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539发布日期:2019-09-20 21:4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圈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制造商在生产和经营中难免不产生废弃品,以及按国家有关政策必须回收废旧电池。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本行业必须对这些废弃品进行拆解,有针对性地回收有价值的资源。其中的电池外壳主体由塑料和铅圈制成,这两种材料均有回收价值。可是,铅酸蓄电池外壳内嵌铅圈。很难分离。铅圈为铅合金构件,属于重金属范筹,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必须进行有效回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本行业作铅酸蓄电池壳的回收方法通常是先作粉碎,再用浓盐水分选。这种回收方法虽然很简单,能够实现铅合金和塑料分类回收的目的。但是,该回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噪声污染和浓盐水难以处理,再加上回收周期长、成本大,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限制了本行业回收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便捷、分离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它由导热芯棒、护套、电热盘、工作台和电控箱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工作台朝上的一面置放电热盘,电热盘由位于一侧的电控箱控制。所述电热盘为平板式,功率800~1600w,加热温度为200~300℃,在电热盘上安放立置的导热芯棒。所述导热芯棒为大端朝下,小端朝上的多节轴。所述护套是一种圆形套,用复合隔热材料制成护套与导热芯棒最下一段套合,构成隔热保温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热芯棒为至少两节不同直径的圆轴,露出护套的轴段直径等于待拆铅圈内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导热芯棒用铜材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电加热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从废弃铅酸电池外壳上拆卸铅圈,采用热分离技术合理,方法简捷,拆卸效率高;

3、纯物理方法拆卸,生产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4、铅圈无损拆卸,回收质量好,有利于铅资源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是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该装置由导热芯棒1、护套2、电热盘3、工作台4和电控箱5组成。所述工作台4是装置的基础构件,工作台4朝上的一面置放电热盘3,电热盘3由位于一侧的电控箱5控制使用状态,如电源的通断,加热温度的调节。本实施例应用的电热盘3为平板式,因待拆的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规格不大,内嵌的铅圈尺寸相对较小,故配套的电热盘3功率只要用800w,加热温度设定为200℃,然后在电热盘3上安放立置的铜质导热芯棒1。为了增加装置的使用效率,本实施例应用的导热芯棒1为一根共分三节直径不等的圆轴,大直径端朝下,小直径端朝上。最上一节直径为15mm,中间一节直径为30mm,这两个尺寸是常用规格铅酸蓄电池内置铅圈内径,它与导热芯棒1配套轴段间隙配合。此种间隙配合结构既便于待拆的铅圈被导热芯棒1加热,也便于已拆卸的铅圈从导热芯棒1除去。为了提高导热芯棒1的加热效率,减少热量的损失,同时也提高操作工的安全性,在导热芯棒1的底段外壁上套装圆形的护套2。该护套2用一种复合隔热材料制作,以此构成隔热保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使用时,首先按待拆卸废弃铅酸蓄电池内嵌铅圈的内径选择导热芯棒1,按图1所示进行组装,打开电控箱5的电源开关,设定加热温度,待导热芯棒1达到设定温度后,将废弃铅酸蓄电池的铅圈与导热芯棒1套合,使得铅圈被加热,从而导致周边塑料受热软化,此状况下便于被嵌铅圈与塑料脱离。本装置拆卸铅圈为纯物理方法,实施简单,拆卸效率高,而且生产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到无损拆卸铅圈,回收质量好,有利于铅资源再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