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接触动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20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接触动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触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接触中的动触头。



背景技术:

电器的导电回路总是由若干元件构成,两个零件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互相接触而实现导电的现象称为电接触现象。电接触分为滑动接触和可分接触,滑动接触一般适合于只需要通电的测试,例如高压老化运行,而可分接触是机械式开关电器特有的电接触现象,电路的接通与开断必然伴随导电件的闭合与分离,这是靠开关的触头来完成的,可动的导电件叫动触头,不动的叫静触头,一般用于性能测试,如电阻测试、功率、电流、匝间耐压等。

产品在流水线生产时的出厂性能检测,检测仪器需要对步进移动线体的产品通电进行性能测试,通过动触头对接静触头进行电接触。触头反复接触的电阻的稳定是在线检测的可靠性的重要参数,它常常影响着自动化检测线能否正常使用。传统的触头,由于触头的材料及结构设计,触头表面氧化严重,形成一层厚的氧化层,并且触头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严重损坏或因电弧而熔焊,都会使测量精度降低,影响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性能稳定的动触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接触动触头,包括:

动触头本体,动触头本体的测试接触端设有锡层;

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动触头本体远离测试接触端的另一端,用于使检测仪器通过弹性件按压动触头本体,而使动触头本体与静触头之间维持一接触压力。

作为优选地,动触头本体上设有一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用于在弹性件压缩时,控制动触头本体旋转,以去除测试接触面的氧化层。

作为优选地,动触头本体包括:导向套;

接触头,接触头于导向套的一端伸入并滑动安装于导向套中;

弹性件安装于导向套内,其一端抵接导向套,另一端抵接接触头,以用于在接触头滑入导向套内时提供滑入阻力。

作为优选地,转动装置包括:

旋转槽,旋转槽设于导向套内壁或接触头外壁上;

凸台,凸台对应旋转槽设于接触头外壁或导向套内壁上,用于配合旋转槽实现接触头的旋转。

作为优选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或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优选地,转动装置设置为一转动轴,转动轴沿接触头的径向固设于接触头的滑入端,转动轴的两端与弹簧的螺旋面配合,以用于通过弹簧压缩而沿其螺旋面转动。

作为优选地,还包括一稳压装置,稳压装置设于动触头本体上,用于保持弹性件的按压压力。

作为优选地,稳压装置包括:

凸位,凸位设于导向套上;

卡位,卡位沿动触头本体的运动方向,固定设置于凸位的前方,用于在凸位随导向套运动至一定距离时,对凸位限位以保持弹性件的按压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在动触头的测试接触端设置锡层,由于锡的硬度小,氧化膜的机械强度低,可以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其二,由于实际触头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触头之间实际上有非常有限个点接触,当对触头施加外界压力时,触头材料将产生变形,动静触头间的接触面积将会增大,接触电阻将会减小,而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接触压力达一定值后,接触电阻会趋于稳定,因此弹性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维持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减小接触电阻;其三,转动装置可以使动触头的接触头转动,可去除动静触头之间的氧化膜,降低接触电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接触动触头,包括:

动触头本体,所述动触头本体的测试接触端设有锡层6;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动触头本体远离测试接触端的另一端,用于使检测仪器通过弹性件按压动触头本体,而使动触头本体与静触头之间维持一接触压力。

由于锡的硬度小,氧化膜的机械强度低,因此测试接触端设置锡层6可以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使测试结果更精确。同时,由于实际触头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触头之间实际上有非常有限个点接触,当对触头施加外界压力时,触头材料将产生变形,动静触头间的接触面积将会增大,接触电阻将会减小,而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接触压力达一定值后,接触电阻会趋于稳定,因此弹性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维持动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并将该压力维持在最优值,减小接触电阻,可以避免纯机械压力接触而使触头变形或压力过小电阻较大的问题产生。

尽管锡的氧化膜较薄,设置锡层6后能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但本发明人精益求精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力求最优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小接触电阻,使触头的接触电阻无漂移,使测试的结果精度更高,本实施例在所述动触头本体上设有一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在弹性件压缩时,控制动触头本体旋转,以去除测试接触面的氧化层。

如图所示,所述动触头本体包括:导向套1;接触头3,所述接触头3于导向套1的一端伸入并滑动安装于导向套1中;所述弹性件安装于导向套1内,其一端抵接导向套1,另一端抵接接触头3,以用于在接触头3滑入导向套1内时提供滑入阻力。参照图1至图3,转动装置包括:旋转槽31,所述旋转槽31设于接触头3外壁上;凸台11,所述凸台11对应旋转槽31设于导向套1内壁上,用于配合旋转槽31实现接触头3的旋转。

工作时,导向套1在检测仪器的控制下带动接触头3向静触头运动,至接触头3与静触头接触后,检测仪器继续控制导向套1运动,以通过弹性件来使接触头3和静触头之间维持一接触压力,通过控制导向套1的运动距离即可计算并控制该接触压力的大小,使之最优。在接触头3与静触头未接触之前,由于导向套1与接触头3是同步运动,不会发生旋转;而在接触头3与静触头接触后,导向套1继续运动时,导向套1与接触头3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接触头3在旋转槽31配合凸台11的作用下进行旋转,锡层6与静触头上的氧化膜或电化学腐蚀层被接触头3的自转去除,极大地减小了接触电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动、静触头上的摩擦尘屑进行清洁。

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2或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海绵或橡胶等。并且凸台11和旋转槽31的位置设置可以互换。

考虑到设备运行中会产生形位误差,只依靠检测仪器来控制导向套1的运动距离,在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实际运动距离会产生偏移,需要重新调整,较为麻烦,因此本实施例还设置一稳压装置,所述稳压装置设于动触头本体上,用于保持弹性件的按压压力。

如图所示,所述稳压装置具体包括:凸位4,所述凸位4设于导向套1上;卡位5,所述卡位5沿动触头本体的运动方向,固定设置于凸位4的前方,用于在凸位4随导向套1运动至一定距离时,对凸位4限位以保持弹性件的按压压力。通过计算得出弹簧2的压缩距离来设置凸位4和卡位5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凸位4固设于导向套1的上端,卡位5套设于导向套1的下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卡位5通过支撑脚与静触头一端的机架固定连接,也可与检测仪器上的机架固定连接来实现位置固定。

综上所述,实际工作中,可以在接触头3上涂油设置,如此既利于接触头3的旋转和滑入/出导向套1(即润滑),也可隔绝空气,减少氧化。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接触动触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地去除动静触头之间的氧化膜,使测试更精准,接触电阻无漂移。

实施例2

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主体,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设置为弹簧2,所述转动装置设置为一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沿接触头3的径向固设于接触头3的滑入端,转动轴7的两端与弹簧2的螺旋面配合,以用于通过弹簧2压缩而沿其螺旋面转动。

工作时,在接触头3与静触头接触后,检测仪器控制动触头本体继续运动,此时弹簧2开始受压收缩,而转动轴7将沿弹簧2的下侧螺旋面运动,进而带动接触头3旋转,以去除动静触头之间的氧化膜。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