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315发布日期:2018-10-13 00:12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包mylar设备,具体是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产品特性是重量大、体积大、品质要求高、安全性能要求严,这些因素需求动力电池供应商提供自动化生产线来制造电池。这道包胶的工艺,需要在电池上包上11 条胶带。合理规划包胶的工艺是这台机的技术难点。全机使用了23根伺服电机轴,运用伺服插补技术,实现了包胶模组化、合理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半成品上料机构1,所述半成品上料机构1与机体之间传动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电芯合叠机构,所述电芯合叠机构设置在半成品上料机构的输出端,所述机体上设有电池搬运机构一,所述电池搬运机构一的输出端设置转盘一,所述转盘一与机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机体设置电池搬运机构二,所述电池搬运机构二的输出端设有合聚脂薄膜机构,所述合聚脂薄膜机构的诶之处设有电池贴标机构四,机体上设置电池翻转机构,所述电池翻转机构与电池贴标机构四配合作用,机体设置转盘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上设置NG皮带线,所述NG皮带线与机体之间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一的位置处设有电池贴标机构一、电池贴标机构二和电池贴标机构三,所述电池贴标机构一或电池贴标机构二或电池贴标机构三安装在机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二的位置处设置电池贴标机构二、电池贴标机构三、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和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所述电池贴标机构二或电池贴标机构三或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或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固定安装在机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机体的侧面设置电池下料机构,所述电池下料机构与机体之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机体的作用,能够大大的减少人工的劳动力,设备代替人工,达成高效、稳定效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成品上料机构、2-NG皮带线、3-电芯合叠机构、4-电池搬运机构一、5-转盘一、6-电池贴标机构一、7-电池贴标机构二、8-电池贴标机构三、9-电池搬运机构二、 10-合聚脂薄膜机构、11-电池贴标机构四、12-电池翻转机构、13-转盘二、14-电池贴标机构五、15-电池贴标机构六、16-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17-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 18-电池下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包胶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半成品上料机构1,所述半成品上料机构1与机体之间传动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NG皮带线2,所述NG皮带线2与机体之间传动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电芯合叠机构3,所述电芯合叠机构 3设置在半成品上料机构1的输出端,所述机体上设有电池搬运机构一4,所述电池搬运机构一4的输出端设置转盘一5,所述转盘一5与机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一5的位置处设有电池贴标机构一6、电池贴标机构二7和电池贴标机构三8,所述电池贴标机构一6或电池贴标机构二7或电池贴标机构三8安装在机体上,所述机体设置电池搬运机构二9,所述电池搬运机构二9的输出端设有合聚脂薄膜机构10,所述合聚脂薄膜机构10 的诶之处设有电池贴标机构四11,机体上设置电池翻转机构12,所述电池翻转机构12与电池贴标机构四11配合作用,机体设置转盘二13,所述转盘二13的位置处设置电池贴标机构五14、电池贴标机构六15、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16和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17,所述电池贴标机构五14或电池贴标机构六15或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16或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17固定安装在机体上,机体的侧面设置电池下料机构18,所述电池下料机构 18与机体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半成品电池是2组水平打开的极组,从半成品上料机构1 出上料,如果扫码不良就放NG皮带线2上,经过电芯合叠机构3把打开状态的电芯对折合叠起来,由电池搬运机构一4搬运放置转盘一5的位置,转盘一5定位、固定,由电池贴标机构一6、电池贴标机构二7、电池贴标机构三8进行贴胶,经电池搬运机构二9搬运放置合聚脂薄膜机构10再固定、定位,由电池贴标机构四11贴胶,电池搬运机构二9 搬运至电池翻转机构12处固定,电池搬运机构二9再次放置转盘二13上固定、定位,由电池贴标机构五14、电池贴标机构六15进行贴胶,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一16、电池折聚脂薄膜机构二17折聚脂薄膜,成品最后从电池下料机构18处下料。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