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401发布日期:2018-11-09 20:05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用电池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背景技术

电池箱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安装结构件(设备)等组成的成组电池,具备符合标准的电池箱结构、电池箱监控设备、电池箱接插件、电池箱环控设备等,电池箱的种类主要根据电池的规格数量及放置方式来区别的。一般分立式、卧式、和手操纵式三大类,贮藏电池数量也不尽相同。

但现有的电池箱,在使用时,汽车电池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内部不及时的排出,就会导致电池发热,甚至产生爆炸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普通的电池箱的散热装置使用麻烦,散热效率不好,降低了电池箱的安全性以及实用性。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散热效率不好和散热装置使用麻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主体、散热顶盖和外壳,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顶盖,所述散热顶盖与电池箱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镂空部位设置有汽车电池,所述汽车电池与电池箱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汽车电池的底部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汽车电池嵌套连接,所述电池箱主体的底部外围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电池箱主体嵌套连接,所述散热顶盖的顶部四周设置有四个固定螺纹,所述固定螺纹与散热顶盖嵌套连接,所述散热顶盖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散热顶盖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散热装置嵌套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散热装置嵌套连接,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底座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底座的中间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散热底座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中间设置有防尘层,所述防尘层与电池箱主体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顶盖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出风风扇,所述出风风扇与散热顶盖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顶盖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进风风扇,所述进风风扇与散热顶盖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汽车电池的外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与汽车电池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与外壳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散热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盘,所述缓冲盘与散热底座嵌套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设置有防尘层,在使用时,进风风扇通过汽车电池带动,进风风扇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风道,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在工作时,防尘层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电池箱主体的内部,保持内部风道的洁净度,延长用户清理电池箱的周期,设置有进风风扇,在工作时,进风风扇转动,带动外部的空气进入风道,并通过风道从出风口排出,使电池箱主体的内部通过循环的空气进行散热,具有高效、方便使用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内部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设置有出风风扇,出风风扇工作时将抽出风道内部的空气,促使内部空气流通,内部空气在流出排出时,可以将汽车电池工作时的热量带走,降低内部的温度,使电池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优点,使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更高,工作时的安全性更高,方便用户使用,设置有风道,通过汽车电池的循环流通的风道,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从进风口进入,经过风道以及底部的流通孔再从出风口排出,使内部的循环性更强,方便用户使用,设置有散热膜,在空气进入风道带走热量时,其空气温度会迅速提升,在热空气接触散热膜时,散热膜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外壳,可以提升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设置有缓冲盘,缓冲盘的波浪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可以减少汽车移动时汽车电池的震动,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缓冲盘的底部有通风口,可以维持散热底座的空气高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该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底座侧面剖视图;

其中:

1、电池箱主体;101、风道;102、散热膜;103、缓冲盘;104、汽车电池;105、防尘层;106、流通孔;2、散热顶盖;3、外壳;4、固定螺纹;5、出风风扇;6、散热装置;7、出风口;8、进风口;9、进风风扇;10、散热底座;11、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镂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电池箱主体1、散热顶盖2和外壳3,电池箱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顶盖2,散热顶盖2与电池箱主体1固定连接,电池箱主体1的镂空部位设置有汽车电池104,汽车电池104与电池箱主体1固定连接,汽车电池104的底部设置有流通孔106,流通孔106与汽车电池104嵌套连接,电池箱主体1的底部外围设置有外壳3,外壳3与电池箱主体1嵌套连接,散热顶盖2的顶部四周设置有四个固定螺纹4,固定螺纹4与散热顶盖2嵌套连接,散热顶盖2的顶部中间设置有散热装置6,散热装置6与散热顶盖2固定连接,散热装置6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出风口7,出风口7与散热装置6嵌套连接,散热装置6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进风口8,进风口8与散热装置6嵌套连接,外壳3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底座10,散热底座10与外壳3固定连接,散热底座10的中间设置有通风口11,通风口11与散热底座10嵌套连接。

进一步的,电池箱主体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防尘层105,防尘层105与电池箱主体1嵌套连接,在使用时,进风风扇9通过汽车电池104带动,进风风扇9使空气从进风口8进入风道101,空气从出风口7排出,在工作时,防尘层105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电池箱主体1的内部,保持内部风道101的洁净度,延长用户清理电池箱的周期,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散热顶盖2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出风风扇5,出风风扇5与散热顶盖2嵌套连接,出风风扇5工作时将抽出风道101内部的空气,促使内部空气流通,内部空气在流出排出时,可以将汽车电池104工作时的热量带走,降低内部的温度,使电池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优点,使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更高,工作时的安全性更高,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散热顶盖2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进风风扇9,进风风扇9与散热顶盖2嵌套连接,在工作时,进风风扇9转动,带动外部的空气进入风道101,并通过风道101从出风口排出,使电池箱主体1的内部通过循环的空气进行散热,具有高效、方便使用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内部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汽车电池104的外围设置有风道101,风道101与汽车电池104嵌套连接,通过汽车电池104的循环流通的风道101,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从进风口8进入,经过风道101以及底部的流通孔106再从出风口7排出,使内部的循环性更强,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外壳3的内壁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散热膜102,散热膜102与外壳3紧密贴合,在空气进入风道101带走热量时,其空气温度会迅速提升,在热空气接触散热膜102时,散热膜102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外壳3,可以提升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散热底座10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盘103,缓冲盘103与散热底座10嵌套连接,缓冲盘103的波浪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可以减少汽车移动时汽车电池104的震动,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缓冲盘103的底部有通风口11,可以维持散热底座的空气高流畅性。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工作原理:首先,安装使用电池箱主体1,然后,在使用时,进风风扇9通过汽车电池104带动,进风风扇9使空气从进风口8进入风道101,空气从出风口7排出,在工作时,防尘层105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电池箱主体1的内部,保持内部风道101的洁净度,延长用户清理电池箱的周期,方便用户使用,随后,进风风扇9转动,带动外部的空气进入风道101,并通过风道101从出风口排出,使电池箱主体1的内部通过循环的空气进行散热,具有高效、方便使用的优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内部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出风风扇5工作时将抽出风道101内部的空气,促使内部空气流通,内部空气在流出排出时,可以将汽车电池104工作时的热量带走,降低内部的温度,使电池在正常的环境下工作,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优点,使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更高,工作时的安全性更高,方便用户使用,接着,通过汽车电池104的循环流通的风道101,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从进风口8进入,经过风道101以及底部的流通孔106再从出风口7排出,使内部的循环性更强,方便用户使用,紧接着,缓冲盘103的波浪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可以减少汽车移动时汽车电池104的震动,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缓冲盘103的底部有通风口11,可以维持散热底座的空气高流畅性,最后,在空气进入风道101带走热量时,其空气温度会迅速提升,在热空气接触散热膜102时,散热膜102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热量,并将热量传导至外壳3,可以提升电池箱的散热效率,方便用户使用,这就是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的工作原理。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