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12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AGV机器人领域,现有的机器人充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充电,当机器人电量较低时,人工手动将充电接口接上,充满时再人工分离。另一种是自动充电,AGV机器人的自主充电对接是在AGV机器人上加装感应探测元件,感应探测元件将感应的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规划机器人的行驶路径从而实现自主充电对接。

但目前AGV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并不是很高,位置偏移一般都在±10mm左右,并且AGV机器人在充电对接时也常常会出现角度上的偏差,所以AGV机器人在自动对接充电时,往往由于对接位置偏移、角度偏差使得对接不成功,无法高效完成自主充电动作,且对接过程易损坏设备,造成自动充电桩使用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AGV机器人充电时的对位不准所产生的角度和位移偏差,保证充电触点能够有效对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包括充电桩本体,设于充电桩本体的对位充电结构;所述对位充电结构包括与充电桩本体铰接的摆臂;所述摆臂一端与充电桩本体铰接,另一端设有与AGV运输车充电头接触的充电组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固定于摆臂端部的绝缘体,及与绝缘体活动联接的接触杆;所述接触杆外侧套有一端止抵于绝缘体且另一端止抵于接触杆的第一弹簧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绝缘体设有用于接触杆滑动联接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件一端止抵于接触杆设有的凸台,另一端设有止抵于安装孔底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孔为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及第二孔部;所述接触杆包括与第一孔部滑动联接的第一杆部,及与第二孔部滑动联接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于第二孔部外侧设有阻挡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摆臂与充电桩本体之间还设有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与充电桩本体铰接的摆杆,及远于摆杆铰接端设置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摆杆所在的摆动方向的两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件对称设置于摆杆两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件为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一端止抵于摆杆外侧,且另一端止抵于充电桩本体设有的固定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弹簧件套于设有的摆动轴;所述摆动轴近于摆动杆一端设有凸起,且另一端与固定座滑动联接;所述第二弹簧件一端止抵于凸起,且一端止抵于固定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摆杆通过设有的第一销轴与充电桩本体联接;所述摆臂通过设有的第二销轴与摆杆联接;所述摆杆、摆臂均为方形管,且摆臂套合于摆杆内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摆杆铰接一端设于充电桩本体内侧,另一端通过设有的摆动孔延伸至充电桩本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对位机构具有三个调节自由度,可以有效消除AGV机器人充电时的对位不准所产生的角度偏差和位移偏差,保证充电触点能够有效对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纸。

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包括充电桩本体1,设于充电桩本体1的对位充电结构,且对位充电结构包括与充电桩本体1铰接的摆臂5。摆臂5一端与充电桩本体1铰接,另一端设有与AGV机器人充电插头20接触的充电组件。在对AGV机器人充电时,AGV机器人设有的充电头能与充电组件更好的接触,使充电能顺畅的进行。

充电组件包括固定于摆臂5端部的摆绝缘体8,及与摆绝缘体8活动联接的接触杆9。接触杆9外侧套有一端止抵于摆绝缘体8且另一端止抵于接触杆 9的第一弹簧件10。接触杆9在AGV机器人插头接触时,第一弹簧件10能缓冲接触杆9受到的冲击力。

绝缘体8设有用于接触杆9滑动联接的安装孔81。第一弹簧件10一端止抵于接触杆9设有的凸台,另一端止抵于安装孔81底部。

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81为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811及第二孔部 812。接触杆9包括与第一孔部811滑动联接的第一杆部92,及与第二孔部812 滑动联接的第二杆部93。第二杆部93于第二孔部812外侧设有阻挡部94。接触杆9多段轴结构,便于安装,同时接触杆9收到冲击时不会脱落。

摆臂5与充电桩本体1之间还设有摆动组件。摆动组件包括与充电桩本体1铰接的摆杆3,及远于摆杆3铰接端设置的弹性件6。弹性件6设置于摆杆 3所在的摆动方向的两侧。弹性件6吸收摆杆3收到左右的冲击力,同时也对摆杆3具有定位的作用。

优选的,弹性件6对称设置于摆杆3两侧,对称设置对摆杆3具有更好的定位作用。

其中,弹性件6为第二弹簧件。第二弹簧件一端止抵于摆杆3外侧,且另一端止抵于充电桩本体1设有的固定座11。

具体的,第二弹簧件套于设有的摆动轴7。摆动轴7近于摆动杆3一端设有凸起,且另一端与固定座11滑动联接。第二弹簧件一端止抵于凸起,且一端止抵于固定座11。在摆杆3受到触碰挤压时,第二弹簧件的弹力通过摆动轴7传导致摆动杆3,以使摆动杆3归正。

摆杆3通过设有的第一销轴3与充电桩本体1联接。摆臂5通过设有的第二销轴4与摆杆3联接。摆杆3、摆臂5均为方形管,且摆臂5套合于摆杆3内侧。

摆杆3铰接一端设于充电桩本体1内侧,另一端通过设有的摆动孔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外侧。

以下为更具体的实施方案:

摆杆3便可绕着第一销轴3来回摆动,摆臂5绕着第二销轴4来回摆动,接触杆9前后移动,形成多个自由度的运动,方便自由AGV机器人的插头对位;摆杆3另一端两侧固定有摆动轴7,摆动轴7上套有第二弹簧件,摆动轴 7通过固定座11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可以来回移动,摆动轴7在第二弹簧件作用下,始终顶紧在摆杆3两侧。在外作用力下,摆杆3绕着第一销轴3 向作用力反方向摆动,当作用力消失后,在第二弹簧件作用下,摆杆3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通过摆杆3、摆臂5的来回摆动以及接触杆9的前后移动,可以调整接触杆9的位置以及角度,保证了AGV机器人自动充电对位时,接触杆9始终可以与AGV触点垂直对位,保证了充电触点的有效对接。

摆杆3一端通过第一销轴3与充电桩本体1铰接,第一销轴3为带肩铰链销,摆杆3为矩形管,端部开有圆形孔。第一销轴3穿过摆杆3圆形孔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与摆杆3铰接部分为光滑圆轴,保证摆杆3 能够顺畅摆动。

摆杆3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4与摆臂5铰接,第二销轴4为带肩铰链销,摆臂5为矩形管,端部开有圆形孔,摆臂5矩形管可以穿进摆杆3矩形管内。第二销轴4穿过摆杆3与摆臂5的圆形孔,然后端部通过防松螺母紧固,销轴与摆杆3和摆臂5铰接部分为光滑圆轴,保证摆臂5能够顺畅摆动。

摆杆3另一端支撑在充电桩本体1上,端部两边固定有摆动轴7,摆动轴 7上套有第二弹簧件,摆动轴7通过支座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可以来回移动。摆动轴7在第二弹簧件作用下,始终顶紧在摆杆3两侧,在外作用力下,摆杆3绕着第一销轴3向作用力反方向摆动,当作用力消失后,在第二弹簧件作用下,摆杆3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

绝缘体8固定在摆臂5另一端,接触杆9上套有第二弹簧件,在第二弹簧件作用下,接触杆9可以前后移动;接触杆9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保证接触杆9始终在绝缘体8内。AGV自动充电时,接触杆9与AGV触点自动对位,通过摆杆3与摆臂5的左右摆动以及接触杆9的前后移动,保证了接触杆9与AGV 触点可以垂直对位,保证充电触点能够有效对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对位机构具有三个调节自由度,可以有效消除AGV机器人充电时的对位不准所产生的角度偏差和位移偏差,保证充电触点能够有效对接。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