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7208发布日期:2019-11-26 02:4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连接器,其具备与对方侧的连接器所具备的对方侧端子连接的第1端子、与机器连接的第2端子、以及将这两个端子连结的连结部。连结部由编织线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编织线是编织金属线材并形成为筒状或者片状的部件,具有可挠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编织线吸收由于伴随热环境、通电的发热引起的各部件的热膨胀造成的移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4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在从外部施加振动的情况下,编织线有可能共振。当编织线共振时,有可能连接器所具备的端子和对方侧端子滑动,从而发生端子磨损等不良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壳体;第1导电部件及第2导电部件,其收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以及编织线,其通过多根线材编织而构成,将所述第1导电部件和所述第2导电部件连接,所述多根线材包括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用线材,并且包括由高衰减能力材料构成的高衰减能力线材,所述高衰减能力材料是橡胶、树脂或者高衰减能力金属,所述高衰减能力金属是减振合金或者钢铁材料。

根据上述的结构,与使用现有的编织线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编织线共振时的响应倍率,从而能够减少由编织线的共振导致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的结构中,连接器也可以是与搭载于车辆的机器连接的部件。上述连接器适合作为与容易受到振动影响的机器连接的连接器。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减少由编织线的共振导致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编织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是在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机器90(逆变器、电动机)的外壳91中装配的屏蔽连接器。

连接器1大致具备: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50;组装到该连接器壳体50的两个内部导电部件10、2条带端子的电线40及端子保持部件80;以及覆盖连接器壳体50而安装的两个屏蔽壳(第1屏蔽壳s1、第2屏蔽壳s2)。

如图3所示,内部导电部件10由金属制的阴端子11(相当于第1导电部件)及l字端子21(相当于第2导电部件)和将阴端子11与l字端子21连接的编织线31构成。

阴端子11是与配置于外壳91的内部的对方侧端子(未图示)连接的部件,如图3所示,具备方筒状的端子主体12和从端子主体12的一端延伸出的板片状的第1装配部13。

l字端子21是折弯成l字的金属板材,如图3所示,l字的一边成为具有螺栓插通孔24的紧固部22,另一边成为第2装配部23。

如图3及图5所示,编织线31是由多根线材(导电用线材32及高衰减能力线材33)编织成网眼状的筒状部件,具有可挠性及导电性。编织线31的一端部与第1装配部13重合,通过电阻焊固装。另外,另一端部与第2装配部23重合,通过电阻焊固装。

导电用线材32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材,高衰减能力线材33是由具有高振动減衰能力的高衰减能力材料构成的线材。作为高衰减能力材料,可举出橡胶、树脂、或者高衰减能力金属。

在此,所谓“振动減衰能力”是指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来吸收振动的能力。振动減衰能力的高低是“橡胶材料>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的顺序。另外,金属材料的振动減衰能力的高度是“减振合金>未被分类到减振合金的钢铁材料>未被分类到减振合金的非铁金属”的顺序,减振合金及钢铁材料被分类到高衰减能力金属。减振合金通过减振机构被分类为双晶型、重排(転位)型、强磁性型、复合型四种,作为复合型可举出片状石墨铸铁(fe-c-si系)、cosmal-z(al-zn系)等,作为强磁性型可举出td镍(ni系)、13%铬钢(fe-cr系)、无声合金(fe-cr-al系)、特兰卡洛伊(トラソカロイ)(fe-cr-al-mn系)、gentalloy(fe-cr-mo系)、nivco10(co-ni系)等,作为重排型可举出kixi合金(mn-zr系)等,作为双晶型可举出索诺斯通(ソノストン)(mn-cu系)、防振合金(cu-mn-al系)、镍钛诺(ニチノ一ル)(ni-ti系)等。

导电用线材32是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线材。考虑到导电性,期望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电率高且一般使用于电线等的导电部件的材料构成。

如图4所示,带端子的电线40具备电线41和与电线41的一端部连接的中继端子42。虽然未详细图示,但是电线41具有一般结构,该一般结构具备:具有导电性的芯线;将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在电线41的末端,绝缘包覆层被剥离而露出芯线。中继端子42为金属制,具备:板状的连接部43,其具有螺栓插通孔44;以及筒部45,其从连接部43连续,压接于在电线41的末端露出的芯线。另外,在图4中,将筒部45简化示出。

连接器壳体50具备壳体主体51、从该壳体主体51连续的嵌合部61、以及同样从壳体主体51连续的电线保持部71。

壳体主体51是整体上为块状的部分,如图3所示,多个外表面中的一个面成为在组装到机器90时朝向外壳91的嵌合面51f。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51具有收纳空间52,收纳空间52收纳内部导电部件10的一部分(编织线31的一部分和l字端子21)。在壳体主体51中与嵌合面51f平行的其他面开设有作业用开口部53,作业用开口部53用于在将内部导电部件10和带端子的电线40组装到连接器壳体50时供作业者将手伸入到收纳空间52的内部进行操作。

如图1及图3所示,嵌合部61是从壳体主体51的嵌合面51f延伸的筒状部分,能与配置于外壳91的内部的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嵌合。如图3所示,嵌合部61的内部空间成为能收纳端子保持部件80的安装室62,与收纳空间52连通。收纳空间52和安装室62被分隔壁55划分为两个分区。在各分区的内部配置有螺母保持部56,在该螺母保持部56保持有螺母57。

电线保持部71是从壳体主体51向与嵌合部61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椭圆柱状部分,如图4所示,在内部具有收纳带端子的电线40的两个第1腔72。各第1腔72与收纳空间52连通,在与壳体主体51相反的一侧的面开口。

端子保持部件80是组装到嵌合部61的部件,如图1所示,具有两个筒状的端子收纳筒81排列配置且相互连结的形状。如图3所示,各端子收纳筒81的内部空间成为收纳阴端子11的第2腔82。如图3所示,该端子保持部件80以一端部收纳于安装室62且剩余部分突出到外部的状态保持于嵌合部61,通过组装到嵌合部61的顶端的第1保持体r1而防脱。

第1屏蔽壳s1为金属制,如图1所示,呈在两个面具有开口的矩形箱状。该第1屏蔽壳s1覆盖壳体主体51的大部分而配置,通过螺栓紧固而组装到壳体主体51,并且在连接器1装配到机器90时,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到外壳91。

如图1及图4所示,第2屏蔽壳s2为金属制的筒状部件,以将电线保持部71的外周覆盖的方式安装。

各内部导电部件10如图3所示,阴端子11和在该阴端子11固装的编织线31的一部分收纳于各第2腔82,编织线31的剩余部分和l字端子21收纳于安装室62及收纳空间52的内部。

各带端子的电线40如图4所示,电线41和筒部45收纳于各第1腔72的内部。另外,在第1腔72的开口部安装有第2保持体r2,由此,电线41可防脱。连接部43收纳于收纳空间52的内部。

如图3所示,紧固部22和连接部43以相互的螺栓插通孔24、4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重叠,通过将螺栓b插通于螺栓插通孔24、44并旋拧于螺母57而固定。由此,内部导电部件10和带端子的电线40电连接。

如上所述,在内部导电部件10使用具有柔软性的编织线31的连接器1中,能够利用编织线31吸收由于伴随热环境、通电的发热引起的各部件的热膨胀造成的移位。

另一方面,编织线一般在250hz附近具有固有振动频率,由于汽车行驶时的振动的原因,有可能编织线共振。当编织线共振时,连接器所具备的端子和对方侧端子滑动,有可能产生端子磨损等不良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导电用线材32和高衰减能力线材33编织得到的编织线31。树脂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使振动能量衰减的功能大,通过在编织线31将高衰减能力线材33与导电用线材32一起编织,从而能够使编织线31共振时的响应倍率减少。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器1具备:能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壳体50;阴端子11及l字端子21,其收纳于连接器壳体50的内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以及编织线31,其将阴端子11和l字端子21连接。编织线31通过多根线材32、33编织而构成,多根线材32、33包括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用线材32,并且包括由高衰减能力材料构成的高衰减能力线材33,高衰减能力材料是橡胶、树脂或者高衰减能力金属,高衰减能力金属是减振合金或者钢铁材料。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使用现有的编织线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编织线31共振时的响应倍率,从而能够减少由编织线31的共振导致的不良情况。

另外,连接器1与搭载于车辆的机器90连接。上述的连接器1适合作为与容易受到振动影响的机器90连接的连接器。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具备两个内部导电部件10,但是第1导电部件、第2导电部件及编织线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结合连接器的用途等自由设定。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导电部件是与对方侧端子连接的阴端子11,第2导电部件是l字端子21,但是第1导电部件及第2导电部件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第1导电部件也可以是与对方侧端子连接的阳端子。或者,第2导电部件也可以不借助中继端子而直接与电线的芯线连接。

(3)高衰减能力金属因为具有导电性,所以也能够用作导电用线材。即,也可以是导电性线材和高衰减能力线材双方都是高衰减能力金属。在该情况下,导电性线材和高衰减能力线材可以由同种高衰减能力金属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高衰减能力金属构成。另外,也可以是高衰减能力线材为橡胶制或者树脂制,导电用线材为高衰减能力金属。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0:连接器壳体

11:阴端子(第1导电部件)

21:l字端子(第2导电部件)

31:编织线

32:导电用线材

33:高衰减能力线材

90:机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