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038发布日期:2019-06-26 01:1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正是由于锂电池优良的特性,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并快速发展起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行业对其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有了进一步发展。

对于用于放置锂电池的电池箱,目前,其密封效果效果还不理想,无法形成有效的密封,不具有良好、可靠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影响到内部放置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其可以对电池箱进行可靠的密封,具有良好、可靠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保证其内放置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其可以对电池箱进行可靠的密封,具有良好、可靠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保证其内放置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扣合在所述箱体顶部;

所述箱体的四周边缘包括从里到外依次环绕分布的箱体主体部、箱体立边部和箱体外翻边部,其中:

所述箱体主体部和箱体立边部均为垂直分布;

所述箱体立边部的内侧端与所述箱体主体部的外侧端相接,并且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外包裹有U形的第二密封条;

所述箱体立边部的外侧端与所述箱体外翻边部的内侧端相接;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的形状为L形,所述箱体外翻边部的外侧端向下弯折;

所述箱盖包括从里到外依次环绕分布的箱盖主体部、箱盖立边部和箱盖外翻边部,其中:

所述箱盖主体部为水平分布;所述箱盖立边部为垂直分布;

所述箱盖立边部的内侧端与所述箱盖主体部的外侧端相接;

所述箱盖立边部的外侧端与箱盖翻边部的内侧端相接;

所述箱盖外翻边部的形状为L形,所述箱盖外翻边部的外侧端向下弯折;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与箱盖外翻边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与箱盖外翻边部之间贴合连接有第一密封条;

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顶部与箱盖主体部的底面相贴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为一体成型;

所述箱盖主体部、箱盖立边部和箱盖外翻边部为一体成型;

所述箱体主体部、箱体立边部和箱体外翻边部为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箱体外翻边部、箱盖外翻边部和第一密封条同时垂直贯穿通过有至少一个螺钉,每个螺钉的底部通过一个压接螺母进行螺纹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顶部与箱盖主体部的底面相粘接。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箱体外翻边部的上端面和箱盖外翻边部的下端面相粘接。

其中,所述箱盖立边部、箱体立边部、箱盖主体部和箱体外翻边部之间包围形成有密封过渡腔。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其可以对电池箱进行可靠的密封,具有良好、可靠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保证其内放置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在没有压上箱盖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在压上箱盖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箱盖,2为密封条,3为箱体;

11为箱盖主体部,12为箱盖立边部,13为箱盖外翻边部;

21为第一密封条21,22为第二密封条22;

31为箱体主体部,32为箱体立边部,33为箱体外翻边部;

4为螺钉,5为压接螺母,6为密封过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其可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通讯储能等方面的锂电池系统中,具体包括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包括箱体3和箱盖1(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仅仅为密封箱一侧的密封保护结构,实际上,密封箱的四周边缘均具有该密封保护结构),所述箱盖1扣合在所述箱体3顶部;

所述箱体3的四周边缘包括从里到外依次环绕分布的箱体主体部31、箱体立边部32和箱体外翻边部33,其中:

所述箱体主体部31和箱体立边部32均为垂直分布;

所述箱体立边部32的内侧端(即靠近放置锂电池的密封箱腔室的一端) 与所述箱体主体部31的外侧端相接,并且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该U 形结构外包裹有U形的第二密封条22;

所述箱体立边部32的外侧端与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的内侧端相接;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的形状为L形,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的外侧端向下弯折;

所述箱盖1包括从里到外依次环绕分布的箱盖主体部11、箱盖立边部12和箱盖外翻边部13,其中:

所述箱盖主体部11为水平分布;

所述箱盖立边部12为垂直分布;

所述箱盖立边部12的内侧端(即靠近放置锂电池的密封箱腔室的一端) 与所述箱盖主体部11的外侧端相接;

所述箱盖立边部12的外侧端与箱盖翻边部13的内侧端相接;

所述箱盖外翻边部13的形状为L形,所述箱盖外翻边部13的外侧端向下弯折;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与箱盖外翻边部13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与箱盖外翻边部13之间贴合连接有第一密封条 21;

所述第二密封条22的顶部与箱盖主体部11的底面相贴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箱体主体部31为顶部开口的箱体主体,其内侧为中空的箱体腔室,用于放置锂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密封条21和第二密封条22优选为一体成型,一起组成整体的密封条2;

所述箱盖主体部11、箱盖立边部12和箱盖外翻边部13优选为一体成型;

所述箱体主体部31、箱体立边部32和箱体外翻边部33优选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箱盖外翻边部13和第一密封条21同时垂直贯穿通过有至少一个螺钉4,每个螺钉4的底部通过一个压接螺母5进行螺纹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二密封条22的顶部与箱盖主体部11的底面相粘接(例如通过密封粘接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第一密封条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箱体外翻边部33的上端面和箱盖外翻边部13的下端面相粘接(例如通过密封粘接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箱盖1为采用铝板或钢板制成的箱盖;

所述第一密封条21和第二密封条22为橡胶密封条;

所述箱体3为采用铝板或钢板制成的箱体;

所述螺钉4为不锈钢螺钉;

所述压接螺母5为碳钢螺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外翻边部33、箱盖外翻边部 13和第一密封条21为了方便垂直贯穿通过螺钉4,均预留有螺钉通孔。

一并参见图2、图3所示,为了装配本实用新型,首先,将全新结构的整体密封条对准定位,放置在箱体上,粘接好;

然后,扣上箱盖压紧;

然后,通过螺钉以及压接螺母的配合,将箱体外翻边部33、箱盖外翻边部13和第一密封条21同时压紧,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密封保护结构的电池箱。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箱盖立边部12、箱体立边部32、箱盖主体部11和箱体外翻边部33之间包围形成有密封过渡腔6。通过该密封过渡腔6,不仅为箱盖1和箱体3之间的扣合连接预留活动空间,可以方便箱盖1和箱体之间的扣合连接,而且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箱盖立边部12 和箱体立边部32靠近连接而对第二密封条22形成垂直方向的挤压,避免第二密封条22被磨损以及被挤压后移动密封位置而影响密封性能。此外,密封过渡腔6,还可以有效地容纳空气,使得密封过渡腔6内的空气气压不低于甚至大于密封箱外部的气压,从而有效防止外部带有水分的空气流入到密封过渡腔6中,即在第二密封条22起作用之前,事先就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的空气流入到密封过渡腔6中,保证了整体的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其作为一种多层保护的新型密封保护结构,应用于箱体和箱盖之间,并采用特殊结构的密封条与之匹配。在本实用新型中,本方案箱盖与箱体翻边之间采用全新设计的密封条,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密封保护,然后用螺丝打紧,这样就形成了双层保护,双保险,能够有效地实现IP67防水防尘级别必要达到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具有的密封保护结构,是由箱盖、密封条、箱体装配而成,最后用螺丝打紧。其中,箱体外翻边部的上端面和箱盖外翻边部的下端面两者之间采用全新设计的密封条,然后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向下弯折的箱体外翻边部和箱盖外翻边部之间通过采用第一密封条,形成了第一层密封防护,水平分布的箱盖主体部和垂直分布的箱体立边部、箱体主体部之间通过采用U形的第二密封条,使得三者之间的空隙被密封,形成了第二层密封保护,最后使用螺钉以及压接螺母进行压接。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形成对电池箱的双层保护,双保险,能够让电池箱有效地实现IP67防水防尘级别必要达到的要求。

经过检验,对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其在通过泡水试验后,无进水情况发生,氦检无异常,安装的电池箱可轻松实现IP67的防水防尘防护等级。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其可以对电池箱进行可靠的密封,具有良好、可靠的防水防尘效果,从而保证其内放置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