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173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并且还涉及使用该接线端子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用户在安装使用断路器时,需要靠接线螺钉或螺栓将电缆的线鼻子连接到断路器接线板上,因此,对于没有线鼻子的电缆,由于另外还需配置转换接头,导致接线比较麻烦,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专用的操作工具,工作量大,操作不便,特别是成套开关柜的塑壳断路器在安装时,其安装量很大,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产品接线上,加大了工作量,费时费力,使用不便。另外,现有小壳架塑壳断路器,其相间距比较小,如100A壳架的塑壳断路器,相间距只有25-30mm,造成接线端子处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足,影响绝缘强度。

针对现有技术中断路器接线复杂,费时费力,不便于安装,且绝缘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过程省时省力、高效便捷,且绝缘性能高,生产使用更加经济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能够保障接线端子所述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

为完成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包括断路器接线板和固定于断路器接线板上的接线装置,所述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柱和绝缘端子罩,所述的接线柱用于连接断路器接线板和电缆,其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缆的接线螺钉;所述的绝缘端子罩大致成形为类似平行六面体,其顶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接线螺钉通过的空腔,其中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柱的接线柱安装腔,其后壁形成有用于供电缆通过的突起部,并且当接线装置固定在断路器接线板上时,所述的突起部沿断路器的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突出于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突起部为一中空的绝缘套筒,可包裹住电缆的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的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该基座的端子罩安装通槽,所述的绝缘端子罩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内,所述的端子罩安装通槽的槽壁两侧分别伸出有凸缘,所述的绝缘端子罩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缺口,通过缺口与凸缘的紧配合而将绝缘端子罩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柱的横向上设有第一接线孔,所述的第一接线孔形成有上下两层,上层接线孔可容纳电缆,下层接线孔可容纳接线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柱的纵向上还设有可容纳接线螺钉的螺钉安装孔,所述的螺钉安装孔与所述的第一接线孔相互连通;所述的接线螺钉穿过螺钉安装孔后伸入到第一接线孔内并压紧电缆及接线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的壳体的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该基座的端子罩安装通槽, 所述的端子罩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内,并与断路器的壳体的中盖卡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端子罩上部设有卡块,所述的中盖具有用于与卡块卡配的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柱的横向上设有第二接线孔,所述的第二接线孔可容纳电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柱的纵向的上、下部分别开设有可容纳接线螺钉和紧固螺钉的上螺钉安装孔和下螺钉安装孔,所述的接线螺钉穿过所述上螺钉安装孔伸入到所述的第二接线孔内并压紧电缆,所述的紧固螺钉穿过所述断路器接线板的通孔和下螺钉安装孔后将接线板固定在接线柱上。

为完成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上设置有上面所述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安装过程省时省力、高效便捷,生产使用更加经济,可用于无线鼻子电缆的快速接线,并且增强了相间电气绝缘强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2(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装配侧视图。

图2(c)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装配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装配爆破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装配爆破示意图。

图6(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所述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所述接线柱的侧视图。

图7(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所述绝缘端子罩的一侧立体图。

图7(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所述绝缘端子罩的另一侧立体图。

图8(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8(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装配侧视图。

图8(c)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装配俯视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局部剖视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装配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爆破示意图。

图13(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所述接线柱的侧视图。

图13(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所述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所述绝缘端子罩的一侧立体图。

图14(b)示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中所述绝缘端子罩的另一侧立体图。

图中:1.壳体、11.基座、111.端子罩安装通槽、1111.凸缘、11111.容纳部、12.中盖、121.卡槽、13.小盖;2.断路器接线板、21.通孔;3.接线柱、31.第一接线孔、311.上层接线孔、312.下层接线孔、32.螺钉安装孔、33.第二接线孔、34.上螺钉安装孔、35.下螺钉安装孔;4.绝缘端子罩、41.接线柱安装腔、42.缺口、421.突出部、43.空腔、44.突起部、45.卡块、46.开口槽;5.接线螺钉;6.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4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2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断路器具有绝缘壳体1,该绝缘壳体1由基座11、中盖12和小盖13三部分构成,在断路器的前后两端部上形成电源侧、负载侧的断路器接线板2,在这里构成有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

实施例1

如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包括断路器接线板2和固定于断路器接线板2上的接线装置,所述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柱3和绝缘端子罩4,所述的接线柱3用于连接断路器接线板2和电缆,其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缆的接线螺钉5;所述的绝缘端子罩4大致成形为包括一个具有后壁、前壁、两个侧壁、顶壁和底壁的类似平行六面体,其顶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接线螺钉5通过的空腔43,其前壁上形成有安装接线柱3时插入的开口,前壁和后壁之间(即绝缘端子罩4中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柱3的接线柱安装腔41,其后壁上形成有用于供电缆通过的突起部44。所述的接线柱3设置在接线柱安装腔41内,优选地,接线柱3的外轮廓形状与接线柱安装腔41的内轮廓形状相一致,从而便于接线柱3与绝缘端子罩4的稳定配合。如图7所示,所述的突起部44为一中空的绝缘套筒,该突起部44的中间与接线柱安装腔41相互贯通,且突起部44的尺寸大于被连接电缆截面尺寸,这样可包裹住电缆的绝缘层。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断路器中壳体1的基座11上形成有贯穿该基座11的端子罩安装通槽111,所述的绝缘端子罩4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111内,所述的端子罩安装通槽111的槽壁两侧分别伸出有凸缘1111,所述的绝缘端子罩4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缺口42,这样,在装配时,绝缘端子罩4容纳在端子罩安装通槽111内,且通过凸缘1111与所述的缺口42形成卡接配合,从而使得绝缘端子罩4坐落在基座11上。另外,在绝缘端子罩4的缺口42与所述的凸缘1111进行卡接配合时,为了提高绝缘端子罩4与基座11配合的稳定性和紧密性,优选地,如图4所示,缺口42上形成有突出部421,优选地,该突出部421为半圆弧状,同时,如图5所示,所述凸缘1111的底部上形成与突出部421相配合的容纳部11111。这样,绝缘端子罩4可稳定地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111中并与凸缘1111形成良好稳定的配合,装配后形成紧配合,可防止绝缘端子罩4在基座11上前后窜动并防止落出。此时,接线柱3位于绝缘端子罩4的接线柱安装腔41内。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接线柱3的横向上设有第一接线孔31,该第一接线孔31为一U形空腔,其形成有上下两层,上层接线孔311可容纳电缆,下层接线孔312可容纳断路器接线板2。优选地,其下层接线孔312的宽度d1较大,高度h1较小,用于装配在断路器的接线板2上,上层接线孔311的宽度d2略小(小于断路器接线板2的宽度),高度h2较大,用于电缆接线。另外,宽度d2、高度h2的尺寸均大于电缆尺寸。所述接线柱3的纵向上还设有可容纳接线螺钉5的螺钉安装孔32,该螺钉安装孔32为螺纹孔且与第一接线孔31相互连通;所述的接线螺钉5穿过螺钉安装孔32后伸入到第一接线孔31内并压紧电缆及接线板2。

接线时,接线柱3置于绝缘端子罩4的接线柱安装腔41内,所述的接线螺钉5穿过绝缘端子罩4的空腔43设置在接线柱3上的螺钉安装孔32内,并一起整体固定于断路器接线板2上,此时断路器接线板2插入下层接线孔312,电缆通过突起部44进入到接线柱3内的上层接线孔311,用接线螺钉5将电缆导体部分压紧与断路器接线板2电接触,并且当接线装置固定在断路器接线板2上时,所述的突起部44沿断路器中壳体1的基座11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突出于基座11外,电缆的金属外露部分应不超过绝缘端子罩4的侧壁面,有利于提高相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实施例2

如图8~图1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包括可容纳电缆的金属导体部分的接线柱3,用于压紧电缆金属导体的接线螺钉5,用于增强绝缘性能的绝缘端子罩4,和用于把接线柱3固定在断路器接线板2上的紧固螺钉6,所述的绝缘端子罩4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柱3的接线柱安装腔41,接线柱3设置在接线柱安装腔41内,优选地,接线柱3的外轮廓形状与接线柱安装腔41的内轮廓形状一致,从而便于接线柱3与绝缘端子罩4的稳定配合。所述的接线螺钉5穿过绝缘端子罩4设置在接线柱3上,并一起整体固定于断路器接线板2上。进一步地,所述断路器中壳体1的基座11上形成有贯穿该基座11的端子罩安装通槽111, 端子罩4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111内,所述的端子罩4上部设有卡块45,所述的中盖12开设有与卡块45卡配的卡槽121。这样,绝缘端子罩4可稳定设置在端子罩安装通槽111中,有效防止了绝缘端子罩4在基座11上的前后窜动。此时,接线柱3位于绝缘端子罩4的接线柱安装腔41内。

更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接线柱3的横向上设有第二接线孔33,所述的第二接线孔33可容纳电缆。所述接线柱3的纵向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可容纳接线螺钉5和紧固螺钉6的上螺钉安装孔34和下螺钉安装孔35,所述的接线螺钉5穿过上螺钉安装孔34后伸入到所述第二接线孔33内并压紧电缆,所述的紧固螺钉6穿过所述的接线板2上的通孔21和下螺钉安装孔35后将接线板2固定在接线柱3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所述的绝缘端子罩4大致成形为类似平行六面体,其顶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接线螺钉5通过的空腔43,其前壁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接线柱3的接线柱安装腔41,其后壁上形成有用于供电缆通过的突起部44,所述的突起部44为一中空的绝缘套筒,其直径D大于被连接电缆的截面尺寸,以容纳电缆的绝缘层。另外,与实施例1不相同的是:如图14所示,绝缘端子罩4与接线板2的接触面上开设有开口槽46,可供紧固螺钉6穿过。接线时,紧固螺钉6将所述的接线端子固定于断路器的接线板2上,电缆通过突起部44进入到接线柱3内的第一接线孔31,用接线螺钉5将电缆导体部分压紧与接线板2电接触,所述的突起部44沿断路器中壳体1的基座11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突出于基座11外,电缆的金属外露部分应不超过绝缘端子罩4的侧壁面,有利于提高相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