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6128发布日期:2019-05-07 20:4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接线端子多采用压接型铜、铝及铜铝过渡接线端子。不同型号的导线需要配置与之匹配孔径的产品,导致成本增加及灵活性差;只能是铜接线端子与铜导线连接、铝接线端子与铝导线连接,通用性差;另外压接型接线端子安装时需要专用压缩设备,尤其是与较大截面积导线连接时需要重型压缩设备,在施工现场安装极为不便,而且通过压缩设备安装时,人为因素造成的压缩力差异导致安装可靠性不稳定,容易出现导线未压紧或接线端子被损坏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977769U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包括与电气设备连接的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上开有一连接孔,还包括用于安装导线且一端与端子本体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远离端子本体的一端开有一安装孔,安装孔内还设有一与其匹配的塞片;套管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安装孔连通的螺纹孔,还设有一个与螺纹孔匹配的螺栓。保证连导线与接线端子良好的电气接性能。

但是这种设置的接线端子在将电线芯插入至安装孔内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将电线芯插入至安装孔的最底部,导致电线芯在固定后没有达到应有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具有固定电线芯的作用,连接更加牢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上开有安装孔,所述本体上设有定力矩螺栓,所述安装孔内滑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一端设有用于夹紧线芯的夹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先通过夹紧装置将电线芯与垫片连接固定,然后再将垫片完全推至安装孔内,由于电线芯与垫片相对固定,所以在将垫片完全推至安装孔内时,电线芯已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处,此时再通过定力矩螺栓实现本体与电线芯的固定连接,在连接固定后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有与垫片固定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用于扣住线芯的齿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爪的设置使得电线芯在固定后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部包括有与垫片固定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铰接有扣压板,所述齿爪设置在所述扣压板上,所述扣压板与所述支撑板形成插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电线芯插入至插入槽时,电线芯一端与扣压板的一端抵接并使得扣压板转动,扣压板上的齿爪转动并挤压电线芯,从而达到扣紧电线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压板沿扣压板和支撑板的铰接处为分界线,分为扣压端和驱动端,所述齿爪设置在所述扣压端上,所述驱动端比所述扣压端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然状态下,由于驱动端比扣压端重,驱动端位于扣压端的下方,便于电线芯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压板呈弧形设置,所述齿爪向插入槽底部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设置与电线芯呈圆束状相对比,能够使得齿爪与电线芯配合的更加紧密,固定后的牢固程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压端上设有倾斜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线芯的直径比较小的时候,电线芯无法与驱动端抵接,导致齿爪无法扣压电线芯,通过设置有倾斜片,保证齿爪能够扣压型号较小的电线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线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片上一体生成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呈弧形设置,所述限位条远离驱动端的一端朝插入槽的底端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线芯插入至插入槽内后,电线芯与限位条抵接,限位条的设置增大了表面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同时限位条呈弧形设置,便于电线芯的插入,且电线芯拔出时会受到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条远离驱动端的一端为尖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电线芯固定后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夹紧装置将电线芯与垫片连接在一起,然后再通过转动定力矩螺栓对电线芯进行固定,由于电线芯与垫片相对固定,在将垫片完全移动至安装孔内时,电线芯移动至安装孔内的深处,后期再通过定力矩螺栓固定,电线芯与本体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隐藏本体后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2、安装孔;3、定力矩螺栓;4、垫片;5、夹紧装置;6、抵接部;7、支撑板;8、扣压板;9、插入槽;10、扣压端;11、驱动端;12、齿爪;13、倾斜片;14、限位条;15、滑槽;16、滑块;17、牵引绳;18、穿孔;19、缠绕端;20、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如图1所示,包括有铝合金制成的本体1,本体1上开有安装孔2,本体1上螺纹连接有定力矩螺栓3。

如图2所示,安装孔2内滑设有垫片4,垫片4的一端设有用于夹紧线芯的夹紧装置5。垫片4与定力矩螺栓3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定力矩螺栓3拧紧时,联动机构使得垫片4向安装孔2内移动。

如图2、图3所示,夹紧装置5包括有与垫片4相对固定的抵接部6,抵接部6包括有与垫片4固定的支撑板7以及与支撑板7铰接的扣压板8,扣压板8与支撑板7形成供电线芯插入的插入槽9。扣压板8沿扣压板8和支撑板7的铰接处为分界线,分为扣压端10和驱动端11,扣压端10上设有用于扣压电线芯的齿爪12,且驱动端11比扣压端10重。自然状态下,由于驱动端11比扣压端10重,驱动端11位于扣压端10的下方,便于电线芯的插入。在将电线芯插入至插入槽9时,电线芯一端与驱动端11抵接并使得扣压板8转动,扣压板8上的齿爪12转动并挤压电线芯,从而达到扣紧电线芯的目的。扣压板8呈弧形设置,弧形的设置与电线芯呈圆束状相对比,能够使得齿爪12与电线芯配合的更加紧密,固定后的牢固程度更高。齿爪12向插入槽9底部倾斜,便于电线芯的插入,且电线芯拔出时会受到阻力。

如图2、图3所示,驱动端11远离扣压端10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片13。当电线芯的直径比较小的时候,电线芯无法与驱动端11抵接,导致齿爪12无法扣压电线芯,通过设置有倾斜片13,保证齿爪12能够扣压型号较小的电线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线芯。倾斜片13上一体生成有限位条14,限位条14呈弧形设置,限位条14远离驱动端11的一端朝插入槽9的底端延伸。在电线芯插入至插入槽9内后,电线芯与限位条14抵接,限位条14的设置增大了表面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同时限位条14呈弧形设置,便于电线芯的插入,且电线芯拔出时会受到阻力。限位条14远离驱动端11的一端为尖端。进一步加强电线芯固定后的稳定性。

如图2、图3所示,本体1内开有滑槽15,垫片4上一体生成有滑设于滑槽15的滑块16,滑槽15和滑块16的设置使得垫片4在移动时更加稳定。联动机构包括有开在本体1内的穿孔18以及位于穿孔18内的牵引绳17;穿孔18的一端与滑槽15远离插入槽9的开口的一端壁连通,牵引绳17的一端与垫片4固定连接,牵引绳17靠近与垫片4连接的一端的移动方向与滑槽15移动方向相同,使得垫片4在移动时更加稳定。定力矩螺栓3先插入至安装孔2内的一端一体生成有缠绕端19,牵引绳17的另一端与缠绕端19固定;当定力矩螺栓3拧紧时,缠绕端19转动并将牵引绳17缠绕在缠绕端19上。需要提及的是,牵引绳17为铝合金的丝条,牵引绳17和本体1的材质相同,避免了由于增加牵引绳17而导致电阻上升的问题。

如图3所示,定力矩螺栓3上开有环槽20,当定力矩螺栓3拧紧至一定的力时,再拧紧定力矩螺栓3可使定力矩螺栓3折断,从而实现防松的目的,只可一次性使用。

具体工况如下:

在安装时,先将垫片4拉出,把电线芯插入至插入槽9内,扣压板8转动,齿爪12与电线芯抵接并发生形变,从而实现电线芯与夹紧装置5连接,然后再拧紧定力矩螺栓,在这个过程中,牵引绳17不断的缠绕在缠绕端19上,从而使得垫片4向安装孔2内移动,最终实现对电线芯的固定连接,由于电线芯与夹紧装置5连接,在垫片4向安装孔2内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电线芯移动,直到垫片4完全移动至安装孔2内,需要提及的是,先是垫片4完全移动至安装孔2内,此时在继续拧紧定力矩螺栓3,牵引绳17会发生断裂。这种方式使得接线端子在连接电线芯时,电线芯插入的位置更加到位,同时通过拧紧定力矩螺栓便可自动推动垫片4移动,方便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