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941发布日期:2019-02-12 21:4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芯片封装,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不仅起到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分立器件和IC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分立器件是具有单一功能的芯片,而IC是集成了多种器件功能的复杂的集成电路,两者互不可替代,各自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目前分立器件主要是二极管、三极管、MOS管产品,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成熟,芯片尺寸越来越小,单个圆片上集成的管芯数量越来越多。分立器件的封装单价越来越低,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提高封装密度,提升封装效率,压缩封装成本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目前的SOT23封装以条带式为主,排数以8排为主,切断之后单条料片的支架单元数只有几百个,塑封切筋工序的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包括一卷带式条形基板,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上设置多个支架单元,所述多个支架单元在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上呈27列×60行的矩阵式排列,其中,从端部的1行支架单元算起,每隔3行支架单元设置一条塑封流道,每条塑封流道的两边各排布3行支架单元,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的竖向三分之一等分线位置处分别设置中筋,所述中筋的两边各分布9列支架单元。

优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用于安放主芯片的矩形基岛、分布于矩形基岛两侧的两第一引线脚和分布于矩形基岛另一侧的第二引线脚,所述第二引线脚的内引脚与矩形基岛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线脚的宽度为矩形基岛宽度的一半,第一引线脚上放置副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线脚和第二引线脚的外引脚通过档杆相连接,形成支架单元整体的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芯片与所述矩形基岛采用银胶粘合或共晶连接。

优选地,所述芯片与第一引线脚和第二引线脚之间通过焊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线脚和第二引线脚的外引脚通过焊锡与PCB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增大了支架单元的排布密度,卷带式条形基板上设置27列×60行的支架单元,切断后每条独立的料片有1620个支架单元,单条片的安装单元密度提高了接近5倍,固晶、焊线工序Index次数更少,效率更高,塑封工序按相同的模数计算,每日产能提高4倍以上,切筋工序按相同的冲切速度计算,每日产能提高4倍左右,降低封装成本;矩形基岛和第一引线脚上都可以放置芯片,矩形基岛上放置主芯片,第一引线脚上放置副芯片,应用十分灵活,特别适合分立器件的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包括一卷带式条形基板1,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1上设置多个支架单元2,所述多个支架单元2在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1上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多个支架单元2具体呈27列×60行的矩阵式排列。其中,从端部的1行支架单元2算起,每隔3行支架单元2设置一条塑封流道3,每条塑封流道3的两边各排布3行支架单元2。塑封时,塑封料从塑封流道3进入,分别流入两边的支架单元2注胶口,从注胶口流入后继续流动,直至塑封料填满所有的支架单元2,最终整个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都被塑封料填满。所述卷带式条形基板1的竖向三分之一等分线位置处分别设置中筋4,用于提高卷带式条形基板1的强度。所述中筋4的两边各分布9列支架单元2。

所述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采用卷带式条形基板1,在固晶进料时可以连续作业,固晶完成后切断成一条条独立的料片,便于后续的塑封作业。卷带式条形基板1上设置27列×60行的支架单元2,切断后每条独立的料片有1620个支架单元2。

请参阅图2,所述支架单元2包括用于安放芯片的矩形基岛21、分布于矩形基岛21两侧的两第一引线脚23和分布于矩形基岛21另一侧的第二引线脚22,所述第二引线脚22的内引脚与矩形基岛21相连接,矩形基岛21上放置主芯片,所述第一引线脚23可用于放置副芯片,第一引线脚23的宽度为矩形基岛21宽度的一半。第一引线脚23和第二引线脚22的外引脚通过档杆24相连接,形成支架单元2整体的支撑结构。芯片与所述矩形基岛21采用银胶粘合或共晶连接,芯片与第一引线脚23和第二引线脚22之间通过焊线连接,芯片、第一引线脚23、第二引线脚22和焊线最终在塑封时被塑封料包裹起来形成独立的的保护结构。其中,第一引线脚23和第二引线脚22的外引脚通过焊锡与PCB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分立器件封装的超高密度SOT23支架结构增大了支架单元的排布密度,卷带式条形基板1上设置27列×60行的支架单元2,切断后每条独立的料片有1620个支架单元2,单条片的安装单元密度提高了接近5倍,固晶、焊线工序Index次数更少,效率更高,塑封工序按相同的模数计算,每日产能提高4倍以上,切筋工序按相同的冲切速度计算,每日产能提高4倍左右,降低封装成本;矩形基岛21和第一引线脚23上都可以放置芯片,矩形基岛21上放置主芯片,第一引线脚23上放置副芯片,应用十分灵活,特别适合分立器件的封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