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853发布日期:2018-11-02 21:2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开关。



背景技术:

电磁开关,顾名思义就是用电磁铁控制的开关,也就是电磁铁与开关的结合体。当电磁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活动铁芯推或拉动开关触点闭合,从而接通控制电路。电磁开关在各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电磁开关是由电磁线圈的得电提供吸合动力,电磁线圈回路中一般串接有导电夹,导电夹可以通过操作机构用机械配合的方法控制导电夹内触头的通断状态,触头固定在导电夹上,与触头接触的接触板与电磁线圈电连接,触头通过与接触板接触与分离来控制电磁线圈的得电和失电,导电夹一般固定在支架上,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开关,通常是将导电片远离触头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设有触头的一端为活动端并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与接触板接触或分离,这样在操作机构误操作或操作不准确时,导电夹可能无法与接触板快速且良好的接触,使电磁线圈出现通、断不可靠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开关中的电磁线圈通断不可靠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磁线圈通、断可靠的电磁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开关,包括架体,及:

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架体上;

导电结构,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第一端上,包括导电本体,及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一端上的动端,所述动端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第二端接触以使所述电磁线圈通电,及可与所述线圈第二端分离以使所述电磁线圈断电;

第一限位结构,固设于所述架体上,并可限制所述动端相对于所述线圈第二端的分离幅度。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架体包括支架,及设于所述支架上、适于安装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骨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固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

第一挡件,设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的接触处远离所述动端的一侧,并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的接触处间隔设置;

第二挡件,与所述动端间隔地设于所述动端远离所述线圈第二端的一侧。

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

上述电磁开关中,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端结构,与所述阻挡结构固接;

限位槽结构,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可供所述限位端结构插置并限制所述限位端结构在槽宽方向的运动。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成角度且分别成型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同一平面上;

所述限位端结构包括可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的第一限位端和可插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第二限位端。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相垂直。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相连通。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及所述阻挡结构之间一体成型。

上述电磁开关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阻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方向运动的第三限位结构。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电本体外、且一端与所述阻挡结构连接的限位本体,所述导电本体远离所述动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本体上。

上述电磁开关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限制所述限位本体相对于所述阻挡结构摆动的第四限位结构。

上述电磁开关中,所述线圈第二端上设有导电接触板,所述动端通过所述导电接触板与所述线圈第二端接触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包括架体,及: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架体上;导电结构,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第一端上,包括导电本体,及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一端上的动端,所述动端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第二端接触以使所述电磁线圈通电,及可与所述线圈第二端分离以使所述电磁线圈断电;第一限位结构,固设于所述架体上,并可限制所述动端相对于所述线圈第二端的分离幅度。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来限制动端与线圈第二端的分离幅度,使动端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运动,使操作机构能够很快的对准第一限位结构所限制的限定范围,且参照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设计能够更精确的来操控动端与线圈第二端的配合,使动端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与线圈第二端的接触时间减小,接触准确度提高,使电磁线圈通断的可靠性更高,通断动作的时间更短;当操作机构误操作时或操作不准确时,通过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限制动端偏离的幅度,使动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动作,不会因偏离程度过大,使动端与线圈第二端的配合位置关系超出操作机构控制范围,从而在操作机构误操作或操作不准确时起到一个二次保护的作用,使动端仍然能够与线圈第二端良好的接触与分离,保证了电磁线圈通、断的可靠性;同时,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起到防止动端在操作机构误操作的带动下偏离程度过大而导致损坏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架体包括支架,及设于所述支架上、适于安装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圈骨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固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将第一限位结构设于线圈骨架上,由于电磁线圈也设于线圈骨架上,动端与电磁线圈电连接,通过动端、第一限位结构、电磁线圈以及线圈骨架的配合实现电磁线圈的通、断状态,与将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支架或其他架体上的方式相比减少了配合环节,从而减少了公差累积,使电磁线圈的通、断更具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挡件,设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的接触处远离所述动端的一侧,并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的接触处间隔设置;第二挡件,与所述动端间隔地设于所述动端远离所述线圈第二端的一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挡件和所述第二挡件。第一限位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结构更稳固,不易产生不稳定的情况;通过第二档件限定动端偏离的幅度,从而提高操作机构操作动端与线圈第二端接触的准确度,减少接触时间,以及使动端与线圈第二端在操作机构误操作的情况下能良好接触,提高电磁线圈的通断可靠性以及减小电磁线圈的通断动作时间;第一档件的设计可以使动端与线圈第二端接触时,即使操作机构有误操作的情况,使动端与线圈第二端接触后继续带动线圈第二端偏离,也能通过第一挡板的设计将偏离的动端和线圈第二端限位住,从而提高了电磁线圈的通断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端结构,与所述阻挡结构固接;限位槽结构,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可供所述限位端结构插置并限制所述限位端结构在槽宽方向的运动。第二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以使第一限位结构更牢固的固定在线圈骨架上,从而使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更稳定,起到二次加固的作用,从而使动端与线圈第二端的接触与分离更可靠,使电磁线圈的通断更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成角度且分别成型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端结构包括可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的第一限位端和可插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第二限位端。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互成角度的设计可以使第一限位结构在两个方向上均被限位,使限位效果更好;且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平面上,使限位结构在加工时更容易加工、更节省成本且更容易实现与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的配合,减少了安装时间。

6.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相垂直。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互相垂直的设置使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以及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在加工时更好加工,角度更容易确定,不易产生误差。

7.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互相连通。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互相连通的设计可以在加工时一体成型加工,减少了加工时间,且减少了配合环节,精准度提高,使限位槽结构的限位效果达到更好。

8.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及所述阻挡结构之间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计可以使连接处更牢固,从而通过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来加固阻挡结构才更可靠,且一体成型减少了加工时间和成本。

9.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上、阻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底方向运动的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可以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使第一限位结构在六个方位均能被限位,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使第一限位结构的稳固性加强。

10.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电本体外、且一端与所述阻挡结构连接的限位本体,所述导电本体远离所述动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本体上。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骨架上、限制所述限位本体相对于所述阻挡结构摆动的第四限位结构。第四限位结构的设计可以与第二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配合,使第一限位结构整体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开关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开关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磁开关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磁开关的另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磁开关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磁开关的另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磁开关的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磁开关的另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线圈骨架;3-第一挡件;4-第二挡件;5-连接件;6-第一限位槽;7-第二限位槽;8-导电接触板;9-动端;10-第三限位端;11-限位本体;12-第四限位槽;13-电磁线圈;14-操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磁开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磁开关包括架体、电磁线圈13、导电结构及第一限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支架1,及设于所述支架1上、适于安装所述电磁线圈13的线圈骨架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固设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结构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13的线圈第一端上,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夹,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结构还可以为导电板、导电片或其他结构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导电本体,及设于所述导电本体一端上的动端9,所述动端9可与所述电磁线圈13的线圈第二端接触以使所述电磁线圈13通电,及可与所述线圈第二端分离以使所述电磁线圈13断电。

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可限制所述动端9相对于所述线圈第二端的分离幅度;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挡件3、第二挡件4及连接件5。第一挡件3,设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9的接触处远离所述动端9的一侧,并与所述线圈第二端与所述动端9的接触处间隔设置;第二挡件4,与所述动端9间隔地设于所述动端9远离所述线圈第二端的一侧;连接件5,连接所述第一挡件3和所述第二挡件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电本体外、且一端与所述阻挡结构连接的限位本体11,所述导电本体远离所述动端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本体11上。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起到固定导电本体的作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加固后,使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更稳固,从而使限位本体11也更稳固,从而使与所述限位本体11连接的导电本体也更稳固,从而动端9与所述导电本体连接的一端更稳固,从而使动端9与线圈第二端的接触与分离动作更准确,进而使电磁线圈13的通断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固定设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

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端结构,与所述阻挡结构固接;限位槽结构,设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可供所述限位端结构插置并限制所述限位端结构在槽宽方向的运动。

限位槽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槽6和第二限位槽7,所述第一限位槽6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互成角度且分别成型在所述线圈骨架2的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端结构包括可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6中的第一限位端和可插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7中的第二限位端。所述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为互成角度的板件,且所成的角度与第一限位槽6和第二限位槽7所成的角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6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互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6与所述第二限位槽7互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端、所述第二限位端及所述阻挡结构之间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1上、阻挡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于所述线圈骨架2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槽6及所述第二限位槽7的槽底方向运动的第三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件5上的第三限位端10和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挡板上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端10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槽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限制所述限位本体11相对于所述阻挡结构摆动的第四限位结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且远离所述阻挡结构一端的第四限位槽12以及与所述第四限位槽12适配的第四限位端,所述第四限位槽12为一凸型槽,所述第四限位端的形状与所述第四限位槽12适配且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四限位槽12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第二端上设有导电接触板8,所述导电接触板8固定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所述动端9通过所述导电接触板8与所述线圈第二端接触和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动端9包括导电弹片和设置在所述导电弹片上用于与所述导电接触板8接触的触头。控制所述导电弹片的操作机构14与所述导电弹片配合后带动所述导电弹片移动,从而完成触头与所述导电接触板8的接触与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以及所述第四限位结构之间配合能够实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六个方位的限位,即上下、左右、前后全部限位,使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更牢固的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2上,从而使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固定的一端能够更稳定,从而使所述动端9与所述线圈第二端的接触与分离更稳定,进而使所述电磁线圈13的通断更稳定、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固定后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所述电磁线圈13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所述导电接触板8设置于所述线圈骨架2上的结构设计,使所述电磁线圈13通过导电结构的动端9与所述导电接触板8的接触与分离实现所述电磁线圈13的通、断状态,这样的设计方式减少了实现电磁线圈13通、断状态的组件的数量,即通常导电结构设置在支架1上,从而减少了配合环节,使公差累积减少,从而提高电磁线圈13通断的可靠性,优化了电磁开关的技术参数,使电磁开关的性能提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