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036发布日期:2018-06-28 04:4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感元件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型化的发展,为其内部构造的电子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感元件作为常用的器件,其体积、尺寸和性能也需要满足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而在电感元件中,铁氧体磁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其形状、结构和材质都对电感元件的频率和功耗造成影响,如何设计铁氧体的形状与结构,选用合适的材质,都是现有电感元件加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其能够实现铁氧体磁环在绕线过程中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提高铁氧体磁环的表面积与磁通路数量,降低铁氧体磁环的绕线数量从而降低功耗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包括外环体和内环体,在外环体内表面和内环体的外表面上均加工有容纳滚针的滚针凹槽,外环体内表面和内环体外表面的两个滚针凹槽构成容纳滚针的空腔;所述外环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和下环体通过连接部过盈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环体的外表面加工有外环体凹槽,内环体的内表面加工有内环体凹槽,外环体凹槽与内环体凹槽的分布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滚针为圆柱形结构,其与滚针凹槽之间的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部包括凸块和卡槽,凸块与卡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环凹槽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外环体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讲,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环体、内环体和滚针均采用锰锌铁氧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的铁氧体结构,除了增加铁氧体表面积以增加磁通路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合理搭配绕线位置,提高绕线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适当降低不同区域的绕线数量,降低铁氧体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环体、外环体和滚针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环体;2、外环体凹槽;3、滚针;4、连接部;5、内环体;6、内环体凹槽;7、滚针凹槽;8、凸块;9、卡槽;11、上环体;12、下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包括外环体1和内环体5,在外环体1内表面和内环体5的外表面上均加工有容纳滚针3的滚针凹槽7,外环体1内表面和内环体5外表面的两个滚针凹槽7构成容纳滚针3的空腔;所述外环体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上环体11和下环体12,上环体11和下环体12通过连接部4过盈连接。

实施例2:一种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其中所述外环体1的外表面加工有外环体凹槽2,内环体1的内表面加工有内环体凹槽6,外环体凹槽2与内环体凹槽6的分布角度相同。所述滚针3为圆柱形结构,其与滚针凹槽7之间的配合关系为过渡配合。所述连接部4包括凸块8和卡槽9,凸块8与卡槽9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内环凹槽6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外环体凹槽2的宽度。所述外环体1、内环体5和滚针3均采用锰锌铁氧体。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低功耗铁氧体磁环,其包括外环体1和内环体5,外环体1和内环体5之间可以实现接触与相对滑动,以将外环体1外表面上的外环体凹槽2和内环体1内表面上的内环体凹槽6对其,从而将导线绕在对应配合的外环体凹槽2和内环体凹槽6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环体1和内环体5是在滚针3的作用下实现转动的。滚针3位于滚针凹槽7的内部,滚针凹槽7分别位于外环体1内表面和内环体5外表面的两个滚针凹槽7构成的空腔中。滚针3与滚针凹槽7采用过渡配合的连接方式,且外环体1与内环体5在滚针3的上下两个端面的连接位置处是连接的。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能够保证外环体1与内环体5之间既能够扩大表面积又能够构成完整的磁通路。

漆包线可以缠绕于外环体1和内环体5构成的环体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缠绕于加工在外环体1上的外环体凹槽2、加工在内环体5上的内环体凹槽6。外环体凹槽2和内环体凹槽6能够在滚针3构成的环体相对滑动过程中对正,由于外环体凹槽2和内环体凹槽6绕环体中心的分布角度相同,数量相同,因此在转动完成后,环体上能够构成多个不同角度的漆包线绕组,操作人员可以在生产加工中采用不同角度的组合形式来完整针对不同要求或不同型号的电感元件加工。分布的外环体凹槽2和内环体凹槽6还能够保证不同漆包线绕组中的角度,避免手工缠绕的漆包线绕组之间角度不同。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内环体5和外环体1套装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安装过程的快速高效,本实用新型的外环体1为分体式设计,包括上环体11和外环体12,上环体11和外环体12的连接部4分别设置有凸块8和卡槽9,凸块8和卡槽9采用的是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能够保证连接后的稳定性和连接位置的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