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及极耳梳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5737发布日期:2018-12-25 20: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及极耳梳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及极耳梳理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为电池安装导流板之前,必须进行极耳的位置校正,即让极耳的位置适配于导流板上的穿透槽,传统的极耳校正方法是利用人工校正或者人工利用治具来校正极耳,以便导流板顺利装配,但缺点是耗时、费力,浪费成本。

专利号为CN20625030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导流板安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夹具及梳型对症模组;其中,夹具用于夹持电池模组的电芯极耳;梳型对正模组包括:第一定梳、第二定梳和动梳,三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梳型,且第一定梳、动梳和第二定梳依次层叠排列。动梳在一气缸的带动下移动,以定位夹具,方便导流板的安装。

这种结构较为复杂,极耳的位置正确与否取决于夹具与极耳的相对位置,一旦夹具与极耳的相对位置与预设情况有所偏差,导流板在安装时,仍然无法正确装配,使用可靠性差。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及极耳梳理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极耳位置与导流板穿透槽适配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包括:极耳梳理机构及输送载具;所述输送载具用于承载并限位电池,所述极耳梳理机构包括:梳理组件及梳理驱动组件,所述梳理组件用于在梳理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极耳,使所有极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所述梳理组件包括:连接法兰、缓冲导轴、第一弹性元件、缓冲板及第一极耳梳子;其中,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于梳理驱动组件;所述缓冲导轴第一端与缓冲板及连接法兰二者之任一固定连接,第二端与二者之另一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缓冲导轴外缘,且位于缓冲板及连接法兰之间;所述第一极耳梳子与所述缓冲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极耳梳子与缓冲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缓冲板下端固定连接有梳子固定板,所述梳子固定板面向第一极耳梳子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一极耳梳子面向梳子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第一端收容在第一弹簧收容孔,第二端收容在第二弹簧收容孔。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极耳梳子包括多个梳齿,多个所述梳齿间隔排布,每个梳齿设置有上下两个第二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一弹簧收容孔的数量适配于第二弹簧收容孔。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梳齿的数量大于极耳的数量。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池极耳梳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极耳梳子,所述第二极耳梳子与第一极耳梳子以梳子固定板中部纵截面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输送载具包括:工装板、两个第一导向板及两个第二导向板,所述工装板用于承载电池;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皆固定连接在工装板上端面,且第一导向板可相对工装板调整前后位置,第二导向板可相对工装板调整左右位置;两个第一导向板分别用于紧贴电池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个第二导向板分别用于紧贴电池的左端面及右端面。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池极耳梳理装置还包括:导流板安装机构,所述导流板安装机构包括:安装驱动组件及导流板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安装组件包括:驱动连接板、吸盘锁板及吸嘴,所述驱动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安装驱动组件,所述吸盘锁板与驱动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吸嘴第一端位于驱动连接板与吸盘锁板之间,第二端用于吸附导流板。

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梳理驱动组件及安装驱动组件皆为六轴机械手。

一种极耳梳理机构,包括:梳理组件及梳理驱动组件,所述梳理组件用于在梳理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推动极耳,使所有极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所述梳理组件包括:连接法兰、缓冲导轴、第一弹性元件、缓冲板及第一极耳梳子;其中,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于梳理驱动组件;所述缓冲导轴第一端与缓冲板及连接法兰二者之任一固定连接,第二端与二者之另一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缓冲导轴外缘,且位于缓冲板及连接法兰之间;所述第一极耳梳子与所述缓冲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极耳梳理装置,由于采用了包括:接法兰、缓冲导轴、第一弹性元件、缓冲板及第一极耳梳子的梳理组件及梳理驱动组件,使得极耳在安装导流板之前,可由梳理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极耳梳子梳理极耳,使极耳全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适配导流板穿透槽;且通过缓冲导轴及第一弹性元件的设置,使第一极耳梳子在与电池产生碰撞时,第一极耳梳子可压缩第一弹性元件向上移动,保护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极耳梳理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梳理组件进一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载具进一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极耳梳理装置进一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安装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及极耳梳理机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极耳梳理机构100包括:梳理组件120及梳理驱动组件110,所述梳理组件120与梳理驱动组件110优选为固定连接,但并不排除梳理组件120与梳理驱动组件110进行其他连接的结构,比如:梳理驱动组件110驱动梳理组件120前后移动,而梳理组件120则可压缩式连接于梳理驱动组件110,即在梳理驱动组件110与梳理组件120之间设置有移动导向轴,而移动导向轴外缘套设有弹簧,梳理组件120在接触极耳后,推动所有极耳向电芯中极耳收容槽一端移动;在梳理组件120碰撞到电池后,则弹簧被压缩,避免电池被损坏,这种结构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替代结构,因此,梳理驱动组件110具有多种可替代结构,并不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以下所介绍实施例,而且其他可替代结构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梳理驱动组件110优选为六轴机械手,六轴机械手为现有技术,其详细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梳理组件120包括:连接法兰121、缓冲导轴122、第一弹性元件123、缓冲板124及第一极耳梳子127。其中,所述连接法兰121固定连接于梳理驱动组件110;所述缓冲导轴122第一端与缓冲板124及连接法兰121二者之任一固定连接,第二端与二者之另一可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23套设于所述缓冲导轴122外缘,且位于缓冲板124及连接法兰121之间;所述第一极耳梳子127与所述缓冲板124相连接。

优选所述连接法兰121呈矩形,与梳理驱动组件110固定连接(此处固定连接是指二者位置相对固定,但连接法兰121是可以从梳理驱动组件110上拆卸下来的),其设置有两个导轴收容孔(一个或者更多个亦可),所述缓冲导轴122数量适配于导轴收容孔。缓冲导轴122在安装时,穿过导轴收容孔与缓冲板124相连接,缓冲导轴122可以与缓冲板124可移动连接且与连接法兰12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连接法兰121可移动连接且与缓冲板124固定连接,两个方案皆可实现,只要保证缓冲导轴122在第一弹性元件123被压缩时,可相对缓冲板124或连接法兰121移动即可,为的是保证极耳梳子与电池发生碰撞时,可被纵向压缩,保护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梳子127与缓冲板124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26。第二弹性元件126的作用是保证第一极耳梳子127与电池碰撞时,可被横向压缩,进一步保护电池,防止电池被碰撞损坏。

具体实施时,所述缓冲板124下端固定连接有梳子固定板125,如图2所示,所述梳子固定板125面向第一极耳梳子127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一极耳梳子127面向梳子固定板125一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元件126第一端收容在第一弹簧收容孔,第二端收容在第二弹簧收容孔。

优选所述第一极耳梳子127包括多个梳齿,多个所述梳齿间隔排布,每个梳齿设置有上下两个第二弹簧收容孔,所述第一弹簧收容孔的数量适配于第二弹簧收容孔。多个梳齿中最左侧的为左侧梳齿,最右侧的为右侧梳齿,其余为中部梳齿。其中,中部梳齿的前端(即进行梳理工作时靠近极耳的一端)呈倒V字形,以便配合相邻的梳齿形成V字形槽,从而通过V字形槽精确定位并推动极耳。左侧梳齿的前端(即进行梳理工作时靠近极耳的一端)呈半个倒V字形,因为左侧梳齿只需要与其右侧的梳齿配合形成一个V字形槽即可,左侧无需形成V字形槽;而右侧梳齿则恰好相反。

具体实施时,梳齿的数量应多于极耳,以保证所有极耳在同一时间被推动梳理,避免进行二次梳理,浪费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极耳梳理机构100还包括:第二极耳梳子128,所述第二极耳梳子128与第一极耳梳子127以梳子固定板125中部纵截面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第二极耳梳子128可采用与第一极耳数字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其不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其除了包括上述的极耳梳理机构100外,还包括:输送载具200,如图3所示;所述输送载具200用于承载并限位电池。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载具200包括:工装板210、两个第一导向板220及两个第二导向板230,所述工装板210用于承载电池;所述第一导向板220及第二导向板230皆固定连接在工装板210上端面,且第一导向板220可相对工装板210调整前后位置,第二导向板230可相对工装板210调整左右位置;两个第一导向板220分别用于紧贴电池的前端面及后端面,两个第二导向板230分别用于紧贴电池的左端面及右端面。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送载具200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通过调节第一导向板220及第二导向板230在工作板上的位置即可。

便于第一导向板220及第二导向板230调整位置的结构有多种,本实用新型优选使用其中结构最为简单,可靠性最高的,即在工装板210上设置多个螺纹孔211,如图3所示;根据不同的规格,使第一导向板220及第二导向板230连接于不同的螺纹孔211即可。

除此之外,所述电池极耳梳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导流板安装机构300,如图4所示,用于安装导流板。优选所述导流板安装机构300包括:安装驱动组件310及导流板安装组件320,如图5所示,所述导流板安装组件320包括:驱动连接板321、吸盘锁板323及吸嘴324,所述驱动连接板321固定连接于安装驱动组件310,所述吸盘锁板323与驱动连接板321相连接,所述吸嘴324第一端位于驱动连接板321与吸盘锁板323之间,第二端用于吸附导流板。

驱动连接板321与吸盘锁板323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吸嘴324第一端,优选驱动连接板321与吸盘锁板323之间通过治具支撑轴322连接,治具支撑轴322设置有四个,第一端分别连接于驱动连接板321的四角,第二端则分别连接于吸盘锁板323之间的四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在进行极耳梳理及导流板安装时,首先通过梳理驱动组件110带动梳理组件120进行极耳的梳理,使极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相邻极耳之间的间距相同(梳理组件120复位),然后由安装驱动组件310带动导流板安装组件320移动,直至吸嘴324上的导流板到达预设位置,最后由安装驱动组件310将导流板穿透槽对准极耳后放下导流板即可;简单方便且不会损坏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池极耳梳理装置在进行极耳梳理及导流板安装时,首先通过梳理驱动组件110带动梳理组件120进行极耳的梳理,使极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相邻极耳之间的间距相同(梳理组件120此时不复位,而是保持梳理状态),然后由安装驱动组件310带动导流板安装组件320移动,直至吸嘴324上的导流板到达预设位置,而后由安装驱动组件310将导流板穿透槽对准极耳后携导流板下降直至导流板接近梳理组件120,此后梳理驱动组件110带动梳理组件120复位,最后安装驱动组件310将导流板穿透槽对准极耳后携导流板下降直至导流板安装完毕,以此保证极耳不会在梳理组件120复位后位置发生变化,造成导流板安装不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