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413发布日期:2019-10-13 00:3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可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通讯设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锂金属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耐漏液等优点,目前已商品化的一次电池主要有锂碘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锂氟化碳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等,主用应用于心脏起搏器、计算器、无绳电动工具等小型电子设备中;二次电池主要指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型锂金属二次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化学电源。

目前锂电池主要有扣式、圆柱形、矩形和软包装等多种结构类型,针对矩形和软包装结构的锂电池,其电芯制备对电池的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实验电池或小批量电池试制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并考虑电芯在卷绕过程中对电池极片的保护,对卷绕装置的横截面边缘进行了倒圆角处理,该装置有效提高了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效率和电芯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以满足实验电池或小批量电池试制的需求,有效提高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效率和电芯的合格率,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装置包括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分别包括限位槽(3)、金属板(4)、卷绕区域(5)、突出的限位头(6)、固定部(8),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通过各自的限位槽(3)和另一方的限位头(6)相互配合叠加组成所述制备装置。

其中,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

其中,所述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的厚度的板厚度(d)为0.5mm~2mm,宽度(D)为20mm~100mm。

其中,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的横截面边缘倒圆角。

其中,所述圆角半径R为0.2mm~1mm。

其中,所述限位头(6)与所述金属板(4)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的方式为焊接。

其中,所述限位头(6)通过4个焊点(7)与金属板(4)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分别在固定部侧开2个固定孔(8),在所述制备装置应用于半自动卷绕机时用于固定所述制备装置。

其中,所述上卷绕装置(1)和所述下卷绕装置(2)的固定部(8)的宽度小于所述卷绕区域(5)的宽度。

本发明实现了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该装置分别对上、下卷绕装置的横截面边缘进行了倒圆角处理,可以有效对极片形成保护,降低卷绕过程中对极片形成破坏而导致极片的掉粉和断裂现象,从而有效提高电池电芯的制备效率和电芯的合格率,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且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下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其包括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采用相同的结构,分别包括限位槽3、金属板4、卷绕区域5、突出的限位头6、固定部8,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通过各自的限位槽3和另一方的限位头6相互配合叠加使用组成所述制备装置。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板厚度d为0.5mm~2mm,宽度D为20mm~100mm。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的横截面边缘倒圆角,圆角半径R为0.2mm~1mm。限位头6通过4个焊点与金属板4焊接固定。

该简易锂电池电芯制备装置的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的固定部8的宽度小于卷绕区域5的宽度。

该装置的上卷绕装置1和下卷绕装置2分别在限位头6一侧的固定部开2个固定孔8,在该装置应用于半自动卷绕机时用于固定该装置。

该装置既可手动操作,亦可应用于半自动电芯卷绕机,并主要针对实验和小批量试制使用,将电池的隔膜、负极片、正极片按顺序放置于该装置的卷绕区域5,通过手动操作或半自动卷绕机即可制备电芯。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电芯的制备效率和电芯的合格率,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且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