按键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对应的通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卡接进按键开关上的通孔中,实现按键和基板地可转动地固定,同时,磁铁组在基板和按键的双重限位情况下,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基板上,基板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接口,卡接口用来卡接面板,减少外部的灰尘进入到自供电开关内部,提高了自供电开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自供电开关的使用寿命,磁铁组固定组件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卡接板,卡接板面向磁铁组固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凸起,卡接板用于卡接固定磁铁组中的磁铁,卡接凸起紧贴磁铁的上表面,磁铁组固定组件中的凸板紧贴磁铁的下表面,实现固定磁铁的目的,基板本体固定有弹簧支柱,弹簧支柱用来固定弹簧,弹簧的一端紧贴基板,另一端紧贴按键,实现按键的回弹,适用于门铃等需要对按键进行回弹的场景,弹簧支柱沿轴向间隔地设置有槽,弹簧支柱远离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小于弹簧支柱靠近基板本体一端的直径,方便将弹簧固定在第一弹簧支柱上,防止压紧弹簧脱离第一弹簧支柱。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5均设置为同轴圆孔,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5的直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为同轴圆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便于基板的加工,同时,便于磁铁组进行摆动,使得摆动更加平稳灵活,减少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基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6均设置为同轴圆柱凸起,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16的直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设置为同轴圆柱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直径相同,便于基板的加工,同时,便于开关按键进行摆动,使得摆动更加平稳灵活,减少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基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12设置在第一凸起13与基板底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凸起与基板底面之间,使得磁铁组固定在基板和开关按键之间,结构简单紧凑,避免了磁铁组、开关按键和基板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第二通孔15设置在第二凸起16与基板底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凸起与基板底面之间,使得磁铁组固定在基板和开关按键之间,结构简单紧凑,避免了磁铁组、开关按键和基板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基板底面固定有固定块30,固定块30设置有线槽31,线槽31的方向与相邻地基板侧面的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基板底面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设置有线槽,线槽的方向与相邻地基板侧面的方向平行,线槽用于固定电线,使得开关内部电线更加整洁,防止电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而引起电线的扭曲打结,提高了自供电开关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4均设置为弧形固定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为弧形固定板,结构简单,提高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支撑强度,提高了自供电开关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卡接板21与基板本体固定连接,卡接板21远离基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2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卡接板与基板本体固定连接,卡接板远离基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弹性元件的驱动端在摆动过程中会在凹槽内运动,防止弹性元件的驱动端受到弹力过大导致弹性元件变形,提高了可靠性。

进一步的,磁铁组固定组件10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40,第三凸起40设置为柱形凸起,第三凸起40的轴线与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5的中心连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磁铁组固定组件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设置为柱形凸起,第三凸起的轴线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当按压弹性元件的时候,磁铁组绕着壳体的凸起转动,完成磁场换向进行发电,优选地,凸起设置为半圆柱形,使磁铁组转动的更加顺畅,减少了凸起和凹槽之间磨损,延长了微型磁感应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