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896发布日期:2019-04-29 15:1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转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压转换装置,例如一个变压器通常包含缠绕于一个环状磁芯的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而一次侧对于二次侧的电流或电压比取决于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的匝数。匝数较多的一侧具有较高的电压及较小的电流,反之亦然。然而,若此变压器所产生的磁力线未在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间交链时,恐因漏磁而出现漏感(leakageinductance)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此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的耦合系数会小于1。

另一方面,若欲变压器能承受较大功率以符合高功率产品需求时,使用具有较大体积的磁芯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方式。然而,此种方式不仅不利于小型化的产品发展趋势,而且还可能增加热损耗。

因此,如变压器的现有电压转换装置仍有很大的改良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能克服现有技艺的缺点。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包含磁芯及线圈单元。所述磁芯形成有内部空间,且具有设于所述内部空间的磁芯柱,并提供有至少一个经过所述磁芯柱的封闭磁路。所述线圈单元是套设于所述磁芯的所述磁芯柱,并包括n个彼此堆叠地套设于所述磁芯的所述磁芯柱的线圈模块,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每一个线圈模块包括绝缘基板、以及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所述绝缘基板形成有允许所述磁芯柱适配地穿过的中央穿孔,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以环绕所述磁芯柱且彼此大致对应的方式延伸并彼此间隔地设于所述绝缘基板以便在其间形成有耦合电容。

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彼此并联连接,而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彼此串联连接。

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共同作为一次侧绕组及二次侧绕组其中一者,而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共同构成所述一次侧绕组及所述二次侧绕组其中另一者。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

所述线圈单元还包括(n-1)个绝缘片,(n-1)≧1,所述绝缘片是套设于所述磁芯柱且被安排成所述n个线圈模块其中任两相邻者间夹置有对应绝缘片;及

对于每一个线圈模块,所述绝缘基板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线圈是以环绕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中央穿孔的方式延伸的第一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并被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二线圈是以环绕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中央穿孔且大致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轨迹图案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并被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所述绝缘片是由塑料制成,且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绝缘基板是含有二氧化硅。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中:

对于每一个线圈模块,所述第一线圈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第一延伸端部及第二延伸端部,且所述第二线圈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第三延伸端部及第四延伸端部,所述第一及第二延伸端部被安排成与所述第三及第四延伸端部错位;

对于所述n个线圈模块,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在位置上彼此对应,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在位置上彼此对应,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在位置上彼此对应,对于第i及第(i+1)个线圈模块,i为小于n的奇数,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在位置上彼此错位,而对于第j及第(j+1)个线圈模块,j为小于n的偶数,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在位置上彼此对应;

每一个线圈模块是至少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并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贯孔、贯穿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并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贯孔、贯穿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并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三贯孔、贯穿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并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四贯孔、及仅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五贯孔;

对于所述n个线圈模块,所述第一贯孔在位置上彼此对齐,所述第二贯孔在位置上彼此对齐且所述第四贯孔在位置上彼此对齐,对于所述第i及第(i+1)个线圈模块,其中一者的所述第三贯孔及所述第五贯孔在位置上分别对齐另一者的所述第五贯孔及所述第三贯孔,而对于所述第j及第(j+1)个线圈模块,所述第三贯孔在位置上彼此对齐且所述第五贯孔在位置上彼此对齐;

每一个绝缘片还形成有至少五个在位置上分别对齐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至第五贯孔的穿孔;

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经由适切地设于所述第一贯孔及每一个绝缘片的所述穿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贯孔对齐的穿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的导电材料,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贯孔及每一个绝缘片的所述穿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贯孔对齐的穿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的导电材料而彼此并联;及

所述第i及第(i+1)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经由设于所述第四贯孔及所述对应绝缘片的所述穿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四贯孔对齐的穿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的导电材料而彼此串联,且所述第j及第(j+1)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经由设于所述第三贯孔及所述对应绝缘片的所述穿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贯孔对齐的穿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的导电材料而彼此串联。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中,对于每一个线圈模块:

所述绝缘基板具有线圈安装表面;

所述第一线圈是以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并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线圈安装表面上;及

所述第二线圈为以涂布有外绝缘层的导线并贴附于作为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导电轨迹图案且大致沿着所述导电轨迹图案延伸。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中,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绝缘基板是印刷电路板。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中:

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第一延伸端部及第二延伸端部;

所述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是彼此互连成一体;

每一个线圈模块是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贯孔、贯穿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贯孔、及三个仅贯穿所述绝缘基板的穿孔,所述穿孔其中对应的两者允许所述第二线圈穿过;及

所述n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经由适切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贯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的第一导电柱、及适切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贯孔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的第二导电柱而彼此并联。

本发明的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其中,所述外绝缘层是由三个绝缘层所构成,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外绝缘层共同构成具耐压特性的三层绝缘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每一个线圈模块的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间所形成的耦合电容,对于施加至一次侧绕组的高频交流电压,此高频交流电压大体上经由此耦合电容感应至二次侧绕组,而对于施加至一次侧绕组的低频交流电压,此低频交流电压经由磁场感应至二次侧绕组,如此,能使得具有相对较小体积的磁芯也能承载相对较大的功率,并避免发生漏感现象,以将损耗降至最低并提升电压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组合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2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磁芯的剖视图;

图4是一个立体图,绘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一个移除了多个导电柱后的一个线圈单元;

图5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一线圈模块的顶视图;

图6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线圈模块的底视图;

图7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二线圈模块的顶视图;

图8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线圈模块的底视图;

图9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绝缘片的立体图;

图10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所述线圈单元沿着图4中的x-x线切割所取得的结果;

图11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等效电路图;

图12是一组合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第13图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一线圈模块的顶视图;

第14图是一个绘示出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二线圈模块的顶视图;及

第15图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的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磁芯1、及一个线圈单元2。

所述磁芯1例如是由两个e型磁芯体11黏接组合而成,但不在此限。更参阅图3,所述磁芯1形成有一个内部空间12,且具有一个设于所述所述内部空间12的磁芯柱13,并提供了例如两个经过所述磁芯柱13的封闭磁路,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

所述线圈单元2是套设于所述磁芯1的所述磁芯柱13并位于所述磁芯1的所述内部空间12(见图1)。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单元2包括例如两个线圈模块3,3’、及例如一个夹置于所述线圈模块3,3’间的绝缘片4(见图2),但不在此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线圈单元2能包括三个以上线圈模块及两个以上绝缘片。亦即,本申请线圈模块为n个,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而绝缘片为(n-1)个,其中(n-1)≧1。n能视实际需求而决定,所述绝缘片是套设于所述磁芯柱13并被安排成任两相邻的线圈模块间夹置有一个对应绝缘片。为便于清楚说明,将所述线圈模块3(图1中位于较上者)视为一个第一线圈模块,且将所述线圈模块3’(图1中位于较下者)视为一个第二线圈模块,所以,在以下文中,标号3及3’分别代表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

参阅图4及图10,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每一者包括一个绝缘基板30、一个以环绕所述磁芯柱13的方式延伸的第一线圈31,31’、及一个大致与所述第一线圈31,31’对齐的第二线圈32,32’。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板30含有二氧化硅,例如为一个玻纤板,且具有一个第一表面301,例如所述绝缘基板30的顶面,及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301的第二表面302,例如所述绝缘基板30的底面(见图10),并形成有一个允许所述磁芯柱13适配地穿过的中央穿孔300。

对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线圈31是以一个以环绕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中央穿孔300的方式延伸的导电轨迹图案p1(作为第一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且被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一表面301上,所述第一线圈31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一个第一延伸端部311及一个第二延伸端部312(见图5)。所述第二线圈32是以一个环绕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中央穿孔300且大致对应于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的方式延伸的导电轨迹图案p2(作为第二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且被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二表面302上,所述第二线圈32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一个第三延伸端部321及一个第四延伸端部322(见图6)。应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及第二延伸端部311,312被安排成与所述第三及第四延伸端部321,322错位。此外,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是形成有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一线圈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一贯孔331以及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一线圈31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二贯孔332(见图5),并形成有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321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三贯孔333、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322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四贯孔334(见图6),此外还形成有例如一个仅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且例如位于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一表面301的右上角处的第五贯孔335(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二/三/四/五贯孔331/332/333/334/335的数量并不限于一个,而在其他实施态样中,其能视n的大小来决定。于是,所述第一线圈31及所述第二线圈32是以环绕所述磁芯柱13且彼此大致对应的方式延伸且彼此间隔有所述绝缘基板30,藉此在所述第一线圈31及所述第二线圈32间形成有一个耦合电容(图中未示)。

对于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参阅图7及图8,相似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所述第一线圈31'是以相同的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作为第一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且被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一表面301上,所述第一线圈31'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一个第一延伸端部311'及一个第二延伸端部312'(见图7)。所述第二线圈32'是以一个导电轨迹图案p3(作为第二导电轨迹图案)的形式呈现且被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二表面302上,其中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3虽不同于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2但仍是以环绕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中央穿孔300且大致对应于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二线圈32'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一个第三延伸端部321及一个第四延伸端部322(见图8)。同样地,所述第一及第二延伸端部311’,312’被安排成与所述第三及第四延伸端部321’,322’错位。但应注意的是,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所述第一线圈的31,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311’在位置上彼此对应(对齐),所述第一线圈3,3’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312’在位置上彼此对应(对齐),所述第二线圈32,32’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321,321’在位置上彼此错位,且所述第二线圈32,32’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322,322’在位置上彼此对应(对齐)。此外,相似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是形成有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一线圈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一贯孔331’以及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一线圈31’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二贯孔332’(见图7),并形成有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321’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三贯孔333’以及例如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322’且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的第四贯孔334’(见图8),此外还形成有例如一个仅贯穿所述绝缘基板30且例如位于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一表面301的右下角处的第五贯孔335’。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所述第一贯孔331,331’在位置上彼此对齐,所述第二贯孔332,332’在位置上彼此对齐,所述第四贯孔334,334’彼此对齐,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三及第五贯孔333,335在位置上分别对齐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五及第三贯孔335’,333。于是,所述第一/二/三/四/五贯孔331’/332’/333’/334’/335’的数量必须对应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二/五/四/三贯孔331/332/335/334/333的数量,且并不限于一个,而在其他实施态样中,其能视n的大小来决定。于是,所述第一线圈31’及所述第二线圈32’是以环绕所述磁芯柱13且彼此大致对应的方式延伸且彼此间隔有所述绝缘基板30,藉此在所述第一线圈31’及所述第二线圈32’间形成有一个耦合电容(图中未示)。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片4是由塑料制成,例如一个麦拉片,但不在此限,并形成有一个适配地允许所述磁芯1的所述磁芯柱13穿过的中央穿孔40,以及例如五个在位置上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其中每一者的所述第一至第五贯孔331-335/331’-335’的穿孔41。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穿孔41的数量也能视n的大小来决定。

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经由例如适切地设于所述第一贯孔331,331’及所述绝缘片4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贯孔331,331’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311’的导电材料,例如一个导电柱5a,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贯孔332,332’及所述绝缘片4的一个与所述第二贯孔332,332’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312’的导电材料,例如一个导电柱5b而彼此并联(见图2)。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经由设于所述第四贯孔334,334’及所述绝缘片4的一个与所述第四贯孔334,334’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32,32’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324,324’的导电材料,例如一个导电柱5e而彼此串联(见图2)。在此结构下,例如将彼此并联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作为一次侧绕组且将彼此串联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共同构成二次侧绕组时,所述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被用作一个升压装置且电压转换倍率为2,但不限于此。或者,若将彼此并联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作为二次侧绕组且将彼此串联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共同构成一次侧绕组时,则所述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被用作一个降压装置且电压转换倍率为1/2。图11绘示出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被用作一个升压装置时的一个等效电路图,其中一个电耦接在所述一次侧绕组的打点端及所述二次侧绕组的打点端间的等效耦合电容c就是由形成在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31,32间的耦合电容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32,32’间的耦合电容所共同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例如当n=4时,所述线圈单元3将包含两个线圈模块3(分别作为第一及第四线圈模块)、两个线圈模块3’(分别作为第二及第三线圈模块)、以及三个绝缘片4(图未示)。所述第一至第四线圈模块3,3’,3’,3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31’,31能经由适切地设于所述第一贯孔331,331’,331’,331及每一个绝缘片4的所述穿孔41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贯孔331,331’,331’,331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31’,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311’,311’,311的导电材料,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贯孔332,332’,332’,332及每一个绝缘片4的所述穿孔41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贯孔332,332’,332’,332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31’,31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312’,312’,312的导电材料而彼此并联。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能经由如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彼此串联。同样地,所述第三及第四个线圈模块3’,3组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能经由设于所述第四贯孔334’,334及所述对应绝缘片4的所述穿孔41其中一个与所述第四贯孔334’,334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32',32的所述第四延伸端部322、322’的导电材料而彼此串联。特别是,所述第二及第三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二线圈32’能经由设于所述第三贯孔333’及所述对应绝缘片4的所述穿孔41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贯孔333’对齐的穿孔41且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第三延伸端部321’的导电材料而彼此串联。

参阅图12至图15,所绘示的是本发明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其为图1的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化实施态样。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不同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处在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绝缘片4(图1)被省略;并且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其中的每一者,所述绝缘基板30例如为一个印刷电路板,并具有一个线圈安装表面,例如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第一表面301作为所述线圈安装表面。

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是均以例如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的形式呈现并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30的所述线圈安装表面301上(见图13及图14),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线圈31,相同于图5所示的所述第一线圈31,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延伸端部311,312(见图13),而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线圈31’,相同于图7所示的所述第一线圈31’,具有彼此相对及扩大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延伸端部311’,312’(见图14)。

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二线圈32为一个涂布有一个例如由三个绝缘层所构成的外绝缘层(图未示)的导线,如此,所述第二线圈32与所述外绝缘层共同构成具耐压特性的三层绝缘线(包覆有三层绝缘层的导电线)。所述第二线圈32例如通过绝缘胶而被贴附于所述导电轨图案p1上且大致沿着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所述第一线圈31)延伸(见图13),藉此所述第一线圈31与所述第二线圈32间彼此间隔有相当于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的距离。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二线圈32’具有相同于所述第二线圈32的结构,并同样地例如通过绝缘胶而被贴附于所述导电轨图案p1上且大致沿着所述导电轨迹图案p1(所述第一线圈31’)延伸(见图14),藉此所述第一线圈31’与所述第二线圈32’间间隔有相当于所述外绝缘层的厚度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二线圈32,32’是彼此互连成一体,例如,一个整长条的三层绝缘线。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各自形成有相同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贯孔331与所述第二贯孔332,以及三个仅贯穿所述绝缘基板40且在位置上例如分别对应于图5中的所述第三至第五贯孔333,334,335的穿孔336,337,338。于是,所述第一线圈31,31’经由例如适切地设于所述第一贯孔331,331’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的所述第一延伸端部311,311’的导电柱5a(作为一个第一导电柱),以及适切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贯孔332,332’且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31,31’的所述第二延伸端部312,312’的导电柱5b(作为一个第二导电柱)而彼此并联(见图12)。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模块3,3’的每一者,所述第二线圈32/32’被允许穿过所述穿孔336-338其中对应的两者(例如穿孔336,337)。此外,为了所述容抗性电压主换装置100的组装方便,能选择性地使用一个穿设于所述穿孔336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一个自由端320(见图13)的导电柱5c(见图12),及一个穿设于所述穿孔338并电接所述第二线圈32’的一个自由端320’(见图14)的导电柱5d(见图12)。

在此结构下,若在彼此并联的所述第一线圈31,31’作为一次侧绕组且将彼此串联的所述第二线圈32,32’共同构成二次侧绕组的情况下,图15绘示出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被用作一个升压装置时的一个等效电路图相似于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其中一个电耦接在所述一次侧绕组的打点端及所述二次侧绕组的打点端间的等效耦合电容c就是由形成在所述第一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31,32间的耦合电容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线圈模块3’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线圈32,32’间的耦合电容所共同构成。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容抗性电压转换装置100形成有耦接在一次侧绕组的打点端及二次侧绕组的打点端间的所述等效耦合电容c,当施加一个高频交流电压至所述一次侧绕组时,此高频交流电压大体上经由此等效耦合电容感应至所述二次侧绕组,而当施加一个低频交流电压至一次侧绕组时,此低频交流电压则经由磁场感应至二次侧绕组,如此,能使得具有相对较小体积的磁芯也能承载相对较大的功率,并避免发生漏感现象,以将损耗降至最低并提升电压转换效率,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功效。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