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868发布日期:2018-11-02 21:21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配件,具体为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厂家普遍使用的铁心夹件是由槽钢焊接而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夹件由槽钢焊接制作需要焊接许多定位件,焊缝处需要打磨,制作工序较多,生产周期长;

2、夹件由槽钢焊接制作成本会高于夹件组装的成本;

3、夹件上的焊渣、焊瘤如果打磨不好,会存在尖角毛刺,在变压器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放电的隐患。

4、 夹件上的焊接件在转运的过程中,因磕碰等问题,容易碰坏,组装夹件的零部件可以避免在转运的过程中损坏,即使出现损坏,也可以及时更换,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铁芯上的组装夹件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其结构设计合理,连接更加稳靠,组装方便,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它包括上下夹件、横螺杆、竖螺杆、U形螺杆、拉带,上夹件包括高、低压侧的两块夹件腹板Ⅰ,下夹件包括两块夹件腹板Ⅱ,上下夹件通过竖螺杆连接,夹件腹板Ⅰ、Ⅱ对称布置在铁芯两侧,通过横螺杆连接,夹件腹板Ⅰ、Ⅱ均为凵形槽钢,开口朝向铁芯外侧,夹件腹板Ⅰ、Ⅱ均设置有横螺杆孔和竖螺杆孔,竖螺杆孔之间设置有支撑用加强板,夹件腹板Ⅰ还设置有起吊孔、长圆孔,起吊孔设置在夹件腹板Ⅰ两端侧,夹件腹板Ⅰ一端侧螺栓连接有L形的角板用以连接引线,长圆孔设置在夹件腹板Ⅰ的上板面,共四个用以穿过两个U形螺杆,拉带两端固定有拉杆,U形螺杆活动穿过长圆孔,端部插入拉杆并通过螺栓与U形螺杆螺纹连接将拉杆固定在U形螺杆上,拉带接触并绕过铁芯将上夹件的两个夹件腹板Ⅰ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为开口方向与夹件腹板Ⅰ相反的凵形短槽钢,其最大高度与夹件腹板Ⅰ、Ⅱ的内高度相同,加强板设置有两个竖螺杆通孔,竖螺杆穿过加强板和夹件腹板Ⅰ或夹件腹板Ⅱ的竖螺杆通孔,露出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变压器的组装夹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其夹件腹板、加强板折弯成型,避免焊接,使得生产成本低,制造周期短,拉带结构的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组装夹件对变压器器身的压紧稳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夹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件腹板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组装夹件,它包括上下夹件、横螺杆1、竖螺杆2、U形螺杆3、拉带4,上夹件包括高、低压侧的两块夹件腹板Ⅰ5,下夹件包括两块夹件腹板Ⅱ6,上下夹件通过竖螺杆2连接,夹件腹板Ⅰ5、Ⅱ6对称布置在铁芯7两侧,通过横螺杆1连接,夹件腹板Ⅰ5、Ⅱ6均为凵形槽钢,开口朝向铁芯外侧,夹件腹板Ⅰ5、Ⅱ6均设置有横螺杆孔和竖螺杆孔,竖螺杆孔之间设置有支撑用加强板8,夹件腹板Ⅰ5还设置有起吊孔9、长圆孔10,起吊孔9为两个设置在夹件腹板Ⅰ5两端侧,夹件腹板Ⅰ5一端侧螺栓连接有L形的角板11用以连接引线,长圆孔10设置在夹件腹板Ⅰ5的上板面,共四个用以穿过两个U形螺杆3,拉带4两端固定有拉杆12,U形螺杆3活动穿过长圆孔10,端部插入拉杆12并通过螺栓与U形螺杆3螺纹连接将拉杆12固定在U形螺杆3上,拉带4接触并绕过铁芯将上夹件的两个夹件腹板Ⅰ5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8为开口方向与夹件腹板Ⅰ5相反的凵形短槽钢,其最大高度与夹件腹板Ⅰ5、Ⅱ6的内高度相同,加强板8设置有两个竖螺杆通孔,竖螺杆2穿过加强板8和夹件腹板Ⅰ5或夹件腹板Ⅱ6的竖螺杆通孔,露出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夹件腹板Ⅰ5、Ⅱ6用6mm钢板通过激光切割机下料,经过折弯机折弯,钻床打孔成型,钢板的成本比槽钢的制作成本低,焊接夹件的起吊是通过在槽钢上焊接吊钩起吊,而本案中在夹件腹板Ⅰ5的两侧各开直径30mm的圆形起吊孔9,解决了器身的起吊问题;夹件上的角板11用5mm钢板折弯-打孔成型,角板11通过M10垫片、M10薄螺母、M10厚螺母固定在夹件腹板Ⅰ5的边端,角板11用于固定引线,U型螺杆3固定铁芯拉带结构,加强板8防止夹件在拉杆作用力下紧固过程中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用螺栓紧固保证角板11在固定引线的时候不会晃动,减少了焊接和打磨的工序,提高了效率;夹件腹板Ⅰ5、Ⅱ6通过钢板折弯,为了防止其变形,夹件腹板Ⅰ5、Ⅱ6上用加强板8加固,加强板8用器身上的立拉竖螺杆固定,防止其晃动;夹件上的拉带4通过U型螺杆3固定,保证了夹件加紧铁芯的目的;夹件通过组装以后避免了焊接及打磨工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