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954发布日期:2018-11-07 21:1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



背景技术: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滤波器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目前的各种无线基站,不管是宏基站还是微基站中,使用的滤波器越来越小,同一个器件中滤波器的通路数也越来越多。同一个平面上排列的两路滤波器要实现交叉,必须在腔体内设计交叉的通道以对信号进行传导。

现有技术中,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内的谐振器通常通过铜线与传输杆焊接,传输杆将端子输入的信号分别传输至每个谐振器,以满足通带较宽产品的信号传输,但是谐振器均通过铜线与传输杆,铜线会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铜线与传输杆焊接位置数量较多,会影响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内谐振器均通过铜线与传输杆焊接,铜线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铜线与传输杆焊接位置数量较多,会影响PIM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包括:

腔体;

盖设所述腔体的盖板;

设于所述腔体内并用于输入信号的传输杆;以及

分别设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以及第四谐振器,所述第一谐振器通过第一金属线与所述传输杆相连,所述第二谐振器通过第二金属线与所述传输杆相连,所述腔体内部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间隔设置的耦合柱,所述传输杆架设于所述耦合柱并与所述耦合柱间隔设置,所述传输杆与所述耦合柱耦合,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分别与所述耦合柱耦合。

优选的,所述耦合柱开设有凹槽,所述传输杆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耦合柱耦合。

优选的,所述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传输杆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的绝缘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分别与所述传输杆焊接。

优选的,所述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腔体内的绝缘固持架,所述传输杆固持于所述绝缘固持架。

优选的,所述绝缘固持架上设有卡槽,所述传输杆卡设于所述卡槽。

优选的,所述传输杆包括起始段以及由所述起始段弯折延伸的末尾段,所述起始段与所述末尾段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腔体设有与所述传输杆形状匹配设置的收容槽,所述绝缘固持架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起始段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末尾段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耦合柱耦合。

优选的,所述耦合柱与所述腔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通过在腔体内设置耦合柱,传输杆与耦合柱相耦合,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通过金属线与传输杆相连,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与耦合柱进行耦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谐振器均通过铜线与传输杆焊接的方式,减少了两根金属线,避免金属线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减少了两根金属线,减少了焊接位置数量,使信号传输稳定,可有效改善PIM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去除盖板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中绝缘固持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中传输杆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通过在腔体内设置耦合柱,传输杆与耦合柱相耦合,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通过金属线与传输杆相连,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与耦合柱进行耦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谐振器均通过铜线与传输杆焊接的方式,减少了两根金属线,避免金属线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减少了两根金属线,减少了焊接位置数量,使信号传输稳定,可有效改善PIM性能。

请参照图1-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去除盖板后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该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包括腔体1;盖设腔体1的盖板2;设于腔体1内并用于输入信号的传输杆3;以及分别设于腔体1内的第一谐振器4、第二谐振器5、第三谐振器6以及第四谐振器7,第一谐振器4通过第一金属线8与传输杆3相连,第二谐振器5通过第二金属线9与传输杆3相连,腔体1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三谐振器6和第四谐振器7间隔设置的耦合柱10,传输杆3架设于耦合柱10并与耦合柱10间隔设置,传输杆3与耦合柱10耦合,第三谐振器6和第四谐振器7分别与耦合柱10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输杆3与固定于腔体1的端子(未图示)相连,端子向传输杆3输入信号,并通过传输杆3分别传输至第一谐振器4、第二谐振器5、第三谐振器6以及第四谐振器7。其中,第一谐振器4通过第一金属线8与传输杆3相连,第二谐振器5通过第二金属线9与传输杆3相连,第三谐振器6和第四谐振器7分别与耦合柱10耦合,使第三谐振器6和第四谐振器7通过耦合柱10与传输杆3传输信号,从而减少了两根金属线,避免金属线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减少了两根金属线,减少了焊接位置的数量,避免出现虚焊而影响信号传输,使信号传输稳定,且有效改善PIM性能。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8和第二金属线9均为铜线。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的部分立体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耦合柱10开设有凹槽101,传输杆3部分收容于凹槽101内并与耦合柱10耦合,传输杆3与凹槽101相互间隔并耦合。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还包括套设于传输杆3并收容于凹槽101内的绝缘套12,绝缘套12用于绝缘,避免传输杆3与耦合柱10接触而短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金属线8和第二金属线9分别与传输杆3焊接。当然,第一金属线8和第二金属线9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传输杆3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还包括固定于腔体1内的绝缘固持架13,传输杆3固持于绝缘固持架13,方便固定传输杆3。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中绝缘固持架的立体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绝缘固持架13上设有卡槽131,传输杆3卡设于卡槽131,方便将传输杆3固定到绝缘固持架13上,且便于将传输杆3从绝缘固持架13上拆卸下来。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中传输杆的立体结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传输杆3包括起始段31以及由起始段31弯折延伸的末尾段32,起始段31与末尾段32垂直设置,使传输杆3占用空间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腔体1设有与传输杆3形状匹配设置的收容槽11,绝缘固持架13固定于收容槽11内,且起始段31完全收容于收容槽11内,末尾段32部分收容于凹槽101内且与耦合柱10耦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耦合柱10与腔体1一体成型,方便耦合柱10的加工。耦合柱10与腔体1的材质相同,且均由铝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体滤波器公共抽头通过在腔体内设置耦合柱,传输杆与耦合柱相耦合,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通过金属线与传输杆相连,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与耦合柱进行耦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公共抽头内谐振器均通过铜线与传输杆焊接的方式,减少了两根金属线,避免金属线占用腔体较多空间,且由于减少了两根金属线,减少了焊接位置数量,使信号传输稳定,可有效改善PIM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