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8415发布日期:2018-08-28 23:1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以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音低、低碳、零排放、使用灵活方便、操作温度低、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使用。燃料电池主要分为磷酸盐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五大类。

燃料电池无论是在使用或是储存过程中,均需要设置安装架或是保护壳体进行固定,这样有利于保护燃料电池。

现有的安装壳体的散热效果差,导致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解决现有安装壳体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用于放置燃料电池,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空隙,所述内筒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冷风管,所述环形空隙与冷风管连通,还包括与外筒体、内筒体配合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伸入内筒体内,所述冷风管和排气管上均设置有风机。

本发明所述冷风管与冷气储罐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排气管在风机的作用下将内筒体的热气流不断导出,冷风管向环形空隙内不断输送冷空气,冷空气在环形空隙缓冲后由透气孔进入内筒体,使内筒体的内部环境快速降温。

本发明通过设置冷风管和排气管,排气管在风机的作用下将内筒体的热气流不断导出的同时,冷风管向环形空隙内不断输送冷空气,冷空气在环形空隙缓冲后由透气孔进入内筒体,双管齐下,使内筒体的内部环境快速降温,如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安装壳体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内筒体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

所述第一缓冲垫采用橡胶制成,能够起到减震作用,有利于保护燃料电池。

进一步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所述第二缓冲垫采用橡胶制成,用于压紧燃料电池的顶部,

进一步地,端盖与内筒体和外筒体均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内筒体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的顶部为圆形收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冷风管和排气管,排气管在风机的作用下将内筒体的热气流不断导出的同时,冷风管向环形空隙内不断输送冷空气,冷空气在环形空隙缓冲后由透气孔进入内筒体,双管齐下,使内筒体的内部环境快速降温,如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安装壳体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端盖,2-排气管,3-第二缓冲垫,4-燃料电池,5-内筒体,6-环形空隙,7-冷风管,8-外筒体,9-第一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包括外筒体8,所述外筒体8内设置有内筒体5,所述内筒体5用于放置燃料电池4,所述内筒体5和外筒体8之间形成环形空隙6,所述内筒体5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筒体8上设置有多个冷风管7,所述环形空隙6与冷风管7连通,还包括与外筒体8、内筒体5配合的端盖1,所述端盖1与内筒体5和外筒体8均为螺纹连接,具体地,端盖1设置有2个内牙螺纹机构,分别对应外筒体8、内筒体5的外牙螺纹,所述端盖1上设置有排气管2,所述排气管2一端伸入内筒体5内,所述冷风管7和排气管2上均设置有风机。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内筒体5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9;所述端盖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3;所述内筒体5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的顶部为圆形收口。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散热机构的燃料电池保护壳,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用于放置燃料电池,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空隙,所述内筒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冷风管,所述环形空隙与冷风管连通,还包括与外筒体、内筒体配合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伸入内筒体内,所述冷风管和排气管上均设置有风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安装壳体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帅;黄蹬峰;杨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艾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1
技术公布日:2018.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