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8874发布日期:2018-11-09 21: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加工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电子元件之一,在电容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均需要在电容器的主体上配置加装引线,为了便于电容器的安装定位,需要将电容器的加装引线折弯成型,现有技术中用于折弯成型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设备构造复杂、使用极其不便,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折弯成型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成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包括基座、第一转杆、第一型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型杆、顶杆、连杆及第二弹性件,第一转杆的中部转动设置于基座,第一型杆滑动设置于基座,第一转杆的一端用于驱动第一型杆相对基座滑动,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一转杆复位;第二型杆、顶杆均滑动设置于基座,连杆连接第二型杆及顶杆,顶杆用于抵触第一转杆的另一端以驱动第一转杆相对基座转动,第二弹性件用于驱动第二型杆、顶杆或连杆复位;第一型杆、第二型杆朝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滑动,第一型杆、第二型杆用于折弯成型外界电容器的加装引线。

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容置槽、分别与容置槽连通第一滑孔及第二滑孔,容置槽用于容置外界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第一型杆滑动容设于第一滑孔内,第二型杆滑动容设于第二滑孔内,第一型杆、第二型杆分别自容置槽的两侧进入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顶杆的自由端设有半球状面,半球状面用于抵触第一转杆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均为弹簧,第二弹性件套设于第二型杆的外侧,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触基座及连杆;第三弹性件套设于顶杆的外侧,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触基座及连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杆、第二型杆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凸块,凸块自型杆的外表面突设而成,第一型杆的凸块、第二型杆的凸块错位设置,第一型杆的凸块与第二型杆的端面用于夹持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一部分,第二型杆的凸块与第一型杆的端面用于夹持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二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电容器的加装引线输送到第一型杆、第二型杆之间,而后经由连杆驱动第二型杆及顶杆滑动,滑动后的顶杆抵触第一转杆使得第一转杆相对基座转动,转动后的第一转杆驱动第一型杆使得第一型杆相对基座滑动,使得第一型杆、第二型杆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滑动,彼此靠近的第一型杆、第二型杆抵触电容器的加装引线使得加装引线折弯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机台及驱动机构之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型杆及第二型杆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基座 2—第一转杆 3—第一型杆

4—第一弹性件 5—第二型杆 6—顶杆

7—连杆 8—第二弹性件 9—容置槽

11—半球状面 12—第三弹性件 13—凸块

14—驱动机构 15—机台 16—第二转杆

17—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加装引线成型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转杆2、第一型杆3、第一弹性件4、第二型杆5、顶杆6、连杆7及第二弹性件8,第一转杆2的中部转动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型杆3滑动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转杆2的一端用于抵触第一型杆3以驱动第一型杆3相对基座1滑动,第一弹性件4用于驱动第一转杆2复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为弹簧,第一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基座1上及第一转杆2上;第二型杆5、顶杆6均滑动设置在基座1上,连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型杆5上及顶杆6上,顶杆6用于抵触第一转杆2的另一端以驱动第一转杆2相对基座1转动,第二弹性件8用于驱动第二型杆5、顶杆6或连杆7复位;第一型杆3的滑动方向、第二型杆5的滑动方向、顶杆6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朝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滑动,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用于折弯成型外界电容器的加装引线。

实际使用时,电容器的加装引线输送到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之间,而后经由连杆7驱动第二型杆5及顶杆6滑动,滑动后的顶杆6抵触第一转杆2使得第一转杆2相对基座1转动,转动后的第一转杆2驱动第一型杆3使得第一型杆3相对基座1滑动,使得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滑动,彼此靠近的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抵触电容器的加装引线使得加装引线折弯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成型效率。

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容置槽9、分别与容置槽9连通第一滑孔(图中未示出)及第二滑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滑孔、第二滑孔分别位于容置槽9的相对两侧,容置槽9用于容置外界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第一型杆3滑动容设在第一滑孔内,第二型杆5滑动容设在第二滑孔内,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分别自容置槽9的两侧进入容置槽9内。

当电容器的加装引线进入容置槽9内之后,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分别自容置槽9的两侧进入容置槽9内,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用于分别抵触在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两侧上,以使得电容器的加装引线折弯成型。

所述容置槽9呈U型,第一型杆3位于容置槽9的下方,第二型杆5位于容置槽9的上方。实际使用时,电容器的加装引线位于同一条料带上,通过将容置槽9设计成U型,即可将加装引线的料带沿水平方向间歇性移动,当加装引线的料带每一次停止移动时,电容器的加装引线均位于容置槽9内,此时,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沿竖直方向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以抵触电容器的加装引线使得加装引线折弯成型。

所述顶杆6的自由端设置有半球状面11,即半球状面11为顶杆6远离连杆7的一端的端面,半球状面11用于抵触在第一转杆2的另一端上。当顶杆6驱动第一转杆2转动时,顶杆6的外表面抵触在第一转杆2的外表面上,通过设置半球状面11,使得半球状面11抵触在第一转杆2的外表面上,从而将顶杆6与第一转杆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半球状面11与第一转杆2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顶杆6与第一转杆2之间的磨损,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

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8、第三弹性件12均为弹簧,第二弹性件8套设在第二型杆5的外侧,第二弹性件8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基座1上及连杆7上;第三弹性件12套设在顶杆6的外侧,第三弹性件12的两端分别抵触在基座1上及连杆7上。利用第二弹性件8与第三弹性件12的配合,使得第二型杆5、顶杆6能够快速复位,为下一次折弯成型电容器的加装引线做好准备,辅助提升加装引线的折弯成型效率。

所述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凸块13,凸块13自型杆的外表面突设而成,第一型杆3的凸块13、第二型杆5的凸块13错位设置,当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时,确保第一型杆3的凸块13、第二型杆5的凸块13不会相互碰撞;第一型杆3的凸块13与第二型杆5的端面用于夹持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一部分,第二型杆5的凸块13与第一型杆3的端面用于夹持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二部分。

当第一型杆3、第二型杆5沿竖直方向彼此靠近时,第一型杆3的凸块13抵触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一部分向上移动,直至加装引线的第一部分抵触在第二型杆5的端面上,同时,第二型杆5的凸块13抵触电容器的加装引线的第二部分向下移动,直至加装引线的第二部分抵触在第一型杆3的端面上,从而使得电容器的加装引线被折弯成型。

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用于抵触连杆7以驱动第二型杆5及顶杆6滑动。利用驱动机构14经由连杆7驱动第二型杆5、顶杆6相对基座1滑动,无需作业人员手动驱动第二型杆5及顶杆6滑动,实现电容器的加装引线折弯成型的自动化作业,进一步辅助提升电容器的加装引线折弯成型的效率。

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机台15,基座1、驱动机构14均设置在机台15上,驱动机构14包括第二转杆16及驱动件17,第二转杆16的中部转动设置在机台15上,驱动件17用于驱动第二转杆16的一端以使得第二转杆16相对基座1转动,第二转杆16的另一端用于抵触连杆7。当需要折弯成型电容器的加装引线时,第二驱动件17驱动第二转杆16转动,转动后的第二转杆16抵触连杆7使得第二型杆5、顶杆6相对基座1滑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