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2722发布日期:2018-09-08 01: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体积更薄等优点,而且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和卷对卷(rolltoroll)工艺制备,易于实现柔性显示,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技术之一。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显示器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提高色域等。所谓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图1是ntsc(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色坐标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色域面积越大,显示装置的显示色彩越丰富,观看体验越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提高三基色色纯度的方式,提高色域面积。具体地:第一、合成窄光谱发光材料,利用窄光谱发光材料提高像素发光色纯度;第二、引入量子点,利用量子点的窄光谱特性提高色纯度。

但是,上述解决方案均具有各自的缺陷,例如,方案一中,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工作量大、产率低,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研发成本高;方案二中,量子点技术的引入虽然能够提高色域,但其实质上是光致发光,并非电致发光,发光效率较低,另外,该方案大大增加了工艺复杂性,难以实现高密度像素排布。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oled器件色域不够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微腔结构;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层,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不全相同;

具有微腔结构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与所对应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

可选地,577nm≥λ2≥492nm,n2≥3。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叠置的反射层和阳极层,所述阳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设置。

可选地,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反射层厚度相同,所述阳极层厚度不全相同。

可选地,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发光层的数量不全相同。

可选地,相邻所述发光层之间设置有透明连接层,所述透明连接层的厚度为1nm-100nm。

可选地,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若干层交替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

可选地,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层的厚度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的透光率不小于15%,折射率大于1且小于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即m种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设置有滤光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即,可以是多种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经滤光片滤出不同波长的光,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具有微腔结构的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微腔光程l与发光波长λ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中,当腔长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另外,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具有至少两个发光层,即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某种或多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设置两个发光层或三个发光层或更多发光层。由此,一方面增加了某种或多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起到增强微腔效应、提高色域面积的作用,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另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光通量,提高了发光效率和发光效果。

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

例如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可以将绿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层厚度设置成大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由此可以针对性增大绿光器件的光程,提高绿光器件的微腔阶数,增强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有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三种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

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高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577nm≥λ2≥492nm,n2≥3,即绿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了绿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第一电极层包括叠置的反射层和阳极层,阳极层靠近发光层设置。反射层和阳极层共同组成第一电极层,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另一方面,单独设置反射层,有助于提高第一电极层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反射层厚度相同,阳极层厚度不全相同。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阳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发光层的数量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为不同发光单元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不同数量的发光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对应微腔中传播的光程,实现了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电极层包括若干层交替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由此,通过设置多层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层,增加了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层的厚度不全相同。即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出射光对应设置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层的厚度,来针对性调整各类出射光对应的微腔光程,进而调整微腔强度,以达到最佳的且相互匹配的色域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ntsc色域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有机发光二极管;11-第一电极层;111-反射层;112-阳极层;12-发光层;13-第二电极层;131-金属氧化物层;132-金属层;14-透明连接层;15-光取出层;16-光补偿层;161-空穴注入层;162-空穴传输层;163-电子阻挡层;164-空穴阻挡层;165-电子传输层;166-电子注入层;17-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若干发光单元,如图2a和2b所示,发光单元为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或设置有滤光片17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根据需要出射光的波长选择滤光片的种类为红色滤光片或绿光滤光片或蓝光滤光片。

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m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实现全彩显示。其中,如图2a所示,发光单元可以是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组合而成,如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成,实现全彩显示;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由多个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组合而成,经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1出光面上的滤光片17滤出不同波长的光,如滤出红光、绿光、蓝光后混合成全彩显示;还可以是由不同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共同组成全彩显示。因此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范围较广。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具有微腔结构。具体地,如图2a和2b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1、发光层12和第二电极层13,一般地,第一电极层11为反射电极层,第二电极层13为半反半透电极层,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之间形成微腔结构。在该微腔结构中,当腔长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实现光谱窄化,即产生微腔效应。

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微腔光程l与所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λ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li=niλi

其中,n≥2,n为正整数,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n大于等于3;m≥i≥1,i、m为正整数。

l具体是指发光层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电极层反射,再经过第二电极层反射,回到起始位置这一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反射相移所产生的等效路程。其中,传播的路程一般为光所经过的各层的厚度与对应的折射率的乘积之和的两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光程l是其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波长的n倍,即在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可实现n阶微腔效应,且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即可实现二阶微腔、三阶微腔、四阶微腔或更高阶微腔,增强了微腔效应,进一步窄化了光谱,进而提高了色域面积。

优选地,ni不全相同,即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效应的阶数即强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的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的微腔效应的阶数,进而实现最佳的光谱窄化效果以及最佳的色域面积。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种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具有至少两个发光层12。即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某种或多种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设置两个发光层或三个发光层或更多发光层。一方面,通过增加发光层的数量来增加微腔腔长,进而增加微腔光程,提高微腔强度,提高色域面积,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光通量,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发光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相邻发光层12之间设置有透明连接层14,透明连接层14选自选自但不限于li2co3、hat-cn、tapc、li2co3、hat-cn、tapc:hat-cn、ag、ito等材料中的一种所形成的膜层,也可以是多层层叠复合结构,例如,层叠设置的li2co3/hat-cn/tapc等。透明连接层14的厚度为1nm-100nm。。

本实施例中,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第一电极层11的厚度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第一电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

例如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可以将绿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层厚度设置成大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由此可以针对性增大绿光器件的光程,提高绿光器件的微腔阶数,增强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高色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11包括叠置的反射层111和阳极层112,阳极层112靠近发光层12设置。反射层和阳极层共同组成第一电极层,一方面增加了第一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另一方面,单独设置反射层,有助于提高第一电极层的反射效果,进一步增强微腔效应。

其中,反射层111可以为金属材料层,例如金属银层等。阳极层可以为高功函数层,例如ito层。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反射层111厚度相同,阳极层112厚度不全相同。实际应用时,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设置不同厚度的阳极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微腔中传播的光程,进而实现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保证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整体的高色域和窄光谱。一般地,可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设置为大于红光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厚度,通过调节阳极层的厚度实现对应发光波长的微腔腔长的调整。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发光层12的数量不全相同。即可根据不同出射光的属性(例如波长、光谱等)为不同发光单元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不同数量的发光层,进而调节出射光在对应微腔中传播的光程,实现了不同出射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不同的微腔强度。

例如,将绿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发光层数量设置为2个,红光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发光层数量均设置为1个;或者将绿光发光波长和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发光层数量设置为两个,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发光层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将绿光发光波长和红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数量均设置为两个,将蓝光发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12数量设置为一个。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至少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第二电极层13包括若干层交替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131和/或金属层132。具体地,第二电极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层金属氧化物层和一层金属层;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也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层金属氧化物层、一层金属层以及一层金属氧化物层,还可以是其他组合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由此,通过设置多层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层,增加了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第二电极层的厚度,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增强了微腔效应。

本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层131可以为moo3或wo3或izo等;金属层132可以为ag或mg等。第二电极层的结构具体可以为moo3/ag/moo3,或者izo/ag/izo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中的金属氧化物层131和/或金属层132的厚度不全相同。即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出射光对应设置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层和/或金属层的厚度,来针对性调整各类出射光对应的微腔光程,进而调整微腔强度,以达到最佳的且相互匹配的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电极层13的透光率不小于15%,折射率大于1且小于2。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有有机发光二极管1均具有微腔结构;m为3,λ1>λ2>λ3;且n2>n1,n2>n3。即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包括三种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且该三种波长之间具有单一性,例如λ1为红光波长,λ2为绿光波长,λ3为蓝光波长,通过传统的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

其中,n2>n1,n2>n3,即绿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大于红光和蓝光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效应的强度。这是由于蓝光器件本身的色坐标与高色域标准的蓝光色坐标较为接近,红光器件可以通过光谱红移来实现色域的扩展,而绿光器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像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一样实现色域的扩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着重将绿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增强,以与红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高色域相匹配,实现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高色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577nm≥λ2≥492nm,n2≥3。即将绿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阶数设置为3阶或更高阶,通过增强了绿光波长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强度,扩展了其色域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第二电极层13上还设置有光取出层15。光取出层的设置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光取出层15的厚度优选为20-100nm,光取出层15的折射率为1.4-3.0。光取出层选自选自但不限于tapc,npb,tpbi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至少一种发光波长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的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3之间设置有光补偿层16。其中,光补偿层16为空穴注入层161、空穴传输层162、电子阻挡层163、空穴阻挡层164、电子传输层165以及电子注入层166中的至少一层。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对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微腔腔长,即增加了微腔光程,进而提高了微腔阶数,增强了微腔效应,进而实现色谱的窄化和色域面积的扩展。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可通过调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来进一步调整微腔腔长,这是由于空穴传输层的厚度的大小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影响较小,在调整微腔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电学性能。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3种发光波长的单色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分别是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三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均具有微腔结构。

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其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具有两个发光层,两个发光层之间通过透明连接层连接,透明连接层为li2co3/hat-cn/tapc,厚度为40nm,折射率为1.8。蓝光和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分别具有一个发光层。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层厚度大于红光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第一电极层的厚度。

第二电极层的透光率为15%,折射率为1.5。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2,l1=126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3,l2=156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nm。

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20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电极层包括两层层叠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以及设置在两层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金属层。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oo3/ag/moo3(5nm/5nm/5nm)/npb(60nm)。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透明连接层为tapc,厚度为1nm,折射率为1.8。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2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tapc(1nm)/tpd(12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第二电极层的透光率为20%,折射率为1.8。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2,l1=126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3,l2=156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920nm。

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20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izo/ag(40nm/60nm)/npb(15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10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izo/ag(40nm/60nm)/npb(15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izo/ag(40nm/60nm)/npb(15nm)。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在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微腔结构中包含光补偿层。本实施例中,光补偿层为空穴传输层tpd,厚度分别为80nm、8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80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18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实施例6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1=630nm,n1=3,l1=1890nm;

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2=520nm,n2=4,l2=2080nm;

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λ3=460nm,n3=2,l3=1260nm。

本实施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38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70nm)/cbp:ir(ppy)3(10%,30nm)/tpbi(4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17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实施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由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上分别设置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

红光单元: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绿光单元:ag(10nm)/ito(18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蓝光单元: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20nm)/cbp:ir(ppy)3(15%):ir(piq)3(0.2%)(30nm)/tpbi(30nm)/li2co3(1nm)/hat-cn(10nm)/cupc(20nm)/tpd(20nm)/cbp:dpvbi(3%,30nm)/tpbi(3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红光滤光片、绿光滤光片和蓝光滤光片的波长分别为:630nm、522nm和456nm。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器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红光和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具有微腔结构。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绿光、红光以及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均具有一个发光层。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绿光、红光以及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极层厚度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

第二电极层的透光率为10%,折射率为0.8。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具体示例,其结构同实施例1,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区别在于:n1=n2=n3=2。

本对比例中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200nm)/cbp:ir(piq)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对比例中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60nm)/cupc(20nm)/tpd(140nm)/cbp:ir(ppy)3(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本对比例中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为:ag(10nm)/ito(100nm)/cupc(20nm)/tpd(110nm)/cbp:dpvbi(3%,30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对上述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能够有效提高色纯度、增大色域面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还能有效提高器件发光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