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304发布日期:2018-06-12 21:4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纽扣电池的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



背景技术:

碱性扣式电池包括正极组合和负极组合,正极组合包括组合后的正极杯和正极饼,负极组合包括组合后的负极顶和锌膏。纽扣电池的预封口工艺是指:正极组合与负极组合相互压制在一起,即正极杯与负极顶压合在一起以形成半成品。半成品的纽扣电池再经过下一步的折弯工艺处理后,形成成品的纽扣电池。

目前的预封口设备以及预封口工艺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正极杯与负极顶存在一定公差,设备压制可能存在无法相互压紧的情况;另由于组合后的半成品存在内部压力的缘故,组合后的半成品也容易出现正极杯与负极顶相互分离的情况,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极杯与负极顶能可靠连接的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其通过在正极杯的下端折弯从而将负极组合包裹起来,以实现纽扣电池的预封口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下表面具有顶压柱的顶压板、放置正极杯组合的杯板和上端用于放置负极组合的第一立柱,所述的杯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包括上端的口径恒定的上直壁部分和下端的由上往下口径逐渐缩小的弯壁部分;起始状态下,正极杯组合落在所述的通孔的上直壁部分,所述的负极组合穿过弯壁部分后进入到正极杯组合内,顶压柱的下端压住正极杯组合的上端,向上的外作用力施加于杯板上,杯板向上移动,正极杯组合的下端经过弯壁部分被折弯且折弯后的正极杯最下端的口径小于负极组合的直径,使所述的负极组合被折弯后的正极杯组合的折弯下端所包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所述的顶压板与第一油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第二油缸与油压底板连接,油压底板上的第二立柱向上穿过底板后顶住杯板,杯板在第二立柱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所述的底板、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固定在设备的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第一立柱固定在所述的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所述的通孔还包括弯壁部分以下的下直壁部分,第一立柱和负极组合的外径均小于下直壁部分的口径,使所述的第一立柱和负极组合能进入到通孔的上直壁部分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所述的顶压柱的直径小于通孔的上直壁部分的口径,使得顶压住能进入到通孔内并压住正极杯组合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预选方案为:所述的弯壁部分的内壁为圆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正极杯组合放入杯板的通孔内,且位于杯板的上直壁部分,第一立柱上的负极组合伸入到通孔的上直壁部分内且位于正极杯组合内,用顶压板上的顶压柱压住正极杯的上方,使位于杯板通孔内的正极杯组合和负极组合定位,然后施加一个向上作用力于杯板,相对而言,正极杯组合在通孔内向下移动,正极杯组合的正极杯下端经过通孔的弯壁部分后折弯,正极杯最下端的口径小于负极组合的直径,使负极组合被折弯后的正极杯组合的折弯下端所包裹,完成正极杯组合与负极组合的预封口工艺,以避免正极杯组合与负极组合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杯组合和负极组合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起始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杯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通孔和正极杯组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负极组合和第一立柱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压柱下移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通孔和正极杯组合处于顶压柱下移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杯板上移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通孔和正极杯组合处于杯板上移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正极杯组合和负极组合预封口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正极杯组合3包括组合后的正极杯31和正极饼(附图未显示),负极组合5包括组合后的负极顶51和锌膏(附图未显示),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正极杯组合3与负极组合5的预封口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由于正极饼位于正极杯31内,正极杯3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锌膏位于负极顶51内,负极顶5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预封口设备将正极杯31与负极顶51两者预封口处理,正极杯31内的正极饼以及负极顶51内的锌膏在附图中不再标出。

基本思路是将负极顶51与正极杯31两者预先定位,在杯板4内增设一个弯壁通孔7,利用杯板4与正极杯31的相对位移,来使正极杯31的下端经过弯壁通孔7,从而使正极杯31下端折弯,且正极杯31下端向下超过负极顶,同时折弯后的正极杯最下端的口径小于负极顶的直径,使负极顶51被正极杯31所包裹,以完成纽扣电池的预封口处理,防止正极杯31与负极顶51相互脱离。

如图1-图11所示,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下表面具有顶压柱2的顶压板1、放置正极杯组合3的杯板4和上端用于放置负极组合5的第一立柱6,杯板4上设置有通孔7,通孔7包括上端的口径恒定的上直壁部分71和下端的由上往下口径逐渐缩小的弯壁部分72;起始状态下,正极杯组合3落在通孔7的上直壁部分71,负极组合5穿过弯壁部分72后进入到正极杯组合3内,顶压柱2的下端压住正极杯组合3的上端,向上的外作用力施加于杯板4上,杯板4向上移动,正极杯组合3的下端经过弯壁部分72被折弯且折弯后的正极杯最下端的口径小于负极组合5的直径,使负极组合5被折弯后的正极杯组合3的折弯下端所包裹。

如图1-图3所示,顶压板1与第一油缸8连接。第二油缸9与油压底板10连接,油压底板10上的第二立柱11向上穿过底板12后顶住杯板4,杯板4在第二立柱1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底板12、第一油缸8和第二油缸9固定在设备的机架上。第一立柱6固定在所述的底板12上。

如图5所示,通孔7还包括弯壁部分72以下的下直壁部分71,第一立柱6和负极组合5的外径均小于下直壁部分71的口径,使第一立柱6和负极组合5能进入到通孔7的上直壁部分71内。顶压柱2的直径小于通孔7的上直壁部分71的口径,使得顶压住能进入到通孔7内并压住正极杯组合3的上表面。弯壁部分72的内壁为圆弧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纽扣电池预封口设备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