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826发布日期:2019-03-27 09:5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定位结构的领域,具体涉及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



背景技术:

聚合物锂电池中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叠加形成的,目前通过带真空吸的机械手将电池电极的极片吸取时,可能会造成极片与吸嘴发生错位,因此造成极片叠加时,导致产品错位,造成叠加后的电池电极质量不良。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来解目前极片叠加造成相互叠加的极片错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包括底板,定位本体,定位模具,横向定位推块和纵向定位推块;所述定位本体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本体上设有定位腔体,所述定位模具设于所述定位腔体的一侧,所述定位模具与所述定位腔体的另一侧之间设有避空位;所述定位模具靠近所述避空位的一侧设有开口状的定位型腔,所述横向定位推块和所述纵向定位推块设于所述避空位内;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分别推动所述横向定位推块和所述纵向定位推块与所述定位型腔形成电池极片完整的极片定位型腔;所述定位型腔的底部设有与负压装置气管连通的吸气孔。

进一步,所述定位本体的顶部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定位型腔上方的导向孔。

进一步,所述定位型腔包括极片本体腔体和极耳腔体;所述吸气孔设于所述极片本体腔体的底部,所述极耳腔体的底部还设有光感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底板靠近所述避空位的底端还设有避空台阶,所述导轨设于所述避空台阶上,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定位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横向定位推块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二导轨,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底部推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气缸;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底板上的避空槽伸入所述定位腔体内,所述纵向定位推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型腔数量为多组,与多个所述定位型腔对应的所述横向定位推块均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上,与多个所述定位型腔数量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纵向定位推块设置在对应所述连接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带负压吸嘴的机械手吸取极片时,将极片伸入到定位型腔内,第一推动机构和第二推动机构分别推动横向定位推块和纵向定位推块向定位型腔位置处移动,从而将极片定位在横向定位推块和纵向定位推块形成的极片定位型腔内,实现极片位置矫正,避免极片叠合错位,提高产品质量;

2、在将极片伸入到定位型腔内时,通过负压装置使得吸气孔的口部产生较小的吸力,在机械手同时吸取两片极片时,通过吸气孔产生的吸力将底部的极片与被机械手的吸嘴吸起的极片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所述定位模具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3所示,锂电池极片贴合校正机构,包括底板1,定位本体2,定位模具3,横向定位推块4和纵向定位推块5。所述定位本体2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本体2上设有定位腔体20,所述定位模具3设于所述定位腔体20的一侧,所述定位模具3与所述定位腔体20的另一侧之间设有避空位21;所述定位模具3靠近所述避空位21的一侧设有开口状的定位型腔30,所述横向定位推块4和所述纵向定位推块5设于所述避空位20内;第一推动机构6和第二推动机构7分别推动所述横向定位推块4和所述纵向定位推块5与所述定位型腔30形成电池极片完整的极片定位型腔;所述定位型腔30的底部设有与负压装置气管连通的吸气孔31。带负压吸嘴的机械手吸取极片时,将极片伸入到定位型腔30内,第一推动机构6和第二推动机构7分别推动横向定位推块4和纵向定位推块5向定位型腔位30置处移动,从而将极片定位在横向定位推块4和纵向定位推块5形成的极片定位型腔内,实现极片位置矫正,避免极片叠合错位,提高产品质量;在将极片伸入到定位型腔30内时,通过负压装置使得吸气孔31的口部产生较小的吸力,在机械手同时吸取两片极片时,通过吸气孔产生的吸力将底部的极片与被机械手的吸嘴吸起的极片分离。

进一步,所述定位本体2的顶部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定位型腔上方的导向孔。盖板是对定位本体2内部结构件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型腔30包括极片本体腔体30a和极耳腔体30b。所述吸气孔设于所述极片本体腔体30a的底部,所述极耳腔体30b的底部还设有光感器30c。通过光感器检测30c检测极片的极耳是否存在,如果检测到极片的极耳没有定位极耳腔体30b,光感器30c将检测信息传递给警报装置。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推动机构6包括第一气缸60,导轨61和第一滑块62;所述底板1靠近所述避空位21的底端还设有避空台阶(附图为标注),所述导轨61设于所述避空台阶上,所述第一滑块62设于所述导轨61上,所述第一气缸60设于所述定位本体2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60推动所述第一滑块62沿所述导轨61滑动;所述横向定位推块4设于所述第一滑块62上。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推动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第二导轨70,设于所述第二导轨70上的第二滑块71,设于所述第二滑块71上的连接件72,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底部推动所述第二滑块71沿所述第二导轨70滑动的第二气缸73;所述连接件72穿过所述底板1上的避空槽伸入所述定位腔体2内,所述纵向定位推块设于所述连接件72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型腔30数量为多组,与多个所述定位型腔30对应的所述横向定位推块4均设于所述第一滑块62上,与多个所述定位型腔数量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块71上;所述纵向定位推块5设置在对应所述连接件72上。因此,能满足一次性多个极片矫正。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