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484发布日期:2019-01-16 00:1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电气技术连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电力监控仪表中需要固定在印制板上,将直线状的穿心过闭环霍尔传感器的导线并与外部导线连接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PCB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简称, PCB接线端子是电器设备中所常用的部件之一,其作用就是用来连接导线或导电部件。常用的连接方式为PCB接线端子的一端插入印制电路板预先设置的插孔内,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制电路相连接,PCB接线端子的另外一端与外部导线相连接。

但是在电流采集回路中使用的PCB端子时,例如在电力监控仪表中,通常是将闭环霍尔传感器焊接在PCB上,通过一段弯曲的软导线穿心过霍尔传感器,在电力监控仪表外部两侧通过端子组件将软导线与外部回路连接,此种方式使用的元件较多,导线制作麻烦,工序较多,装配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够用于大电流的采集。或者是采用开环的霍尔传感器焊接在PCB上,之后再通过普通的PCB端子接线,此种方式连接的采集回路电流监控范围较小,精度低,温漂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成本低廉、可以通过直线状的导线穿心过闭环霍尔传感器的一种PCB接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接线装置,包括螺钉,升降片,压线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属的螺钉根部设置有退刀槽结构,所属的升降片呈U形形状,其上端设置有开放缺口特征,进一步的开放缺口同心套在螺钉的退刀槽上,其下端放在压线框内部,升降片在螺钉与压线框相互啮合的作用力下上下运动。

所属的升降片下端外侧设置有防滑的凹槽结构,使得连接的导线不易从接线装置中脱落,进一步的,所属的升降片的下端内测设置有凸起特征。

所属的螺钉顶部设置有凸台结构。

所属的压线框设置有与螺钉啮合的螺纹旋合部。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设置有PCB相连接的焊接脚,优选的为正方形管脚,更优的设置为4个或6个脚。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设置有匹配霍尔传感器中心高度的支撑臂。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内设置有防滑的凹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提出一种PCB接线装置,能直接通过直的导线穿心过闭环霍尔传感器,并将压线框焊接脚直接焊接在PCB上。其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客户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使用闭环结构的霍尔传感器的PCB结构,采集的电流范围广、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PCB接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PCB接线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PCB接线装置螺钉上升到最上端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PCB接线装置螺钉啮合向下运动状态剖视图。

附图标记名称

1 螺钉,101 退刀槽,102 外螺纹,103 凸台,2 升降片,201 开放缺口,202 凸起,203凹槽结构,3 压线框,301 螺纹旋合部,302固线凹槽,303 支撑臂,304 焊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的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CB接线装置包括螺钉1,升降片2,压线框3;其特征在于:所属的螺钉1根部设置有退刀槽101,所属的升降片2呈U形形状,其上端设置有开放缺口201特征,进一步的开放缺口201同心套在螺钉1的退刀槽101上,其下端放在压线框3内部,升降片2在螺钉1与压线框3相互啮合作用下上下运动。

所属的升降片2下端外侧设置有防滑的凹槽结构203,使得PCB接线装置在连接的导线不易从压线框3中脱落,进一步的,所属的升降片2的下端内测设置有凸起202特征,这样升降片2不会从压线框3中弯曲而脱落。

所属的压线框3设置有与外螺纹102啮合的螺纹旋合部301。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3设置有PCB相连接的焊接脚304,优选的为正方形管脚,更优的设置为4个或6个脚,这样能够牢固的焊接在PCB上。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3设置有匹配霍尔传感器中心高度的支撑臂303,这样在穿心通过闭合的霍尔传感器时,可以直接使用直导线或直导电片。

进一步的,所属的压线框3内设置有防滑的固线凹槽结构。

所属的螺钉1顶部设置有凸台103结构,这样螺钉1与压线框3的螺纹旋合部一致处于配合状态,防止螺钉1从压线框3中脱出,进一步的,易于使螺钉1快速进行旋合阶段。

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内容,凡是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