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757发布日期:2019-04-03 00:1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灯泡。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包括泡壳,泡壳下端具有用于与灯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泡壳内设有钨丝和两根导丝,所述钨丝呈Z字型,钨丝中部呈螺旋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钨丝的上下两端分别均与两导丝的上部连接,所述导丝的下端均穿过连接部后从泡壳内伸出,所述泡壳内充有保护气体。此种结构的灯泡发光效果好,但是由于泡壳内部所冲的保护气体为高压保护气体,这使得灯泡的生产难度比较大,无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灯泡,此种不仅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而且生产难度较低,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泡,包括泡壳,泡壳下端具有用于与灯座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泡壳内设有钨丝和两根导丝,所述钨丝呈Z字型,钨丝中部呈螺旋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钨丝的上下两端分别均与两导丝的上部连接,所述导丝的下端均穿过连接部后从泡壳内伸出,所述泡壳内充有保护气体,在两根导丝的上部均涂覆有锆铝粉层,所述锆铝粉层的长度与等于或大于钨丝螺旋部分的长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将钨丝通过两根导丝进行固定,钨丝的形状呈Z字形,钨丝的中部呈螺旋状并且沿泡壳的竖直方向设置,中部呈螺旋形设置的钨丝增加了钨丝的有效发光长度,充分保证灯泡的发光效果,而且再此基础上,在两根导丝的上部均涂覆有锆铝粉层,这样当钨丝在发光时,锆铝粉层作为消气剂能够消除钨丝散发岀来的杂气,从而起到延长钨丝寿命和缓解灯泡黑化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也使得泡壳内保护气体的压力不需要很大,也就降低灯泡的生产难度,适于大批量生产。

作为改进,两根导丝的中部均具有向内凹的弧形段,且在两导丝的弧形段部分通过塑胶连接,这样,可将两根导丝连接起来,提高了导丝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使得钨丝固定更加牢靠。

作为改进,两根导丝的上端高度均高于钨丝的高度,保证在导丝上部所涂覆锆铝粉层足量,从而保证反应效果。

作为改进,连接部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向泡壳内充气的充气孔,这样,通过充气孔向泡壳内充入保护气体。

作为改进,连接部的形状为扁平状,在连接部的正反两面上均设有用于与灯座连接的卡槽和连接筋,在连接部的任意一面上所述卡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分布于连接筋的左右两侧,这样,在灯座上具有与连接部相匹配的安装槽,从而通过连接部上的卡槽和连接筋将灯泡与灯座进行连接。

作为改进,泡壳的形状为球形。

作为改进,泡壳的形状为椭圆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灯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泡壳为椭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泡壳,2、连接部,3、钨丝,4、导丝,5、锆铝粉层,6、弧形段,7、塑胶,8、充气孔,9、卡槽,10、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泡,包括泡壳1,泡壳1下端具有用于与灯座连接的连接部2,所述泡壳1内设有钨丝3和两根导丝4,所述钨丝3呈Z字型,钨丝3中部呈螺旋状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钨丝3的上下两端分别均与两导丝4的上部连接,所述导丝4的下端均穿过连接部2后从泡壳1内伸出,所述泡壳1内充有保护气体,在两根导丝4的上部均涂覆有锆铝粉层5,所述锆铝粉层5的长度与等于或大于钨丝3螺旋部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中将钨丝3通过两根导丝4进行固定,钨丝3的形状呈Z字形,钨丝3的中部呈螺旋状并且沿泡壳1的竖直方向设置,中部呈螺旋形设置的钨丝3增加了钨丝3的有效发光长度,充分保证灯泡的发光效果,而且再此基础上,在两根导丝4的上部均涂覆有锆铝粉层5,这样当钨丝3在发光时,锆铝粉层5作为消气剂能够消除钨丝3散发岀来的杂气,从而起到延长钨丝3寿命和缓解灯泡黑化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也使得泡壳1内保护气体的压力不需要很大,也就降低灯泡的生产难度,适于大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中,两根导丝4的中部均具有向内凹的弧形段6,且在两导丝4的弧形段6部分通过塑胶7连接,这样,可将两根导丝4连接起来,提高了导丝4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使得钨丝3固定更加牢靠。

本实施例中,两根导丝4的上端高度均高于钨丝3的高度,保证在导丝4上部所涂覆锆铝粉层5足量,从而保证反应效果。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向泡壳1内充气的充气孔8,这样,通过充气孔8向泡壳1内充入保护气体。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的形状为扁平状,在连接部2的正反两面上均设有用于与灯座连接的卡槽9和连接筋10,在连接部2的任意一面上所述卡槽9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分布于连接筋10的左右两侧,这样,在灯座上具有与连接部2相匹配的安装槽,从而通过连接部2上的卡槽9和连接筋10将灯泡与灯座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泡壳1的形状为球形。

本实施例中,泡壳1的形状为椭圆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