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219发布日期:2018-12-05 18: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端子座,尤指一种可插拔式(pluggable-type)的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



背景技术:

端子座(Terminal Block)也能够视为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座可以快速实现电线与电线、电线与电路板,以及电路板与电路板的连接,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端子座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连接的形式和结构千变万化,随着应用物件、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端子座。

一种结合接线与电路板功能的插拔式接线端子座,具有安装迅速、节省空间并且易于维护的优点。插拔式接线端子座根据不同的应用通常包含一插头、配置于插头的包线端子、与插头插接的一插座,以及插设于插座的一导电端子。插头上设有用于连接导线的进线孔,进线孔连通导电端子以与导线连接。然而,插头与插座之间插接仅靠其结构上的结合,容易因为线材的移动、设备/机台的震动或其他因素,造成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松动,甚至松脱,恐影响传送信号或电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锁扣把手设计在端子座中间,以满足紧凑空间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时能够达到自动锁扣状态,进而增加插接紧固稳定性的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须使用任何手工具,即可达到拆卸/分离效果的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质量减轻且结构强度增加的锁扣把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包括一第一连接构件、一第二连接构件及一锁扣把手。第一连接构件包含间隔配置的多个接线支台、邻接任一个接线支台的一把手支台、从把手支台延伸的一凸板及形成于把手支台内的一容腔,其中凸板内形成有连通容腔的一夹持槽。第二连接构件对应的与每一接线支台组装,第二连接构件包含对应凸板插接的一锁扣槽及邻近锁扣槽设置的一卡扣部。锁扣把手具有穿过夹持槽并夹固于凸板的一尾段、从尾段延伸和容置于容腔的一卡挚段及连接卡挚段和突出于把手支台的一头段。当操作头段朝容腔的方向移动时,卡挚段脱离与卡扣部的锁定关系,以使得第一连接构件与与第二连接构件分离。

所述锁扣把手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尾段的一第一突状块、凸设于所述卡挚段一侧面的一第二突状块及位于所述卡挚段和所述头段之间的一连接肋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状块对应所述凸板的内壁及所述第二突状块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端面均具有一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状块卡固于所述凸板的端缘,所述第二突状块滑动的卡挚所述卡扣部,所述连接肋条垂直的凸出于所述锁扣把手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尾段还具有抵接所述凸板的内壁的一支点部,所述头段则具有一按压部及连接所述按压部下方的一矩形肋块。

优选地,所述矩形肋块一端朝远离所述尾段的方向延伸有一止挡块及两限位块,每一个所述限位块分别部分连接所述止挡块的两侧,所述接线支台对应每一个所述限位块则凸设有一个卡块。

优选地,所述凸板还形成有露出所述第二突状块的一第一开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对应所述第一开孔还形成有一第二开孔,使所述第二突状块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并卡合于所述卡扣部。

优选地,所述尾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挚段的宽度。

优选地,每一所述接线支台凸设有平行所述凸板的一插塞、形成于所述插塞内的一插线槽及与所述插线槽连通的一锁线槽。

优选地,各个所述接线支台还包含穿过所述插线槽以插设于所述插塞内的一接线端子、配置于所述插线槽与所述锁线槽之间的一导电盒体及穿过所述锁线槽以紧固所述导电盒体和一线材的一第一螺固元件,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导电盒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对应每一所述插塞还形成有多个插槽及插设于各个所述插槽的多个插槽端子。

优选地,还包含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各个所述接线支台盖合的一盖体,所述盖体一侧间隔的设有多个第三突状块,各个所述接线支台对应各个所述第三突状块则形成有多个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位于所述容腔下方还形成有一第一穿孔及与所述容腔分隔的一隔板,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对应所述第一穿孔还形成有一第二穿孔及垂直的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一螺接元件,所述盖体则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形成有一第三穿孔。

优选地,还包含一第二螺固元件,所述第二螺固元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以与所述螺接元件螺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扣把手,安装于前述实施例的端子座中。锁扣把手包含一尾段、一卡挚段及一头段。尾段呈扁平状且一侧面具有一第一突状块。卡挚段从尾段的一端延伸,且卡挚段的一侧面具有一第二突状块,其中第二突状块设置于与第一突状块不同的侧面上。头段倾斜的连接卡挚段的一端,使卡挚段与头段的连接方向间具有一角度。

本实用新型将锁扣把手设置在端子座中间,可以将锁扣把手的数量减少到仅仅一个。所述一个锁扣把手能够设置在端子座的正中央或是非正中央位置,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锁扣把手组装在边缘侧的结构,并同时可以省去第二个锁扣把手,以解省成本。从而在功能性相同的情况下以更少的结构空间达到紧凑结构的效果,或者在结构空间相同的情况下实现了更大的功能性。此外,这样提高了可操作性与便利性,使用者仅仅使用一只手便可达到操作锁扣把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的另一剖视图,特别是锁扣把手锁扣前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完成锁扣但锁扣把手尚未回弹的剖视图;

图6为图5进一步利用螺固元件与螺接元件紧固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扣把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扣把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按压操作的剖视图。

图中:

10端子座;1第一连接构件;11接线支台;111卡槽;112卡块;12把手支台;121容腔;13凸板;131夹持槽;132第一开孔;14插塞;141插线槽;142锁线槽;15接线端子;16导电盒体;17第一螺固元件;18隔板;19第一穿孔;2第二连接构件;21锁扣槽;22卡扣部;23第二开孔;24插槽;25插槽端子;26第二穿孔;27螺接元件;3锁扣把手;31尾段;311第一突状块;312倾斜面;313支点部;32卡挚段;321第二突状块;322倾斜面;33头段;331按压部;332矩形肋块;333凸纹;334止挡块;335限位块;34连接肋条;35弯折段;4盖体;41第三突状块;42第三穿孔;43第二螺固元件;5线材;51芯线;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锁扣把手的端子座10,包括一第一连接构件1、一第二连接构件2及一锁扣把手3。在此所指的端子座10包含但不限于一插拔式接线端子台,其中第二连接构件2较佳是与一电路板(图略)电性连接,通过结合有线材5的第一连接构件1插拔的组装第二连接构件2,以完成例如信号的传递及/或电源的传输。在此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1、第二连接构件2与锁扣把手3的材料较佳均为绝缘材料所制成。

第一连接构件1包含间隔配置的多个接线支台11、邻接任一个接线支台11的一把手支台12、从把手支台12延伸的一凸板13及形成于把手支台12内的一容腔121,其中凸板13内形成有连通容腔121的一夹持槽131。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接线支台11包含凸设有平行凸板13的一插塞14(plug)、形成于插塞14内的一插线槽141及与插线槽141连通的一锁线槽142。

第一连接构件1的各接线支台11还包含穿过插线槽141以插设于插塞14内的一接线端子15、配置于插线槽141与锁线槽142之间的一导电盒体16及穿过锁线槽141以螺固导电盒体16和一线材5(包含芯线51)的一第一螺固元件17,其中接线端子15的一端抵接于导电盒体16的内侧,使芯线51插设于导电盒体16内并抵接于接线端子15的一端,再利用第一螺固元件17可拆卸的穿过导电盒体16以螺固的锁紧芯线51。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把手支台12较佳系配置于相邻接的二接线支台11之间,以方便使用者握持的操作锁扣把手3。当然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把手支台12也能够连接于任一个接线支台11的一侧、中间任何位置或其他任何排列方式,视需要而改变。

第二连接构件2对应的与每一接线支台11组装,第二连接构件2包含对应凸板13插接的一锁扣槽21及邻近锁扣槽21设置的一卡扣部22。在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连接构件2对应每一插塞14还形成有多个插槽24及插设于各插槽24的多个插槽端子25。每一插槽端子25部分的突出第二连接构件2以与电路板(图略)焊固,其中之一的插槽端子25的一端更与接线端子15插接,使线材5与电路板能够相互传输信号及/或电力。

锁扣把手3具有穿过夹持槽131并夹固于凸板13的一尾段31、从尾段31延伸和容置于容腔121的一卡挚段32及连接卡挚段32和突出于把手支台12的一头段33。尾段31的宽度小于卡挚段32的宽度,以便使尾段31夹固于夹持槽131内。

请一并参考图7及图8所示,锁扣把手3还具有设置于尾段31的一第一突状块311、凸设于卡挚段32一侧面的一第二突状块321及位于卡挚段32和头段33之间的一连接肋条34。第一突状块311对应凸板13的内壁具有一倾斜面312,以便第一突状块311穿过夹持槽131并卡固于凸板13的端缘。第二突状块321对应第二连接构件2的上端面亦具有一倾斜面322,以便第二突状块321滑动的越过卡扣部22并弹性的卡挚其上。

尾段31还具有抵接凸板13内壁的一支点部313,支点部313与第一突状块311凸出方向相同,使锁扣把手3的头部33以支点部313为支点作旋转的摆动。锁扣把手3在卡挚段32与头段33之间还延伸有一弯折段35,垂直的凸出于锁扣把手3底面的连接肋条34,连接肋条34从头段33、弯折段35直到延伸至卡挚段32。头段33还具有与弯折段35垂直连接的一按压部331及连接于按压部331下方的一矩形肋块332,使锁扣把手3整体形状大致成一J字型。

请一并参考图9及图10所示,按压部331的表面具有多个凸纹333,以便于使用者按压的操作;矩形肋块332的一端朝远离尾段31的方向延伸有一止挡块334及部分连接止挡块二侧的一限位块335,止挡块334与二限位块335分别位于按压部331与矩形肋块332之间。第一连接构件1的接线支台11对应二限位块335则凸设有二卡块112,以便按压锁扣把手3的二限位块335抵接接线支台11的二卡块112,进而拔出第一连接构件1。

详细而言,由于锁扣把手3的拔出力量集中在第一突状块311,且第一突状块311尺寸小、强度较弱,容易使锁扣把手3在拔出第一连接构件1时脱离第一连接构件1。因此通过分别设置接线支台11的二卡块112以及抵接其的二限位块335,能够有效避免第一突状块311损坏,且使锁扣把手3脱离第一连接构件1,亦即能够预防锁扣把手3过度位移的情况发生。需说明的是,锁扣把手3的弯折段34与掏空的矩形肋块332连接,使其能够降低整体重量,同时增加锁扣把手3的结构强度。

此外,为了使第二突状块321能够顺利与卡扣部22锁扣,第一连接构件1的凸板13还形成有露出第二突状块321的一第一开孔132,第二连接构件2对应第一开孔132则形成有一第二开孔23,以便第二突状块321在插接第二连接构件2的过程中穿过第二开孔23并卡合于卡扣部22。

再者,如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包含对应第一连接构件1的各接线支台11盖合的一盖体4。盖体4的一侧间隔的设有多个第三突状块41,各接线支台11对应各第三突状块41则形成有多个卡槽111,以便于使盖体4快速且便利的组装于第一连接构件1。

当锁扣把手3、各线材5及盖体4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构件1后,即可与第二连接构件2插接。当第一连接构件1的各插塞14插接第二连接构件2的各插槽24,且凸板13同时对应的插接锁扣槽21的过程中,锁扣把手3的第二突状块321能够穿过锁扣槽21而与卡扣部22形成扣固,达到稳定的插接效果。

当第一连接构件1与第二连接构件2分离时,仅需操作的按压锁扣把手3,使卡挚段32的第二突状块321脱离第二连接构件2的卡扣部22,即可使力地拔出第一连接构件1。在拔出的操作过程中,完全不须使用任何手工具,即可达到快速拆卸/分离第一连接构件1与第二连接构件2的目的,如图9及图10所示。当释放按压锁扣把手3的力量消失后,由于锁扣把手3本身结构设计与塑性材料的特性,锁扣把手3能够弹性的回复初始状态/位置。

然而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构件1与第二连接构件2间的紧固关系,使用者还能够通过例如第二螺固元件43与螺接元件27彼此螺固来实现。甚至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选择性的在锁扣把手3的尾段31与第二连接构件2间通过螺丝或螺栓等螺纹连接方式(图略)螺固,以增加紧固效果。

在如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1位于容腔121下方还形成有一第一穿孔19及与容腔121分隔的一隔板18。第二连接构件2对应第一穿孔19则形成有一第二穿孔26及垂直的穿设于第二穿孔26的螺接元件27。在此所述的螺接元件27例如为螺母/螺帽,第二螺固元件43则例如为螺杆。盖体4对应第一穿孔19形成有一第三穿孔42,使第二螺固元件43可以分别穿过第三穿孔42、第一穿孔19及第二穿孔26,再与螺接元件27螺固,如此使第一连接构件1稳固且可靠的与第二连接构件2紧固连接。当第一连接构件1与第二连接构件2需要拆卸/分离时,则需依序将第二螺固元件43与螺接元件27卸离,再按压的操作锁扣把手3使第二突状块321与卡扣部22分离即可。

请一并参考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扣把手3,安装于前述实施例的端子座10中,锁扣把手3包含一尾段31、一卡挚段32及一头段33。尾段31呈扁平状且一侧面具有一第一突状块311。卡挚段32从尾段31的一端延伸,且卡挚段32的一侧面具有一第二突状块321,第二突状块321设置于与第一突状块311不同的侧面上。头段33倾斜的连接卡挚段32的一端,使卡挚段32与头段33的连接方向间具有一角度θ。第一突状块311与第二突状块321的一侧均具有一倾斜面312、322。

头段33与卡挚段32之间还连接有一弯折段35,所述角度θ即位于所述卡挚段32与弯折段35之间。头段33的端部还具有垂直连接的一按压部331及设置于按压部331与弯折段35之间的一矩形肋块33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垂直的凸设于锁扣把手3一侧面的一连接肋条34及凸设于尾段31的一支点部313,其中连接肋条34从头段33、弯折段35直到延伸至卡挚段32,支点部313与第一突状块311突出的方向相同。因此扁平凸接的连接肋条34与掏空的矩形肋块332,使锁扣把手3的质量减轻且结构强度增加。

当锁扣把手3的尾段31夹持于端子座10中并以支点部313为支点时,按压部331能够操作的以支点部313为轴心旋转的摆动。也就是说,当释放按压部331后,锁扣把手3通过其本身塑性材料与结构的特性,使头段33能够再次弹性的回复初始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