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823发布日期:2019-04-03 00:0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力缆、控缆等物品的总称,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先将若干根丝线绞合成缆,然后在其外侧包覆一层无纺布、云母带等绕包材料,最终套上护套制成成品。

对线缆进行绕包时,线缆移动的速度和绕包材料缠绕的速度决定了绕包的层数,而线缆能否与绕包材料紧密贴合则影响了绕包质量。为了保证绕包材料均匀地缠绕在线缆上,需要使线缆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平直,即需要对线缆的张力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其具有能够稳定、有效地调节线缆张力,使其在输送至绕包机的过程中持续处于张紧状态,进而保持平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张力杆,所述张力杆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滑轮,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张力杆旋转的扭转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从放线轮上解下,绕过滑轮后被牵引至绕包机内,其经过的路程一定;若线缆松弛,则扭转机构驱使张力杆转动,滑轮随张力杆移动,并使线缆经过的路程变长,进而使线缆张紧,直至线缆施加于滑轮的力与扭转机构施加于张力杆的力达到平衡;若线缆过度张紧,则其施加于滑轮的力变大,带动滑轮和张力杆转动,在此过程中线缆经过的路程变短,其上张力逐渐变小,直至线缆施加于滑轮的力与扭转机构施加与张力杆的力再度平衡。

进一步设置:所述扭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两块第一固定板,两块第一固定板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张力杆与第一转轴固接,扭转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轴转动架设在两块第一固定板上,张力杆与第一转轴固接,即与支架转动连接;扭簧驱使第一转轴和张力杆转动,同时使线缆经过的路程变长,进而使线缆张紧。

进一步设置:所述扭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两块第二固定板,两块第二固定板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张力杆与第二转轴固接,扭转机构还包括开设在两块第二固定板内侧的凹槽,凹槽内设有发条,所述发条一端与第二转轴固接,另一端与凹槽内壁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轴转动架设在两块第二固定板上,张力杆与第二转轴固接,即与支架转动连接;发条驱使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张力杆转动,使得线缆经过的路程变长,并使线缆张紧。

进一步设置:所述扭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两块第三固定板,两块第三固定板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上套设有偏心轮,所述张力杆与偏心轮固接,偏心轮底部设有悬臂,所述悬臂一端与第三固定板铰接,另一端设有复位弹簧与支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转轴转动架设在两块第三固定板上,其上套设有偏心轮,张力杆与偏心轮固接,即与支架转动连接;线缆绕于滑轮上时,因其自身张力驱使滑轮移动,并带动张力杆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向下抵压悬臂,使悬臂绕其铰接端旋转,设置在悬臂另一端的弹簧随之发生形变,直至线缆施加于滑轮的力与扭转机构施加于张力杆的力达到平衡。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防止张力杆过度扭转的限位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挡块,可以防止张力杆在扭转机构的作用下扭转过度,导致张力杆与线缆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线缆张紧将无法带动张力杆转动,即无法调节线缆的张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挡块与张力杆底部相抵,所述张力杆底部套设有用于缓冲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缆从滑轮上取下时,张力杆会在扭转机构的作用下转动,并与限位挡块发生碰撞,设置橡胶垫作为缓冲,可以避免张力杆与限位挡块多次碰撞后受损。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上转动架设有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线缆依次绕设于前导向轮、后导向轮和滑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绕过前导向轮与后导向轮后绕设于滑轮上,避免线缆与支架上的其他结构接触,导致线缆磨损或者卡住。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上设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设有缓冲弹簧与支架相连,所述前导向轮与后导向轮均设置在缓冲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前导向轮与后导向轮设置在缓冲杆上,则线缆上张力变化时,前导向轮与后导向轮会随之在小范围内晃动,作为缓冲,避免线缆上局部受力拉扯过于剧烈,导致线缆受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稳定、有效地调节线缆张力,使其在输送至绕包机的过程中持续处于张紧状态,进而保持平直;

2、线缆在通过张力调节机构的过程中不与其它结构接触,避免线缆磨损或卡住;

3、设有缓冲结构,能够较好地保护线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支架、缓冲杆、前导向轮、后导向轮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张力杆;3、滑轮;4、扭转机构;5、线缆;6、放线轮;7、导向轴;8、限位挡块;11、前导向轮;12、后导向轮;13、缓冲杆;14、缓冲弹簧;21、橡胶垫;411、第一固定板;412、第一转轴;413、扭簧;414、双扭簧;421、第二固定板;422、第二转轴;423、凹槽;424、发条;431、第三固定板;432、第三转轴;433、偏心轮;434、悬臂;43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如图1所示,绕有线缆5的放线轮6转动架设在支架1上,支架1上设有张力杆2,张力杆2一端与支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滑轮3,线缆5绕于滑轮3上,支架1上还设有扭转机构4。

如图2所示,扭转机构4包括与支架1(参见图1)固接的两个第一固定板411,两块第一固定板411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一转轴412,第一转轴412与第一固定板411垂直,张力杆2背向滑轮3(参见图1)一端与第一转轴412固接,并随其转动。扭转机构4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412上的扭簧413,且扭簧413采用双扭簧414,双扭簧414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411固接,其中部与张力杆2相抵。

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5绕于滑轮3上时,因其自身张力驱使滑轮3移动,并带动张力杆2转动,使双扭簧414扭转变形,直至线缆5施加于滑轮3的力与双扭簧414施加于张力杆2的力达到平衡。若线缆5松弛,线缆5上张力变小,则张力杆2在双扭簧414的驱动下转动,使得线缆5经过的路程变长,进而使线缆5张力增大,同时双扭簧414的弹力减小,直至张力杆2受力重新达到平衡。若线缆5过度张紧,线缆5上张力变大,则张力杆2和滑轮3在线缆5的驱动下转动,使得线缆5经过的路程变短,进而使线缆5张力减小,同时双扭簧414的弹力增大,直至张力杆2受力重新达到平衡。

如图2所示,两块第一固定板411上还架设有圆柱形的限位挡块8,限位挡块8垂直于第一固定板411设置,并与张力杆2的底部相抵。将线缆5(参见图1)从滑轮3(参见图1)上取下时,张力杆2在双扭簧414的驱使下转动,直至其与限位挡块8相抵后受阻,从而避免了张力杆2扭转过度。

如图2所示,张力杆2底部套设有橡胶垫21,其与限位挡块8碰撞时,橡胶垫21作为缓冲,可以避免张力杆2与限位挡块8受损。

如图3所示,支架1上设有缓冲杆13,缓冲杆13一端与支架1铰接,另一端的底面上设有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与支架1固接。缓冲杆13的侧面转动架设有前导向轮11与后导向轮12,支架1上还设有导向轴7,导向轴7平行于缓冲杆13设置,位于前导向轮11与后导向轮12的下方。

如图1和图3所示,线缆5从放线轮6上解下后绕过导向轴7,并依次绕设于前导向轮11、后导向轮12和滑轮3上,然后被牵引至绕包机,在此过程中线缆5不与支架1上的其它结构接触,避免了线缆5被磨损或者卡住。

如图3所示,线缆5上张力变化时,其施加于前导向轮11与后导向轮12的力也发生改变,此时前导向轮11和后导向轮12均可随缓冲杆13在小范围内晃动,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线缆5局部拉扯受力过大,导致线缆5磨损。

具体实施过程:

将线缆5从放线轮6上解下,依次绕过导向轴7、前导向轮11、后导向轮12和滑轮3,然后将其牵引至绕包机处。线缆5上张力发生变化时,其施加于滑轮3的力与扭转机构4施加于张力杆2的力失去平衡,使得张力杆2转动,此时两个力均发生变化,直至二者重新达到平衡,张力杆2静止。

实施例2: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扭转机构4包括与支架1(参见图1)固接的两个第二固定板421,两块第二固定板421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转轴422,第二转轴422与第二固定板421垂直,张力杆2背向滑轮3一端与第二转轴422固接,并随其转动。扭转机构4还包括开设在两块第二固定板421内侧的凹槽423,凹槽423内设有发条424,且发条424一端与第二转轴422固接,另一端与凹槽423内壁固接。发条424的作用原理与扭簧413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3:一种用于线缆绕包的张力调节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扭转机构4包括与支架1固接的两个第三固定板431,两块第三固定板431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其上转动架设有第三转轴432,第三转轴432与第三固定板431垂直,其上套设有偏心轮433,张力杆2则与偏心轮433固接。偏心轮433下方设有悬臂434,悬臂434一端与第三固定板431铰接,另一端的底面上设有复位弹簧435,复位弹簧435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固接在支架1上。

如图5所示,张力杆2在线缆5(参见图1)的带动下转动时,偏心轮433随之转动,并向下抵压悬臂434,使悬臂434绕其铰接端旋转,此时设置在悬臂434另一端的复位弹簧435被压缩,产生弹力,使得悬臂434对偏心轮433施加一个使其逆向转动的力,直至该力与线缆5(参见图1)施加于滑轮3(参见图1)的力达到平衡。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