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245发布日期:2019-04-03 00:0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621171549.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机,通过该绕线机能够实现线圈的绕制,但是由于这种绕线机的绕线模块相对于机架是固定的,因此,当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特别是高度)绕线模具时,需要在控制器中重新设定绕线模具向下移动的距离以保证更换后的绕线模具能够准确地插入到绕线杯上并插入需要的深度,但是由于绕线模块推动绕线模具上下移动的距离是一定的,必然就限制了只有规定尺寸的绕线模具才能用在该绕线机上,也就是说,此种绕线机支持的绕线模具的规格较少,为了生产更多规格的线圈必须采用不同规格的绕线机,提高了线圈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该绕线机的绕线模块能够相对机架上下调整,进而能够适应更多的绕线模具绕制不同规格的线圈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包括底板、通过多根立柱支撑在底板上的绕线模块,所述绕线模块包括用以缠线的绕线模具,在底板上支撑有与绕线模具配合的绕线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模块通过移动板支撑在多根立柱上,所述移动板相对多根立柱能够选择性地上下滑动。

优选地,在多根立柱远离底板的一端上设置有顶板,在顶板上设置有用以驱动移动板相对于多根立柱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平行于立柱设置的丝杆和电机,丝杆的上端可旋转地固定在顶板并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下端与移动板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丝杆具有多根,多个丝杆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在传动路径上,相邻的丝杆相互传动。

优选地,在传动路径上,相邻的丝杠通过链条传动,在每根丝杆上对应相应链条的位置处设置有链轮,所述链轮相对丝杆不可旋转。

优选地,所述立柱具有四根,四根立柱设置在其形成的长方形的顶角上。

优选地,所述丝杆具有四根,四根丝杆设置在其形成的长方形的顶角上,并且四根丝杆形成的长方形位于四根立柱形成的长方形的内侧。

优选地,在移动板上与立柱配合的位置处设置有滑套,在滑套内设置有滑动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绕线模块能够上下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的绕线模具与绕线杯进行配合,这样一台绕线机能够适用更多的绕线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绕线模块可上下调整的绕线机,包括底板1、通过多根立柱2支撑在底板1上的顶板3、位于底板1与顶板3之间且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板4以及支撑在移动板4上的绕线模块100,所述立柱2穿过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相对于立柱2上下移动。

所述绕线模块100包括缠绕铜线的绕线模具101,在所述底板1上支撑有用以接收缠绕在绕线模具101上的线圈的绕线杯200,在使用时,铜线在绕线模具101上缠绕一定圈数之后,绕线模具101向下移动并插入到绕线杯200上,通过推线机构将缠绕好的线圈转移到绕线杯200上,具体的绕线过程可以参考专利CN201621171549.8。

所述绕线机还包括用以驱动移动板4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顶板3上的驱动电机10、可转动地设置在顶板3上的多个丝杆12,所述驱动电机10与其中一个丝杆12传动连接,多个丝杆12依次传动连接,这样当驱动电机10带动其中一个丝杆12转动时,所有的丝杆12一起转动。

在每个移动板4上设置有与每个丝杆12对应的螺纹孔13,所述丝杆12通过螺纹孔13与移动板4螺纹配合,这样当丝杆12旋转时即可带动移动板4上下移动。

具体地,相邻的丝杆12通过链条15传动连接,在每个丝杆12上都设置有与对应的链条15啮合的链轮14。当丝杆12多于两个时,位于传动路径上的中间的丝杆12则需要设置两个链轮14以保证与其之前的丝杆12和之后的丝杆12传动连接。

为了保证在上下移动时移动板4的稳定性,所述立柱2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并且四个立柱2位于其形成的长方形的顶角上,并且,在每个立柱2上与移动板4的配合处设置有滑套16,在所述滑套16内设置有滑动轴承,通过滑动轴承一方面减小了摩擦,另一方面保证了移动时的稳定性。同时,所述丝杆12优选为四个,四个丝杆12位于其形成的长方形的顶角上且位于立柱2形成的形状的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