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7766发布日期:2021-05-07 22: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以下简称usb)连接器,usb连接器具有热插拔功能,可使不同电子设备方便且快速地相互连接,以互相传输数据或充电,并且允许多个电子设备共用一个usb连接器,以降低电子设备的硬件配置成本。目前的usb连接器已经演进至现今的usb3.0版本,并且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子设备如移动装置、电视、冰箱、电脑等均已大量应用usb连接器,更证明usb连接器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及便利性。目前已知的usb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外壳、一舌板及多个金属端子,该等金属端子分设在该舌板的顶面上且位于该金属外壳内,多个第一金属端子的一端及多个第二金属端子的一端皆连接于印刷电路板(pcb板),当使用时,将该usb连接器与一通用接口端口电连接,使得信号经由该等金属端子进行传输。

然而,虽然现今的usb连接器具有金属外壳包覆具有遮蔽外界信号干扰的功效,但由于该等多个第一金属端子及多个第二金属端子直接裸露地设置在该舌板顶面上,而舌板通常为塑胶材质所制成,造成信号于传输时,usb连接器内部的该等多个第一金属端子及多个第二金属端子彼此之间噪声、静电等干扰,使得信号传输的强度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信号传输的品质变差,使得usb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变差,造成使用困扰;因此,现有技术的usb连接器,其整体构造存在有如前述的问题及缺点,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通过将金属端子埋设在舌板内,仅露出用于电连接的部分,以降低信号传输时所受到的干扰,进而提升信号传输品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包括:

一舌板,其具有相对一前端、一后端以及相对两侧,该舌板上形成多个缓冲部,该多个缓冲部邻近该舌板前端;

多个第一金属端子,设在该舌板内,该等第一金属端子的前端外露该舌板前端及该多个缓冲部之间,该等第一金属端子的后端外露该舌板后端,其中,邻近该舌板两侧的第一金属端子前端的长度与其余第一金属端子前端的长度不同;

多个第二金属端子,设在该舌板内,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前端外露该舌板,并且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前端具有弹性且可复位地伸入所对应的各该缓冲部内,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后端外露该舌板后端。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一金属端子分别具有前端的一接触部、后端的一接脚部,以及连接于对应的接触部及接脚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该等第一金属端子的接触部在该舌板前端间隔排列,该等第一金属端子的接脚部在该舌板后端间隔排列。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二金属端子分别包括前端的一弹片部、后端的一接脚部,以及连接在对应的弹片部及接脚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弹片部在该舌板上间隔排列,并且对应该缓冲部,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接脚部在该舌板后端间隔排列。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该等弹片部的前端分别为弧形,并且可复位地伸入该缓冲部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一金属端子的连接部与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连接部,在该舌板的顶面及底面之间呈上下间隔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该等第二金属端子进一步分别包括一接合部,该等接合部设置在该舌板的顶面上,且分别用以连接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弹片部与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连接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邻近该舌板两侧的第一金属端子前端具有一第一间隔长度,其余第一金属端子前端分别具有一第二间隔长度,该第一间隔长度大于该第二间隔长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包围该舌板、该等第一金属端子及该等第二金属端子。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各该缓冲部为一穿孔,且贯穿该舌板的顶面及底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其中,进一步包括二接地层,该二接地层设在该舌板内,且分别位于该等连接部的上方及下方,该二接地层为一金属层且可与该外壳接触或与作为接地用的第一金属端子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通过将该等第一金属端子、该等第二金属端子分别埋设在该舌板内,而仅外露用于连接的前端及后端,于该等连接部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接地层,可避免信号传输时受到干扰,藉此提升使用可靠性及耐用性可避免信号在该等第一金属端子、该等第二金属端子上传输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噪声、静电等干扰的影响,造成信号传输的强度减弱,以提升信号传输的品质,藉此提升本发明连接器的使用可靠度及稳定性。

此外,当本发明连接器与一通用接口端口连接时,通过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前端具有弹性,且可复位地伸入所对应的缓冲部内,以降低该等第二金属端子的使用耗损,藉此可进一步提升本发明连接器的耐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图3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可降低信号干扰的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一舌板10、多个第一金属端子20、多个第二金属端子30;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还包括一外壳40,该外壳40包围并保护该舌板10、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及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该舌板10具有相对一前端、一后端,以及相对一顶面、一底面,以及相对两侧;该舌板10上形成多个缓冲部11,各个缓冲部11位在邻近该舌板10的前端处,具体而言,各该缓冲部11的结构为一穿孔,并且贯穿该舌板10的顶面及底面。在本实施例中,该舌板10可为一电路板,并且其上设有多数电路,用以传输电源、信号等。

请参考图1及图3所示,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埋设在该舌板10内,并且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外露该舌板10的前端及后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分别具有前端的一接触部21、后端的一接脚部23,以及连接对应的接触部21及接脚部23之间的一连接部22,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接触部21分别呈一矩形片状,且间隔设置在该舌板10顶面的前端上,并且位在该舌板10的前端及该缓冲部11之间,其中,邻近该舌板10的两侧的两个第一金属端子20的接触部21分别具有一第一间隔长度l1,其余的第一金属端子20的接触部21分别具有一第二间隔长度l2,该第一间隔长度l1大于该第二间隔长度l2;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接脚部23间隔设置在该舌板10顶面的后端上,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埋设在该舌板10内,并且分别与对应的接触部21及接脚部2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分别可为usb2.0金属端子,并且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数量为四个。

请参考图1及图3所示,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埋设在该舌板10内,且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外露该舌板10的前端及后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分别包括前端的一弹片部31、后端的一接脚部33,及连接在对应的弹片部31与接脚部33之间的一连接部32;具体而言,该等弹片部31分别间隔排列地外露于该舌板10的顶面上,该等弹片部31的前端相对悬空地位在该舌板10的顶面上,并且可复位地对应及伸入所对应的该缓冲部11内,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接脚部33分别外露于该舌板10顶面的后端,并且与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接脚部23并排设置,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连接部32分别埋设在该舌板10内,并且与对应的弹片部31及接脚部3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4所示,该等弹片部31的前端分别为弧形,以供方便伸入该缓冲部11内,避免被该缓冲部11处的舌板10卡住。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分别可为usb3.0金属端子,且其数量为五个。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进一步分别还包括一接合部34,该等接合部34分别设置在该舌板10顶面上,且分别用以连接对应的第二金属端子30的弹片部31后端及连接部32前端,使该等弹片部31可牢固在该舌板10上,以及令该等弹片部31相对该舌板10的顶面悬空,而易于在该舌板10上形变并方便伸入所对应的该缓冲部11内。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连接部32于该舌板1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呈上、下间隔设置,详言之,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的水平走线区段位于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连接部32的水平走线区段下方,以利用该舌板10隔开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与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的连接部32,以避免造成信号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该舌板10内设有二接地层24,且分别位于该等连接部22的上方及下方,该接地层24为一金属层,并且可与该外壳40接触,或与作为接地用的第一金属端子20接触,因此,当本发明连接器与一主机板(图式中未示)连接时,该外壳40或者作为接地用的第一金属端子20会与该主机板的接地线(图式中未示)连接,以将噪声导引,并隔绝信号干扰。

关于本发明连接器的使用方式,请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连接器对应与一插座连接器50连接时,由该等弹片部31具有弹性且可复位地伸入所对应的该缓冲部11内,以利本发明连接器与该插座连接器50结合,并且当信号于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之间传输时,由于该等第一金属端子20、该等第二金属端子30分别埋设在该舌板10内,仅外露用于电连接的部分,并且于该等连接部2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接地层24,可避免信号传输时受到干扰,藉此提升使用可靠性及耐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