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动式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3166发布日期:2020-05-29 13:1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压动式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动式开关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清除接点上的碳化物质,并于过度按压时确实切断导通状态的压动式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动式开关(按压开关)在按压(或握压)的过程中,大多仅执行由off改变至on的动作,并可随着操作人员的手持续按压(或握压)而保持导通,在解除按压(或握压)状态后,即可执行由on回复至off的动作;然而,在许多应用的场合中,由于紧张、疲劳或误触等原因,在意外或紧急情形发生时,操作人员的手不但未能及时松开压动式开关(按压开关),反而更紧握该压动式开关(按压开关),使相关机械无法及时停止而造成重大灾害的发生。

在日本特许第3677199号专利案中,揭露了一种在单一按压过程中依序执行off-on-off动作的按压开关结构,其主要结构为在按压开关的开关壳体内部设有两组接点,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两组接点串接的常闭接点,所述开关壳体顶侧设有按键分别经由两开关机构连动于前述接点;所述接点分别具有常闭固定端子、常开固定端子,以及可动端子,所述两可动端子一端固定于所述开关壳体内部,另于所述两可动端子中段分别经由弹簧及作动体连结于押压片上,并使弹簧一端固定在他端部上,以容许可动端子形成可摆动的形态。

所述按键底侧连动两滑块及押压部,所述两滑块一侧分别以倾斜面抵顶于押压轴上相对应的倾斜面上,且两滑块另分别以他端部对应于所述押压片上方;而所述常闭接点则可经由可动部延伸至所述押压部下方。

操作时,当所述按键受按压时,可连动两滑块及押压部下降,使所述两滑块的他端部分别推抵两押压片,以经由两作动体驱动两可动端子由常闭固定端子移至两常开固定端子,借以完成第一阶段由off改变至on的动作。

当所述按键持续受按压至两押压轴受阻而停止移动时,则会使两滑块经由倾斜面而沿押两压轴的倾斜面下滑;此时,两滑块会产生横向滑移而使两端部脱离两押压片,使两押压片可分别经由弹簧的弹性作用而向上回复至原位,使所述两可动端子随之由常开固定端子移至常闭固定端子,借以完成第二阶段由on改变至off的动作。

同时,所述按键的押压部可推顶所述可动部,以连动所述常闭接点由接合改变为断路状态,可进一步确保上述第二阶段由on改变至off等切断电源的动作,达到避免操作人员由于紧张、疲劳或误触等原因而造成过度紧握按压开关,使相关机械无法及时停止而造成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形。

然而,上述此种结构由于所述两可动端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是以他端部为固定支点,沿固定路径摆动,而与所述两常开固定端子相接触与脱离,因此其接触部位常态性保持在同一位置,由于在上述接触与脱离的瞬间时常会于接触部位产生电弧(火花),此种电弧(火花)如果经常发生在接触部位的同一位置上,会造成积碳而影响所述可动端子与所述常开固定端子的导电性,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接触不良或卡死等故障情形;如此一来,即无法在意外或紧急状况发生时,确保按压开关正常作动并发挥应有功能。

鉴于现有的按压开关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有上述缺点,本发明意在针对此些缺点提出研究改进之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动式开关结构,其于壳本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接点模组及强制断开组件,所述接点模组设有具伸缩弹性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两旁侧设有弹性导电片,两弹性导电片一端相互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中段,两弹性导电片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动接点,第一活动接点两旁侧设有常闭接点及常开接点,第二活动接点两旁侧设有电连接的共同接点,两弹性导电片中段之间设有弹性拉持件,所述强制断开组件可受按键连动而抵压所述驱动组件,以使两弹性导电片产生弹性变形,且第一活动接点与所述常开接点接触,以导通预设的电源,而当所述按键持续按压时,所述强制断开组件脱离所述驱动组件,使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弹性导电片回弹至原位,所述第一活动接点与所述常闭接点接触,可切断预设的电源,借以避免由于紧张、疲劳或误触等原因而造成过度紧握按压开关,使相关机械无法及时停止而造成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形。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压动式开关结构,由于所述两弹性导电片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会使所述第一、二活动接点产生横向滑移,可与所述常闭接点、常开接点及两共同接点之间形成摩擦,以有效消除因通断电瞬间产生电弧形成的积碳。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壳本体,具有壳体及按键,所述壳体顶侧凹设容置空间,所述按键盖合于容置空间上方;至少一个接点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容置空间下方,所述接点模组中间部位设有具伸缩弹性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中段两旁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弹性导电片,所述两弹性导电片的一端部共同枢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中段,所述两弹性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动接点,所述第一活动接点两旁侧分别设有常闭接点及常开接点,所述第二活动接点两旁侧分别设有两相互电连接的共同接点,所述两弹性导电片中段之间设有弹性拉持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两弹性导电片受所述弹性拉持件拉合,而能使所述第一、二活动接点分别接触于所述常闭接点、共同接点,使所述常闭接点与所述共同接点保持导通;强制断开组件,设置于所述按键下方,所述强制断开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能受驱动而滑移的导滑块,当所述按键以正常施力下压,能连动所述导滑块抵压所述驱动组件,由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弹性导电片的端部活动,配合所述弹性拉持件拉持于两弹性导电片中段之间,能使两弹性导电片产生反向弹性变形,以令所述第一活动接点脱离所述常闭接点而与所述常开接点接触,使所述共同接点与所述常开接点电性连接;当所述按键过度下压,则所述导滑块受驱动而脱离所述驱动组件,使所述驱动组件带动两弹性导电片回弹至原位,以令所述第一活动接点脱离所述常开接点而与所述常闭接点接触。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接点模组具有由壳座及壳盖相互组合而成的外壳,以供容置所述驱动组件、弹性导电片等元件,且所述常闭接点经由常闭接脚延伸至所述外壳之外,所述常开接点经由常开接脚延伸至所述外壳之外,所述两共同接点经由共同接脚延伸至所述外壳之外。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具有依序衔接的驱动杆、驱动片及复位元件,所述驱动杆一端凸伸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驱动片中段两旁侧设有供所述两弹性导电片的端部相结合的凹槽;另于驱动片中间部位设有供所述弹性拉持件穿过的中间孔。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内容置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底面设有至少一个抵顶凸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容置空间下方另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接点模组,所述辅助接点模组具有两相互分离且串接于所述共同接点的固定接点,两固定接点之间设有活动导片,所述活动导片中段垂直设有连动块,所述连动块一端凸伸至所述活动座的抵顶凸部下方,而所述连动块另一端设有弹性回复件;利用所述弹性回复件作用于所述活动导片,使其两端部常态性分别接触于两固定接点形成导通,而当按键下压带动所述活动座的抵顶凸部抵压于所述连动块,则所述连动块能带动所述活动导片脱离两固定接点而形成断路。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辅助接点模组具有容纳所述两固定接点及活动导片的壳套,且所述两固定接点分别经由接脚延伸至所述壳套之外。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支座,所述支座顶端设有斜削的上斜面,另于所述活动座底侧中央设有挡止部,所述挡止部经由中央弹性元件抵顶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面;所述强制断开组件的所述导滑块设于所述挡止部两旁侧,所述导滑块底侧具有对应于所述上斜面的下斜面,且所述导滑块一侧与所述挡止部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导滑块另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驱动组件端部上方的侧延伸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活动座底侧中央设有中央弹性元件抵顶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面,所述强制断开组件的导滑块设置于两驱动座之间,且经由弹性件抵顶所述导滑块,使其保持活动的弹性,另于所述导滑块与所述驱动座之间分别设有撑抵件,所述撑抵件一边侧抵顶于所述导滑块,所述撑抵件另一边侧抵顶于所述活动座的两端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活动座底侧中央设有具向下渐缩孔洞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套设导滑支撑件,所述导滑支撑件顶侧设有弹性件抵顶于所述按键,且所述导滑支撑件两旁侧上方设有逐渐向外扩张的斜凸部,所述强制断开组件具有设于两驱动座之间的两导滑块,所述两导滑块分别于一侧设有可套合于各斜凸部的斜凹槽,所述两导滑块分别于另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凹部内的侧延伸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按键两旁侧分别设有侧部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各所述侧部底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下凸部,所述下凸部嵌设于侧弹性元件的一端,所述接点模组的一侧凸伸于所述壳体外且设有至少一个上凸部,所述上凸部嵌设于所述侧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所述按键另于所述两侧部旁侧分别以弹性元件抵顶驱动座。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按键下方横设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两端斜向抵顶于所述容置空间底面,使所述按键能保持平衡稳定的按压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接点模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整体侧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按压动作示意图(三)。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5、7壳本体11、51、71壳体

111容置空间112支座

113上斜面12、52、72按键

121中间凸部122、522、722侧部

123、523、723侧弹性元件124、524、724下凸部

13、53、73活动座131、531、731抵顶凸部

132挡止部14、54中央弹性元件

15、55、75驱动座151、551、751弹性元件

152、552、752凹部16、56、76按压杆

2接点模组21外壳

211壳座212壳盖

213上凸部22驱动组件

221驱动片222复位元件

223驱动杆224凹槽

225中间孔23常闭接点

231常闭接脚24常开接点

241常开接脚25、252弹性导电片

251第一活动接点253第二活动接点

255、256端部250弹性拉持件

26、260共同接点261共同接脚

3辅助接点模组31、32固定接点

311、321接脚33连动块

34活动导片35弹性回复件

36壳套4、6、8强制断开组件

41、61、81导滑块411下斜面

412、612、812侧延伸部42、62、82弹性件

63撑抵件732支撑部

76导滑支撑件761斜凸部

811斜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壳本体1、接点模组2、辅助接点模组3及强制断开组件4等部份,其中壳本体1具有壳体11,壳体11顶侧凹设容置空间111,容置空间111底部两旁侧分别设有支座112,各支座112顶端相互接近的旁侧各设有斜削的上斜面113,另于容置空间111内容置活动座13,活动座13底侧中央设有挡止部132,挡止部132下方经由中央弹性元件14抵顶于容置空间111底面,另于挡止部132底面两旁侧分别设有抵顶凸部131,容置空间111上方盖合按键12,按键12横设有ㄇ形的按压杆16,按压杆16的两端斜向抵顶于容置空间111底面,且按键12中间部位设有中间凸部121抵顶于活动座13顶侧,按键12于中间凸部121两旁侧分别以弹性元件151抵顶于驱动座15,各驱动座15底侧设有凹部152,按键12两旁侧分别设有侧部122凸伸至容置空间111内,各侧部122底侧分别设有多个下凸部124,各下凸部124分别嵌入侧弹性元件123的一端。

接点模组2具有设置于壳体11下方内部旁侧的外壳21,外壳21由壳座211及壳盖212相互组合而成,外壳21旁侧边缘伸出该壳体11之外并设有至少一个上凸部213,各上凸部213分别嵌入对应的侧弹性元件123另一端,外壳21内中间部位设有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具有相互衔接的驱动杆223、驱动片221及复位元件222,且驱动杆223一端向外凸伸于驱动座15的凹部152内,驱动片221中段两旁侧分别设有横向凸伸的弹性导电片25、252,弹性导电片25、252的一端具有呈弓状的端部255、256,且共同枢接于驱动片221中段预设的凹槽224内形成支点,弹性导电片25、25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第一活动接点251两旁侧(图示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常闭接点23及常开接点24,且常闭接点23、常开接点24分别经由常闭接脚231、常开接脚241延伸至外壳21之外,第二活动接点253两旁侧(图示上、下位置)分别设有相互电连接的共同接点26、260,共同接点26、260经由共同接脚261延伸至外壳21之外,而两弹性导电片25、252中段之间设有穿过驱动片221上预设中间孔225的弹性拉持件250。

在自然状态下,两弹性导电片25、252受弹性拉持件250拉合,而可使第一活动接点251接触于常闭接点23,第二活动接点253接触于共同接点26,使常闭接脚231与共同接脚261保持导通。

辅助接点模组3具有设置于壳体11下方内部中间部位的壳套36,壳套36内设有两相互分离的固定接点31、32,固定接点31、32分别衔接接脚311、321,且两固定接点31、32之间设有活动导片34,活动导片34中段垂直设有连动块33,连动块33一端凸伸至活动座13的抵顶凸部131下方,而连动块33另一端以弹性回复件35抵顶于壳套36底部;利用弹性回复件35作用于活动导片34,使其两端部常态性分别接触于两固定接点31、32而可形成导通。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固定接点31、32其中之一可连接于共同接脚261,使辅助接点模组3与接点模组2形成串联衔接。

强制断开组件4设置于按键12与活动座13之间,其具有两设于挡止部132两旁侧的导滑块41,导滑块41底侧具有对应于上斜面113的下斜面411,且导滑块41与挡止部132之间设有弹性件42,导滑块41另一旁侧设有延伸至凹部152内的侧延伸部412。

如4至6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于操作时,当按键12受按压时,利用按压杆16可完整支撑于按键12的下方,使其保持平衡(即使仅按压单侧,亦可形成稳定的按压状态),同时按键12两侧分别经由弹性元件151推动驱动座15下降,两旁侧的侧部122压缩侧弹性元件123,且中间凸部121推动活动座13压缩中央弹性元件14,活动座13的两端部推动两导滑块41同步下降,使两侧延伸部412分别推压接点模组2的驱动杆223,由驱动杆223经由驱动片221带动两弹性导电片25、252一端活动,配合弹性拉持件250拉持于两弹性导电片25、252中段之间,可使两弹性导电片25、252产生反向弹性变形,以令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而与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闭接脚231形成断路,而与常开接脚241导通(如图4所示),可借以导通预设的电源。

由于上述两弹性导电片25、252在弹性变形的过程中,由于两端部255、256被驱动片221带动,会使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产生横向滑移,借由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于滑移时与常闭接点23、常开接点24及共同接点26、260之间形成摩擦,可有效消除因通断电瞬间产生电弧形成的积碳。

若按键12受到过度按压,则导滑块41的下斜面411会沿支座112的上斜面113滑移,使两导滑块41朝向活动座13的挡止部132滑动,此时,两侧延伸部412脱离驱动杆223,借由复位元件222的弹性作用,可使两弹性导电片25、252回复初始位置,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而与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开接脚241形成断路,可借以切断预设的电源(如图5所示)。

若按键12持续受按压,则中间凸部121继续推动活动座13下降,使抵顶凸部131抵压辅助接点模组3的连动块33,由连动块33带动活动导片34脱离两固定接点31、32,使接脚311与接脚321形成断路(如图6所示),借以于接点模组2与预设的电源之间形成另一个切断电源的保险机制。

而释放按键12后,利用侧弹性元件123的弹性推动侧部122,可使按键12回复至原位;利用中央弹性元件14的弹性可支撑活动座13回复至原位;利用弹性件42的弹性可支撑导滑块41回复至原位。

实施例二:

如图7至10所示,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壳本体5、强制断开组件6,以及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接点模组2、辅助接点模组3;其中壳本体5具有壳体51,壳体51顶侧凹设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容置活动座53,活动座53底侧中央设有中央弹性元件54抵顶于容置空间底面,另于活动座53底面两旁侧分别设有抵顶凸部531,容置空间上方盖合按键52,按键12下方横设有ㄇ形的按压杆56,按压杆56的两端斜向抵顶于容置空间底面,且于按键52两旁侧分别设有侧部522延伸至容置空间内,各侧部522底侧分别设有多个下凸部524,各下凸部524分别嵌入侧弹性元件523的一端,接点模组2的上凸部213分别嵌入侧弹性元件523另一端,按键52另于两侧部522旁侧分别以弹性元件551抵顶于驱动座55,驱动座55上端边缘钩持于活动座53的两端部,各驱动座55底侧设有凹部552。

强制断开组件6设置于按键52与活动座53之间,其具有设于两驱动座55之间的两导滑块61,两导滑块61之间设有弹性件62,另于两导滑块61与两驱动座55之间分别设有方形环状或片状的撑抵件63,撑抵件63一边侧抵顶于导滑块61,撑抵件63另一边侧抵顶于活动座53的两端部,且各导滑块61旁侧设有延伸至凹部552内的侧延伸部612。

在本实施例中,接点模组2及辅助接点模组3分别设置于壳体51下方两旁侧及接近中央的部位;其中接点模组2的驱动杆223凸伸至驱动座55的凹部552内,且位于侧延伸部612下方,而辅助接点模组3的连动块33凸伸至活动座53的抵顶凸部531下方。

操作时,当按键52受按压时,利用按压杆56可完整支撑于按键52的下方,使其保持平衡稳定的按压状态,同时按键52两侧分别经由弹性元件551推动驱动座55下降,两旁侧的侧部522压缩侧弹性元件523,且其中间直接经由两导滑块61推动活动座53压缩中央弹性元件54,同时,两侧延伸部612分别推压接点模组2的驱动杆223,由驱动杆223经由驱动片221带动两弹性导电片25、252产生弹性变形,使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而与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闭接脚231形成断路,而与常开接脚241导通(如图8所示),可借以导通预设的电源。

若按键52受到过度按压,则驱动座55会抵顶于容置空间底面而停止下降,两撑抵件63受压会产生一朝向导滑块61的推力,使两导滑块61相互靠合并压缩弹性件62,此时,两侧延伸部612脱离驱动杆223,借由复位元件222的弹性作用,可使两弹性导电片25、252回复初始位置,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而与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开接脚241形成断路,可借以切断预设的电源(如图9所示)。

若按键52持续受按压,可继续经由两导滑块61推动活动座53下降,使抵顶凸部531抵压辅助接点模组3的连动块33,由连动块33带动活动导片34脱离两固定接点31、32,使接脚311与接脚321形成断路(如图10所示),可借以于接点模组2与预设的电源之间形成另一个切断电源的保险机制。

而释放按键52后,利用侧弹性元件523的弹性推动侧部522,可使按键52回复至原位;利用中央弹性元件54的弹性可支撑活动座53回复至原位;利用弹性件62的弹性可支撑导滑块61回复至原位。

实施例三:

如图11至14所示,本发明的结构包括:壳本体7、强制断开组件8,以及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接点模组2、辅助接点模组3;其中壳本体7具有壳体71,壳体71顶侧凹设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容置活动座73,活动座73底侧中央设有具向下渐缩孔洞的支撑部732,支撑部732两旁侧分别设有抵顶凸部731,容置空间上方盖合按键72,按键72下方横设有ㄇ形的按压杆76,按压杆76的两端斜向抵顶于容置空间底面,且于按键72两旁侧分别设有侧部722延伸至容置空间内,各侧部722底侧分别设有多个下凸部724,各下凸部724分别嵌入侧弹性元件723的一端,接点模组2的上凸部213分别嵌入侧弹性元件723的另一端,按键72另于两侧部722旁侧分别以弹性元件751抵顶于驱动座75,于各驱动座75底侧设有凹部752,另于支撑部732内套设导滑支撑件76,导滑支撑件76顶侧设有弹性件82抵顶于按键72,且导滑支撑件76两旁侧上方设有逐渐向外扩张的斜凸部761。

强制断开组件8设置于按键72与活动座73之间,其具有设于两驱动座75之间的两导滑块81,两导滑块81分别于一侧设有可套合于各斜凸部761的斜凹槽811,两导滑块81分别于另一侧设有延伸至凹部752内的侧延伸部812。

在本实施例中,接点模组2及辅助接点模组3分别设置于壳体71下方两旁侧及接近中央的部位;其中接点模组2的驱动杆223凸伸至驱动座75的凹部752内,且位于侧延伸部812下方,而辅助接点模组3的连动块33凸伸至活动座73抵顶凸部731下方。

操作时,当按键72受按压时,利用按压杆76可完整支撑于按键72的下方,使其保持平衡稳定的按压状态,同时按键72两侧分别经由弹性元件751推动驱动座75下降,两旁侧的侧部722压缩侧弹性元件723,且其中间直接经由两导滑块81推动活动座73下降,同时,两侧延伸部812分别推压接点模组2的驱动杆223,由驱动杆223经由驱动片221带动两弹性导电片25、252产生弹性变形,使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而与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闭接脚231形成断路,而与常开接脚241导通(如图12所示),可借以导通预设的电源。

若按键72受到过度按压,则驱动座75及导滑支撑件76会分别抵顶于容置空间底面而停止下降,且导滑支撑件76会压缩弹性件82,而两导滑块81的斜凹槽811会分别沿斜凸部761方向套合,使两导滑块81相互靠合,此时,两侧延伸部812脱离驱动杆223,借由复位元件222的弹性作用,可使两弹性导电片25、252回复初始位置,第一、二活动接点251、253分别脱离常开接点24、共同接点260而与常闭接点23、共同接点26接触,此时共同接脚261与常开接脚241形成断路,可借以切断预设的电源(如图13所示)。

若按键72持续受按压,可继续经由两导滑块81推动活动座73下降,使抵顶凸部731抵压辅助接点模组3的连动块33,由连动块33带动活动导片34脱离两固定接点31、32,使接脚311与接脚321形成断路(如图14所示),可借以于接点模组2与预设的电源之间形成另一个切断电源的保险机制。

而释放按键72后,利用侧弹性元件723的弹性推动侧部722,可使按键72回复至原位;利用弹性件82的弹性可支撑导滑块81及导滑支撑件76回复至原位。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