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728发布日期:2018-11-23 20:5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极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燃料电池极板中的阳极板进行点胶完毕之后,随后便需要将阳极板和与阴极板进行贴合而形成一体的燃料电池极板。在现有技术中,阳极板与阴极板的贴合依靠人工参与而进行贴合操作,并且依靠人工进行判断是否贴合完全、是否贴合正确。这样就造成了燃料电池极板的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工作效率十分低,并且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质量无法保证一致性完全相同,使得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料电池极板的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工作效率低且贴合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包括:安装平台;控制部;阳极板输送装置,阳极板输送装置包括阳极板输送线、阳极板搬运结构,阳极板输送线安装在安装平台上,阳极板输送线上依次设有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以及压合工位,阳极板搬运结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且阳极板搬运结构的搬运工作部在阳极板搬运工位和贴合工位之间往复移动,阳极板输送线、阳极板搬运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阴极板输送线,阴极板输送线安装于安装平台上,阴极板输送线上依次设有阴极板等待工位与阴极板搬运工位,阴极板输送线与控制部电连接;治具输送装置,治具输送装置包括治具输送线和治具搬运机构,治具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与阴极板输送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治具输送线上设有治具等待工位与治具搬运工位,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相对设置,治具搬运机构安装于安装平台上,治具搬运机构位于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复合搬运机构,复合搬运机构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复合搬运机构用于搬运阴极板至贴合工位上,且复合搬运机构用于搬运治具搬运工位上的治具至贴合工位上,复合搬运机构与控制部电连接;压合机构,压合机构安装于安装平台上,压合机构与压合工位对应设置,压合机构与控制部电连接;烘烤装置,烘烤装置的输送线入口与阳极板输送线相邻接,且烘烤装置的输送线入口位于压合工位的下游,烘烤装置与烘烤装置电连接;接驳装置,接驳装置包括治具承载台、治具拆卸转移结构和极板卸料结构,治具承载台设置于烘烤装置的输送线出口处,治具拆卸转移结构位于治具承载台与治具输送线之间,极板卸料结构与治具承载台对应设置,治具拆卸转移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极板卸料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还包括阴极板定位机构,阴极板定位机构安装于安装平台上,且阴极板定位机构位于阴极板搬运工位与贴合工位之间,阴极板定位机构包括直线移动驱动器、复合治具结构,直线移动驱动器连接于安装平台上,直线移动驱动器与控制部电连接,复合治具结构连接于直线移动驱动器的驱动部上,直线移动驱动器的第一端位于阴极板搬运工位的下游位置,且治具搬运工位的竖直投影覆盖在直线移动驱动器的第一端上,阴极板到达阴极板搬运工位后被移动至复合治具结构上,直线移动驱动器的第二端为二次定位工位,复合搬运机构将阴极板由二次定位工位上搬运至贴合工位处。

进一步地,阴极板定位机构还包括升降机构和推送机构,升降机构连接于直线移动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推送机构连接于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推送机构均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阴极板定位机构还包括二次定位结构,二次定位结构安装于安装平台上,二次定位结构与二次定位工位对应设置,二次定位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当复合治具结构到达二次定位工位后,二次定位结构对复合治具结构上的阴极板进行正位。

进一步地,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还包括贴合顶升机构,贴合顶升机构连接于安装平台上,且贴合顶升机构设置于贴合工位处,贴合顶升机构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还包括治具底座和治具压板,治具底座与治具压板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连接,且治具底座与治具压板之间可分离,压合机构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和电动螺母套,升降驱动电机连接于安装平台上,电动螺母套连接于升降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

进一步地,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压合工位、阴极板等待工位、阴极板搬运工位、治具等待工位、治具搬运工位均设有止挡装置,各个止挡装置均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阳极板搬运工位的上游处、阴极板等待工位的上游处均设有用于扫描相应极板上的数据条码的扫描装置,两个扫描装置均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平台上有第一治具暂存工位,第一治具暂存工位位于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

进一步地,接驳装置设有第二治具暂存工位,第二治具暂存工位设置于治具承载台与治具输送线之间。

通过该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对阳极板与阴极板进行贴合加工操作,由各极板的输送,到将阳极板、阴极板对准后进行贴合并压合,然后进行烘烤、卸料,以及对于治具的循环输送、治具在贴合操作过程的辅助使用,各项操作步骤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实现全自动化方式贴合加工阳极板和阴极板,提高贴合生产效率,从而利用机械化操作统一性高的特点,使得每个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的对准贴合均能够保持一致,并且通过压合机构的机械力对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进行机械力压合,使得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密封性得到保证,提高极板贴合的质量,并且在对准贴合之后利用烘烤装置进行烘烤,从而加速贴合固化成型,进一步提高贴合加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的阳极板输送装置中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的阳极板输送装置中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的阳极板搬运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中的阴极板输送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中的阴极板定位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中的复合搬运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中的阴极板输送线与治具输送线对接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中的接驳装置与治具输送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布局简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0、安装平台;20、阳极板输送装置;21、阳极板输送线;22、阳极板搬运结构;220、搬运工作部;221、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2、阳极板往复驱动器;30、阴极板输送线;31、阴极板输送线调节结构;40、复合搬运机构;41、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2、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3、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4、支架;401、极板吸附盘;50、压合机构;51、升降驱动电机;52、电动螺母套;53、往复驱动电机;61、治具底座;62、治具压板;70、阴极板定位机构;71、直线移动驱动器;72、复合治具结构;720、推送斜面;721、第一围边;722、第二围边;723、第三围边;73、升降机构;74、推送机构;90、止挡装置;81、阴极板感应装置;82、阴极板扫描装置;83、阳极板感应装置;84、阳极板扫描装置;100、阳极板;200、阴极板;300、治具输送装置;301、治具输送线;302、治具搬运机构;400、烘烤装置;500、接驳装置;510、治具承载台;520、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1、治具拆卸组件;522、治具转移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解释说明:附图中A箭头方向为阳极板在阳极板输送线21上的输送方向;附图中B箭头方向为阴极板在阴极板输送线30上的输送方向;附图中C箭头方向为治具在治具输送线301上的输送方向。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包括安装平台10、控制部(未图示)、阳极板输送装置20、阴极板输送线30、治具输送装置300、复合搬运机构40、压合机构50、烘烤装置400、接驳装置500,阳极板输送装置20包括阳极板输送线21、阳极板搬运结构22,阳极板输送线21安装在安装平台10上,阳极板输送线21上依次设有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以及压合工位,阳极板搬运结构22安装在安装平台10上,且阳极板搬运结构22的搬运工作部220在阳极板搬运工位和贴合工位之间往复移动,阳极板输送线21、阳极板搬运结构22与控制部电连接,阴极板输送线30安装于安装平台10上,阴极板输送线30上依次设有阴极板等待工位与阴极板搬运工位,阴极板输送线30与控制部电连接,治具输送装置300包括治具输送线301和治具搬运机构302,治具输送线301的延伸方向与阴极板输送线3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治具输送线301上设有治具等待工位与治具搬运工位,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相对设置,治具搬运机构302安装于安装平台10上,治具搬运机构302位于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复合搬运机构40安装在安装平台10上,复合搬运机构40用于搬运阴极板至贴合工位上,且复合搬运机构40用于搬运治具搬运工位上的治具至贴合工位上,复合搬运机构40与控制部电连接,压合机构50安装于安装平台10上,压合机构50与压合工位对应设置,压合机构50与控制部电连接,烘烤装置400的输送线入口与阳极板输送线21相邻接,且烘烤装置400的输送线入口位于压合工位的下游,烘烤装置400与烘烤装置电连接,接驳装置500包括治具承载台510、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和极板卸料结构,治具承载台510设置于烘烤装置400的输送线出口处,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位于治具承载台510与治具输送线301之间,极板卸料结构与治具承载台510对应设置,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与控制部电连接,极板卸料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其中,阳极板输送线21的延伸方向与阴极板输送线3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应用该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对燃料电池极板中的阳极板100和阴极板200进行贴合,在贴合加工过程中,阳极板100从上游设备中点胶完成之后由阳极板输送线21输送进来,在阳极板输送线21上,阳极板100依次经过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和压合工位。同时地,阴极板200由阴极板输送线30一直输送并依次经过阴极板等待工位和阴极板搬运工位。并且治具从治具输送线301上送过来,首先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将相应的治具部分搬运至贴合工位处放置完毕,然后阳极板100在阳极板搬运工位上停留等待阳极板搬运结构22对阳极板100进行搬运至贴合工位处的相应治具上,然后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将位于阴极板搬运工位上的阴极板200搬运而与贴合工位上的阳极板100进行对准并贴合,在每个治具中进行多次阳极板与阴极板贴合操作,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输送线21继续将对准贴合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从贴合工位输送至压合工位上,接着治具搬运机构302将另外的相应的治具搬运至压合工位上与前边的有复合搬运机构40搬运的治具部分进行配合连接,并且控制部控制压合机构50对位于压合工位上的治具进行压合连接从而对阳极板和阴极板进行机械力压合以使两者贴合得更加紧密而达到两者之间密封贴合的目的,然后压合完成的极板连带治具一起进入烘烤装置400中进行烘烤,使得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快速贴合紧密,当烘烤完成之后,极板连带治具一起被输送至治具承载台510上,然后通过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将治具部分进行拆卸,并通过极板卸料结构将治具中的各个极板(一个阳极板与一个阴极板贴合形成一个双极板)卸料出来,拆卸下来的治具被重新转移至治具输送线301上被循环至治具等待工位上以循环进行下一轮贴合操作。通过该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对阳极板与阴极板进行贴合加工操作,由各极板的输送,到将阳极板、阴极板对准后进行贴合并压合,然后进行烘烤、卸料,以及对于治具的循环输送、使用,各项操作步骤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实现全自动化方式贴合加工阳极板和阴极板,提高贴合生产效率,从而利用机械化操作统一性高的特点,使得每个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的对准贴合均能够保持一致,并且通过压合机构50的机械力对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进行机械力压合,使得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密封性得到保证,提高极板贴合的质量,并且在对准贴合之后利用烘烤装置400进行烘烤,从而加速贴合固化成型,进一步提高贴合加工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贴合加工操作工艺过程中,使用治具对阳极板100和阴极板200进行辅助定位以进行贴合,其中,治具由治具底座61和治具压板62组成。治具底座61与治具压板62完全放置在治具输送线301上,实现全自动输送。在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放置好治具底座61之后,阳极板搬运结构22将阳极板100从阳极板搬运工位搬运至贴合工位上方,然后放下阳极板100在治具底座61上,通过治具底座61上周向设置的多个限位柱将阳极板辅助限位完成。然后,复合搬运机构40将阴极板200搬运至贴合工位上方并放下,此时阴极板200与阳极板100之间进行贴合(在阳极板输送线21输送进来的前续工序中,阳极板100的正面表面上已经点胶完成)。这样地依次在治具底座61上贴合完成多组阳极板和阴极板(贴合完成一次阳极板和阴极板即为一组双极板),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6组(在治具中贴合层叠的双极板的层数根据阳极板、阴极板的板厚而确定)。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输送线21将治具底座61连同贴合完成的多组极板一起输送至压合工位处。在压合工位处控制部空治具搬运机构302放置治具压板62压在最上面一组极板的阴极板上,并且治具压板62与治具底座61之间连接以锁紧贴合完成的阳极板和阴极板。这样通过治具底座61与治具压板62之间连接的压合力对它们之间的多组极板进行统一地均匀地压合,使各组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还包括贴合顶升机构(未图示),贴合顶升机构连接于安装平台10上,且贴合顶升机构设置于贴合工位处,贴合顶升机构与控制部电连接。在贴合工位处进行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贴合操作过程中,治具底座61被放置在贴合工位处的贴合顶升机构上,贴合顶升机构带动治具底座61上升移动,在顶升治具底座61的过程中,通过贴合顶升机构上的多个定位销钉与治具底座61上的定位销孔进行配合,从而将治具底座61顶升至预定高度后不再动作而使治具底座61固定(治具底座61被顶升后脱离输送线),并且完成对治具底座61的定位。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搬运结构22将阳极板100从阳极板搬运工位上搬运到治具底座61上,然后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将阴极板搬运过来与阳极板进行贴合。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搬运结构22依次地将阳极板100搬运过来,并相应地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将阴极板搬运过来,以继续进行贴合操作。当贴合操作完成之后,控制部控制贴合顶升机构带动治具底座61和多层双极板一起下降到输送线处,从而继续输送至压合工位进行相应的压合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底座61与治具压板62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连接,压合机构5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51、电动螺母套52和往复驱动电机53,该往复驱动电机53通过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于安装平台10上,往复驱动电机53与控制部电连接,升降驱动电机51连接于往复驱动电机53的移动部上,电动螺母套52连接于升降驱动电机51的驱动端上。具体地,在电动螺母套52上设置有位置检测系统(未图示),该位置检测系统可以是视觉检测系统(如CCD检测系统),也可以是光学检测系统,利用该位置检测系统检测治具压板62的与电动螺母套52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将所检测到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部,控制部通过控制往复驱动电机53对电动螺母套52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电动螺母套52与治具压板62上的螺母完全正对,然后控制部控制升降驱动电机51启动以带动电动螺母套52下降并套住螺母,然后控制部控制电动螺母套52工作将螺母拧紧并对治具底座61与治具压板62之间的极板的压紧力达到预定力度大小(即通过设置电动螺母套52的预紧力,在拧紧螺母的过程中,当螺母对电动螺母套52的反作用力大于预紧力时候,电动螺母套52就会打滑,从而拧紧操作完成)。当治具底座61与已经贴合完成的多组极板同时到达压合工位处时候,治具压板62被放置好之后,由于治具底座61和治具压板62之间的螺栓螺母组件已经连接完成,只需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即可使治具压板62将多组极板进行压紧。当放置好治具压板62之后,控制部控制压合机构50的升降驱动电机51带动电动螺母套52下降以将螺栓螺母组件中的螺母套住,然后控制部控制电动螺母套52启动旋转,从而将螺母拧紧在螺栓上以使得治具压板62将多组极板压紧。当拧紧螺母使得治具压板62对极板的压合力达到预定大小的力度时候,控制部便控制升降驱动电机51启动而带动电动螺母套52一起升起至初始等待位置处,以等待下一次压合操作。

在治具底座61和贴合完成的多组双极板一起输送至压合工位上时,在压合工位处设置有感应装置和压合顶升定位机构,当治具底座61到达压合工位,感应装置感应到治具底座61,此时控制部便控制压合顶升定位机构将治具底座61顶升到预定的高度,并且压合顶升定位机构上设有多个定位销钉与治具底座61上的定位销孔配合进行定位,从而将治具底座61顶升脱离输送线并且定位完成,然后将治具压板62放置上去,并且压合顶升定位机构上的检测装置(可以采用重量检测装置,也可以采用激光检测传感器,等等)检测到治具压板62已经放置好了,然后检测装置向控制部发送信号,控制部接收到信号之后便控制进行拧紧螺母的压合操作。待螺母拧紧完成,此时控制部控制压合顶升定位机构下降,治具底座61操作回到输送线上进行输送。

在阳极板输送线21对阳极板100进行输送的过程中,以及阴极板输送线30对阴极板200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各个阳极板100在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压合工位上均需停留,以及阴极板200在相应的阴极板等待工位、阴极板搬运工位上均需停留以等待相应的输送操作和搬运操作。因此,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压合工位、阴极板等待工位、阴极板搬运工位均设有止挡装置90,并且对应于阳极板搬运工位、贴合工位、压合工位、阴极板等待工位、阴极板搬运工位处的止挡装置90而设置有感应装置(此处压合工位的感应装置与上述压合工位处的感应装置为同一个感应装置),各个止挡装置90以及各个感应装置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各个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极板或者治具是否到达相应的工位处,然后各个止挡装置90用于止挡到达相应工位的极板。并且治具等待工位、治具搬运工位上也都设置有止挡装置90,相应地,对应于治具等待工位、治具搬运工位上的止挡装置90也设置有感应装置,这些止挡装置90和感应装置也均与控制部电连接。阳极板输送线21将阳极板100直接输送来到阳极板搬运工位处,此时控制部控制阳极板搬运工位处的止挡装置90将阳极板100阻挡停下,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搬运结构22将阳极板搬运至贴合工位的治具底座61上(由于前序工艺操作使得阳极板在阳极板输送线上的输送速度与阴极板在阴极板输送线的输送速度是不相等的,阴极板的输送速度比阳极板的输送速度快。因此,阳极板从前序工序完成后直接由阳极板输送线输送至阳极板搬运工位进行搬运即可,而阴极板则需被输送到阴极板等待工位上进行等待后依次有序地进行搬运)。在阴极板输送线30上,当阴极板200一直输送至阴极板等待工位处时候,控制部控制此处的止挡装置90将阴极板阻挡停下,如果阴极板搬运工位处为空时候,则控制部控制阴极板等待工位处的止挡装置90放行阴极板来辅导阴极板搬运工位处,然后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进行工作对阴极板进行搬运。同理地,当治具在治具输送线301上输送至治具等待工位、治具搬运工位上时候,控制部也会控制相应的止挡装置90将相应的治具进行阻挡停止,从而实现对治具有条不紊地进行搬运使用。

优选地,阳极板搬运工位的上游处、阴极板等待工位的上游处均设有用于扫描相应极板上的数据条码的扫描装置,两个扫描装置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即:在阳极板输送线21上设置了阳极板扫描装置84,在阴极板输送线30上设置了阴极板扫描装置82。进一步地,在相应的扫描装置之前设置了极板感应装置以感应相应极板已经被输送至相应的感应位置,即:在阳极板扫描装置84的上游相邻位置处设置了阳极板感应装置83,在阴极板扫描装置82的上游相邻位置处设置了阴极板感应装置81,并且阳极板感应装置83和阴极板感应装置81均与控制部电连接。这样,当阳极板100被输送过来的过程中,当阳极板100经过阳极板感应装置83时候,阳极板感应装置83感应到阳极板100到达,然后阳极板感应装置83将阳极板到达的信息发送至控制部,控制部便控制阳极板扫描装置84对阳极板上的数据条码进行扫描,并在扫描的过程中将相应的加工操作信息录入,并控制部读取相应的关于阳极板的数据信息,然后控制部控制阳极板输送线21上的相应的止挡装置90进行工作将阳极板止挡在相应的工位位置处,等待进行相应的搬运操作。相同地,当阴极板200被输送过来的过程中,当阴极板200经过阴极板感应装置81时候,阴极板感应装置81感应到阴极板200到达,然后阴极板感应装置81将阴极板到达的信息发送至控制部,控制部便控制阴极板扫描装置82对阴极板上的数据条码进行扫描,并在扫描过程中将相应的关于阴极板的加工信息进行读取,并将相应的加工操作信息进行录入,然后控制部控制阴极板输送线30上相应的止挡装置90进行工作将阴极板止挡在相应的工位位置上,以等待进行相应的搬运操作。

如图3所示,本实施的阳极板搬运结构22包括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和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10上,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安装在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的移动部上,搬运工作部220设置在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的朝向阳极板的一端上,并且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搬运工作部220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具体,本实施例的搬运工作部220为吸盘结构(例如正压吸盘、真空吸盘等),吸盘结构与控制服务器电连接,当吸盘结构件极板吸附起来进行搬运到达相应工位之后,由控制服务器控制吸盘结构消除对极板的吸附力而使极板脱离吸盘结构的吸盘。搬运过程中,控制部控制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带动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在阳极板搬运工位和贴合工位之间往复移动,在到达相应的工位上方之后,控制部便控制阳极板往复驱动器222停止工作,然后控制阳极板搬运升降驱动器221下降、上升,并控制吸盘结构将阳极板吸附住,从而完成对阳极板的搬运操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该燃料电池极板的贴合加工的自动生产线还包括阴极板定位机构70,阴极板定位机构70安装于安装平台10上,且阴极板定位机构70位于阴极板搬运工位与贴合工位之间。阴极板定位机构70包括直线移动驱动器71、复合治具结构72,直线移动驱动器71连接于安装平台10上,直线移动驱动器71与控制部电连接,复合治具结构72连接于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驱动部上,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第一端位于阴极板搬运工位与治具搬运工位之间,也就是说,在复合治具结构72处于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第一端时,在阴极板被输送至阴极板搬运工位上,并且阴极板被此处的止挡装置90止挡停下之后,阴极板被移动至复合治具结构72上,在治具底座61被输送至治具搬运工位上,治具底座61被移动至复合治具结构72上。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第二端为二次定位工位,阴极板在二次定位工位上被二次定位完成,然后复合搬运机构40将阴极板由二次定位工位上搬运至贴合工位处;同样地,治具底座61被移动至二次工位上被二次定位完成之后,由复合搬运机构40将治具底座61由二次定位工位上搬运至贴合工位处。进一步地,阴极板定位机构70还包括升降机构73和推送机构74,升降机构73连接于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驱动端上,推送机构74连接于升降机构73上,升降机构73、推送机构74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在阴极板被输送至阴极板搬运工位上之后,并且阴极板被阴极板搬运工位处的止挡装置90止挡停下之后,此时,控制部控制升降机构73带动推送机构74升起至阴极板200所处的高度位置处,然后控制部控制阴极板搬运工位处的止挡装置90收回以放行阴极板200,然后控制部控制推送机构74启动对阴极板进行推送并沿着复合治具结构72的底板的侧边上设置的推送斜面720推送至复合治具结构72上,由于复合治具结构72的底板上设有相对的第一围边721、第三围边723,这样,当阴极板被推送上复合治具结构72的底板上时,阴极板200被第一围边721、第三围边723和推送机构74所正位。然后,控制部控制直线移动驱动器71启动,由直线移动驱动器71带动复合治具结构72和阴极板200由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第一端移动至第二端(第二端即二次定位工位,另外,治具底座61与阴极板之间的搬运操作是分开实施的,在搬运阴极板之前,治具底座61已经被搬运至贴合工位被放置好了),复合治具结构72和阴极板200停在直线移动驱动器71的第二端处,以等待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机构40对此处的阴极板进行搬运去进行贴合操作。同样地,当治具底座61到达治具搬运工位上时候,感应装置检测到治具底座61到达,并通过控制部控制止挡装置90将治具底座61止挡下来,与升降机构73和推送机构74相同地,治具搬运工位处也设置有治具顶升气缸和治具推送气缸,当治具底座61在治具搬运工位上停下之后,控制部控制治具顶升气缸升起并带动治具推送气缸升起,然后治具推送气缸将治具底座61从推送斜面720相对的另一侧入口推送至复合治具结构72上,同样地,治具底座61被移动至二次定位工位之后也需进行二次定位操作,然后将治具底座61搬运至贴合工位上。

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搬运机构40包括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1、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2、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3、支架44和极板吸附盘401,支架44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10上,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3安装于支架44上,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2连接于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3的移动部上,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1连接与所述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2的移动部上,极板吸附盘401连接于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的端部上,并且,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1、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2、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3、极板吸附盘401均与控制部电连接。进一步地,在极板吸附盘401上设置极板检测系统(未图示),该极板检测系统可以是视觉检测系统(如CCD检测系统),也可以是光学检测系统,利用极板检测系统检测极板吸附盘401所要吸附的阴极板200的位置,然后将所检测到的阴极板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部,接着控制部根据所检测的阴极板的位置信息控制复合搬运水平调节气缸42、复合搬运往复驱动器43两者同时调节极板吸附盘401与阴极板之间的正确相对的位置关系,然后控制部控制复合搬运升降气缸41下降、升起,并且控制部控制极板吸附盘401产生真空吸力以吸附住阴极板200,然后将阴极板从二次定位工位上搬运至贴合工位处进行贴合操作。

在直线移动驱动器71将复合治具结构72和阴极板200移动至二次定位工位上之后,需要对此时的阴极板200进行二次定位,因此,阴极板定位机构70还包括二次定位结构(未图示),二次定位结构安装于安装平台10上,二次定位结构与二次定位工位对应设置,二次定位结构与控制部电连接,当复合治具结构72到达二次定位工位后,二次定位结构对复合治具结构72上的阴极板进行正位。在二次定位工位处固定设置有与推送斜面720相对的第二围边722,如图5所示的复合治具结构72此时位于二次定位工位处。具体地,二次定位结构具有第一推夹结构和第二推夹结构,第一推夹结构和第二推夹结构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其中,第一推夹结构与第二围边722相对设置,第二推夹结构与第三围边723相对设置。当复合治具结构72带动阴极板到达二次定位工位时,控制部便控制第一推夹结构和第二推夹结构同时启动,与第二围边722、第三围边723配合,从而将阴极板在复合治具结构72中进行二次定位的操作。同样地,在二次定位工位上也相应对治具底座61进行二次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是阴极板输送线30能够对不同型号的不同长度的阴极板进行输送,因此在阴极板输送线30上设置了能够调节阴极板输送线30的输送带承载宽度的阴极板输送线调节结构31实现调节阴极板输送线30的承载宽度。同理地,阳极板输送线21上也设置有用于调节阳极板输送线21的承载宽度的阳极板输送线调节结构(未图示)。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包括治具拆卸组件521和治具转移组件522,治具拆卸组件521位于治具承载台510的正上方,治具转移组件522则横跨在治具承载台510与治具输送线301之间。

在对治具进行输送搬运的过程中,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平台10上有第一治具暂存工位,第一治具暂存工位位于治具等待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接驳装置500设有第二治具暂存工位,第二治具暂存工位设置于治具承载台与治具输送线301之间。这样,当治具被输送至治具等待工位上之后,控制部控制治具治具搬运机构302先将治具压板62搬运放置在第一暂存工位上,以等待在需要压合时候通过治具搬运机构302再从第一暂存工位上将治具压板62搬运至压合工位上与压合底座配合连接。当治具连同贴合好的多层极板在烘烤完毕之后被输送至治具承载台510上时候,此时治具拆卸组件521对治具压板62与治具底座进行拆分,首先通过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的治具转移组件522将治具压板分离后搬运至第二暂存工位上进行暂时存放,然后极板卸料结构对烘烤固化成型后的各层极板进行卸料转移处治具底座61,然后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的治具转移组件522将治具底座61搬运至治具输送线301上放置好,然后治具拆卸转移结构520的治具转移组件522再回过头来将治具压板62从第二暂存工位上搬运至治具输送线上与相应的治具底座61配合以进行循环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