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6448发布日期:2019-06-05 22:4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区域内有部分夹钳为电动平移式夹钳。其电控系统是由行车的小车平台通过移动电缆连接到夹钳端子箱形成,且夹钳控制装置所需线芯数量为:电机动力电源线共需6芯、制动器需4芯、磁粉离合器需2芯、零速开关需2芯、高度检测需5芯、宽度检测需5芯、钳腿安全限位需4芯、开闭限位需4芯、公用电源需2芯及备用芯,共计30多芯。因控制电缆芯数较多,在以往的夹钳更换时,接线、校线耗时长,出错率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电器元件的损害,给夹钳调试及繁忙的生产带来很大阻碍。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实现夹钳与行车的小车平台进行连接的连接器,以方便夹钳的更换,并提高夹钳与小车平台间的接线效率,且能有效避免夹钳与小车间接线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插针插入错误的插孔中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本体和安装在第一插接本体上的多个插针,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具有多个插孔的第二插接本体,全部插针分别插在全部插孔中,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设有防错凸起,所述第二插接本体上设有防错凹槽,所述防错凸起嵌在防错凹槽中;所述防错凸起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凸部、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凸部,所述第一纵凸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凸部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纵凸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的后端齐平;所述防错凹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凹部、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凹部,所述第一纵凹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凹部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纵凹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凹部的后端齐平,所述第一纵凸部嵌在第一纵凹部中,所述第二纵凸部嵌在第二纵凹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凸部有多个,全部第一纵凸部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纵凸部有多个,全部第二纵凸部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纵凸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凸部有4个,所述第二纵凸部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本体上还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纵凸部、及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外横凸部,两个外纵凸部和两个外横凸部围成矩形框架,全部插针均位于矩形框架中,且所述第一纵凸部的前端与其中一个外横凸部固接,所述第一纵凸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的后端均与另一个外横凸部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错凸起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错横凸部,所述第二纵凸部的前端与防错横凸部固接;所述防错凹槽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错横凹部,所述第二纵凹部的前端与防错横凹部连通,所述防错横凸部嵌在防错横凹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本体有两个,所述第二插接本体有两个。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本体上设有第一纵凸部及第二纵凸部,第一纵凸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凸部的长度,且第一纵凸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的后端齐平;第二插接本体上设有第一纵凹部及第二纵凹部,第一纵凹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凹部的长度,且第一纵凹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凹部的后端齐平;在将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进行连接过程中,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且第一纵凸部与第一纵凹部相对应,第二纵凸部与第二纵凹部相对应,此时第一纵凸部能嵌在第一纵凹部中,第二纵凸部能嵌在第二纵凹部中,并使得全部插针能顺利分别插入设定的插孔中;而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未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未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第一纵凸部未与第一纵凹部相对应,且第二纵凸部未与第二纵凹部相对应,此时第一纵凸部将无法嵌在第一纵凹部,第二纵凸部将无法嵌在第二纵凹部中,且第一纵凸部及第二纵凸部将与第二插接本体干涉,使得插针无法插入插孔中,以避免插针插入错误的插孔中,并避免形成错误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的夹钳便于进行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小车和夹钳,所述夹钳通过所述连接器与小车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件与夹钳电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小车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钳包括夹钳端子箱,所述第一插接件与夹钳端子箱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起重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机,夹钳通过上述连接器与小车电连接,便于在需要时快速实现夹钳与小车间的电连接,进而方便了夹钳的更换及检修工作;同时,利用该连接器能有效避免夹钳与小车间出现错误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插接本体 22 二号插针

11 防错凸起 23 三号插针

111 第一纵凸部 24 四号插针

112 第二纵凸部 25 五号插针

113 防错横凸部 26 六号插针

12 外纵凸部 27 七号插针

13 外横凸部 28 八号插针

2 插针 29 九号插针

21 一号插针 210 十号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本体1和安装在第一插接本体1上的多个插针2,第二插接件包括具有多个插孔的第二插接本体,全部插针2分别插在全部插孔中,第一插接本体1上设有防错凸起11,第二插接本体上设有防错凹槽,防错凸起11嵌在防错凹槽中;防错凸起1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凸部111、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凸部112,第一纵凸部111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凸部112的长度,且第一纵凸部111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112的后端齐平;防错凹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凹部、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纵凹部,第一纵凹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凹部的长度,且第一纵凹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凹部的后端齐平,第一纵凸部111嵌在第一纵凹部中,第二纵凸部112嵌在第二纵凹部中。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本体1上设有第一纵凸部111及第二纵凸部112,第一纵凸部111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凸部112的长度,且第一纵凸部111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112的后端齐平;第二插接本体上设有第一纵凹部及第二纵凹部,第一纵凹部的长度大于第二纵凹部的长度,且第一纵凹部的后端和第二纵凹部的后端齐平;在将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进行连接过程中,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2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且第一纵凸部111与第一纵凹部相对应,第二纵凸部112与第二纵凹部相对应,此时第一纵凸部111能嵌在第一纵凹部中,第二纵凸部112能嵌在第二纵凹部中,并使得全部插针2能顺利分别插入设定的插孔中;而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未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2未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第一纵凸部111未与第一纵凹部相对应,且第二纵凸部112未与第二纵凹部相对应,此时第一纵凸部111将无法嵌在第一纵凹部,第二纵凸部112将无法嵌在第二纵凹部中,且第一纵凸部111及第二纵凸部112将与第二插接本体干涉,使得插针2无法插入插孔中,以避免插针2插入错误的插孔中,并避免形成错误的电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小车和夹钳,夹钳通过上述连接器与小车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机,夹钳通过上述连接器与小车电连接,便于在需要时快速实现夹钳与小车间的电连接,进而方便了夹钳的更换及检修工作;同时,利用该连接器能有效避免夹钳与小车间出现错误的电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凸部111有多个,全部第一纵凸部11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第二纵凸部112有多个,全部第二纵凸部112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纵凸部111之间。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纵凸部111具体有4个,第二纵凸部112具体有2个。4个第一纵凸部111同左至右依次间隔分布。2个第二纵凸部112位于靠右边的两个第一纵凸部111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本体1上还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外纵凸部12、及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外横凸部13,两个外纵凸部12和两个外横凸部13围成矩形框架,全部插针2均位于矩形框架中,且第一纵凸部111的前端与其中一个外横凸部13固接,第一纵凸部111的后端和第二纵凸部112的后端均与另一个外横凸部13固接。在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插接时,第二插接本体将嵌在矩形框架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防错凸起1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错横凸部113,第二纵凸部112的前端与防错横凸部113固接;防错凹槽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错横凹部,第二纵凹部的前端与防错横凹部连通,防错横凸部113嵌在防错横凹部中。在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插接过程中,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2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且防错横凸部113和防错横凹部相对应,此时防错横凸部113能嵌在防错横凹部中,且全部插针2能分别插在设定的插孔中。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未达到设定要求时,全部插针2未分别与设定的插孔相对应,且防错横凸部113未与防错横凹部相对应,此时防错横凸部113不能嵌在防错横凹部中,且防错横凸部113将与第二插接本体干涉,并使得插针2无法插入插孔中,以避免出现错误的电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本体1有两个,第二插接本体有两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与夹钳电连接,第二插接件与小车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上的插针2与夹钳上相应的电器装置电连接,第二插接件的插孔中安装有端子,且端子通过电缆线与小车电连接,在将插针2插入插孔后,插针2与插孔中的端子相接触,从而实现夹钳与小车的电连接。同时,本实施例中夹钳包括夹钳端子箱,第一插接件与夹钳端子箱电连接。上述夹钳的各元器件先与夹钳端子箱电连接,夹钳端子箱与第一插接件的插针2电连接,从而第一插接件与夹钳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夹钳端子箱在现有基础上需进行适当的改进,即将上述第一插接件的引出线与夹钳端子箱相连接,同时,本夹钳端子箱做隔热防尘用。本实施例中夹钳上的各电器无件需与夹钳端子箱电连接,且将夹钳端子箱与第一插接件的插针2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插接件与夹钳上各电器元件的电连接。在接线过程中,需梳理、定义夹钳的各电缆控制线作用。电缆两端20cm内必须要有标号,重要控制线必须要有颜色区分。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固定安装在夹钳端子箱上。上述第二插接件通过电缆线与小车电连接。上述第一插接件可称作插座,上述第二插接件可称作插头。上述第一插接本体1可称作母排。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插接本体1有两个,即夹钳端子箱新增了两个母排。其中一个第一插接本体1上的插针2与夹钳的一号钳腿电连接,另一个第一插接本体1上的插针2与夹钳的二号钳腿电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插接本体1上均有21个插针2,其中有3个插针2均为一号插针21,有3个插针2均为二号插针22,有2个插针2均为三号插针23,有1个插针2为四号插针24,有1个插针2为五号插针25,有1个插针2为六号插针26,有2个插针2均为七号插针27,有5个插针2均为八号插针28,有2个插针2均为九号插针29,有1个插针2为十号插针210。其中一个第一插接本体1上的一号插针21与夹钳电机电连接,且其二号插针22与电机备用线电连接,三号插针23与夹钳的制动器电连接,四号插针24与夹钳的磁粉离合器电连接,五号插针25与共用线电连接,六号插针26与一号钳腿的打开限位开关电连接,七号插针27与夹钳的速度开关电连接,八号插针28与夹钳的宽度发信器电连接,九号插针29与一号钳腿的安全限位开关电连接,十号插针210与备用控制线电连接。另一个第一插接本体1上的插针2与二号钳腿的连接方式参考上述一号钳腿,且其五号插针25改为与夹钳的闭限位线电连接,八号插针28改为与夹钳的高度发信器凸轮开关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与一号插针21及二号插针22所对应的插孔的孔径为4mm,基它插孔的孔径为2mm。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插接本体1和第二插接本体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上述防错凸起11由绝缘材料制成。上述防错凸起11具有隔离插针2的作用,且能有效防止插头与插座反连接。如图1所示,上述一号插针21位于由一个外纵凸部12、两个外横凸部13、及一个第一纵凸部111围成的区域中,二号插针22位于由两个第一纵凸部111和两个外横凸部13围成的区域中,三号插针23位于由两个第一纵凸部111、一个外横凸部13及防错横凸部113围成的区域中,四号插针24位于由两个第一纵凸部111、防错横凸部113、及一个外横凸部13围成的区域中,五号插针25和六号插针26均位于由一个第一纵凸部111、一个第二纵凸部112、一个外横凸部13及防错横凸部113围成的区域中,七号插针27位于由两个第二纵凸部112、防错横凸部113及一个外横凸部13围成的区域中,八号插针28位于由两个第一纵凸部111、防错横凸部113、一个第二纵凸部112、及两个外横凸部13围成的L形区域中,九号插针29及十号插针210均位于由一个第一纵凸部111、一个外纵凸部12、及两个外横凸部13围成的区域中。

本实施例中上述夹钳具体为平移式夹钳。上述连接器也可称作一种实用的平移式夹钳快速插头装置。本实施例中起重机通过采用上述连接器,只需将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进行插接,即将插针2插入插孔中就实现了夹钳与小车间的电连接,从而便于在需要时快速实现夹钳与小车间的电连接,即快速完成夹钳与小车间的接线,进而方便了夹钳的更换及检修工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夹钳的更换及检修效率,节约了用工成本。且该连接器能有效避免夹钳与小车间出现错误的电连接,即当第一插接件上的插针2未与第二插接件上的设定插孔相对应时,第一插接件将无法与第二插接件进行插接,从而有效避免插针2插入错误的插孔中,并避免夹钳与小车间接线错误,进而减少了故障率,并减少了施工出错率,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