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组立中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5108发布日期:2018-07-27 22:2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技术领域,尤其是指薄膜电容组立中转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振料盘与组立盘之间一般是通过机械手抓取电容,再放入,这种方式机械手需要使用多个气缸和旋转电机配合,其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中转效果好的薄膜电容组立中转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薄膜电容组立中转机构,它包括有振料器送料槽,振料器送料槽输出端一侧设有组立盘,振料器送料槽输出端另一侧设有中转架,位于振料器送料槽一侧的中转架顶部设有固定板,中转架顶部安装有中转气缸,中转气缸活塞杆穿过固定板与外夹板一侧中部连接,外夹板另一侧顶部设有推板,中转气缸活塞杆上方的固定板上活动套装有限位导杆,限位导杆一端与外夹板相配合,限位导杆另一端与同步板底部连接,同步板顶部铰接有夹板连杆,夹板连杆与动夹板一端铰接,动夹板另一端跨过外夹板上方后向下延伸形成内夹板,内夹板与外夹板之间形成电容夹装区,动夹板底部设有滑动槽,推板位于滑动槽内,位于内夹板一端的滑动槽倾斜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槽,限位槽与推板相配合。

所述的夹板连杆一端的动夹板底部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外夹板中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在振料器送料槽与组立盘之间增加中转机构,在振料器送料槽的电容到达输出端位置后,中转气缸伸出先带动外夹板前进,当推板行至限位槽处时,推板前端与限位槽前侧接触带动内夹板旋转向下,通过内夹板和外夹板将电容芯体夹住,夹住后内夹板位于电容芯体上部,气缸继续前进将电容芯体插入组立盘的料槽内,电容芯体插入后气缸回缩外夹板离开电容芯体,同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内夹板向上旋转复位,气缸继续回缩通过外夹板与限位导杆接触,使动夹板同步后退,完成一次循环,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中转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薄膜电容组立中转机构包括有振料器送料槽1,振料器送料槽1输出端一侧设有组立盘2,振料器送料槽1输出端另一侧设有中转架3,位于振料器送料槽1一侧的中转架3顶部设有固定板4,中转架3顶部安装有中转气缸5,中转气缸5活塞杆穿过固定板4与外夹板6一侧中部连接,外夹板6另一侧顶部设有推板8,中转气缸5活塞杆上方的固定板4上活动套装有限位导杆9,限位导杆9一端与外夹板6相配合,限位导杆9另一端与同步板10底部连接,同步板10顶部铰接有夹板连杆11,夹板连杆11与动夹板12一端铰接,夹板连杆11一端的动夹板12底部设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与外夹板6中部相连接,动夹板12另一端跨过外夹板6上方后向下延伸形成内夹板13,内夹板13与外夹板6之间形成电容夹装区,动夹板12底部设有滑动槽14,推板8位于滑动槽14内,位于内夹板13一端的滑动槽14倾斜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槽,限位槽与推板8相配合。本实施例在振料器送料槽与组立盘之间增加中转机构,在振料器送料槽的电容到达输出端位置后,中转气缸伸出先带动外夹板前进,当推板行至限位槽处时,推板前端与限位槽前侧接触带动内夹板旋转向下,通过内夹板和外夹板将电容芯体夹住,夹住后内夹板位于电容芯体上部,气缸继续前进将电容芯体插入组立盘的料槽内,电容芯体插入后气缸回缩外夹板离开电容芯体,同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内夹板向上旋转复位,气缸继续回缩通过外夹板与限位导杆接触,使动夹板同步后退,完成一次循环,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中转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