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含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510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为自发光装置,其优点在于其提供较宽的视角、较大的对比率和较快的响应时间。第一个有机el装置由eastmankodak通过使用小芳香族二胺分子和铝络合物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而加以开发[《应用物理学报(appl.phys.lett.)》51,913,1987]。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通过向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施加电将电能改变成光的装置,并且一般具有包含阳极、阴极以及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的结构。有机el装置的有机层可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其包含主体材料和掺杂剂材料)、电子缓冲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组成,并且用于有机层的材料通过其功能分类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发光材料、电子缓冲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在有机el装置中,由于电压的施加,空穴从阳极注入到发光层,电子从阴极注入到发光层,并且高能量的激子通过空穴和电子的再结合而形成。通过此能量,有机发光化合物达到激发态,并且通过由于有机发光化合物的激发态返回到基态产生的能量发射光而发光。在有机el装置中决定发光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必须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并且形成的发光材料层必须是均匀并且稳定的。发光材料根据发光的颜色分为发蓝光材料、发绿光材料和发红光材料,以及另外的发黄光材料或发橙光材料。此外,发光材料还可根据其功能分为主体材料和掺杂剂材料。近来,开发具有高效率和长使用寿命的有机el装置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具体来说,考虑到中型或大型oled面板的el特征需求,必须迫切地开发特征比常规材料更好的材料。以固态用作溶剂并且传递能量的主体材料需要具有高纯度和适于真空沉积的分子量。此外,主体材料需要具有实现热稳定性的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热分解温度、实现长使用寿命的高电-化学稳定性、容易形成非晶形薄膜、与相邻层材料良好的粘附性以及不迁移到其它层。迄今为止,已经广泛使用荧光主体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对于蓝色荧光主体材料,已知idemitsukosan的使用4,4'-双(2,2'-二苯基乙烯基)-1,1'-联苯(dpvbi)的发蓝光材料系统,和eastmankodak的使用二萘基蒽和四(叔丁基)苝的发蓝光材料系统等。然而,迄今为止已经进行许多研究以开发在装置中具有改进的特征的蓝色荧光主体材料。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047210号公开了芳基键结至苯并咔唑或二苯并咔唑结构的化合物和包含所述化合物的有机el装置。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130747号公开了由两种或更多种咔唑衍生物残基和含氮芳香族杂环组成的芳香族杂环衍生物和包含所述香族杂环衍生物的有机el装置。此外,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15581号公开了含氮芳香族烃基或芳香族杂环基键结至嘧啶环或三嗪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含所述化合物的有机el装置。然而,相对于以上参考文献中公开的化合物,仍持续地需要具有优良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特征的化合物。因此,在致力于获得满足以上需要的化合物之后,本发明人发现具有二苯并咔唑和二芳基三嗪经由芳基键结的特定结构的化合物比常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更适于制造具有改进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有机el装置。技术实现要素:打算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可制造具有优异效率和改进的使用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人发现以上目的可通过由下式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实现:其中l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亚芳基;r1到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氰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30)环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氧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三(c1-c30)烷基硅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二(c1-c30)烷基(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二(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三(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单或二(c1-c30)烷基氨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单或二(c6-c30)芳基氨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c6-c30)芳基氨基;或键联到一或多个相邻取代基以形成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单环或多环(c3-c30)脂环族环或芳香族环,其一或多个碳原子可经至少一个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替换;杂芳基含有至少一个选自b、n、o、s、si及p的杂原子;并且n和m表示0到3的整数。本发明的有利作用相比于常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显著地改进了效率和使用寿命。具体来说,通过即使在高亮度下保持高效率并且具有显著改进的使用寿命,在对高分辨率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最近趋势中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显示出更合适的特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然而,以下描述旨在解释本发明,并且不打算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涉及式1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包含所述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上式1中,优选地,l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20)亚芳基,并且r1到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20)芳基,或键联到一或多个相邻取代基以形成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单环或多环(c6-c20)脂环族环或芳香族环,其一或多个碳原子可经至少一个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替换。在上式1中,更优选地,l表示未经取代或经(c1-c6)烷基或(c6-c12)芳基取代的(c6-c12)亚芳基,并且r1到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未经取代的(c6-c12)芳基,或键联到一或多个相邻取代基以形成未经取代或经(c1-c6)烷基或(c6-c12)芳基取代的单环或多环(c6-c15)脂环族环或芳香族环,其一或多个碳原子可经至少一个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替换。在本文中,“(c1-c30)烷基”意指具有构成链的1到3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1到20,更优选地1到10,并且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c2-c30)烯基”意指具有构成链的2到3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2到20,更优选地2到10,并且包括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甲基丁-2-烯基等;“(c2-c30)炔基”意指具有构成链的2到3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炔基,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2到20,更优选地2到10,并且包括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戊-2-炔基等;“(c1-c30)烷氧基”意指具有构成链的1到3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1到20,更优选地1到10,并且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1-乙基丙氧基等;“(c3-c30)环烷基”为具有3到30个环主链碳原子的单环或多环烃,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3到20,更优选地3到7,并且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5到7元杂环烷基”为包括至少一个选自b、n、o、s、si及p,优选o、s和n的杂原子,具有5到7个环主链原子的环烷基,并且包括吡咯烷、硫杂环戊烷、四氢吡喃等;“(c6-c30)(亚)芳基”为衍生自具有6到30个环主链碳原子的芳香族烃的单环或稠环,其中碳原子数量优选地为6到20,更优选地6到15,并且包括苯基、联苯基、联三苯、萘基、芴基、菲基、蒽基、茚基、联亚三苯基、芘基、并四苯基、苝基、屈基、稠四苯基、芴蒽基等;“3到30元(亚)杂芳基”为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1到4个选自由b、n、o、s、si及p组成的群组的杂原子,具有3到30个环主链原子的芳基,其中原子数量优选地为3到20,更优选地3到15;为单环或与至少一个苯环稠合的稠环;可为部分饱和的;可为通过经由一或多个单键将至少一个杂芳基或芳基键联到杂芳基形成的杂芳基;并且包括单环型杂芳基,其包括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异噻唑基、异噁唑基、噁唑基、噁二唑基、三嗪基、四嗪基、三唑基、四唑基、呋吖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等,及稠环型杂芳基,其包括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异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异噁唑基、苯并噁唑基、异吲哚基、吲哚基、吲唑基、苯并噻二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咔唑基、啡噁嗪基、啡啶基、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基等。另外,“卤素”包括f、cl、br和i。在本文中,表述“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中的“经取代的”意指某一官能团中的氢原子经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即取代基)替换。在本发明中,在式1中的r1到r4中的经取代的(c1-c30)烷基、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经取代的(c3-c30)环烷基、经取代的(c1-c30)烷氧基、经取代的三(c1-c30)烷基硅烷基、经取代的二(c1-c30)烷基(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的(c1-c30)烷基二(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的三(c6-c30)芳基硅烷基、经取代的单或二(c1-c30)烷基氨基、经取代的单或二(c6-c30)芳基氨基、经取代的(c1-c30)烷基(c6-c30)芳基氨基及经取代的单环或多环(c3-c30)脂环族环或芳香族环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为选自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的至少一者:氘、卤素、氰基、羧基、硝基、羟基、(c1-c30)烷基、卤代(c1-c30)烷基、(c2-c30)烯基、(c2-c30)炔基、(c1-c30)烷氧基、(c1-c30)烷基硫基、(c3-c30)环烷基、(c3-c30)环烯基、3到7元杂环烷基、(c6-c30)芳氧基、(c6-c30)芳基硫基、未经取代或经(c6-c30)芳基取代的5到30元杂芳基、未经取代或经5到30元杂芳基取代的(c6-c30)芳基、三(c1-c30)烷基硅烷基、三(c6-c30)芳基硅烷基、二(c1-c30)烷基(c6-c30)芳基硅烷基、(c1-c30)烷基二(c6-c30)芳基硅烷基、氨基、单或二(c1-c30)烷基氨基、单或二(c6-c30)芳基氨基、(c1-c30)烷基(c6-c30)芳基氨基、(c1-c30)烷基羰基、(c1-c30)烷氧基羰基、(c6-c30)芳基羰基、二(c6-c30)芳基硼羰基、二(c1-c30)烷基硼羰基、(c1-c30)烷基(c6-c30)芳基硼羰基、(c6-c30)芳基(c1-c30)烷基及(c1-c30)烷基(c6-c30)芳基。由式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合成方法制备。举例来说,其可根据以下反应流程来制备。[反应流程1]其中l、r1到r4、m和n如式1中所定义。本发明提供包含式1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包含所述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上材料可单独由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组成,或可进一步包括一般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常规材料。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有机层。有机层可包含至少一种式1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者可为阳极,并且另一者可为阴极。有机层包含发光层,并且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选自由以下各者组成的群组的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缓冲层、电子注入层、夹层、空穴阻挡层及电子阻挡层。本发明的式1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可作为主体材料包含在发光层中,或可包含在电子缓冲层中。优选地,发光层可包含至少一种掺杂剂。必要时,可包含除了式1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外的化合物作为第二主体材料。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用于制造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材料包含第一主体材料和第二主体材料,并且第一主体材料包含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在本文中,第一主体材料与第二主体材料的重量比在1:99到99:1的范围内。第二主体材料可为已知磷光主体中的任一种。优选地,化合物可选自由下式2到式6的化合物组成的群组。h-(cz-l4)i-m----------(2)h-(cz)j-l4-m----------(3)其中cz表示以下结构;a表示-o-或-s-;r21到r2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或未经取代的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5到30元杂芳基或-sir25r26r27,r25到r27各自独立地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l4表示单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亚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5到30元亚杂芳基;m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5到30元杂芳基;y1和y2各自独立地表示-o-、-s-、-n(r41)-或-c(r42)(r43)-,其条件是y1和y2不同时存在;r41到r43各自独立地表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5到30元杂芳基,并且r42和r43可相同或不同;i和j各自独立地表示1到3的整数;k、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0到4的整数;并且其中i、j、k、l、m或n为2或更大的整数,每个(cz-l4)、每个(cz)、每个r21、每个r22、每个r23或每个r24可相同或不同。具体来说,第二主体材料的优选实例如下:[其中tps表示三苯基硅烷基]用于本发明中的掺杂剂优选地为至少一种磷光掺杂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掺杂剂材料不受限制,但可优选地选自铱、锇、铜和铂的金属化络合物化合物,更优选地选自铱、锇、铜和铂的邻位金属化络合物化合物,并且甚至更优选地邻位金属化铱络合物化合物。包含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掺杂剂优选地选自由下式7到式9的化合物组成的群组。其中l选自以下结构:r100表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30)环烷基;r101到r109及r111到r12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未经取代或经一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3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30)环烷基、氰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氧基;并且r120到r123的相邻取代基可彼此键联以形成稠环,例如喹啉;r124到r12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并且其中r124到r127为芳基,r124到r127的相邻取代基可彼此键联以形成稠环,例如芴;r201到r2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未经取代或经一或多个卤素取代的(c1-c3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3-c30)环烷基或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f和g各自独立地表示1到3的整数;在f或g为2或更大的整数的情况下,每个r100可相同或不同;并且n表示1到3的整数。具体来说,磷光掺杂剂材料包括以下:除了由式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之外,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由基于芳基胺的化合物和基于苯乙烯基芳基胺的化合物组成的群组的化合物。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有机层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种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群组的金属:周期表的第1族金属、第2族金属、第4周期过渡金属、第5周期过渡金属、镧系元素及d-过渡元素的有机金属,或包含所述金属的至少一种络合物化合物。有机层可进一步包含发光层和电荷产生层。此外,除了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外,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通过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层而发射白光,所述发光层包含本领域中已知的蓝色电致发光化合物、红色电致发光化合物或绿色电致发光化合物。另外,必要时,装置中可包含发黄光层或发橙光层。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层(在下文中,“表面层”)优选地置于一个或两个电极的一或多个内表面上;选自硫族化物层、金属卤化物层和金属氧化物层。具体来说,硅或铝的硫族化物(包括氧化物)层优选地置于电致发光中间层的阳极表面上,并且金属卤化物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优选地置于电致发光中间层的阴极表面上。此类表面层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提供操作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硫族化物包括siox(1≤x≤2)、alox(1≤x≤1.5)、sion、sialon等;所述金属卤化物包括lif、mgf2、caf2、稀土金属氟化物等;并且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cs2o、li2o、mgo、sro、bao、cao等。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电子传输化合物和还原性掺杂剂的混合区域,或空穴传输化合物和氧化性掺杂剂的混合区域优选地置于一对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传输化合物被还原为阴离子,并且因此将电子从混合区域注入并传输到电致发光介质中变得更加容易。另外,空穴传输化合物被氧化为阳离子,并且因此将空穴从混合区域注入并传输到电致发光介质中变得更加容易。优选地,氧化性掺杂剂包括各种路易斯酸(lewisacid)和受体化合物;并且还原性掺杂剂包括碱金属、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及其混合物。还原性掺杂剂层可用作电荷产生层以制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电致发光层并且发射白光的电致发光装置。为了形成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每一层,可使用干式成膜方法,如真空蒸发、溅射、等离子体及离子电镀方法;或湿式成膜方法,如旋涂、浸涂和流涂方法。当使用湿式成膜方法时,薄膜可通过将形成每一层的材料溶解或扩散到任何适合的溶剂中来形成,所述溶剂如乙醇、氯仿、四氢呋喃、二噁烷等。溶剂可为形成每一层的材料可溶解或扩散于其中并且不存在成膜能力问题的任何溶剂。在下文中,将参考以下实例详细阐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装置的特性。实例1:制备化合物c-1制备化合物1-2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1(7h-苯并[c]咔唑,17.6g,65.8mmol)、3-碘-1-溴苯(23g,78.9mmol)、cui(6.3g,33mmol)、乙二胺(eda)(9ml,130mmol)及k3po4(42g,197.4mmol)溶解于500ml甲苯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5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乙酸乙酯(ea)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2(20g,收率:71%)。制备化合物1-3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2(15g,35.3mmol)、4,4,4',4',5,5,5',5'-八甲基-2,2'-联(1,3,2-二氧杂环戊硼烷)(14g,53mmol)、乙酸钾(koac)(11g,106mmol)及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ii)(pd(pph3)2cl2)(2.5g,0.0035mmol)溶解于300ml二噁烷中之后,使混合物回流。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3(10g,收率:61%)。制备化合物c-1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3(10g,21.7mmol)、化合物1-4(12g,0.043mmol)、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1.3g,1.0mmol)及k2co3(8.8g,65mmol)溶解于甲苯、乙醇(etoh)及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一天。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1(7.8g,收率:48%)。mwuvplm.p.c-1574.67334nm482nm292℃实例2:制备化合物c-2制备化合物2-2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2-1(7h-苯并[c]咔唑,17.6g,65.8mmol)、4-碘-1-溴苯(23g,78.9mmol)、cui(6.3g,33mmol)、eda(9ml,130mmol)及k3po4(42g,197.4mmol)溶解于500ml甲苯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5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2-2(20g,收率:71%)。制备化合物2-3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2-2(15g,35.3mmol)、4,4,4',4',5,5,5',5'-八甲基-2,2'-联(1,3,2-二氧杂环戊硼烷)(14g,53mmol)、koac(11g,106mmol)及pd(pph3)2cl2(2.5g,0.0035mmol)溶解于300ml二噁烷中之后,使混合物回流。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2-3(10g,收率:61%)。制备化合物c-2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2-3(10g,21.7mmol)、化合物2-4(12g,0.043mmol)、pd(pph3)4(1.3g,1.0mmol)及k2co3(8.8g,65mmol)溶解于甲苯、乙醇及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一天。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2(3.7g,收率:88%)。mwuvplm.p.c-2574.67344nm473nm323℃实例3:制备化合物c-17制备化合物3-3在将7h-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溴-3-碘苯(23.7ml,187.00mmol)、cui(7.1g,37.4mmol)、k3po4(39.7g,187.00mmol)及380ml甲苯引入到烧瓶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二氯甲烷(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3-3(23.6g,收率:75%)。制备化合物3-4在烧瓶中,将化合物3-3(70g,165.80mmol)、频哪醇二硼(51g,198.9mmol)、pdcl2(pph3)2(5.8g,8.29mmol)及koac(33g,331.60mmol)溶解于830ml1,4-二噁烷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一天。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3-4(69g,收率:88%)。制备化合物c-17在烧瓶中,将化合物3-4(7.0g,14.90mmol)、化合物3-5(7.0g,17.90mmol)、pd(pph3)4(860mg,0.75mmol)及k2co3(6.2g,44.70mmol)溶解于75ml甲苯、20mletoh及20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1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甲醇(meoh),固体经过滤并用甲苯重结晶,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17(4.6g,收率:47%)。mwuvplm.p.c-17650.77378nm393nm267℃实例4:制备化合物c-9制备化合物4-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溴-3-碘苯(23.7ml,187.00mmol)、cui(7.1g,37.4mmol)、k3po4(39.7g,187.00mmol)及380ml甲苯引入到烧瓶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4-3(23.6g,收率:75%)。制备化合物4-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4-3(24.0g,55.90mmol)和n-buli(34ml,83.80mmol)溶解于280ml四氢呋喃(thf)中之后,使混合物在-78℃下搅拌一小时。然后,将硼酸三甲酯(b(ome)3)(9.4ml,83.80mmol)逐滴添加到混合物中,并且使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固体用己烷(hex)过滤以得到化合物4-4(15.9g,收率:74%)。制备化合物4-6在将化合物4-5(20g,88.5mmol)、2-萘基硼酸(16.7g,97.3mmol)、pdcl2(pph3)2(2.0g,2.92mmol)、na2co3(23.5g,221.3mmol)、440mlthf及150mlh2o引入到烧瓶中之后,使混合物在65℃下搅拌2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ea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4-6(21g,收率:81%)。制备化合物c-9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4-4(4.0g,10.30mmol)、化合物4-6(4.9g,15.50mmol)、pd(pph3)4(600mg,0.52mmol)及k2co3(4.3g,30.90mmol)溶解于50ml甲苯、12mletoh及12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4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9(5.6g,收率:67%)。mwuvplm.p.c-9624.73376nm481nm200.6℃实例5:制备化合物c-7制备化合物5-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溴-3-碘苯(23.7ml,187.00mmol)、cui(7.1g,37.4mmol)、k3po4(39.7g,187.00mmol)及380ml甲苯引入到烧瓶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5-3(23.6g,收率:75%)。制备化合物5-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5-3(24.0g,55.90mmol)及n-buli(34ml,83.80mmol)溶解于280mlthf中之后,使混合物在-78℃下搅拌一小时。然后,将b(ome)3(9.4ml,83.80mmol)逐滴添加到混合物中,并且使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固体用hex过滤以得到化合物5-4(15.9g,收率:74%)。制备化合物c-7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5-4(5.0g,12.90mmol)、化合物5-5(6.7g,19.40mmol)、pd(pph3)4(745mg,0.66mmol)及k2co3(5.3g,38.70mmol)溶解于65ml甲苯、16mletoh及16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1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7(3.8g,收率:45%)。mwuvplm.p.c-7650.77324nm393nm146.6℃实例6:制备化合物c-37制备化合物6-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溴-3-碘苯(23.7ml,187.00mmol)、cui(7.1g,37.4mmol)、k3po4(39.7g,187.00mmol)和380ml甲苯引入到烧瓶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6-3(23.6g,收率:75%)。制备化合物6-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6-3(24.0g,55.90mmol)和n-buli(34ml,83.80mmol)溶解于280mlthf中之后,使混合物在-78℃下搅拌一小时。然后,将b(ome)3(9.4ml,83.80mmol)逐滴添加到混合物中,并且使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固体用hex过滤以得到化合物6-4(15.9g,收率:74%)。制备化合物6-6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6-5(20g,108.5mmol)、2-萘基硼酸(37.3g,216.9mmol)、pdcl2(pph3)2(2.3g,3.3mmol)及na2co3(28.7g,271.3mmol)溶解于540ml甲苯和135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95℃下搅拌2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在完成反应之后,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残留水分使用硫酸镁除去并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6-6(9g,收率:21%)。制备化合物c-37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6-4(5.0g,12.9mmol)、化合物6-6(5.7g,15.50mmol)、pd(pph3)4(745mg,0.65mmol)及k2co3(5.3g,38.70mmol)溶解于65ml甲苯、16mletoh及16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4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37(3.7g,收率:43%)。mwuvplm.p.c-37674.79340nm489nm290.5℃实例7:制备化合物c-8制备化合物7-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45g,168.0mmol)、1-溴-4-碘苯(95g,336.0mmol)、cui(16g,84mmol)、eda(22.5ml,336mmol)、k3po4(89g,420.00mmol)及840ml甲苯引入到烧瓶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7-3(41.8g,收率:59%)。制备化合物7-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7-3(7.2g,17.0mmol)、频哪醇二硼(5.2g,20.5mmol)、pdcl2(pph3)2(1.2g,1.7mmol)及koac(3.4g,34.0mmol)溶解于85ml1,4-二噁烷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3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7-4(6.4g,收率:80%)。制备化合物c-8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7-4(5.9g,12.60mmol)、化合物7-6(4.3g,12.60mmol)、pd(pph3)4(728mg,0.63mmol)及k2co3(3.5g,25.20mmol)溶解于63ml甲苯、16mletoh和16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2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8(4.0g,收率:49%)。mwuvplm.p.c-8650.77392nm473nm225.5℃实例8:制备化合物c-13制备化合物8-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溴-3-碘苯(23.7ml,187.00mmol)、cui(7.1g,37.4mmol)、k3po4(39.7g,187.00mmol)及380ml甲苯引入到烧瓶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120℃下回流2小时。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8-3(23.6g,收率:75%)。制备化合物8-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8-3(7.2g,17.0mmol)、频哪醇二硼(5.2g,20.5mmol)、pdcl2(pph3)2(1.2g,1.7mmol)及koac(3.4g,34.0mmol)溶解于85ml1,4-二噁烷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3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8-4(6.4g,收率:80%)。制备化合物c-13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8-4(5.5g,11.60mmol)、化合物8-6(4.0g,11.60mmol)、pd(pph3)4(670mg,0.58mmol)及nahco3(2.0g,23.20mmol)溶解于63mlthf和23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2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13(4.0g,收率:57%)。mwuvplm.p.c-13650.77382nm485nm242.2℃实例9:制备化合物c-4制备化合物9-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4-二溴萘(53.5g,187.00mmol)、cuso4·5h2o(1.9g,7.5mmol)、k2co3(20.7g,149.60mmol)及374ml1,2-二氯苯引入到烧瓶中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200℃下回流2天。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9-3(14.9g,收率:42%)。制备化合物9-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9-3(14.9g,31.5mmol)、频哪醇二硼(9.6g,37.9mmol)、pdcl2(pph3)2(2.2g,3.2mmol)及koac(6.2g,63.0mmol)溶解于158ml1,4-二噁烷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5小时。然后,混合物用mc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9-4(8.6g,收率:52%)。制备化合物c-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9-4(4.0g,7.70mmol)、化合物9-6(2.5g,9.20mmol)、pd(pph3)4(445mg,0.39mmol)及k2co3(2.2g,15.40mmol)溶解于40ml甲苯、10mletoh和10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4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4(3.1g,收率:65%)。mwuvplm.p.c-4624.73392nm511nm292.7℃实例10:制备化合物c-5制备化合物10-2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0-1(40.0g,147.96mmol)和n-buli(71ml,177.55mmol)溶解于555ml甲苯和185mlthf的混合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78℃下搅拌一小时。然后,将b(oipr)3(40.0ml,177.55mmol)逐滴添加到混合物中,并且使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然后,混合物用ea萃取,并且固体用hex过滤以得到化合物10-2(11.5g,收率:33%)。制备化合物10-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0-2(6.7g,28.50mmol)、化合物10-3(15.2g,57.0mmol)、pd(pph3)4(1.6g,1.43mmol)及k2co3(7.9g,57.00mmol)溶解于140ml甲苯、35mletoh和35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3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0-4(8.8g,收率:73%)。制备化合物10-6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0-4(8.3g,19.6mmol)、苯基硼酸(2.9g,23.6mmol)、pd(pph3)4(1.2g,0.98mmol)及k2co3(5.4g,39.20mmol)溶解于100ml甲苯、25mletoh和25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4小时。然后,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用ea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0-6(6.2g,收率:67%)。制备化合物c-5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0-6(5.4g,12.86mmol)、化合物10-7(3.8g,14.10mmol)、pd2(dba)3(589mg,0.64mmol)、2-二环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联二苯(s-phos)(528mg,1.29mmol)及naotbu(1.9g,19.29mmol)溶解于64ml邻二甲苯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6小时。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5(5.7g,收率:68%)。mwuvplm.p.c-5650.77378nm485nm307.7℃实例11:制备化合物c-16制备化合物11-3在将7h-二苯并[c,g]咔唑(20g,74.80mmol)、1,4-二溴萘(53.5g,187.00mmol)、cuso4·5h2o(1.9g,7.5mmol)、k2co3(20.7g,149.60mmol)及374ml1,2-二氯苯引入到烧瓶中并且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之后,使混合物在200℃下回流2天。在完成反应之后,混合物用dcm过滤、干燥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1-3(14.9g,收率:42%)。制备化合物11-4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1-3(14.9g,31.5mmol)、频哪醇二硼(9.6g,37.9mmol)、pdcl2(pph3)2(2.2g,3.2mmol)及koac(6.2g,63.0mmol)溶解于158ml1,4-二噁烷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5小时。然后,混合物用mc萃取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11-4(8.6g,收率:52%)。制备化合物c-16在烧瓶中,在将化合物11-4(5.7g,10.97mmol)、化合物11-6(4.2g,13.20mmol)、pd(pph3)4(634mg,0.55mmol)及k2co3(3.0g,21.94mmol)溶解于60ml甲苯、15mletoh及15mlh2o的混合溶剂中之后,在回流下搅拌混合物2小时30分钟。在使混合物冷却到室温之后,向其中添加meoh,固体经过滤并且用柱色谱法分离以得到化合物c-16(5.1g,收率:69%)。mwuvplm.p.c-16674.81412nm585nm281.9℃装置实例1-1到1-12:制造包含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作为主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包含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oled装置。在玻璃衬底上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装置的透明电极氧化铟锡(ito)薄膜(10ω/sq)(日本吉奥马公司(geomatec,japan))依次用三氯乙烯、丙酮、乙醇及蒸馏水进行超声洗涤,并且然后储存于异丙醇中。接着,ito衬底安装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衬底夹持器上。将n4,n4'-二苯基-n4,n4'-双(9-苯基-9h-咔唑-3-基)-[1,1'-联苯基]-4,4'-二胺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一个单元中,并且然后将所述设备的腔室中的压力控制为10-6托。此后,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以蒸发以上引入的材料,从而在ito衬底上形成厚度为80nm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然后,将二吡嗪并[2,3-f:2',3'-h]喹喏啉-2,3,6,7,10,11-六甲腈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一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厚度为5nm的第二空穴注入层。将n-([1,1'-联苯基]-4-基)-9,9-二甲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h-芴-2-胺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二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厚度为10nm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将n-(4-(9,9-二苯基-9h,9'h-[2,9'-二芴]-9'-基)苯基)-9,9-二甲基-n-苯基-9h-芴-2-胺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厚度为60nm的第二空穴传输层。此后,将下表1中列出的主体化合物引入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一个单元中作为主体,并且将化合物d-96引入到另一个单元中作为掺杂剂。两种材料以按主体和掺杂剂的总量计3wt%(掺杂剂的量)的掺杂量沉积以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厚度为40nm的发光层。然后,将2,4-双(9,9-二甲基-9h-芴-2-基)-6-(萘-2-基)-1,3,5-三嗪和喹啉锂引入到另外两个单元中,同时蒸发并沉积以在发光层上形成厚度为30nm的电子传输层。接着,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厚度为2nm的喹啉锂作为电子注入层之后,通过另一真空气相沉积设备在电子注入层上沉积厚度为80nm的al阴极。由此,制造oled装置。比较实例1-1到1-3:制造包含常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主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与以上装置实例中相同的方式制造oled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主体。装置实例1-1到1-12和比较实例1-1到1-3中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评估结果示出在如下表1中:[表1]表1中的驱动电压、效率和颜色坐标的数据是基于5,000尼特的亮度,并且使用寿命数据为在5,000尼特和恒定电流下亮度从100%减小到98%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实例2-1:制造不包含电子缓冲层的发蓝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如下制造oled装置。在玻璃衬底上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装置的透明电极氧化铟锡(ito)薄膜(10ω/sq)(日本吉奥马公司)依次用丙酮、乙醇和蒸馏水进行超声洗涤,并且然后储存于异丙醇中。接着,ito衬底安装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衬底夹持器上。将n4,n4'-二苯基-n4,n4'-双(9-苯基-9h-咔唑-3-基)-[1,1'-联苯基]-4,4'-二胺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一个单元中,并且然后将所述设备的腔室中的压力控制为10-6托。此后,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以蒸发以上引入的材料,从而在ito衬底上形成厚度为60nm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然后,将1,4,5,8,9,12-六氮杂三亚苯-六甲腈(hat-cn)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一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厚度为5nm的第二空穴注入层。将n-([1,1'-联苯基]-4-基)-9,9-二甲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h-芴-2-胺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二空穴注入层上形成厚度为20nm的第一空穴传输层。将如下9-(萘-2-基)-3-(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h-咔唑(ht-2)引入到所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个单元中,并且通过向所述单元施加电流来蒸发,从而在第一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厚度为5nm的第二空穴传输层。此后,将如下化合物bh-1引入到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一个单元中作为主体,并且将如下化合物bd-1引入到另一个单元中作为掺杂剂。使两种材料以不同速率蒸发,并且以按主体和掺杂剂的总量计2wt%(掺杂剂的量)的掺杂量沉积以在第二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厚度为20nm的发光层。然后,将2-(3-(菲-9-基)-5-(吡啶-3-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和喹啉锂引入到另外两个单元中,以相同速率各自蒸发50wt%的量并且沉积以在发光层上形成厚度为35nm的电子传输层。接着,在电子传输层上沉积厚度为2nm的喹啉锂作为电子注入层之后,通过另一真空气相沉积设备在电子注入层上沉积厚度为80nm的al阴极。由此,制造oled装置。用于制造oled装置的所有材料都是通过在10-6托下真空升华而纯化的那些材料。在1,000尼特亮度下的驱动电压、cie颜色坐标以及在2,000尼特和oled的恒定电流下亮度从100%减小到90%所花费的时间示出在下表2中。比较实例2-2以及装置实例2-1和2-2: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发蓝光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与比较实例2-1中相同方式制造oled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将电子传输层的厚度减少到30nm并且将5nm的电子缓冲层插入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并且对其进行评估。在比较实例2-2以及装置实例2-1和2-2中制造的装置的评估结果示出在如下表2中:[表2]电子缓冲层电压(v)颜色使用寿命(%)比较实例2-1-4.2蓝色38.7比较实例2-2c4.0蓝色34.0装置实例2-1c-14.6蓝色57.8装置实例2-2c-24.4蓝色64.1目前使用的蓝色荧光材料具有若干问题。首先,当在制造面板的过程期间暴露于高温时,蓝色荧光发光装置的电流特征改变,从而引起亮度改变的问题,并且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界面特征下降引起亮度和使用寿命降低。其次,在包含蒽类蓝色荧光主体和芘类掺杂剂的装置的情况下,主体(ah)的lumo(最低未占用分子轨道)能量的绝对值高于掺杂剂(ad)的lumo,并且空穴陷阱被放大使得由于电子传输层和荧光发光层之间的界面发光引起效率增加,但存在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最初,lumo能级和homo(最高占用分子轨道)能级具有负值。然而,为方便起见,lumo能级和homo能级在本发明中以绝对值表示。另外,lumo能级的值基于绝对值进行比较。在本发明中,通过密度函数理论(dft)测量的值用于lumo能级和homo能级。在根据本发明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通过插入电子缓冲层,电子注入得到控制并且改进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之间的界面特征,并且因此使用寿命特征被集中。具体来说,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插入电子缓冲层,由于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区域之间的根据lumo能级的电子亲和性差值,可控制电子注入和传输。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电子缓冲层的lumo能级可高于主体化合物的lumo能级。具体来说,电子缓冲层和主体化合物之间的lumo能级差可为0.4ev或更低。举例来说,电子缓冲层和主体化合物的lumo能级可分别为2.0ev和1.6ev,并且因此lumo能级差可为0.4ev。由于主体化合物和电子缓冲层之间的此类lumo能垒,相比于不包含电子缓冲层的装置,可显示出改进的使用寿命特征。这是因为由于电子缓冲层,装置内的界面特征下降可通过电子注入控制作用而减轻。如表2所示,由于本发明的电子缓冲层的电子注入控制作用,装置实例2-1和2-2比不包含电子缓冲层的比较实例2-1和2-2显示出更好地使用寿命特征。因此,这些结果可有效地用于需要长使用寿命的可挠性显示器或照明装置的领域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