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967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电磁继电器及制造该电磁继电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继电器之类的电磁继电器是通过使用电磁体控制电力的接通或切断的电子部件。如果上述电磁继电器用于控制高电压或直流,则在电磁继电器的触点之间可能产生电弧,由此缩短电磁继电器的操作寿命。由此,改进的电磁继电器的示例包括位于其触点的邻近区域中的永磁体。通过电磁继电器的该示例,在使触点分离的时刻产生的电弧通过施加由永磁体的磁场产生的力而被清除。由此,电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切断。开关的示例可以通过在触点的邻近区域中设置电弧滚环来抑制由触点中的电弧 所导致的破坏。尽管电弧可以通过专利文献I至3中描述的方法而快速中断,但是可能无法阻止触点中的电弧产生,使得电弧仍然短时间地产生。由此,存在触点和位于触点的邻近区域中的部件被电弧破坏的情形。由此,缩短了电磁继电器的操作寿命,从而降低电磁继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如果电磁继电器的外壳由树脂材料(例如模制树脂)形成,则所产生的电弧可以接触树脂材料,由此产生来自树脂材料的有机气体。在该情形下,如果所产生的有机气体的成分粘附至触点等,则在触点等中可能产生导电失效。具体地,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轭(yoke)等可以用于在触点的邻近区域中有效地施加磁场。所产生的电弧易于由上述磁轭吸弓I。随后,所吸引的电弧可以容易地转移至树脂材料,由此产生有机气体。另外,由磁轭等吸引的电弧所产生的热量转移至永磁体。由此,存在永磁体的温度增大而减弱永磁体的磁力的问题。鉴于以上提供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具有防止电弧被吸引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磁轭向触点和触点附近的位置施加磁场。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用于比商用电源、直流电源等的电压高的电压。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在该电磁继电器中,能够从触点快速移除电弧,并且如果产生电弧,则电磁继电器的操作寿命不受所产生的电弧影响。具体地,电磁继电器和该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的另一目的是确保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即使电磁继电器控制比商用电源、直流电源等的电压高的电压也如此。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No. 2001-176370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案公开No. 2009-87918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No. 2658170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固定触点;设置在活动触点弹簧中的活动触点;电磁体,所述电磁体通过经由臂单元向所述活动触点弹簧施加力而导致所述活动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磁体,所述磁体在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之间产生磁场;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一对磁轭;其中,所述磁轭平行布置以将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插置在所述磁轭之间并且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所在的区域施加由所述磁体产生的磁场,并且一对绝缘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磁轭的面对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的内表面上。实施例的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释,并且从该描述中将部分地变为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进行学习。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元件和组合而实现和获得。应当理解的是,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非限制要求权益的本发明。



图I图示了实施例的电子连接器的结构;图2图示了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3示意性图示了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4示意性图示了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5示意性图示了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图6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固定触点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活动触点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固定触点单元和活动触点单元的部件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固定触点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另一活动触点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1示意性图示了制造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方法;图12是制造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13是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I至图13给出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附接至相同的部件等并且省略这些部件的描述。(电磁继电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电磁继电器I包括固定触点11 ;固定触点弹簧12 ;具有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固定触点单元10 ;活动触点21 ;活动触点弹簧22 ;以及具有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活动触点单元20。在设有活动触点单元20的侧部上,设有电磁体单元30。臂单元40设置在电磁体单元30的端部上。臂单元40被弯曲成字母“V”状。臂单元40连接至电磁继电器I以能够绕位于臂单元40的中心处的轴线移动。臂单元40具有与电磁体单元30相接触的第一臂40a和能够操作后文描述的板片41的第二臂40b。通过该实施例,电磁体单元30由双线圈(twin coils)形成。当将单线圈与双线圈进行比较时,单线圈的直径通常是双线圈的直径的2. 5倍。由此,通过使用双线圈能够使电磁继电器I进一步小型化。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包括用于移除电弧的永磁体50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轭60。绝缘部分61设置在磁轭60的彼此面对同时将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夹在中间的表面上。当电流流过电磁继电器I的电磁体单元30时,在电磁体单元30中产生磁场,并且由磁性材料(例如铁)形成的臂单元40的第一臂40a接触电磁体单元30。通过此,臂单元40能够绕位于臂单元40的中心处的轴线移动。随后,经由设置在第二臂40b上的板片41将活动触点弹簧22推到固定触点单元10的侧部上。由此,活动触点21接触固定触点11。当活动触点21电接触如上所述的固定触点11时,电磁继电器I被接通。通过切断流过电磁体单元30的电流,在电磁体单元30中产生的磁场消失。由此,吸引臂单元40的第一臂40a的力也消失。随后,活动触点弹簧22的回复力导致活动触点 与固定触点分离。当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的电连接被取消时,电磁继电器I被切断。此时,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产生电弧。在电磁继电器I中,磁轭60设置在具有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12的区域的两侧上以施加磁场来移除电弧。电弧能够转移至固定侧电弧滚环13和活动侧电弧滚环23。通过将在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中产生的电弧转移至固定侧电弧滚环13和活动侧电弧滚环23,从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快速去除电弧。由此,可以防止电弧对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的破坏。固定侧电弧滚环13沿固定触点单元10的固定触点弹簧12的纵向方向形成为超出固定触点从基部80的一侧上的第一端部到与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活动侧电弧滚环23沿活动触点单元20的活动触点弹簧22的纵向方向形成。超出该活动触点,活动侧电弧滚环23沿着从基部80的一侧上的第一端部朝向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方向与活动触点逐渐分离并且与固定侧电弧滚环13也逐渐分离。通过使固定侧电弧滚环13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逐渐分离,固定侧电弧滚环13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之间的距离也增大,由此容许电弧平滑地运行,同时增大电弧的间距。灭弧栅70设置在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第二端部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第二端部之间。电弧运行至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第二端部和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第二端部,并且可以由灭弧栅70消除。由此,为了使用灭弧栅70有效且平滑地消除电弧,灭弧栅70优选地设置在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第二端部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第二端部之间。固定触点单元10、活动触点单元20、以及电磁体单元30安装在基部80的第一表面上。端子81、82、83安装在基部80的另一表面上。端子81、82和83分别连接至固定触点单元10、活动触点单元20和电磁体单元30。作为外壳的一部分的壳体90和盖92形成为覆盖布置在基部80的第一表面上且连接到基部80上的固定触点单元10、活动触点单元20、电磁体单元30、臂单元40、永磁体50、磁轭60、灭弧栅70等。另外,尽管在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中排放端口 95由壳体90和盖92形成,但是排放端口 95在下文进行详细描述。(磁通和电流)参照图3至图5,下面描述在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中的磁通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参照图3至图5,电流的方向由箭头A表示,磁通的方向由箭头B表示,而施加到电弧上的力(由磁场向电子施加的力)的方向由箭头C表示。图3图示了从与图I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图4图示了沿图I中的箭头Dl的方向观察时的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而图5图示了沿图I中的箭头D2的方向观察时的电磁继电器I的一部分。首先描述永磁体50。永磁体可以为钐钴磁体、钕磁体、铁磁体等。考虑到磁力和耐久性,优选是钐钴磁体。设有两个磁轭60以将位于两个磁轭60的两侧上的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夹在中间。磁轭60由含有例如铁、钴、或镍的材料制成,并且定形为板状。磁轭布置为沿与固定触点弹簧12的纵向方向和活动触点弹簧22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施加由永磁体50产生的磁场。具体地,磁轭60定形为平直板状并且安装为彼此基本平行。磁轭60中的一个通过磁力接触南(S)极而磁轭60中的另一个接触北(N)极。 由永磁体50产生的磁通存在于该对磁轭60之间,由此在磁轭60之间的空间中产生磁场。在磁轭60之间的空间中设有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磁通的方向基本垂直于固定触点弹簧和活动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并且基本垂直于使活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1分离的方向。由永磁体50产生的磁场沿预定方向强烈地存在于由实施例的磁轭60所夹的空间中。固定触点11、活动触点21、固定侧电弧滚环13、活动侧电弧滚环23以及灭弧栅70位于该空间中。如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永磁体产生且夹在磁轭60之间的磁通的方向、活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1分离的方向、以及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纵向方向相互正交(垂直)。同时,电流从固定触点11流到活动触点21。换言之,当活动触点21接触固定触点11时,电流从连接到固定触点单元10上的端子81经过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流到连接到活动触点20上的端子82。由于电流从固定触点流到活动触点21,因此电子从活动触点21流到固定触点11。由于活动触点弹簧22通常使活动触点21移动,因此活动触点弹簧22形成为比固定触点弹簧12薄。由此,活动触点弹簧22的热性能为小。由此,当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子所撞击的触点的温度变为高。由此,电磁继电器I的电路构造为使得电流从固定触点11流到活动触点21。具体地,固定触点弹簧12足够厚以获得大的热性能。当从活动触点21发出的电子撞击固定触点11时,由固定触点弹簧12等在电子撞击时接收的热影响为小。但是,由于活动触点弹簧22为薄,因此活动触点弹簧22的热性能为小。由此,当电子撞击活动触点21时,通过由电子撞击所导致的热影响而使活动触点弹簧22熔化和变形的可能性为高。由此,电磁继电器I的电路构造为使得电流从固定触点11流到活动触点21,换言之,电子从活动触点21移动到固定触点U。(绝缘部分)下面描述绝缘部分61。所产生的电弧易于由磁轭60吸引的原因在于形成磁轭60的磁性材料是包括含有Fe、Ni和Co的磁性材料的金属材料。由此,磁轭60具有电导性,并且所产生的电弧可由于磁轭60的电导性的吸引而趋于向磁轭60移动。通过由绝缘材料覆盖磁轭60的其上产生电弧的侧部,金属材料可以由绝缘材料屏蔽,由此防止电弧朝向磁轭移动。在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中,绝缘部分61设置在磁轭60的在其上磁轭60彼此面对的表面上。由此,能够防止在磁轭60的面对表面之间产生的电弧被磁轭60吸引且朝向磁轭60移动。绝缘部分61由绝缘材料制成,具体地为无机绝缘材料,例如氧化铝、氧化硅、氮化铝、和陶瓷,或有机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绝缘部分61可以定形为平直板状以覆盖磁轭60,或通过在磁轭60的表面上涂覆绝缘材料形成。树脂材料为氟树脂、聚对二甲苯树脂等。由于与电弧接触的部分的温度变高,因此为了防止绝缘部分61被热量熔化,优选的是使绝缘部分61的材料的熔点足够高以防止这种熔化。另外,绝缘部分形成为基本覆盖磁轭60的相互面对的表面。固定触点11、活动触点21、固定侧电弧滚环13、活动侧电弧滚环23和灭弧栅70被夹在磁轭60上所形成的绝缘部分之间的空间中。
(电磁体单元与永磁体之间的关系)电磁继电器I包括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均产生磁场。但是,电磁体单元30具有使活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1接触或分离的功能,而永磁体具有移除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所产生的电弧的功能。由此,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具有不同的功能。由此,如果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的位置接近,则存在由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中的一个所产生的磁场影响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中的另一个的可能性。具体地,当电磁继电器I被小型化时,存在故障等发生的情形。由此,参照图3中图示的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1,电磁体单元30布置在电磁继电器I的左上部分处,以将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21夹在中间,而永磁体50布置在电磁继电器I的右上部分处。换言之,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设置在电磁体单元30与永磁体50之间。通过使电磁体单元30与永磁体50的位置如上所述地分离,能够防止在由电磁体单元30和永磁体50所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换言之能够防止来自磁场的漏磁场的影响。另外,鉴于电磁继电器I的小型化,用于使活动触点21移动的电磁体单元30设置在活动触点21的比固定触点11的侧部更靠近活动触点21的侧部上。同时,永磁体50布置在固定触点11的侧部上。为了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施加强磁场,优选的是将永磁体50布置在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的邻近区域中。当设置磁轭60时,优选的是将永磁体50布置在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的邻近区域中。(固定侧电弧滚环和活动侧电弧滚环)下面描述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的固定侧电弧滚环和活动侧电弧滚环。参照图6,固定触点单元10通过冲压金属板片且通过使金属板片弯曲加工而形成。固定触点11设置在固定触点弹簧12的第二端部的邻近区域中。固定触点弹簧12的第一端部连接至固定侧支承部分14。固定侧框架部分15连接至固定侧支承部分14以围绕固定触点弹簧12。由此,固定触点弹簧12和固定侧框架部分15形成为基本平行。具体地,固定触点弹簧12的三个侧部通过冲压金属板而形成,而固定侧框架部分15围绕固定触点弹簧12形成。固定触点弹簧12和固定侧框架部分15经由固定侧支承部分14的在与固定触点弹簧12的剩余一侧(其未被冲压)相对应的一部分处相连。通过此,当活动触点21接触固定触点11且推动固定触点11时,固定触点弹簧12移位。由此,固定触点弹簧12能够作为弹簧被偏置。同时,当活动触点21接触固定触点11时,固定侧框架部分15维持其外部形状为预定形状而不变形。下文描述的固定侧突片16维持在预定位置处。固定侧电弧滚环13沿固定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固定侧框架部分的第二端部上,该第二端部与固定侧支承部分14的第一端部相反。参照图6,固定侧突片16朝向固定触点11的侧部、即沿与朝向固定侧框架部分15 (固定侧电弧滚环13)的第二端部的纵向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固定侧框架部分15中。固定触点弹簧12在固定侧支承部分14与固定侧框架部分15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邻近区域中弯曲以与固定侧突片16相邻。参照图7,活动触点单元20通过冲压金属板片且通过使金属板片弯曲加工而形成。活动触点21设置在活动触点弹簧22的第二端部的邻近区域中。活动触点弹簧22在 与第二端部相反的第一端部处连接至活动侧支承部分24。活动侧框架部分25连接至活动侧支承部分24以围绕活动触点弹簧22的周缘。活动触点弹簧22基本平行于活动侧框架部分25。具体地,活动触点弹簧22的三个侧部通过冲压金属板形成,而活动侧框架部分25围绕活动触点弹簧22形成。活动触点弹簧22和活动侧框架部分25经由活动侧支承部分24的在与活动触点弹簧22的剩余一侧(其未被冲压)相对应的一部分处相连。通过此,当活动触点21接触且推动固定触点11时,活动触点弹簧22移位。由此,活动触点弹簧22能够作为弹簧被偏置。同时,当活动触点21接触固定触点11时,活动侧框架部分25维持其外部形状为预定形状而不变形。下文描述的活动侧突片26维持在预定位置处。活动侧电弧滚环23设置在活动侧框架部分25的与活动侧支承部分24相对的第二端部上。活动侧电弧滚环23包括沿着活动侧框架部分25的纵向方向形成的连接部分23a、在弯曲部分23b处弯曲的线性部分23c、以及通过使线性部分23c在弯曲部分23d处弯曲而形成的外侧部分23e。线性部分23c朝向外侧部分23e的纵向方向和活动侧框架部分25之间的角度小于直角。在弯曲部分23d处沿着外侧部分23e的方向基本平行于活动侧框架部分25的纵向方向。弯曲部分23b和23d定形为具有预定的圆度。所产生的电弧能够在弯曲部分23b和23d处平滑地移动。活动侧框架部分25具有在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相反侧上的朝向活动触点21延伸的活动侧突片26。在本实施例中,在活动侧电弧滚环23中的线性部分23c与活动侧框架部分25之间的角度小于直角。线性部分23c朝向活动侧电弧滚环23的外侧部分23e与固定侧电弧滚环13逐渐间隔开。通过该特征,电弧能够平滑地移动通过线性部分23c。线性部分23c与活动侧框架部分25之间的角度基于沿着活动侧框架部分25的纵向方向的线进行计算。当线性部分23c未从活动侧框架部分25弯曲时,角度为0°。另外,活动触点弹簧22在活动侧支承部分与活动触点弹簧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邻近区域中弯曲,使得活动侧突片接近活动触点2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触点单元10的固定侧支承部分14固定至基部80。活动触点单元20的活动侧支承部分24固定至基部8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触点单元10和活动触点单元20通过加工每个金属板片形成。由此,电磁继电器I能够以低成本形成。另外,没有导致固定触点11与固定侧电弧滚环13之间的接触电阻和活动触点21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之间的接触电阻的连接构件。由此,电阻为低,由此使固定触点11与固定侧电弧滚环13之间的电势和活动触点21与活动侧电弧滚环23之间的电势进一步均匀化。通过此,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所产生的电弧平滑地转移至固定侧电弧滚环13和活动侧电弧滚环23。图8是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的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放大图。固定触点11形成为接近连接到固定侧电弧滚环13上的固定侧突片16。活动触点21形成为接近连接到活动侧电弧滚环23上的活动侧突片26。如所述,由于固定触点11邻近固定侧突片16而活动触点21邻近活动侧突片26,因此当活动触点21与固定触点11分离时产生电弧。所产生的电弧易于从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的位置转移到固定侧突片16与活动侧突片26之间的位置。随后,在固定侧突片16与活动侧突片26之间转移的电弧移动通过固定侧电弧滚环13和活动侧电弧滚 环23。如所述,在固定触点11与活动触点21之间产生的电弧能够转移到固定侧电弧滚环13和活动侧电弧滚环23,由此减小对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的破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大固定触点11、活动触点21以及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21的相邻部分的热性能能够进一步改进可靠性等。具体地,如图9中图示,通过设置用于增强固定触点弹簧12与固定触点11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固定接触辅助部分111能够增大固定触点11的热性能。此时,固定侧突片辅助部分116可以设置在电弧从固定触点11所转移到的固定侧突片16中,由此增大固定侧突片16的热性能。另外,如图10中图示,通过设置用于增强活动触点弹簧22与活动触点21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活动接触辅助部分121能够增大活动触点21的热性能。此时,活动侧突片辅助部分126可以设置在电弧从活动触点21所转移到的活动侧突片26中,由此增大活动侧突片26的热性能。通过此,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12较少被电弧破坏,由此增强可靠性和安全性。(电磁继电器I的制造方法)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的制造方法。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能够通过沿一个方向(平行于Z轴)连接用于形成电磁继电器I的构件而形成。首先,在步骤S102,安装具有连接到电磁体单元30的基部80上的臂单元40的电磁体单元30。安装电磁体单元30以产生沿Z轴方向的磁场。臂单元40安装为使得第一臂40a设置在电磁体单元30的上方。接下来,在步骤S104,安装固定触点单元10和活动触点单元20。具体地,沿着Z轴在两侧具有开口的绝缘壳体91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连接至基部80。另外,固定触点单元10和活动触点单元20连接到基部80的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未安装电磁体单元30的一部分上,使得端子81和82设置在基部80的侧部上。此时,活动触点20设置在电磁体单元30所安装的侧部上并且活动触点20连接至基部80,使得活动侧电弧滚环23沿着Z轴的上方向设置在电磁体单元30的上方。接下来,在步骤S106,安装磁轭60、绝缘部分61、灭弧栅70和永磁体50。具体地,壳体90的两个开口中的下开口连接至基部80。此时,壳体90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连接至基部80。随后,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使磁轭60、绝缘部分61、灭弧栅70、以及永磁体50相连。
接下来,在步骤S108,安装盖92。具体地,盖92沿平行于Z轴的方向连接至壳体90,以覆盖壳体90的两个开口中的上开口。由此,能够制造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I。由于图11中图示的电磁继电器I的部件依序供给以逐渐形成下结构到上结构,换言之,部件能够沿一个方向供给,因此能够制造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电磁继电器I。基部80、壳体90、绝缘壳体91、盖92等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排放端口)基部80、壳体90和盖92形成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I的外壳。参照图13,当电弧产生时,通过在壳体90与盖92之间形成的排放端口 95排放由电弧产生的气体能够防止外壳内部的压力增大。排放端口 95具有多个弯曲部分以防止灰尘等从外部进入。通过形成弯曲部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灰尘等进入外壳。灰尘捕获部分96设置在排放端口 95的一部分中以接收外部物质(例如从外侧进入排放端口 95内的灰尘)。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一结构的电磁继电器1,通过该结构,电弧难以由磁轭(用于向触点的相邻部分施加磁场)吸引以确保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具体地,能够提供用于比商用电源、直流电源等的电压高的电压且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另外,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以及该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能够提供用于比商用电源、直流电源等的电压高的电压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本文列举的所有示例和条件语言意为教示的目的以辅助读者理解由发明人贡献以深化本领域的本发明和理念,并且意为理解为不限于这些具体列举的示例和条件,而且在说明书中的这些示例的组织并不涉及表明本发明的优越性或低劣性。尽管已经详细描述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替代和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 固定触点; 设置在活动触点弹簧中的活动触点; 电磁体,所述电磁体通过经由臂单元向所述活动触点弹簧施加力而导致所述活动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 磁体,所述磁体在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之间产生磁场;以及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一对磁轭, 其中,所述磁轭平行布置以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插置在所述磁轭之间并且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所在的区域施加由所述磁体产生的磁场;并且 一对绝缘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磁轭的面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所述绝缘部分定形为板状或涂覆在所述磁轭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固定侧电弧滚环,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在固定侧连接部分处连接到其中设置所述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弹簧上,并且超出所述固定触点沿所述固定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延伸; 活动侧电弧滚环,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在活动侧连接部分处连接至活动触点弹簧、沿所述活动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超出所述活动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逐渐分离;以及 用于消除电弧的灭弧栅,所述灭弧栅形成在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的端部部分与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的端部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以及所述灭弧栅存在于插置在所述一对绝缘部分之间的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或所述固定触点弹簧和所述活动触点弹簧设置在所述电磁体与所述磁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当所述活动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时,电流沿从所述固定触点向所述活动触点的方向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使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之间的接触分离的方向、由所述磁轭施加的磁场方向、以及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的纵向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以及所述灭弧栅存在于插置在所述一对绝缘部分之间的空间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固定侧突片从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伸出;以及 活动侧突片从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朝向所述活动触点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从固定侧连接部分、活动侧连接部分、固定侧突片和活动侧突片中选取的一个或多个比未被选取的剩余部分厚。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所述固定触点弹簧和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通过加工单个金属板形成;以及 所述活动触点弹簧和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通过加工另一单个金属板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还包括 固定侧框架,所述固定侧框架在所述固定侧连接部分与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之间形成以围绕所述固定触点弹簧;以及 活动侧框架,所述活动侧框架在所述活动侧连接部分与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之间形成以围绕所述活动触点弹簧; 其中,所述固定侧电弧滚环和所述活动侧电弧滚环分别固定至预定位置。
13.一种制造电磁继电器的方法,包括 将电磁体单元安装在基部中; 将固定触点单元和活动触点单元安装在未安装所述电磁体单元的区域中,其中,所述固定触点单元包括固定触点、固定触点弹簧和固定侧电弧滚环;所述活动触点单元包括活动触点、活动触点弹簧和活动侧电弧滚环; 安装具有灭弧栅的磁轭以将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插置在所述磁轭之间;以及 将用于产生磁通的磁体安装在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之间, 其中,所述固定触点单元、所述活动触点单元、所述磁轭、所述灭弧栅以及所述磁体沿单个方向安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电磁继电器的方法, 其中,所述固定触点弹簧安装为使得所述固定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与所述单个方向相同,并且所述活动触点弹簧安装为使得所述活动触点弹簧的纵向方向与所述单个方向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括固定触点;设置在活动触点弹簧中的活动触点;电磁体,所述电磁体通过经由臂单元施加力而导致所述活动触点接触所述固定触点;磁体,所述磁体在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之间产生磁场;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轭,其中,所述磁轭平行布置以将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活动触点插置在所述磁轭之间并且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活动触点所在的区域施加由所述磁体产生的磁场,并且绝缘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磁轭的面向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的内表面上。
文档编号H01H49/00GK102820172SQ2012101565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岩本大荣, 柚场誉嗣 申请人: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