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463发布日期:2019-01-16 00:1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电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照明、电子、通讯工程中较为常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进行连通,使电路通电,进而实现预定的功能。

为提高电连接器的防水性,使电连接器适用于电力输送等更多的领域,申请号为CN20172083272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防水连接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6907940U)公开了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主体,主体绕轴线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槽,主体的一端上卡接有用于封闭多个安装槽的后塞,安装槽内收容有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包括基部以及由基部两侧向上翻折所形成的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围合形成一线腔,且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的侧壁上均向线腔内凸压形成一挡块,电线插入接线端子内后,电线端部能抵接到挡块上,挡块作为导电件能提高电线对接时的接触性,缩短电线的插入长度,提高对接时的快速性。

上述公开的连接器能实现电线的快速对接,但在实际使用时,电线插入至接线端子时可能会产生弯曲变形,进而错开挡块而发生串口,此时挡块无法产生应用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到电路的正常通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电线对接后不会串口,且电线接触更牢固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中的若干接线端子、用于封闭主体的塞盖,其中,接线端子包括一体连接的基部和位于基部两侧的一对相对的翻边,其特征在于:

在两个翻边之间设置有一截面大致呈S型的弹簧片,该弹簧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拱起部、连接在两个拱起部之间的隔离部;

其中,各拱起部分别与相应翻边内侧面相接触,各拱起部的端部分别向其对面的拱起部所接触的翻边延伸,从而在各端部与翻边之间形成供电线穿过并压紧电线的插接口;

同时,该弹簧片的拱起部、延伸的端部与相应的翻边围合形成两个接线腔,而隔离部将两个接线腔隔离开来。

为提高弹簧片与两翻边间的连接牢度,且不影响弹簧片的正常工作,所述翻边为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包括由基部一侧向上翻折所形成的第一接触片和由第一接触片的一端向第二翻边一侧弯曲所形成的第一限位片;所述第二翻边包括由基部另一侧向上翻折所形成的第二接触片和由第二接触片上远离第一限位片的一端向第一翻边一侧弯曲所形成的第二限位片;所述弹簧片的拱起部整体呈扁平状,拱起部与相应翻边的内侧面相贴,在各拱起部与相应端部之间的弯曲部分别与该第一、第二限位片内侧相抵。如此,弹簧片固定在两翻边之间,且弹簧片的两端部可自由地打开、闭合完成电线的对接。

为进一步固定弹簧片,且提高电线的对接牢度,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边还包括有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片为一体成型件,另一端向第二翻边一侧延伸,并与弹簧片相抵。

作为改进,所述弹簧片的两端部各具有向各自对应的接线腔内部弯折的导向槽,该导向槽与翻边之间形成上述插接口。导向槽能起到对插入电线的导向作用,且电线对接后,在弹簧片回复力的作用下能牢牢地压紧电线。

在上述各方案中,为方便插入电线,所述塞盖上对应各接线端子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进线孔,各进线孔内安装有按钮,该按钮包括上下相连的按压块和脱线块,其中所述脱线块穿过塞盖背面后滑设在主体内用于顶压弹簧片使弹簧片的端部脱离翻边;所述按压块外露于塞盖正面;且所述各按钮上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过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块外露于塞盖正面的端面上开设有按压孔。使用者可借助于螺丝刀等工具对按压块进行按压。

所述按压孔优选为与十字或一字螺丝刀配合的十字或一字型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为使按钮活动更顺畅,所述塞盖背面对应各进线孔的位置凸设有若干个定向凸块,所述各进线孔沿各自的定向凸块延伸并贯穿该定向凸块,且各所述定向凸块周向包围所述进线孔。

最后,为方便区分零线、火线、地线的插入口,避免出现差错的情况,所述主体一端的按钮与另一端所对应的按钮使用同样的颜色,而主体同一端的各进线孔相应按钮的颜色互为不同。这样在连接安装导线时直观上更明了,更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两个翻边间嵌设设置一S型弹簧片,且弹簧片与两个翻边围合形成两个分隔开来的接线腔,使得需对接的电线插入后分别位于两个接线腔内不会串口;且S型弹簧片的两端部与两翻边的接触处形成有两个插接口,电线穿过各插接口后在弹簧片回复力的作用下被压紧在各插接口内,使得电线牢牢固定在接线端子内;同时S型弹簧片的结构稳定,回弹性更强,可进行多次按压,增加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完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接线端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省略防水机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连接器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一。该电连接器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中的三个接线端子2(用于接地线、零线和火线)、用于封闭主体1一端的塞盖3、安装在塞盖3上和主体1另一端上的按钮4(本实施例中,塞盖3只有一个并安装在主体1一端上,主体1另一端为封闭结构,且另一端上开设有供按钮4穿过的安装孔,如此将接线端子从主体一端装入后盖上塞盖即可,方便安装)、及螺纹连接在主体1上的防水机构5。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水机构5包括连接套51、封线体组件52和迫紧螺母53。其中连接套51的一端与主体1一端外侧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沿其轴线均布的柔性卡爪511。封线体组件52包裹在柔性卡爪511内,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封线体521与第二封线体522,第二封线体522上具有一封线筒5221,该封线筒5221可卡入到第一封线体521的内孔中;特别的,第一封线体521可单独使用,适用于电缆直径较粗的连接工况;另外当第一、第二封线体521、522组合使用后,缩小了供电缆穿过的通孔孔径,适用于电缆直径较细的连接工况。迫紧螺母53螺纹连接在连接套51上,该迫紧螺母53与连接套51的螺纹连接可驱使柔性卡爪511抱紧封线体组件52,使得封线体组件52发生弹性形变而抱紧电缆,以提高防水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的防水机构5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主体1的两端,用于完全密封主体1。

上述接线端子2有三个(各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5),各包括一体连接的基部21和位于基部21两侧上的一对上下相对设置的翻边22(分别为第一翻边22a、第二翻边22b),在第一、第二翻边之间设置有一截面大致呈S型的弹簧片23,具体为:

弹簧片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拱起部233、连接在两个拱起部233之间的隔离部234;其中,各拱起部233分别与相应翻边22内侧面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各拱起部233与相应翻边22的内侧面相抵,而使整个弹簧片23卡设在两个翻边22之间),各拱起部的端部235分别向其对面的拱起部233所接触的翻边22延伸,从而在各端部235与翻边22之间形成供电线穿过并压紧电线的插接口Y(电线从图4所示箭头的方向插入);为方便电线插接,弹簧片23的两端部235向各自对应的接线腔X冲压,形成供电线插入的导向槽232(本实施例中弹簧片23各端部上的导向槽232为一个,当然,该导向槽232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以满足分线需求),各导向槽232与对应的翻边22间形成上述插接口Y;同时,该弹簧片23的拱起部233、延伸的端部235与相应的翻边22围合形成一左一右两个接线腔X,而隔离部234将两个接线腔X隔离开来。

上述第一翻边22a包括由基部21一侧向上翻折所形成的第一接触片221a和由第一接触片221a的一端向第二翻边22b一侧弯曲所形成的第一限位片222a;第二翻边22b包括由基部21另一侧向上翻折所形成的第二接触片221b和由第二接触片221b上远离第一限位片222a的一端向第一翻边22a一侧弯曲所形成的第二限位片222b;弹簧片23的拱起部233整体呈扁平状,在各拱起部233与相应端部235之间的弯曲部231分别与该第一、第二限位片222a、222b内侧相抵,以使弹簧片更牢固地卡设在两个翻边之间。

为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电线对接牢度,上述第一翻边22a还包括有第一挡片223a,该第一挡片223a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片221a为一体成型件,另一端向第二翻边22b一侧延伸,并与弹簧片23相抵,该第一挡片223a使弹簧片23更牢度地固定的同时,还能在电线插入时与电线对接。本实施例的弹簧片23的两端部235在外力作用下能脱离第一、第二接触片221a、221b,外力消失后,弹簧片23的两端部235复位并分别与第一、第二接触片221a、221b相抵。

如图3所示,上述主体1内均布有三个能容纳各接线端子2的安装槽11,且各安装槽11内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11,对应的,上述接线端子2的基部21上凸设有能卡入第一导向槽111内的弹性凸块211,使得接线端子2安装到安装槽11时,能利用弹性凸块211作为导向及标志作用,以防装反。为更进一步快速正确安装接线端子2,主体1上开设有与三个安装槽11相连通的三个让位缺口12,对应的,接线端子2的第二接触片221b上靠近第一限位片222a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翻边22a的方向翻折形成有弯边223b,该弯边223b能从让位缺口12中插入,进一步使使用者快速识别安装方向。

本实施例中,塞盖3上对应三个接线端子2的位置开设有三个进线孔31,按钮4安装在各进线孔31内,该按钮4包括上下相连的按压块41和脱线块42,其中脱线块42穿过塞盖3背面后滑设在主体1内用于顶压弹簧片23使弹簧片23的端部235脱离第一或第二翻边22a、22b;按压块41外露于塞盖3正面,且按压块41外露于塞盖3正面的端面上开设有十字型按压孔411,以方便使用者通过十字螺丝刀等工具快速按压按钮4;同时各按钮4上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过线孔43,该过线孔43与主体1上的安装槽11相连通。为限定按钮4的移动行程,各脱线块42的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421,对应的,各进线孔31内开设有限位槽32,该限位块421可滑入限位槽32内,且限位块421的上端可抵接在限位槽32的上端上(为方便限位块421滑入进线孔31内,该限位块421为倒三角结构),进而防止按钮4脱离进线孔31(为增加按压行程,以适配更多线缆,本实施例的按钮4加高)。同时,为方便安装按钮4,各脱线块42远离过线孔43的一侧上开设有滑动槽422,对应的在各进线孔31内凸设有导向条33,滑动槽422与导向条33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能指示出按钮4的安装方向。为使按钮4在进线孔31内活动更顺畅,塞盖3背面对应各进线孔31的位置凸设有若干个定向凸块34,各进线孔31沿各自的定向凸块34延伸并贯穿该定向凸块34,且各定向凸块34周向包围进线孔31。同理,主体1另一端上的安装孔也对应各接线端子2的位置设置,且按钮与安装孔的连接结构与上述按钮与进线孔的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同时,在主体1两端的插线口所在的位置采用颜色区分,也即,主体1一端的按钮4与另一端所对应的按钮4使用同样的颜色,而主体1同一端的各进线孔相应按钮的颜色互为不同,用以区分火线、地线、零线,而使实际操作中,两头从进线孔(31)插入的电线都能对应上,不会插错,防止串线等意外发生。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适用于两头均为电线接入的使用情况。使用时,将其中一头的电线穿入主体1一侧按钮4的过线孔43内,并向下按压按钮4,按钮4上的脱线块42向接线端子2方向移动,并顶开接线端子2中弹簧片23的端部235,然后将电线沿着端部上的导向槽232插入接线腔X内,将电线的导电端抵于弹簧片23上,然后松开按钮4,此时弹簧片23的端部235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并压紧电线。再将另外一头的电线按照同样的方法从主体1另一侧穿入即能完成两头电线的对接。最后再将两个防水机构5与主体1的两端旋紧密封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接线端子2有两个,用于接零线和火线,对应的,主体1内的安装槽11、让位缺口12及塞盖3上的进线孔31也分别为两个,如此,安装在主体1一端的塞盖3上和另一端的安装孔内的按钮4也分别为两个。

实施例三:

如图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用于安装在安装板100上,具体为本实施例省去了安装在主体1另一端上的按钮4,并在该端主体1上螺纹连接有扁螺帽200,安装板100可夹持在扁螺帽200与主体1另一端之间。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也可以为两个,仅用于接零线和火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