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877发布日期:2018-10-13 00:17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尤其是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通信设备中,以此实现该类设备各元件与主机板之间的信号传输。通常该种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有一线端连接器以及与该线端连接器相对接的板端连接器。现有技术中板端连接器的每根焊接条都需要焊接在测试PCB板上,若其中一条焊接条与PCB板接触不良或者出现虚焊现象,则严重影响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效果。

现有技术中,电源连接器中利用焊接条焊接电路板的方式可以在连接器上实现CTB应用程序,从而将直角电缆与电源连接器连接,但是利用焊接条焊接电路板的方式不能完成CTC应用程序,无法将垂直电缆与电源连接器连接。因此,亟需一种导电端子,使其能同时安装在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中仍然可以使用并且能够在一个连接器上同时完成CTB和CTC应用程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其能同时安装在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中仍然可以使用,并且能够在一个连接器上同时完成CTB和CTC应用程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绝缘外壳的槽孔内的若干A端子和B端子,所述A端子包括两个底部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片A,两个所述导电片A均包括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右端相连的接触端,与所述连接板上端相连的若干焊接条;

所述B端子包括两个底部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片B,两个所述导电片B均包括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板一端相连的接触端、以及与所述连接板另一端相连的安装端;

所述安装端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一折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末端为梯形结构;

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间距为R1,两个所述安装板的间距为R2,R1>R2。

具体的,同一所述A端子和B端子上的两个所述连接板左端底部通过第一限位板互连,右端底部通过第二限位板互连。

具体的,所述接触端包括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的倾斜部、以及与所述倾斜部另一端连接的弯曲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板上靠向所述第一限位板一侧连接有倒刺,所述绝缘外壳底部对应于所述倒刺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倒刺置于所述通孔内并且末端与所述绝缘外壳相抵。

具体的,所有的所述连接板的上边缘均设置有限位凸,下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绝缘外壳上部设置有若干开口槽,所述限位凸位于所述开口槽内并且右侧与所述绝缘外壳相抵;所述支撑块底部与所述槽孔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焊接条需要配合连接PCB板,PCB板需要外接导线连接主板,此时电路才能导通,而B端子的结构相对A端子少了焊接条,在连接部一端多了安装端,通过安装端可直接将导电端子焊接在主板上,节省材料;

第二,A端子和B端子底端均设置有倒刺,通过倒刺可将两端子固定在绝缘外壳上,按压倒刺,可将A端子或者B端子拆离绝缘外壳;

第三,A端子和B端子的安装结构一样,可任意置换A端子或B端子,使其同时安装在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中仍然可以使用,并且能够在一个连接器上同时完成CTB和CTC应用程序,实现不同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端子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端子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端子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外壳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外壳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为:绝缘外壳1、槽孔11、通孔12、开口槽13、A端子2、连接板21、第一限位板211、第二限位板212、限位凸213、支撑块214、接触端22、第二折弯部221、倾斜部222、弯曲部223、焊接条23、B端子3、安装端33、第一折弯部331、安装板332、倒刺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6所示:

一种CTB和CTC自由组合的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1、以及安装在绝缘外壳1的槽孔11内的若干A端子2和B端子3,A端子2包括两个底部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片A,两个导电片A均包括连接板21、与连接板21右端相连的接触端22,与连接板21上端相连的若干焊接条23;

B端子3包括两个底部相连且相对设置的导电片B,两个导电片B均包括连接板21、与连接板21一端相连的接触端22、以及与连接板21另一端相连的安装端33;

安装端33包括与连接板21连接的第一折弯部331、以及与第一折弯部331连接的安装板332,安装板332末端为梯形结构;

两个连接板21的间距为R1,两个安装板332的间距为R2,R1>R2。

为了将两个连接板21整体电导通,同一A端子2和B端子3上的两个连接板21左端底部通过第一限位板211互连,右端底部通过第二限位板212互连。

为了使A端子2和B端子3更好的与电缆插头接触,接触端22包括与连接板21连接的第二折弯部221、与第二折弯部221连接的倾斜部222、以及与倾斜部222另一端连接的弯曲部223。

为了实现A端子2和B端子3可拆卸地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第二限位板212上靠向第一限位板211一侧连接有倒刺4,绝缘外壳1底部对应于倒刺4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12,倒刺4置于通孔12内并且末端与绝缘外壳1相抵。

为了更好的将A端子2和B端子3固定在绝缘外壳内,所有的连接板21的上边缘均设置有限位凸213,下边缘位于第一限位板211与第二限位板212之间均设置有支撑块214,绝缘外壳1上部设置有若干开口槽13,限位凸213位于开口槽13内并且右侧与绝缘外壳1相抵;支撑块214底部与槽孔11内表面接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