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629发布日期:2019-02-10 13:2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在内部具有封闭空间的外壳、分别相互电独立地固定在外壳上的一对固定端子、设于封闭空间内并且与一对固定端子各自相对且以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的各个接近或离开的方式可移动的板状的可动接触件。在一对固定端子各个的位于封闭空间内的前端固定于固定触点。另外,在可动接触件上固定有以与一对固定触点的各个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一对可动触点。

另外,所述电磁继电器设有第一电磁部件和第二电磁部件,第一电磁部件在外壳的一对固定端子之间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电独立地固定,第二电磁部件与第一电磁部件的可动接触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一端相对,并且以不与第一电磁部件接触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上。在该电磁继电器中,若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接触而在可动接触件上流过电流,则产生通过第一电磁部件及第二电磁部件的磁通,在第一电磁部件及第二电磁部件之间作用电磁吸引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559662号公报

在上述电磁继电器中,通过在第一电磁部件及第二电磁部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吸引力将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接触而流经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抵消,由此来确保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间的接触可靠性。

但是,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开闭时,由于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间产生的电弧,伴随着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的接触及离开,由电弧的热而溶融的触点的粉末飞散(以下,将该飞散的触点的粉末称为飞散粉末)。若该飞散分明堆积在一对固定端子与第一电磁部件之间,则由于散射粉末的导电性,经由该散射粉末在一对固定端子之间形成短路路径,电磁继电器的绝缘性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因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间形成短路路径,能够确保绝缘性的电磁继电器。

本发明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具备:

箱形的绝缘性的外壳,其在内部形成有封闭空间;

一对固定端子,其分别相互电独立地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并且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分别具有固定触点配置面;

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可动接触件,其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具有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相对的第一面,且以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接近、离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

一对固定触点,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

一对可动触点,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相对,随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接近而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接触,并且随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离开而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离开,

多个第一电磁部件,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一对固定端子之间,在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排列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且相互电独立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电独立地固定,在沿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的移动方向俯视时,分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电磁部件,其具有一对相对部和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对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着所述可动接触件而配置,并且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二面侧将所述一对相对部连接,所述一对相对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的所述可动接触件侧的所述移动方向上各自的一端相对,并且在所述一对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所述一对固定触点的各个时,在所述第二电磁部件与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的所述一端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上述方面的电磁继电器,多个第一电磁部件在外壳的一对固定端子之间,在一对固定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且相互电独立地配置,并且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电独立地固定,通过这样的多个第一电磁部件能够避免由飞散粉末在一对固定端子间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一对固定端子间的绝缘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恢复状态的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动作状态的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电磁部件的恢复状态的触点机构部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标记说明

1:外壳

10:壳体

11:端子槽

12:卡止孔

20:罩

21:分隔壁

22:端子孔

30:封闭空间形成部

31a、31b:固定端子

311:固定触点配置面

32:可动接触件

321:第一面

322:第二面

33a、33b:固定触点

34a、34b:可动触点

35:可动轴

36:螺旋弹簧保持部

37:支承板部

38:支承部

39:连接杆体

40:电磁铁部

41:绕线筒

42:线圈

43:线圈端子

44:第二轭

50:螺旋弹簧

51:法兰

52:陶瓷板

521:端子孔

53:第一轭

531:孔部

54:有底筒体

55:永磁体

56:磁铁支架

57:固定铁芯

58:可动铁芯

59:复位弹簧

61:电弧用屏蔽部件

70:封闭空间

71a、71b:第一电磁部件

711:端面

72:第二电磁部件

73:相对部

731:端面

74:连接部

75:间隙

91、92、93:间隙

100:电磁继电器

h:第一电磁部件的高度

p1:可动触点的接近第一电磁部件的缘部

p2:接近可动触点的第一电磁部件的端面的远离可动触点的缘部

p3:陶瓷板与第一电磁部件的交点

l:将p1和p2连接的直线

θ:直线l与z轴所成的角度

a:磁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含有“上”、“下”、“右”、“左”、“侧”、“端”的术语),但这些术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而不是通过这些术语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示例,并非有意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另外,附图是示意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不一定与现实的比率一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具备绝缘性的外壳1和固定于该外壳1的一对固定端子31a、31b。如图2及图3所示,该电磁继电器100相对于穿过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中心且沿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cp对称地设置。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壳1的内部形成有封闭空间70,电磁继电器100在该封闭空间70内具备以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相对的方式设置的导电性的板状的可动接触件32。电磁继电器100具有在封闭空间70内设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一对固定触点33a、33b、以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的各个相对的方式设于可动接触件32的一对可动触点34a、34b。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电磁继电器100具备固定在外壳1的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的两个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以与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各自一端(即图2下侧的端部)相对的方式固定于可动接触件32的第二电磁部件72。

此外,将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排列方向(即图2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电磁继电器100的高度方向(即图2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与该x、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外壳1由壳体10及罩20、和设于壳体10及罩20的内部的形成封闭空间70的封闭空间形成部30构成。

如图1所示,壳体10具有矩形的箱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该壳体10在z方向上侧具有开口部。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的y方向左侧的侧面设有供线圈端子43突出的端子槽11和用于固定壳体10及罩20的卡止孔12。

如图1所示,罩20具有矩形的箱形状,以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另外,如图2所示,该罩20在z方向下侧具有开口部。

在罩20的z方向上侧的外表面设有设于x方向的大致中央且沿y方向延伸的分隔壁21。在该分隔壁21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供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突出的端子孔22。此外,虽未作图示,在罩20的开口部设有用于与壳体10的卡止孔12一同将壳体10和罩20固定的卡止爪。

如图2所示,封闭空间形成部30由沿着xy平面的绝缘性的四边形状的陶瓷板52、从该陶瓷板52的端缘向z方向下方延伸的四边筒状的法兰51、配置于该法兰51的下端的沿xy平面的板状的第一轭53、从该第一轭53的中央部附近向z方向下方延伸的圆形或四边形状的有底筒体54构成。法兰51、陶瓷板52及第一轭53被一体化,第一轭53及有底筒体54被气密接合。

法兰51在z方向上下端部具有开口部,并且具有覆盖其外周的绝缘性的内罩511。

陶瓷板52以堵塞法兰51的z方向上侧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在该陶瓷板52上设有以与罩20的端子孔22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端子孔521。向各端子孔521插入一对固定端子31a、31b,通过软钎焊进行固定。

第一轭53以将法兰51的z方向下侧的开口部堵塞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一轭53的中央部设有孔部531。在该孔部531可移动地插入可动轴35。

带法兰的有底筒体54从第一轭53延伸至壳体10的底部,以覆盖第一轭53的孔部531的方式配置。在该有底筒体54的内部收纳有可动轴35、固定于第一轭53的固定铁芯57、固定于可动轴35的前端(即z方向下侧的端部)的可动铁芯58。在固定铁芯57与可动铁芯58之间设有将可动铁芯58向z方向下方施力的复位弹簧59。

如图2所示,一对固定端子31a、31b各自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分别相互电独立地固定于构成外壳1的陶瓷板52上。该一对固定端子31a、31b沿着其排列方向即第一方向(即x方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其一部分位于封闭空间70内。

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封闭空间70内的端面(即z方向下侧的端部的端面)分别设有沿着xy平面的固定触点配置面311。在各固定触点配置面311分别设有固定触点33a、33b。此外,各固定触点33a、33b可以与对应的固定端子31a、31b一体形成,也可以与对应的固定端子31a、31b分体形成。

如图2所示,可动接触件32具有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相对的沿着xy平面的第一面321和该第一面321相反侧的沿着xy平面的第二面322。

在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设有一对可动触点34a、34b。即,第一面321是可动触点配置面,一对可动触点34a、34b通过可动接触件32相互电连接。该一对可动触点34a、34b分别以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各自相对的方式配置。此外,各可动触点34a、34b可以与可动接触件32一体形成,也可以与可动接触件32分体形成。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可动接触件32的z方向的下部设有沿z方向伸缩的螺旋弹簧50、将该螺旋弹簧50与可动接触件32一同保持的螺旋弹簧保持部36,可动接触件32、螺旋弹簧50和螺旋弹簧保持部36在z方向上可一体移动地构成。该螺旋弹簧保持部36具有支承板部37、一对支承部38、连接杆体39。

支承板部37与可动接触件32一同夹持螺旋弹簧50。一对支承部38从与沿支承板部37的z方向俯视下的第一方向(即x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可动接触件32的y方向的两端。如图5所示,使第二电磁部件72的一对相对部73分别位于一对支承部38的各个与可动接触件32之间而对该一对支承部38进行配置。另外,连接杆体39设于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该连接杆体39配置在一对可动触点34a、34b之间的中心,沿第二方向(即y方向)延伸而将一对支承部38连接。

另外,在支承板部37的大致中央部一体地固定可动轴35的上端,支承板部37和可动轴35在z方向上可一体地移动。详细地,该可动轴35从支承板部37向z方向的下侧延伸,沿着y方向俯视,轴心与平面cp一致而配置。

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各自具有大致矩形板状,如图5所示,沿着第二方向(即y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该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分别在构成外壳1的陶瓷板52的封闭空间70侧的内面相互电独立,并且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电独立地固定。

即,在x方向左侧的固定端子31a与x方向左侧的第一电磁部件71a之间形成间隙91,在x方向左侧的第一电磁部件71a与x方向右侧的第一电磁部件71b之间形成间隙92,在x方向右侧的第一电磁部件71b与x方向右侧的固定端子31b之间形成间隙93。另外,如图3所示地可将连接杆体39插入间隙92中。

另外,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由从形成封闭空间70的外壳1的内面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壁部件构成。在该电磁继电器100中,如图5所示,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以其y方向的两端与后述的磁铁支架56接触的方式配置。

如图5所示,第二电磁部件72具有在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夹着可动接触件32而配置且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对部73、设于可动接触件32的第二面322且在第二面322侧将一对相对部73连接的连接部74。

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可动接触件32侧(可动接触件32的移动方向即z方向的下侧)各自的端面711、第二电磁部件72的一对相对部73的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侧(可动接触件32的移动方向上侧)各自的端面731相对,在其之间形成有间隙75。即使在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和一对可动触点34a、34b接触时,间隙75也不被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端面711和第二电磁部件72的各端面731堵塞,而总是形成。

另外,第一电磁部件71优选具有满足如下条件的z方向的高度h。即,如图4所示,沿第二方向(即y方向)俯视,将连接可动触点34a的接近第一电磁部件71的缘部p1、和接近可动触点34a的第一电磁部件71a的端面711的远离可动触点34a的缘部p2的直线设为l。该情况下,第一电磁部件71a优选直线l与在缘部p1通过的z轴构成的角度θ比在陶瓷板52和第一电磁部件71b的交点p3通过的直线l1与在缘部p1通过的z轴构成的角度θ1大,其高度h比h1大。

通常,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开闭时,由于在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随着一对固定触点及一对可动触点的接触及离开,由电弧的热而溶融的触点的粉末飞散(以下将该飞散的触点粉末称为飞散粉末)。若该飞散粉末堆积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与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之间,则经由具有导电性的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形成短路路径,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的绝缘性显著降低。

通过使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高度h比高度h1大,能够利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来阻碍伴随着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及一对可动触点34a、34b的接触及离开而产生的飞散粉末进入到位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的间隙中间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间的间隙92内。其结果,能够防止飞散粉末堆积在间隙92内。换言之,通过第一电磁部件71a、71b,能够防止飞散粉末堆积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间的间隙93的陶瓷板52上,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间形成短路路径。

另外,在法兰51内部的封闭空间设有一对永磁体55、55和电弧用屏蔽部件61。

一对永磁体55、55相互相对,且在法兰51内部的x方向的两端,以夹着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及一对可动触点34a、34b的方式配置。一对永磁体55、55由绝缘性的磁铁支架56保持。该磁铁支架56沿着第一轭53的z方向上侧的面延伸到可动轴35。

如图2及图3所示,电弧用屏蔽部件61以将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及可动触点34a、34b的y方向两侧(即图2的进深侧及跟前侧)覆盖、将x方向的外侧(即接近邻接的永磁体55的一侧)覆盖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电磁铁部40由绝缘性的绕线筒41、卷绕在该绕线筒41上的线圈42、固定在绕线筒41上的线圈端子43(即图1所示)构成。该电磁铁部40通过对线圈42施加电压而使可动轴35沿z方向上下移动,使可动接触件32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固定触点配置面311接近或离开。

另外,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截面大致u形的第二轭44。该第二轭44与第一轭53连接,以与第一轭53一同将电磁铁部40包围的方式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

接着,参照图2及图3说明电磁继电器100的动作。另外,图2中表示恢复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00,图3中表示动作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00。

在未对电磁铁部40的线圈42施加电压的恢复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00中,如图2所示,固定在可动轴35的前端的可动铁芯58通过恢复弹簧59被向z方向下侧施力,一对固定端子31a、31b和一对可动触点34a、34b离开。

当对图2所示的恢复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00的线圈42施加电压时,可动铁芯58被固定铁芯57磁吸引,对抗复位弹簧59的弹力而向z方向上侧移动。伴随该可动铁芯58的移动,可动轴35向z方向上侧移动,经由螺旋弹簧50使可动接触件32向z方向上侧移动,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接近。而且,如图3所示,伴随可动接触件32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接近,设于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的一对可动触点34a、34b分别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的各个接触。

此时,例如在可动接触件32上从x方向的左侧向右侧流过电流的话,形成图5的箭头标记a所示方向的磁通,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及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作用磁吸引力。该磁吸引力作用在将在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及一对可动触点34a、34b之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抵消的方向上。由此,能够确保一对固定触点33a、33b及一对可动触点34a、34b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另外,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可动接触件32的移动方向(即z方向)下侧的各自的端面711与第二电磁部件72的一对相对部73的移动方向上侧的各自的端面731之间总是形成有间隙75,通过调整该间隙75的间隔,能够调整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及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即,通过减小间隙75,能够提高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及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通过增大间隙75,能够减小在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及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

当停止对图3所示的动作状态的电磁继电器100的线圈42施加电压时,固定铁芯的磁吸引力削减,通过复位弹簧59的弹力将可动铁芯58向z方向下侧施力。伴随该可动铁芯58的移动,可动轴35向z方向下侧移动,经由螺旋弹簧50使可动接触件32向z方向下侧移动,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离开。而且,如图2所示,伴随可动接触件32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离开,设于可动接触件32的第一面321的一对可动触点34a、34b分别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的各个离开。

即,可动接触件32以使第一面321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接近及离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另外,如图2所示,一对可动触点34a、34b随着可动接触件32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离开而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的各个离开。另外,如图3所示,一对可动触点34a、34b随着可动接触件32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接近而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的各个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具有多个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其在外壳1的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排列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92且相互电独立地配置,并且电独立地固定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上。由此,能够避免由于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的绝缘性。

另外,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分别由从形成封闭空间70的外壳1内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壁部件构成。由此,由于能够防止飞散粉末进入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之间的间隙92,故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飞散粉末堆积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而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绝缘性。

另外,螺旋弹簧保持部36的连接杆体39能够插入第一电磁部件71a、71b间的间隙92。由此,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与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的间隙75的调整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调整作用在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与第二电磁部件72之间的磁吸引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00中,各第一电磁部件71a、71b的一端的端面711比一对固定触点33a、33b更远离可动接触件32,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也可以具有位于一对固定触点33a、33b与所述可动接触件32之间的端面711a。由此,能够防止飞散粉末进入到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之间的间隙92,故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飞散粉末堆积在一对固定端子31a、31b之间而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一对固定端子31a、31b的绝缘性。

另外,封闭空间只要可能,也可以是未被密封的空间,还可以是密闭空间。

第一电磁部件71a、71b只要是多个即可,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时,第一电磁部件间的间隙至少设置一个即可。

另外,第一电磁部件71a、71b不限于相互平行配置的情况。第一电磁部件只要在一对固定端子间的排列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则可任意地配置。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最后对本发明的各方面进行说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具备:

箱形的绝缘性的外壳,其在内部形成有封闭空间;

一对固定端子,其分别相互电独立地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并且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分别具有固定触点配置面;

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可动接触件,其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具有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相对的第一面,且以所述第一面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接近、离开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

一对固定触点,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所述固定触点配置面;

一对可动触点,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相对,随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接近而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接触,并且随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离开而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分别离开,

多个第一电磁部件,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一对固定端子之间,在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的排列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且相互电独立地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一对固定端子电独立地固定,在沿着所述可动接触件的移动方向俯视时,分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电磁部件,其具有一对相对部和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对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着所述可动接触件而配置,并且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二面侧将所述一对相对部连接,所述一对相对部与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的所述可动接触件侧的所述移动方向上各自的一端相对,并且在所述一对可动触点分别接触所述一对固定触点的各个时,在所述第二电磁部件与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的所述一端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磁继电器,通过在外壳的一对固定端子之间,在一对固定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互具有间隙且相互电独立地配置,并且相对于一对固定端子电独立地固定的多个第一电磁部件,能够避免由于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间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一对固定端子间的绝缘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磁继电器,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分别由形成所述封闭空间的所述外壳的内面的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壁部件构成。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的电磁继电器,由于能够防止飞散粉末堆积在第一电磁部件间的间隙中,故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由于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间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绝缘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电磁继电器,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各自的一端在所述接触、分离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

根据上述第三方面的电磁继电器,由于能够防止飞散粉末堆积在第一电磁部件间的间隙中,故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由于飞散粉末而在一对固定端子间形成短路路径的情况,能够确保绝缘性。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电磁继电器,

还具有螺旋弹簧和螺旋弹簧保持部,

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二面接触,并且沿着所述接触、分离方向伸缩,

所述螺旋弹簧保持部具有:与所述可动接触件一同夹持所述螺旋弹簧的支承板部、从所述支承板部的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二方向两端的一对支承部、设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所述第一面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而将所述一对支承部连接的连接杆体,

所述第二电磁部件的所述一对相对部分别位于所述一对支承部的各个与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

所述连接杆体可插入所述多个第一电磁部件间的所述间隙中。

根据上述第四方面的电磁继电器,由于对各第一电磁部件与第二电磁部件间的间隙的调整变得容易,故而能够容易地对在各第一电磁部件与第二电磁部件间作用的磁吸引力进行调整。

此外,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适当组合,能够实现各自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进行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时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充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形及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没有脱离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应理解为这种变形及修正包含于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可适用于其它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