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6532发布日期:2018-07-31 22:4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开关装置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开关装置包括本体、基座的组合,配合基座设置弹性器,而获得确保开关形成通路及/或断路作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应用在电机、电子、自动控制系统,让操作者操作机台工作或电源开、闭状态的开关装置,已属一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了这类开关装置做为紧急开关用途,在人员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情形时,让人员可紧急执行断电或断路操作,避免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失的情形。例如,中国台湾第94222288号“试验设备的紧急开关结构”、第98201163号“紧急开关装置”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批露的紧急开关装置通常包括一配置按压及/或旋转开关的操作钮和容纳操作钮、弹簧的壳体;壳体内部组合有底座(或基座)和具有接点臂的接线模块等部分。当人员按压操作钮带动底座下压时,壳体相对迫使底座压缩弹簧,通过弹簧推出底座而形成定位,以容许底座推压接线模块形成断路状态。以及,人员可强制拉起操作钮和底座,使底座回到初始组合位置或接线模块的通路状态;例如,日本特开2003-303527号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施例。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较复杂而造成制造、组装成本增加的情形,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接线模块的接点臂产生弹性作用力,来形成开关通路及/或断路的技术手段;例如,CN 102741961 B“操作开关”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在开关壳体和滑动体之间设置一螺旋弹簧,配合接线模块设置第一板簧、第二板簧;提供人员拉起或按压操作钮,使第一板簧、第二板簧和固定接点形成弹性接触的通路状态或形成分离的断路状态。

有关现有技术的开关装置在结构和实际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包括:

1. 在某些操作应用的情形中,因为长期使用或人为因素,造成开关壳体、操作钮或底座破损或断裂时,现有技术中的壳体和底座之间设置压缩弹簧的结构,会因为压缩弹簧失去压缩或释放能量的作动支撑点或负载部位,而导致压缩弹簧无法确实推动底座,使接线模块形成断路状态,相对丧失了开关装置的紧急断开或断路功能。

2. 现有技术应用第一板簧、第二板簧配合底座设置指状件(及/或组合螺旋弹簧)的结构,必须将第一板簧、第二板簧设计制成特殊结构,才能使第一板簧、第二板簧具备弹性作用力;例如,第一板簧一端形成弯曲部和可动接点,在可动接点背面反向连接第二板簧;以及,第二板簧形成U型体结构,包含弯曲部和朝第一板簧方向延伸的可动片,用以配合指状件的型态。

就像那些熟知此技术的人所知悉,第一板簧、第二板簧的结构和弯折冲压作业复杂,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个有关现有技术开关装置在结构设计和应用方面的课题是,为了增加第一板簧、第二板簧的弹性作用力或运动范围,第一板簧特别应用厚度比较薄的带状片型态,并且形成镂空区的结构。不过,所述的结构型态会降低第一板簧的导电效能,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开关装置的壳体和作动体、接线模块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开关装置、接线模块和相关组件的组装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增加它的应用效果,而有别于现有技术。例如,在考虑结构和操作简便等作用的条件下,应包括下列的课题。

1. 必须撤除旧法应用壳体和底座之间设置压缩弹簧的结构型态;改善现有技术结构因破损或断裂,造成压缩弹簧组合接线模块的断路机制丧失的情形。

2. 应撤除或解决现有技术开关装置应用第一板簧、第二板簧的复杂结构型态,同时又改善现有技术结构为了达到弹性作用,降低导电效能的情形。

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批露。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改良结构,提供一确保机制,改善现有技术开关执行断路操作不稳定的作用。包括开关装置的本体和组合本体的操作钮;本体界定有腔室,用来组合一配置有作动体和接线模块的基座。以及,基座设有槽室,配装一包含固定段、自由段的弹性器;弹性器可响应作动体的运动,以固定段为支点,使自由段推动接线模块的接点臂形成接触的通路状态或离开接点臂形成断路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改良结构,该弹性器固定段包括第一区和垂直弯折连接第一区的第二区;第二区有一尾端固定在基座上。以及,弹性器自由段包括第一区、连接第一区的第二区和垂直弯折连接第二区的第三区;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具有一夹角角度,使第二区对于第一区,形成倾斜的型态,而具备一作用力,使第三区可响应作动体运动,而推动接点臂形成接触的通路状态或离开接点臂形成断路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操作钮、本体、作动体、基座、接线模块和弹性器等部分的结构组合情形。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作动体、基座、接线模块和弹性器等部分的结构组合情形。

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弹性器组合接线模块,形成通路状态的结构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操作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人员按压操作钮,带动作动体朝下方运动使接线模块形成断路状态,及作动体、接线模块、弹性器的结构配合情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本体

11 基部

12 腔室

13 轴室

20 基座

21 壁

22 槽室

23 隔墙

24 副槽室

25 第一副壁

25a  缺口

26 第二副壁

26a 嵌部

27 第一组合部

28 第二组合部

30 操作钮

40 作动体

41 头部

42 腹部

43 载部

44 柱桩

45 凸部

46 凸臂

50 接线模块

51 第一接点臂

51a 第一接点

52 第二接点臂

52a 第二接点

54 自由部

55 弯曲部

56 第一部

57 第二部

58 头端

59 包覆边

60 弹性器

61 基部

62 固定段

62a、63a 第一区

62b、63b 第二区

63 自由段

63c 第三区

X 轴向参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及3,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改良结构包括一开关装置的本体和基座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之。本体10制成一具有基部11的筒状体结构,定义有一轴向参考轴X;本体10设置有操作(按)钮30,并且容许操作钮30可沿轴向参考轴X在本体10上运动及/或转动自如。本体10和操作钮30的相关配合结构属现有技术,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体10(及/或基部11)界定有腔室12,用于组装基座20和作动体40。详细来说,基座20大致成柱体结构,设有壁21和至少一个槽室22,用来组合作动体40和弹性器60;图中显示基座20中间部位设有隔墙23,使基座20两边形成对称型态的两个槽室22的结构。在下列叙述中,趋向于选择基座20单一边的槽室22作为说明实施例。

图1、2及3也显示了基座20在邻接隔墙23的区域,配合壁21而共同界定有一副槽室24,相通于槽室22;槽室22和副槽室24共同配装作动体40,并且容许作动体40沿轴向参考轴X的方向,在槽室22及/或副槽室24上形成运动自如的形态。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基座20邻接槽室22的位置设有第一副壁25、第二副壁26;第一副壁25、第二副壁26分别与壁21之间界定出第一组合部27、第二组合部28,用来组装接线模块50。

图中描绘了接线模块50包括至少二个接点臂,区分为第一接点臂51、第二接点臂52,分别配装在第一组合部27、第二组合部28上。第一接点臂51有一第一接点51a(或称固定接点),经第一副壁25的一缺口25a伸进槽室22里面。第二接点臂52有一自由部54和配置在自由部54上的第二接点52a(或称可动接点);以及,自由部54和第二接点52a越过第二副壁26而伸进槽室22里面,并且使第二接点52a延伸到达第一接点51a的位置,使第一接点51a、第二接点52a位在图中显示的上、下位置。

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接点臂52具有一弯曲部55,连接自由部54;弯曲部55可辅助增加自由部54的弹性作用及/或运动范围。

在一个较佳的考虑中,为了使第二接点臂52具有较理想的导电效能和刚性作用,第二接点臂52形成两件式结构,而设为第一部56、第二部57。第一部56选择刚性或硬度较高(或大于第二部57的刚性或硬度)的材料(例如,铁、钢或其类似材料)制成;第二部57选择导电效能较高(或大于第一部56的导电效能)的材料(例如,黄铜、红铜或其类似材料)制成。

图中也描绘了第一部56具有开叉型态的头端58,可组合第二部57的包覆边59,而形成一整体结构型态。对应第一部头端58和第二部包覆边59的组合结构,第二副壁26(或第二组合部28)形成有凹状结构的嵌部26a,辅助定位第二接点臂52。

图1、2及3显示了作动体40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腹部42。头部41被放置在本体10的一轴室13中,并且容许在轴室13中(上、下)往复运动;腹部42大致成板体结构,装设在基座副槽室24内,并且容许在副槽室24内(上、下)往复运动。

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腹部42设置有载部43、横向凸出于腹部42的柱桩44,用来配置弹性器60。为了降低弹性器60响应作动体40而运动时,可能产生的摩擦力或阻力,腹部42设有凸部45,连接载部43和柱桩44,使弹性器60运动时,不会触接摩擦腹部42。以及,作动体40设有凸出于腹部42的凸臂46,并且朝图中下方延伸的结构。

图中显示了弹性器60是一扭力弹簧的结构,具有至少形成一弧形或至少二环圈结构的基部61,绕设在作动体40的柱桩44上;从基部61两端分别延伸出固定段62和自由段63。固定段62包括第一区62a、连接第一区62a的第二区62b。固定段第一区62a从图中上方略向下方倾斜延伸,固定段第二区62b是从第一区62a朝自由段63的方向垂直弯折而形成;固定段第二区62b固定在基座20(或第二副壁26)上。

以及,自由段63包括第一区63a、连接第一区63a的第二区63b和连接第二区63b的第三区63c。自由段第一区63a朝图中显示的水平方向延伸,而触接在作动体40的载部43上,形成支撑作用;自由段第一区63a和第二区63b之间具有一夹角角度,使自由段第二区63b相对于第一区63a,形成倾斜的型态,而具备一作用力,使自由段第三区63c可响应作动体40运动,而推动第二接点臂52的第二接点52a形成接触第一接点51a的通路状态或离开第二接点臂52形成断路状态。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自由段第一区63a和第二区63b之间的夹角角度可形成锐角、直角或钝角;自由段第二区63b朝固定段62的方向垂直弯折延伸而形成第三区63c,使第三区63c形成推动第二接点臂自由部54的作用区;例如,第4图所描绘的情形。

请参考图4,作动体40、弹性器60组合接线模块50,开关装置形成通路状态的结构组合情形。图中显示开关装置处于通路状态时,假设作动体40此时位在第一位置。作动体40的载部43配合弹性器自由段63的第一区63a及弹性器60以固定段62的第二区62b为支撑点,使弹性器60响应作动体40的运动而形成蓄积能量的状态,并且使自由段第三区63c顶推第二接点臂自由部54的第二接点52a触接第一接点臂51的第一接点51a的形态。

请参阅图5,当人员因紧急状况压下操作钮30时,会带动作动体40从第一位置朝图中下方方向(或定义为第二位置)运动;弹性器60(或自由段第三区63c)响应作动体40的运动,以固定段62(或第二区62b)为支点,而释放先前蓄积的能量,解除自由段第三区63c顶推第二接点臂自由部54的作用,使第二接点52a离开第一接点臂51的第一接点51a,形成断路状态。

图中也描绘了作动体40的凸臂46辅助确保第二接点臂自由部54的第二接点52a离开第一接点51a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开关装置改良结构在符合操作简便的条件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和优点。

1.该本体10、基座20、作动体40、接线模块50、弹性器60和相关配合结构已被重新设计考虑。例如,本体10配合基座20设置槽室22、隔墙23和相通于槽室22的副槽室24,收容作动体40和弹性器60;基座20形成第一副壁25、第一组合部27、第二副壁26、第二组合部28,安装固定接线模块50;作动体40的腹部42设置载部43、柱桩44组合弹性器60;弹性器60包括固定段62的第一区62a、第二区62b,使自由段63具有第一区63a、第二区63b和第三区63c,自由段第三区63c顶推或离开接线模块第二接点臂52的自由部54等部分,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和改变了它的使用、操作形态,而有别于现有技术。

2.该基座20的槽室22、副槽室24收容组合作动体40、弹性器60,使弹性器60以基座20或槽室22内部为作动支撑点的结构形态,明显撤除了现有技术应用壳体和底座(或基座)之间设置压缩弹簧,作为压缩弹簧的运动支点的技术形态;因此,像现有技术结构因破损、断裂或脱离,造成压缩弹簧支撑点丧失,无法控制接线模块形成断路机制的情形,系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

3.特别是,该基座20形成槽室22收容弹性器60,使弹性器60推动或离开接线模块50的结构技术,可明显改善现有技术应用第一板簧、第二板簧的复杂结构形态,及现有技术结构为了增加弹性作用设置镂空区,而降低了导电效能的情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用于开关装置改良结构,其空间结构形态不同于现有技术,且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分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