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528发布日期:2019-04-20 03:3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转接器是断路器安装在母线系统上的过渡部件,用于连接断路器和母排系统,其作用是将电器元件搭接在带电铜排上,无需连接进线电缆,拆装和维护非常方便。现有的转接器只能实现断路器上进下出的要求,而现实安装中可能因为进线接线方式的改变,需要能实现下进上出的转接器。公开号为CN10828856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转接器,通过增设一个接线端来实现下进线,具体是将导线从断路器的上端引入后直接连接到接线板上,导线内的电流由接线板流入导电板直至导电板另一端的第一接线结构,第一接线结构与断路器的第一接线端连接,使得电流由第一接线端进入断路器从第二接线端流出,再从母排流出外接母排,实现断路器的下进线,这样的转接器虽然能实现下进线,但是增加了接线端的数量(三相三线需要增加3个接线端,三相四线则需要增加4个接线端),大大地提高了成本,而且工作人员在操作转接器上的断路器时容易接触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防触电的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包括底座和连接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四组平行设置的母线转接组件,所述底座形成四组相互隔离的接线腔,每组接线腔的底部依次形成位置错开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两侧侧壁的中部均形成卡接凸块,开口槽被卡接凸块分成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所述母线转接组件包括铜排、挂钩、连接片,所述铜排连接在接线腔内,铜排对应开口槽的部位下陷形成凹陷段,挂钩连接在凹陷段上,当转接器上进线时,所述挂钩连接在第一卡接槽内,当转接器下进线时,所述挂钩连接在第二卡接槽内,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连接铜排,连接片的另一端延伸至盖板外连接到断路器上,所述底座紧靠连接片的位置形成插槽,所述插槽上设置有绝缘挡块,所述绝缘挡块位于连接片的正上方。

上述转接器的开口槽被分成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当实际接线需要上进线的转接器时,转接器就正装,即带连接片的一侧朝上,挂钩连接在第一卡槽内,当实际接线需要下进线的转接器时,转接器就反装,即带连接片的一侧朝下,挂钩连接在第二卡槽内,这样的转接器能同时满足上下进线的要求,产品通用性强,通过改变底座开口槽的结构来实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每个连接片上方都设置有独立的绝缘挡块,使工作人员操作时不易触电,提高产品防护性能。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片呈“[”型,连接片包括平整部,所述平整部的两端翻折分别形成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形成U型槽,下固定部形成圆孔,所述下固定部固定在铜排上,上固定部连接到断路器上。

上述连接片一体成型,保证转接器与断路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型的连接片更节省材料,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绝缘挡块包括垂直连接的遮挡部和卡接部,所述遮挡部平行设置在上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卡接部朝下的一侧依次形成左弹性拨片、长形板、右弹性拨片,所述左弹性拨片的末端和右弹性拨片的末端均形成弧形凸面,所述插槽上依次形成三个方槽,两侧方槽的侧壁均向内凸起形成方块,所述长形板连接在中间的方槽内,左弹性拨片和右弹性拨片分别通过弧形凸面与方块的配合连接在两侧方槽内。

上述绝缘挡块均独立设置在各自上固定部的上方,相互之间不影响,而且安装方便,只要将断路器安装在上固定部后,把绝缘挡块插进插槽中即可。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盖板正对圆孔的位置形成预留孔,所述盖板的表面为平整状。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盖板正对圆孔的位置形成预留孔,所述盖板的表面形成多条平行设置的垫高条。

上述盖板上设置有预留孔可以让转接器适用于铜柱接线的断路器,平整的盖板和带垫高条的盖板为了适配不同断路器的高度,使转接器的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盖板后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母线转接组件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爆炸图。

图7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接器上进线安装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接器下进线安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3、4、5、6、10、1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转接器,包括底座1和连接在底座1上的盖板2,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四组平行设置的母线转接组件3,所述底座1形成四组相互隔离的接线腔11,每组接线腔11的底部依次形成位置错开的开口槽12,所述开口槽12两侧侧壁的中部均形成卡接凸块121,开口槽12被卡接凸块121分成第一卡接槽122和第二卡接槽123,所述母线转接组件3包括铜排31、挂钩32、连接片33,所述铜排31连接在接线腔11内,铜排31对应开口槽12的部位下陷形成凹陷段311,挂钩32连接在凹陷段311上,当转接器上进线时,所述挂钩32连接在第一卡接槽122内,当转接器下进线时,所述挂钩32连接在第二卡接槽123内,所述连接片33的一端连接铜排31,连接片33的另一端延伸至盖板2外连接到断路器上,所述底座1紧靠连接片33的位置形成插槽13,所述插槽13上设置有绝缘挡块4,所述绝缘挡块4位于连接片33的正上方。

如图5所示,连接片33呈“[”型,连接片33包括平整部331,所述平整部331的两端翻折分别形成上固定部332和下固定部333,所述上固定部332形成U型槽334,下固定部333形成圆孔335,所述下固定部333固定在铜排31上,上固定部332连接到断路器上。

如图6和7所示,绝缘挡块4包括垂直连接的遮挡部41和卡接部42,所述遮挡部41平行设置在上固定部332的上方,所述卡接部42朝下的一侧依次形成左弹性拨片421、长形板422、右弹性拨片423,所述左弹性拨片421的末端和右弹性拨片423的末端均形成弧形凸面424,所述插槽13上依次形成三个方槽131,两侧方槽131的侧壁均向内凸起形成方块132,所述长形板422连接在中间的方槽131内,左弹性拨片421和右弹性拨片423分别通过弧形凸面424与方块132的配合连接在两侧方槽131内。

如图8所示,盖板2正对圆孔335的位置形成预留孔21,所述盖板2的表面为平整状。

实施例2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盖板上的设置,如图9所示,盖板2正对圆孔335的位置形成预留孔21,所述盖板2的表面形成多条平行设置的垫高条2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